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背景资料遗传学的历史并不长,但其中的发现确实石破天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并重新回顾一下当时的惊喜,快乐和担忧。大约公元前10000年,小麦作物的选择育种开始在地中海地区实行。大约公元前400年,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品质是以混合的流体形式由父母传给孩子的,是父母双方的特征的结合。大约公元前320年,亚里士多德认为婴儿所有的特征来自其父母。公元1001000年,印度人意识到一定的身体特征和疾病会在家族中遗传。1100160年,欧洲人提出了(不正确的)自然产生的理论,即说生物是有非生命物质产生的,1630年,威廉.哈维认识到当一个卵子和一个精子结合(尽管这还没有被显微镜看到)后,婴儿就产生了。
2、1665年,罗伯特.虎克首先用显微镜识别了软木塞上的细胞。1856年1868年,奥地利修道士格雷戈尔.孟德尔研究豌豆种植,发现显性和隐性基因(他称之为因子)。然而,他的工作没有得到重视。1859年,约翰.米歇尔从白血球细胞中分离出DNA,尽管,当时无人知道那是什么。18701890年,运用新的显微技术,科学家观察到了染色体,看到了细胞分裂。1900年,德.夫里耶斯、冯.切尔马克和科伦斯三人重新揭示了孟德尔的理论,证明孟德尔是正确的。1902年,术语“基因”开始用来描述孟德尔的“因子”。1944年,奥斯瓦尔德.埃弗里和他的同事发现DNA携带着遗传信息。1950年,欧文.查格夫发现DNA内含有等量
3、的四种化学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常简写为A、C、G、T)。1952年,罗莎琳的.富兰克林用X光结晶学研究DNA,发现他的螺旋结构。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右手双螺旋分子结构。1956年,克里克和该莫夫找出DNA中的碱基是如何为不同的蛋白质编码的。1966年,马歇尔.你伦伯格和他的同事提出了用三字母组的方式为DNA中的不同氨基酸编码的方法。1972年,保罗.伯格通过结合两股DNA链在一起来改变DNA。1975年,弗雷德.商格和其他科学家发展了读取DNA序列的方法。1977年,genentech公司率先用基因改性的细菌制造蛋白质。1981年,科学家开始发现构成特定疾
4、病的基因,例如癌症。1985年,卡瑞.穆利斯开发了聚合酶链反应来复制大量的DNA。1988年,科学家腌制了第一支利用遗传工程及时改变的实验老鼠。1989年,亚历克.杰弗里斯发展了DNA指纹分析方法,用于犯罪检验。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实施。1993年,利用遗传工程技术改变、涉及以有超长保存期的西红柿开始出售。1996年,多利,第一支从成年哺乳动物克隆出来的动物,诞生于苏格兰的罗斯林研究所。2001年,地衣服人类基因组图完成。2002年,不同的科学家宣称他们正致力于克隆人类。一、 原理1) 基本原理1.DNA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氯化钠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
5、为0.14 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以使溶解在氯化钠溶液中的DNA析出。2.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则可以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进一步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3.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2) 原理补充2.1 DNA的释放本实验用鸡血细胞做实验材料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鸡血细胞核的DNA含量丰富,材料易得;二是鸡血细胞极易吸水胀破。DNA位于鸡血细胞的细胞核中,正常情况下不会释放出来。为了使DNA从细胞核中释放出来,实验中采用了向鸡血细胞液中加入蒸馏水并且搅拌的方法。蒸馏水对于鸡血细胞来说,是一种低
6、渗液体,水分可以大量进入血细胞内,使血细胞破裂。同时,再加上搅拌的机械作用,就加速了鸡血细胞的破裂(细胞膜和核膜的破裂),于是释放出DNA,当然也有RNA。但是,释放出来的大量DNA和RNA往往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2.2 将DNA与蛋白质分离根据二者的特性,即在浓度较高的氯化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 )中,核蛋白容易解聚,游离出DNA。而DNA在浓度较高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很高,Na+与带负电的DNA结合成DNA钠盐。这时DNA在溶液中呈溶解状态。2.3 DNA的析出与获取利用DNA在浓度较低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小的原理,向含有DNA的浓度较高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大量(300 mL
7、 )蒸馏水,稀释氯化钠溶液,使DNA的溶解度下降,而蛋白质的溶解度增高(这就是蛋白质的盐溶现象),从而使二者分离。这时,加上不停地搅拌,溶解度下降的DNA逐渐呈丝状物。再通过过滤,滤去蛋白质,就可以获取DNA的黏稠物了。如果采用离心法则更好,用4 000 r/min 的旋转频率,离心15 min ,除去上清液(含有蛋白质),留下的沉淀物中含DNA。2.4 DNA的再溶解再用较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去溶解DNA黏稠物。2.5 DNA的沉淀和浓缩除去了蛋白质的核酸溶液,必须再进一步沉淀和浓缩。最常用的方法是酒精沉淀法。就是将含有Na+的DNA溶液,加入到相当于其两倍体积的体积分数为95%冷酒精溶液中(
8、实验一般要求采用预冷的95的乙醇,但对比结果显示,常温下的乙醇溶液也可产生明显效果。从理论上分析,预冷的乙醇溶液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抑制核酸水解酶活性,防止DNA降解;二是降低分子运动,易于形成沉淀析出;三是低温有利于增加DNA分子柔韧性,减少断裂。),混匀以后可以使DNA沉淀、浓缩,形成含杂质较少的DNA丝状物,悬浮于溶液中。如果出现的丝状物较少,可以将此混合液再放入冰箱中冷却几分。浓缩后的DNA丝状物,可以用缓缓旋转玻璃棒的方法卷起(因为玻璃棒有吸附DNA的作用)。2.6 DNA的鉴定本实验中鉴定DNA的方法为二苯胺法。二苯胺法的原理是:DNA中嘌呤核苷酸上的脱氧核糖遇酸生成-羟基-酮基戊醛
9、,它再和二苯胺作用而显现蓝色(溶液呈浅蓝色)。鉴定时溶液蓝色的深浅,与溶液中DNA含量的多少有关。二、 不同材料DNA提取与鉴定方法1、 高中课本上的实验1.破碎细胞,释放DNA:向510 mL的鸡血细胞液加入20 mL蒸馏水。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小心快速搅拌5 min搅拌,使血细胞膜和核膜胀破。再用34层纱布过滤,除去一些颗粒较大的杂质。2溶解细胞核内的DNA:在溶液中加入两倍体积的浓度为2 mol/L的NaCl溶液,搅拌1 min。注意应沿一个方向搅拌,使DNA充分溶解。3DNA的析出:这一步骤是实验成败的关键。缓慢贴壁加入蒸馏水,并轻轻地沿一个方向不停地均匀搅拌。同时控制加水量,使NaCl
10、溶液的终浓度为0.10.2 mol/L。加水过程一般分三次进行,当总加水量为300 mL左右时,DNA已基本析出。加水太多、溶液过稀,会使DNA分子又重新溶解。用34层纱布对DNA稀释液进行过滤,滤去蛋白质,收集DNA的黏稠物。此时注意观察DNA黏稠物的颜色(最佳为白色)。4.DNA的初步纯化:继续用2 mol/L的NaCl溶液20 mL溶解DNA黏稠物,仍旧沿一个方向不停搅拌3 min,使DNA充分溶解。用34层纱布进行过滤,滤去杂质,收集含有DNA的滤液。向滤液中贴壁缓慢加入50 mL预冷的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并用玻璃棒朝一个方向缓慢、均匀地搅拌(玻璃棒不要直插到烧杯底部),溶液中会出现
11、DNA丝状物。(因为玻璃棒有吸附DNA的作用。也可以用筷子等表面粗糙的用具来帮助DNA分子缠绕。)。5DNA的鉴定:用0.015 mol/L的NaCl溶液5mL溶解DNA丝状物。加入4mL二苯胺试剂,置于沸水中加热5min,注意观察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要做对照组)2、几种新材料的DNA粗提取与鉴定介绍2.1新鲜菜花(或蒜黄、菠菜)DNA粗提取与鉴定一.材料用具新鲜菜花(或蒜黄、菠菜)。塑料烧杯,量筒,玻璃棒,尼龙纱布,陶瓷研钵,试管,试管架,试管夹,漏斗,酒精灯,石棉网,三角架,火柴,刀片,天平。研磨液,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二苯胺试剂,蒸馏水。二.方法步骤(1)DNA的粗提取准备材料
12、 将新鲜菜花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放入冰箱冷冻室,至少24 h。取材 称取30 g菜花,去梗取花,切碎。研磨 将碎菜花放入研钵中,倒入10 mL研磨液,充分研磨10 min 。过滤 在漏斗中垫上尼龙纱布,将菜花研磨液滤入烧杯中(有条件的学校可将滤液倒入塑料离心管中进行离心,用1 000r/min的旋转频率,离心25 min,取上清液放入烧杯中)。在4S冰箱中放置几分后,再取上清液。加冷酒精 将一倍体积的上清液倒入两倍体积的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溶液中,并用玻璃棒缓缓地轻轻搅拌溶液(玻璃棒不要直插烧杯底部)。沉淀35 min后,可见白色的DNA絮状物出现。用玻璃棒缓缓旋转,絮状物会缠在玻
13、璃棒上。(2)DNA的鉴定配制二苯胺试 剂取0.1 mL B液,滴入到10 mL A液中,混匀。鉴定 取4 mL DNA提取液放入试管中,加入4 mL 二苯胺试剂,混匀后观察溶液颜色(不变蓝)。用沸水浴(100 )加热10 min 。在加热过程中,随时注意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逐渐出现浅蓝色)。2.2洋葱DNA粗提取实验与鉴定(值得推介,它取材容易,操作简便,效果明显。)一、实验原理洗涤剂等去污剂可以溶解细胞的细胞壁,破坏细胞膜,同时也能使蛋白质变性。当细胞壁破坏后,细胞释放出核酸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核糖核蛋白(RNP)和脱氧核糖核蛋白(DNP),这两种复合物在不同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解度有较大差
14、异。当NaCl浓度达到0.14molL时,DNP溶解度约为纯水中溶解度的1,但RNP则不一样,在0.14molL NaCl溶液中,DNP溶解度很低,而RNP的溶解度仍相当大,因此在制备DNA时,利用0.14molL稀盐溶液使DNP与RNP分开。 去除蛋白质后的核酸盐溶液,再利用其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但细胞中的其他物质则可以溶于有机溶剂,应用适当浓度的有机溶剂 (如乙醇)使DNA呈絮状沉淀析出(本实验加入酒精后使食盐浓度接近0.14mol/L)。在溶液中,DNA链略带负电荷,而盐离子可被吸引到DNA的负电荷上,中和这些负电荷,因此就能够使DNA片段聚合在一起,形成絮状粘稠物质。利用这一原理,就
15、可以用酒精萃取DNA。 DNA与二苯胺作用生成蓝色沉淀用来鉴定 DNA。二. 材料:洋葱、洗洁精、食盐、95酒精、蒸馏水、0.015 molL的NaCl溶液:称取0.88g NaCl,投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到所需体积的刻度线上,溶解后成0.015 molL氯化钠溶液。二苯胺试剂:1 g重结晶的二苯胺溶于100ml冰乙酸(A.R.)中,再加10ml过氯酸,临用前加入1.0ml 16%的乙醛,试剂应为无色,三.器具:匀浆机或研钵、纱布、漏斗、烧杯、玻璃棒、量筒、滴管、试管、天平。四.方法步骤 称取100 g洋葱,切碎,放进搅拌机或研钵中 加入100ml洗洁精充分搅拌或研磨将研磨液用漏斗和两
16、层纱布过滤到烧杯中加入1g食盐,搅拌均匀量取上述澄清的洋葱液50ml加入70ml的95酒精轻轻摇动或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白色纤维状粘稠物质析出,即DNA用玻璃棒可将其轻轻卷起,放入1号试管搅拌溶解后,加入4ml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在沸水浴中加热 38min,观察颜色的变化。五. 实验注意事项1)材料必须充分匀浆或研磨,否则洋葱细胞没有完全破碎,影响实验效果;2)加入酒精后摇动或搅拌时一定要轻缓,否则会破坏DNA,以至于看不到;3)DNA鉴定时,二苯胺最好现配现用,否则二苯胺会变成浅蓝色或绿色,则不能使用。3.几种新材料的DNA粗提取介绍3.1 细菌DNA提取方法(尤其对有荚膜的细菌)方法一1种子加
17、入2ml盛有4预冷的抽提缓冲液(8M LiCl,2% b-巯基乙醇仅针对RNA)离心管中,4过夜; 2离心4s,转移上清到2ml新管中(针对植物); 3离心,12,000rpm,30min,4(仅针对RNA); 4弃上清液,用70乙醇洗沉淀,风干; 5溶解上述沉淀于缓冲液(5%SDS,10mMNaCl,25mM EDTA,10mM Tris-HCl,pH7.6,2巯基乙醇)中; 6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25:24:1)7离心12,000rpm,10min,转移上清到新管中. 8加入等体积氯仿/异戊醇(24:1) 9离心12,000rpm,10min,转移上清到新管中10分装至两支1.5
18、ml离心管中,各加入1/10体积的3M醋酸钠和1.5倍体积的乙醇(或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200C沉淀; 11离心12,000rpm,10min; 12. 弃上清,70乙醇洗,也可以再用100乙醇洗,然后溶解于100ml 水中。方法二1试剂:抽提缓冲液、2% CTAB (W/V)、 2% PVP K25 (w/v) (去色素)、100mM Tris-HCl (pH8.0)、 25mM EDTA (pH8.0)、 2.0M NaClbM.、 2.10M LiClr+1、3. 2M LiCl, DEPC-water(抑制RNA酶活性)、 3M NaAc (pH5.2) 、96% 乙醇、 70% 乙
19、醇2步骤:1)抽提缓冲液65预热;2) 加菌体到已经预热的缓冲液(700ul)中混匀,65,10min;; 3)加酚、氯仿、异戊醇(25:24:1),振荡,离心12,000rpm,10min;4)取上清,加氯仿、异戊醇(24:1)振荡,离心12,000rpm,10min; 5)取上清,重复4步骤;6)加10M LiCl 1/4体积到上清液;7)4过夜,沉淀DNA;8)离心(12,000rpm,10min),弃上清;9)70乙醇洗,再用100乙醇洗,风干;10) 加入1/10体积的3M醋酸钠和1.5倍体积的乙醇(或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200C沉淀;11)离心12,000rpm,10min;12
20、)弃上清,70乙醇洗,也可以再用100乙醇洗,然后溶解于100ml 水中。 3.2 从动物组织提取DNA的方法: 一、材料:哺乳动物新鲜组织。 二、设备: 移液管、高速冷冻离心机、台式离心机、水浴锅。 三、试剂 1、分离缓冲液:10mmol/L Tris·Cl pH7.4, 10mmol/L NaCl, 25mmol/L EDTA。 2、其它试剂:10% SDS,蛋白酶 K (20mg/ml或粉剂),乙醚,酚:氯仿:异戊醇(25:24:1),无水乙醇及70%乙醇,5mol/L NaCl,3mol/L NaAc,TE。 四、操作步骤:1. 切取组织5g左右,剔除结缔组织,吸水纸吸干血液
21、,剪碎放入研钵(越细越好)。 2. 倒入液氮,磨成粉末,加10ml分离缓冲液。 3. 加1ml 10% SDS, 混匀,此时样品变得很粘稠。 4. 加50ul或1mg 蛋白酶 K, 37保温1-2小时, 直到组织完全解体。 5. 加1ml 5mol/L NaCl, 混匀,5000rpm离心数秒钟。 6.取上清液于新离心管,用等体积酚:氯仿:异戊醇(25:24:1)抽提。待分层后,3000rpm离心 5分钟。7. 取上层水相至干净离心管, 加2倍体积乙醚抽提(在通风情况下操作)。 8. 移去上层乙醚,保留下层水相。 9. 加1/10 体积3mol/L NaAc, 及2倍体积无水乙醇颠倒混合沉淀D
22、NA。室温下静止10-20分钟,DNA沉淀形成白色絮状物。 10. 用玻棒钩出DNA沉淀,70%乙醇中漂洗后,在吸水纸上吸干,溶解于1ml TE中,-20保存。 11. 如果DNA溶液中有不溶解颗粒,可在5000rpm短暂离心,取上清; 如要除去其中的RNA,可加5l RNaseA(10g/l), 37保温30分钟, 用酚抽提后, 按步骤9-10重沉淀DNA。3.3 大豆DNA的提取将新鲜大豆叶片保存在冰箱,用时取出。1、称取大豆叶片2克左右,放入研磨钵中,倒入液氮,将其研碎成粉末。2、将粉末装入50ml离心管中;同时将CTAB提取液放入水浴锅中,加温至65度。3、吸取10ml的CTAB提取液
23、和200ul的巯基乙醇放入装有叶片粉末的离心管中。4、充分振荡后,放入65度的水浴锅中,大约40分钟;其间,每隔10分钟轻轻的摇晃离心管,使溶液和粉末充分混合。5、40分钟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充分混匀。6、然后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离心,转速12000rpm,时间大概15分钟,即可。7、取上清液至另一离心管中,再吸取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混匀离心,重复上述步骤。8、再一次吸取上清液,加入2倍于该上清液体积的冰无水乙醇,轻轻混匀(因为此时DNA已有少许絮状沉淀,避免DNA断裂),放入4度冰箱中,大概1小时左右。9、将DNA沉淀用玻璃器皿将其挑到1.5ml的离心管中
24、,用70%的酒精清洗两遍,放置室温中,待其酒精味挥发完之后(用鼻子闻闻),加入TE溶液即可,这就是DNA原液,放入-20度冰箱保存即可。3.4 植物DNA的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提取法:取2-3g新鲜叶片,在液氮中研磨成粉状(防止溶化)后转入15ml离心管中。加入5ml于65预热的提取缓冲液,65水浴保温30min(摇动数次),使提取液与样品充分混合。加入2ml 5mol/L Kac,剧烈振荡,冰浴保温20 min以上。2700转离心20min,将上清液倒入新的15ml离心管中,(若提取DNA用于Southern等实验,一般在转移上清时加滤膜,防止样品残渣混入,可保证DNA纯度)。加入4ml
25、氯仿/异戊醇(241),摇匀,平衡,2700转离心15 min。在另一新的15ml离心管中加入5ml预冷的异丙醇,将上清液用移液枪转入此管,在20冷却30 min以上。2700转离心10 min,弃去上清液,用4ml 70%乙醇洗涤,室温保持10 min。2700转离心3 min,倒去上清液。重复步骤7,用4ml 70%乙醇洗涤,室温保持10 min。2700转离心3min,倒去上清液。超净工作台内吹干(3h左右)。加1ml TE缓冲液中溶解,加10l RNase (10mg/ml),在37恒温箱中温育20min。再加100l 3 mol/L NaAc和2ml无水乙醇,2700转离心3min,
26、倒去上清液。超净工作台内吹干(3h左右)。将DNA沉淀溶于150l TE中,置于超净工作台内(3h左右)。将TE溶液转入已灭菌的15ml eppendorf管中,20保存备用。3.5 植物DNA的“一管法”提取方法:称取100mg新鲜植物组织,剪碎置于15ml离心管中,可加入少许无菌石英砂,加入3滴提取缓冲液,用带玻璃钻头的电钻充分研磨匀浆。加入400l提取缓冲液,混匀后置于90水浴中,不时颠倒摇匀。温育20min后,置于冰浴中5min,使组织和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沉淀,置于4下保存备用。3.6 适用于PCR研究的快速提取法:田间剪取植株新鲜叶片510mg(约2cm长)左右,新鲜叶片放
27、于15ml离心管中,存于冰盒中,根据样品号贴上相应的标签。用剪刀将叶片组织剪细(约0.5cm长)放在点穴式研板中。加入400l DNA提取缓冲液,用玻棒将叶组织研细,直到液体变成深绿色即可。再加400l DNA提取缓冲液,混合均匀,转入一新的15ml离心管(贴上相应的编号)。加400l氯仿,混合均匀后,2400转离心30s,将上清液转入一支新的15ml离心管(贴上相应的编号)。加800l无水乙醇,混匀,2400转离心3min。弃上清。70%乙醇冲洗,风干。用50l TE缓冲液溶解,存于20。取1l用于PCR分析。3.7 棉花等酚类、多糖类物质较多的植物DNA提取法:取2g新鲜幼嫩的叶片放入研钵
28、中,加入液氮后快速、充分研磨,待成极细的粉末状时迅速转入到50ml离心管中。在50ml离心管中加入10ml冰预冷的提取缓冲液,在涡悬振荡器上充分混匀。于4,2700转离心20min,倒去上清液在沉淀中加入5ml裂解缓冲液,在涡旋振荡器上充分混匀。于65水浴锅中温育30min。加入5ml氯仿/异戊醇(24/1),并上下翻转以充分混合。于4,2700转离心5min。转移上层水相至一新的50ml离心管中。重复步骤79一次。加入2/3体积的冰预冷的异丙醇,并上下翻转以充分混合,至20 2h。于4,1200转离心10min。在一新管中加入20ml含80%乙醇15m mol/L NaAc溶液,用玻棒将DN
29、A转入该管(如不能直接用玻棒缠出,可离心后倒出上清,再在其中加入20ml含80%乙醇15m mol/L NaAc溶液),放置20min后稍许离心,移走上清并吸出残存乙醇,室温干燥。加入1 0ml TE(10 m mol/L Tris-HCl pH=8.0、1 m mol/L EDTA)并加入终浓度为20g/L的RnaseA,过夜。风干,用50l TE缓冲液溶解,存于20备用。 3.8 植物DNA的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提取法:称取新鲜叶片2-3g,剪碎放入研钵中,在液氮中研磨成粉末。将粉末转移到的加有7ml经预热的15×CTAB提取缓冲液15ml离心管中,迅速混匀后置于65
30、水浴中,温育30min。取出离心管,冷却至室温,加入氯仿、异戊醇(24:1),充分混匀,室温下2300转离心20min。将上清转移至另一新的15ml离心管中,加入1/10体积10%的CTAB和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充分混匀,2300转离心20min。转移上清至另一新的15ml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1%的CTAB沉淀缓冲液,轻轻摇晃至形成DNA絮状沉淀。1000转离心10min,使DNA沉淀于管底。加入1.5-2ml的1mol/L NaCl及5l RNase置于56水浴中过夜。待DNA完全溶解后,加2-3ml 4预冷的95%的冰乙醇使DNA沉淀,挑出DNA,置于15ml离心管中。用70%乙醇清洗3
31、0min,用离心机甩5s,倒出70%乙醇,再用95%乙醇浸泡5min,倒出95%乙醇,在超净工作台上吹干。将风干的DNA直接在4保存备用或溶于100l TE溶液中于-20保存。三、 试剂配制二苯胺试剂的配制A液:15 g二苯胺溶于100 mL 冰醋酸中,再加15 mL浓硫酸,用棕色瓶保存。如冰醋酸呈结晶状态,则需加温后待其熔化,再使用。B液:乙醛的体积分数为0.2%的溶液。将0.1 mL B液加入到10 mL A液中,现配现用。研磨液的配制方法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10.1 g(相对分子质量为121.14),先加50 mL 蒸馏水溶解,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 的盐酸调
32、至pH8.0,再加下述药品。NaCl:8.76 g(相对分子质量58.44)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7.2 g(相对分子质量372.24)SDS(十二烷基磺酸钠):20 g(相对分子质量288.3)待上述药品全部溶解后,再用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若在室温低于20 时配制药液,SDS呈沉淀析出,此时需要加温,才能将SDS溶解。如果提前配制的研磨液出现了沉淀,则应加温使沉淀溶解后再使用。四 、DNA纯化及杂质去除4. 1 酚类杂质的去除 对植物中次生产物酚类物质的去除,普遍是在提取液中加入适量的抗氧化剂和螯合剂,防止多酚氧化褐变。在提取DNA 过程中加入巯基乙醇、半胱氨酸、二硫苏糖
33、醇、谷胱甘肽及抗坏血酸等巯基试剂,抑制氧化反应,避免褐化。在样品液氮研磨及提取缓冲液中加入高分子螯合剂PVP(聚乙烯吡咯烷酮) 或PVPP(聚乙烯聚吡咯烷酮) 等能络合多酚和萜类物质离心或氯仿抽提出去,有效的防止多酚物质氧化成醌类,避免溶液变褐而具有抗氧化作用。因此在提取液中加入适量的PVP 或PVPP 能提高DNA 的纯度) ,其用量视杂质的多少而定(1 %6 %) ,PVP 同时能有效去除多糖。因此将PVP 和巯基乙醇配合使用并调整用量,能够有效地防止多酚污染。王玉成等认为以上的方法仅对褐化现象较轻者有效,却很难克服一些含酚类化合物丰富的植物,如柽柳、冷杉等树种的褐化。在CTAB 缓冲液加
34、入一定量的硼砂(提取缓冲液含0. 012 5 mol/ L 硼砂、2 % CTAB 、 1. 4 mol/ L NaCl 、巯基乙醇0. 1 mol/ L ,pH值为9. 0) 提取柽柳、冷杉的RNA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在提取紫丁香、糖槭、旱柳等植物组织的RNA 时也从未发生褐化10 。4. 2 多糖类杂质的去除 多糖的污染是提取植物DNA 时常遇到的另一棘手的问题11 。植物组织中往往富含多糖, 而多糖的许多理化性质与DNA 很相似,因此很难将它们分开。经典的CsCl 梯度离心能有效的除去植物中多糖,但梯度离心设备昂贵,操作不便且DNA 得率很低。近年国内外有一些去除多糖的相关报道,De
35、llaporta 等认为加入高浓度的 KAc 有利于除去多糖12 ;Fang 等认为在1. 02. 5 mol/ L NaCl 的高盐TE 中,用无水乙醇沉淀DNA 能除去多糖13 ; Sue Porebski 等在沉淀粗提DNA 时,将NaCl 的浓度提高至2. 5 mol/ L 以除去多糖14 ;Candelario 等通过调节材料的取样时期、使用量, 在氯仿处理后加含2 %CTAB 的分离缓冲液, 及延长离心时间等方法来有效去除仙人掌植物的多糖15 ;徐志祥等将DNA 沉淀重悬于30 %乙醇中4 放置过夜,离心, 上清加乙醇至80 %重新沉淀DNA ,能去除多糖和其他杂质16 ;陈大明等
36、利用活细胞中由于细胞区室化多酚类以及其他杂质与DNA 相互隔离的特性,在裂解细胞前用不含 CTAB 的提取缓冲液(0. 14 mol/ L 葡萄糖、3 %可溶性PVP、10 mmol/ L2巯基乙醇) 去除细胞质中大多数生化成分,同时有效地防止多酚类物质被氧化,从而达到排除多酚类等杂质干扰的目的17 ;程运江等先用水饱、乙醚和1. 21. 5 mol/ L Na2 Cl 溶液将大部分多糖去除, 再用2 倍乙醇沉淀DNA 可大大提高效率18 。An Michiels 等用生长24 月的幼苗转移到暗室暗化处理4 周的黄化叶提取DNA 有效地防止多糖污染,同时发现在25 异丙醇过夜沉淀DNA 能减少
37、杂质污染且大大提高产率19 。关于提取DNA 中蛋白质、糖类、多酚等各种杂质对分子生物学后续试验的影响,马小军等和文晓鹏等认为在一定范围内DNA 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高低, 可能不是影响PCR 扩增的重要因素, 去除RNA 后尚未纯化的DNA 作为模板进行RAPD 扩增也能得到和纯化后一致的条带。但是, 用EcoRI 和HindIII 检测表明, 未纯化的DNA 不能用于酶切20 - 21 。目前检测DNA 的纯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测定DNA 在230、260、280 nm的吸收值, 通过计算OD 260/ OD 280 来评价DNA 的纯度, 通常认为OD 260/ OD 280 在1. 82.
38、0 表明 DNA 的纯度较好。尽管这种方法用得很普遍,但并不可靠, 因为核酸在260 nm处的吸收很强,只有存在高水平蛋白质杂质时才会引起这2 个波长下吸收值的比值发生明显改变22 。检测DNA 纯度最佳的办法是采用EcoRI、HindIII 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DNA 进行酶切消化,只有能被酶切完全并可用作PCR 模板的基因组DNA ,才能证明其纯度高,所含蛋白质、多糖类等杂质少,才能进一步用于AFLP、RFLP、Southern 杂交等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五、DNA提取的几种方法(1).浓盐法A. 利用RNA和DNA在电解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将二者分离,常用的方法是用1M 氯 纳提取化钠抽提,
39、得到的DNP粘液与含有少量辛醇的 氯仿一起摇荡,使乳化,再离心除去蛋白质,此时蛋白质凝胶停留在水相及氯仿相中间,而DNA位于上层水相中,用2倍体积95%乙醇可将DNA 钠盐沉淀出来.B. 也可用0.15 MNaCL液反复洗涤细胞破碎液除去RNP,再以1MNaCL提取脱氧核糖蛋白,再按氯仿-异醇法除去蛋白.两种方法比较,后种方法使核酸降解可能少一些.0.015M柠檬钠,并称SSC溶液,提取DNA. (2).阴离子去污剂法; 用SDS或二甲苯酸钠等去污剂使蛋白质变性,可以直接从生物材料中提取DNA .由于细胞中DNA与蛋白质之间常借静电引力或配位键结合,因为阴离子去污剂能够破坏这种价键,所以常用阴
40、离子去污剂提取DNA(3).苯酚抽提法:苯酚作为蛋白变性剂,同时抑制了DNase的降解作用.用苯酚处理匀浆液时,由于蛋白与DNA 联结键已断,蛋白分子表面又含有很多极性基团与苯酚相似相溶。蛋白分子溶于酚相,而DNA溶于水相。离心分层后取出水层,多次重复操作,再合并含DNA 的水相,利用核酸不溶于醇的性质,用乙醇沉淀DNA 。此时DNA是十分粘稠的物质,可用玻璃漫漫绕成一团,取出。此法的特点是使提取的DNA保持天然状态 (4).水抽提法:利用核酸溶解于水的性质,将组织细胞破碎后,用低盐溶液除去RNA,然后将沉淀溶于水中,使DNA充分溶解于水中,离心后收集上清液.在上清中加入固体氯化钠调节至2.6
41、M.加入2倍体积95%乙醇,立即用搅拌法搅出.然后分别用66% ,80%和95%乙醇以及丙铜洗涤,最后在空气中干燥,既得DNA样品.此法提取的DNA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故一般不用.为除蛋白可将此法加以改良,在提取过程中加入SDS. 六、细胞的破碎 细菌有坚硬的细胞壁,首先要破碎经胞。方法有三种:机械方法:超声波处理法、研磨法、匀浆法;化学试剂法:用SDS处理细胞; 酶解法:加入溶菌酶或蜗牛酶,都可使细胞壁破碎。 由于高等动物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与线粒体中,所以提取时有两个困难(高等植物与此类似): 破碎细胞难;从处死动物分离组织器宫到破碎细胞费时长。在此时期间DNA 可能会被DN ase降解
42、,而动物组织:特别是肌肉组织很难破碎,即使是较易破碎的肝肾等组织也往往使用组织匀浆器,易造成DNA 断裂。 分子量大,一般比细菌的大23个数量级,比病毒的大45个数量。对不同生物材料,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分离提取方法。七、鉴定DNA的其他方法用紫外灯照射法鉴定DNA效果很好。具体鉴定方法如下。 1.配制染色剂。用蒸馏水配制万分之五的溴化乙锭(EB)溶液。2.将玻璃棒上缠绕的白色絮状物抹于蜡纸上,再滴1滴EB溶液染色。3.将蜡纸放在紫外灯(260 nm)下照射(暗室中),可见橙红色的萤光(DNA的紫外吸收高峰在280 nm处)。4.、大学学的鉴定活细胞DN
43、A甲基绿派洛宁(Methyl green-Pyronin)为碱性染料,它能分别与细胞内的DNA、RNA结合而呈现不同颜色。当甲基绿与派洛宁作为混合染料时,甲基绿和染色质中DNA选择性结合显示绿色或蓝色;派洛宁与核仁、细胞质中的RNA选择结合显示红色。其原因可能是两种染料的混合染液中有竞争作用,同时两种核酸分子都是多聚体,而其聚合程度有所不同。甲基绿易与聚合程度高的DNA结合呈现绿色。而派洛宁则与聚合程度较低的RNA结合呈现红色,但解聚的DNA也能和派洛宁结合呈现红色。即RNA对派洛宁亲和力大,被染成红色,而DNA对甲基绿亲和力大,被染成蓝绿色。八、注意事项1以血液为实验材料时,每100ml血液中需要加入3g柠檬酸钠防止血液凝固。2加入洗涤剂后,动作要轻缓、柔和,否则容易产生大量的泡沫,不利于后续步骤地操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笔试-新疆-新疆眼科(医疗招聘)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笔试-山西-山西西医临床(医疗招聘)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笔试-山东-山东普外科(医疗招聘)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维普】软件工程-基于Springboot的大学生团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2025年事业单位笔试-安徽-安徽呼吸内科(医疗招聘)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黑龙江-黑龙江行政岗位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6届河北省郑口中学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万兆园区网络架构优化方案
- 万兆园区智慧教育平台开发方案
- Unit5WhataretheshirtsmadeofSectionB2a-2e课件人教版英语九年级全册
- GB/T 26520-2011工业氯化钙
- GB/T 14691-1993技术制图字体
- 食材配送服务及应急保障方案
- 常见婚姻家庭纠纷及调解技巧课件
- 肠道微生物菌群与消化道肿瘤关系课件
- 2023年8月17日云南省临沧市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及解析
- 飞机火灾教案课件
- ISO37000-2021组织治理-指南(雷泽佳译2022)
- 皮肤科外用药物
- 大学教学课件经济地理学(全套)
- 三级安全教育试卷各工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