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教学课程资源的发掘和利用_第1页
试论语文教学课程资源的发掘和利用_第2页
试论语文教学课程资源的发掘和利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论语文教学课程资源的发掘和利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应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同时,开发和利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程资源是语文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活动中学生能自主探索,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主要条件,是改变学生学习方法的有力保证。在语文活动中,如何发掘课程资源,合理选择和使用好生

2、活化材料,在实践中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乡土文化语文课程资源的宝库     1.民俗民情蕴涵语文课程资源。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对我们家乡的风俗习惯细细探究起来,几乎每一件都包含着丰厚的内涵,蕴藏着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有反映节日风俗的,有讲述民间艺人轶事的,有描绘街头商贩吆喝的,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教学本单元时,我就让学生先去生活中采风,去关注我们家乡的民俗民情,到生活中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写一

3、写。同学们发现:我们的生活中也蕴含着无穷的乐趣,我们家乡的文化也有那么多可一抒情怀的东西。学习沈从文先生云南的歌会时,同学们发现了家乡新沂的地方戏柳琴的美妙。很多同学找来柳琴的VCD像孟姜女、杨三姐告状等在班中播放,那优美的唱腔和曲调,让同学们更深地领悟这种“拉魂腔”的魅力,对于听惯流行歌曲的学生来说,柳琴让他们耳目一新。     2.历史遗迹蕴涵语文课程资源。     新沂地方历史悠久,早在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活动的踪迹,是5000多年前着名的花厅古文化和南方良渚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东周时期,这里是

4、钟吾子爵的封地,名为“钟吾国”。如此源远流长的历史,只要用心挖掘就会发现很多文化传承的精髓。为此我们举行了一次“话说新沂”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先走访、搜集一些关于新沂的历史故事、轶闻趣事、民间传说等,然后让学生展示的内容,交流在走访过程中的见闻和感受,有不少同学记述了“三仙洞的传说”“窑湾古镇凤凰传奇”等等趣味横生的故事,着实让同学们领略了家乡的文化风采。本次活动使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大大增强,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也大有提高,学习语文的热情空前高涨。            &#

5、160;                    3.自然景观蕴涵课程资源。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然以博大精深显示其无穷魅力,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感悟自然也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新沂有苏北大平原上难得一见的山峦岗阜景观马陵山,一年四季风景优美,有“幽谷桃源,人间仙境”之美誉,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让人在俯仰之间触摸到历史的脉搏,物产丰饶风景秀美的骆马湖也让人流连

6、忘返。因此我常常在节假日时布置的作业就是让学生走出家门,去观察自然,去描绘自然,去感悟自然,学生也在这样的活动中收获不少。     乡土文化的课程资源整合,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语文素养,而且激发了同学们探寻乡土文化之美,挖掘乡土文化魅力的热情,更加深了学生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二、日常生活,时事要闻语文教学资源的新鲜血液     哲学家说:“一滴水中见大海,一粒沙中见世界。”的确如此,我们生活中的小事,都蕴含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说语文教学资源无处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

7、断更新,不断再生。作为教师,就应该改变以往教科书是唯一教学内容的狭隘意识,作为教师更应该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会有生机有活力。     1.日常生活有亲情。     亲情是人间最真挚而美好的感情,而亲情的表现又是丰富多样的,有的时候,甚至会让人产生误解。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散步、羚羊木雕风筝等好多篇课文都是通过描写日常家庭生活中的小事表现浓浓亲情。对这一单元的学习,我先让同学们回家跟父母做三件小事:给父母洗一次脚,梳一次头,做一次饭,然后把自己做的过程中细细观察的内容写下来,很多同学都写出了自己

8、在做这些小事是内心强烈的震撼,从而写出不少文质兼美的习作,就连平时一贯作文不成句的陆毛也写出“拿起妈妈掉落的头发,我似乎觉得自己瞬间长大”这样朴实而又耐品的句子。                2.日常生活有美景。     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对于像春济南的冬天雪山中访友等文章教学,不宜过多强调其文学欣赏的定位,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味其境外之境,让学生在关注课文时,运用想像与联想,

9、用心与自然中的“物”对话,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趣味。我们新沂恰处四季变化明显的暖温带,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本就能陶冶人的心灵,锻炼人发现美的能力,所以我在教学时,常就地选材,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景,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3.时事要闻有感动。     大语文教学观提出,语文教学再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而要与时俱进。时事要闻理所当然成为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这也是语文关注生活的重要体现。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撕碎千万人的心,生命在瞬间变得那么脆弱,而

10、一个个生命奇迹的创造又可见生命的顽强与坚不可摧。一时间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生命的广度与深度,以及如何关爱生命,善待生命,引起了每个人的思索。那些在地震中涌现的感人故事,同样震撼着我们学生的心灵,这样的时事当然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帮助同学们理解人生,感悟生命的重要资源。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语文教学应与生活牵手同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发现生活,在生活中找到课文的影子。“落花水面皆文章,好鸟枝头亦朋友”相信多姿多彩的生活源泉,将会赋予语文教学以生机与活力,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精彩。    

11、60;三、课堂错误语文教学的潜资源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资源的过程,是一个利用资源提升资源的过程,师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分析解决已有的问题,同时又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有时难免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或错误,这些偏差和错误,同样值得每一位教师去开发和利用。     1.课堂错误反映学生思维的活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思维是学习的第一要素。善于创新,是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的共同秘诀。”课堂错误有时正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表现。语文课上,老

12、师问:“冰融化了,会有什么?”一学生答:“有水”教师很高兴地表扬了他,而另一生答:“有春天”。教师很生气的批评了他答错了,老师的依据是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是水。这个为好多人熟知的教学案例反映了教师的思维僵化,不能随时发掘课堂潜资源的能力。     2.课堂错误是学生进步的起点。     对学生而言,学习就是从问题开始的,更是从错误开始的。没有错误就没有比较,没有错误就没有研究和发现、进步与发展,人类发展史上的哪一次进步不是从错误开始的?同时学生的思想不够成熟,认识不够深刻,知识不够完善,阅历不够丰富,判断不够全面,这

13、些先天性的“不”就决定了学生不可避免错误的。学生的错误其实恰是自己渴望正确,探求真理的标志, 是学生求索人生,完善生命的足迹,教师应该通过引导、点拨,师生间相互启迪,才能达到纠偏效果,这也恰是教师教学意义所在。同时学生的思维敏捷而开阔,受条条框框的约束较少,对于很多问题的创新思考也能激发语文教师的教学灵感。     四、多媒体技术语文课程资源的生力军     1.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

14、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体现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能积极地动手、动口、动脑,在乐中学,在趣中学,多媒体教学就必不可少。我在教学神话女娲补天时截取了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被绑在天柱上,雷公、电母来收伏他时的画面,激趣的同时让同学们讨论:雷和电果真是这样出现吗?从而转入对神话的形象理解,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2.多媒体教学,能促进教师完善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通过声像向学生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形象具体,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使学生自愿自觉地走进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并留下深刻印象,使教学过程更有科学性,能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教学和作业时间,增大课堂的容量,完善课堂教学。     3.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趣味。     现代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要有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多媒体技术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安排学生在课前上网查找、搜集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