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SSD浙江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及其问答浙江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二。六年十二月34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为社会各界所关注。为帮助有关方面及时了解本次调查主要数据情况,特别是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19年以来,残疾人口主要数据变化和影响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特编印本手册。浙江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二。六年十二月一、调查简介(1)二、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浙江省主要数据公报(3)三、浙江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说明(5)四、全国专家委员会对浙江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评估结论(9)五、浙江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情况问答(1
2、0)六、附件(17)调查简介国务院批准于2006-2007年开展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这是自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19年以后,党和政府为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而采取的重大举措。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掌握全国和各省(区、市)各类残疾人的数量、结构、地区分布、致残原因、家庭状况及其康复、教育、劳动就业和参与社会生活等情况,为国家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提供可靠依据。组织领导:国家统计局、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等16个相关国家部委和团体组成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由中国残联牵头,下设办公室。国内医学、康复、统计等
3、领域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协助制定和审定调查的重要技术文件,对调查工作给予科学指导,提出决策建议。样本设计:根据调查目的,采用分层、等距、概率比例、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在全国31个省(区、市),覆盖13亿人口的范围内,抽出734个县(市、区),设计样本量为260万,约为全国人口的2%。调查时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标准时间为2006年4月1日零时。调查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调查准备阶段;现场调查阶段;数据汇总处理、资料公布、资料开发应用和总结表彰阶段。调查内容:此次调查涉及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肢体残疾六类残疾。调查内容包括全国及各省各类残疾人的数量、结构、地区分布。
4、调查主要采用住户调查表、残疾人调查表、社区调查表等三类表。调查重点涉及残疾人的致残原因、生活状况以及康复、教育、就业等52个主要项目。根据全国统一部署,我省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上下联动、科学统筹、规范操作,圆满完成调查任务。2006年4月1日前,省按照全国统一方案,抽取三级调查样本,制定了调查方案和工作流程,组建了县级调查机构,组织了全省业务培训、调查试点,完成了小区摸底、医务设站和宣传动员等各项基础工作。2006年4月1日5月底,全省各抽中县(市、区)调查员、各科医生等在各小区陪调人员协助下,开展了入户登记、残疾筛查和残疾评定。2006年6月10月,省统一组织了事后质量核查、编
5、码、录入等工作。2006年11月底,省政府残工委召开了全省抽样调查工作总结表彰会。省政府对开展本次调查高度重视,多次下发文件和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实施了各级政府层层签订责任书的制度,并组派督查组对抽中县(市、区)调查准备等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各市特别是抽中县(市、区)在当地政府和调查领导小组领导下,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组织了精干高效的调查队伍和科学规范的现场调查,保证了调查质量。从现在起,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转入数据研究、资料开发应用阶段。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浙江省主要数据公报浙江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浙江省统计局2006年12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进行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
6、样调查。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按照全国统一的调查方案,浙江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组织实施了我省的调查。经过两年多的充分准备,我省于2006年4月1日开始全面调查,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调查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在我省抽取25个县(市、区),100个乡(镇、街道),共200个调查小区,平均每个调查小区470人左右。本次调查标准时间为2006年4月1日零时,入户调查时间自2006年4月1日起至5月31日结束。在省政府和各抽中县(市、区)政府直接领导下,组织了2
7、5个调查队、425名调查员、205名各科医生、25名统计员以及1850名陪调员,逐户进行询问登记、筛查和残疾评定,现已全部完成入户调查、复查和调查质量的核查工作。我省共调查了33674户、95392人,调查的抽样比约为1.95%。入户见面7593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9.60%;按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筛查方法,7岁以上疑似残疾人筛出率为20.42,疑似残疾人检查率达到99.91%。二、残疾人数及其比例根据调查初步汇总,被调查户中有残疾人的家庭共5466户,确定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和多重残疾共6063人。其中,视力残疾822人,听力残疾2060人,言语残疾64人,肢体残疾
8、1373人,智力残疾387人,精神残疾509人,多重残疾848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省残疾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6.36%,据此推算2006年4月1日零时我省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311.8万人。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及各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重分别是:视力残疾42.3万人,占13.57%;听力残疾105.9万人,占33.96%;言语残疾3.3万人,占1.06%;肢体残疾70.6万人,占22.65%;智力残疾19.9万人,占6.38%;精神残疾26.2万人,占8.40%;多重残疾43.6万人,占13.98%。与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比较,我省残疾人口总量增加,残疾人比例上升,残疾类别结构变动。影响
9、这一变化的因素有,两次调查间人口增长与结构变动、社会与环境变化、残疾标准修订等,更深入的分析有待于在详细数据汇总和更全面的资料收集后进行。三、调查质量评价在入户调查、复查完毕后,我省按照事后质量核查工作细则进行核查,核查结果符合调查方案要求。经对调查实施过程和数据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本次调查是一次成功的调查,数据真实可信。调查获得的丰富数据,将为我省经济社会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依据。注:1.本公报为初步汇总数。2.本次调查登记对象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的常住人口,残疾人按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评定。浙江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说明本次调
10、查结果显示,我省残疾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6.36%。据此推算,2006年4月1日零时浙江省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311.8万人。其中,视力残疾42.3万人,听力残疾105.9万人,言语残疾3.3万人,肢体残疾70.6万人,智力残疾19.9万人,精神残疾26.2万人,多重残疾43.6万人。我省残疾人口比例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居第18位,与全国及江苏、福建等周边省基本一致。一、与第一次抽样调查比较发生的主要变化1 .残疾人口总量增加1987年调查推算的我省残疾人口为195.0万人,2006年推算为311.8万人,2006年比1987年增加了116.8万人。2 .残疾人口比例上升1987年调查残疾比例为
11、4.79%,2006年为6.36%,上升1.57个百分点。3 .残疾类别结构变化肢体、精神残疾比重有较大幅度上升;视力、多重残疾比重略有上升;听力言语残疾比重下降;智力残疾人口比重有较大下降。二、数据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1 .人口基数增加,是残疾人总量增加的重要因素1987年浙江省总人口为4121万人,2006年4月1日零时我省总人口达到4904.0万人,基数增加了783.0万人,增长幅度为19.00%。即使我省的残疾比例按1987年的4.79%保持不变,根据2006年人口基数推算全省残疾人总数也将达到234.9万人,比1987年的195.0万人增加39.9万人。2 .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是残疾人
12、比例上升的重要因素1987年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为10.39%,2005年该比例上升到14.19%。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衰退,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痴呆等发病率和致残几率较高。同时,随着老年人口、高龄人口的增加,残疾风险提高。这次调查我省60岁及以上残疾人191.0万人,比1987年调查时该年龄段残疾人数增加了97.5万人,占全省残疾人新增总数的83.44%。此外,60岁及以上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比例为61.27%,比1987年调查时的47.99提高13.28个百分点。从本次调查结果看,残疾的老龄化和老龄人口残疾风险增加,已成为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我们的社会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时期
13、。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4亿,占总人口的11%;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652.67万,占总人口的14.14%。3 .残疾标准和评定方法略有调整,是残疾人比例上升的因素之一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残疾标准基本上与第一次抽样调查的残疾标准一致,参照国际最新标准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适度调整。一是应用了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对残疾的评定,不仅重视生理结构,同时强调功能障碍和社会适应性。二是疑似残疾人筛查问卷采用2002年联合国编制残疾统计资料的准则和原则的调查问卷框架制定,并进行了预试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三是在肢体残疾标准上增加了四种残疾
14、情况,这四种残疾情况在我国现行的有关伤残标准如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标准中已列入较重等级,将这四种残疾情况列入本次调查残疾标准,体现了我国社会保障能力的提高和对这部分特殊人群的关爱。四是这次调查的残疾评定工具比1987年调查时的工具技术先进、准确度高。这些因素都对调查结果有一定影响。4 .经济社会环境变化,既有导致上升也有导致下降的因素,但上升是总趋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残疾发生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是双向的。一方面,经济发展促成残疾预防、医疗保健、大众教育等工作的强化。本次调查的有关数据反映了浙江残疾人状况的明显改善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也显
15、示残疾预防和康复事业得到快速发展。通过优生优育、计划免疫、补碘、新生儿出生缺陷干预,使脊髓灰质炎等传统致残因素得到控制,有效地预防或减少了一些致残现象,如本次智力残疾比重比1987年有较大下降。另外,卫生、民政、残联等有关部门组织的白内障复明手术、肢体残疾矫治手术、精神病综合康复防治、聋儿语训等重点康复工程,对控制或减轻残疾发挥了重要作用,仅“十五”期间,全省就有25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这些工作,都有效抑制了残疾比例的过快上升。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频繁,人们工作节奏加快,以及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又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残疾的风险(在农业社
16、会,由于人们从事的经济活动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是比较简单的一些劳动,这样面临的致残风险相对来说就会少一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残疾人口的比重是上升的。如本次肢体残疾、精神残疾比重均比1987年大幅上升。以上几点只是初步的和表像性的,更深入的分析还有待详细数据汇总出来和更全面的资料收集完成后才能进行。需要说明的是,与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残疾标准仍然比较严格,残疾人比例也比较低。目前,国际社会公认的全球残疾人比例约为总人口的10。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对残疾人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残疾发生的规律和趋势也表现出一些普遍特征。从一些发达国家的残疾标准和残疾人比例的情况看,随着经济
17、社会的发展,虽然残疾人既有增加的因素,也有减少的因素,但总的看来呈现增加的趋势。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这些国家社会保障能力的提高。全国专家委员会对浙江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评估结论2006年11月,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和北京大学成立评估专家委员会,对全国和各省调查和数据质量进行了全面评估。对浙江省的评估结论认为:浙江省调查组织系统完整,依从性强;各阶段调查工作到位,操作严谨;全程质量控制工作得力,调查误差和抽样误差控制在调查方案规定的范围内;残疾指标的趋势性变动与全国基本一致,调查数据反映了浙江省残疾人的实际情况。浙江省本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是一次成功的调查,数据真实可信。浙江省第二
18、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情况问答1. 问:这次调查显示的残疾人数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都提高了,这对经济社会发展将带来哪些影响?答:首先,从一个大的角度看,残疾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付出的一种代价。人口基数增加,水涨船高,残疾人数随着增加。从全国看,8000多万残疾人加上他们的直系亲属,涉及全国近3亿人口;就浙江来说,300多万残疾人,涉及全省1000多万人口,这是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其次,残疾人是特殊而困难的群体,他们在就医、康复、教育、就业等许多方面还面临很多困难,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也有不少障碍。特别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丧失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需要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政
19、府、社会有责任、有义务关心、帮助残疾人,使他们和全国人民一道共享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成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要充分考虑残疾人的需要,特别要从法规、政策等方面,保障他们受教育、康复、就业、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第三,我们应当看到,残疾人有人的尊严和权利,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他们与其他公民一样,有平等的权利,他们是建设者、创造者,是动力,而不是包袱。但要实现这一点,也需要一个更和谐共融的、反歧视的、无障碍的社会环境。2. 问:这次调查显示的肢体残疾人数大幅增加,而智力残疾人数有较大下降,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答:我省肢体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2.65%,与1987年的11.7
20、9%相比上升了一倍。经有关专家初步分析,肢体残疾大幅度增加有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一是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二是脑血管、骨关节等疾病明显增加,导致肢体残疾发生率提高;三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工伤、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有所增加,也导致肢体残疾人口数增加。此外,这次调查的肢体残疾标准参照我国现行的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军人残疾等级评定、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标准进行了适度调整,在第四级也就是轻度残疾中新增了四种残疾情况。智力残疾人数量大幅度下降,我们应该感到高兴。主要的原因应归于这些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人们营养条件显著改善,优生优育、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和知识普及以及补碘、改水等干预措施取得了
21、成效。以上只是初步的分析,我们还要组织专家,根据评估数据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作出更加符合实际的结论。3. 问:这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对控制和减少残疾发生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答:这次调查对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的致残影响因素均有较为详细的了解。通过分析可以清楚地掌握导致残疾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化与影响,可以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地预防残疾的发生,减轻残疾的程度。少一例残疾发生,就少一个人的痛苦,就减轻一个家庭的负担。充分利用这次调查提供的致残因素的宝贵资料,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落实相关政策建议和干预措施,对健全残疾预防工作机制、改善出生人口素质、提高
22、国民健康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致残因素的初步分析,也显示出这些年来残疾预防工作取得的成绩。通过计划免疫、优生优育、补碘、新生儿出生缺陷干预等一系列措施,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传统致残因素得到有效控制,预防了部分残疾发生。比如从两次调查肢体残疾致残原因的比较看,脊髓灰质炎所占比例下降了5.7%,这是多年来大力开展脊髓灰质炎预防工作的成果,同时广泛开展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矫治手术及康复训练使许多残疾者的功能得到改善。经初步分析,一些新的情况也应引起我们注意。调查表明,脑血管病发病率高,致残率也很高,大约占肢体致残因素的20%多一点,骨关节病占致残因素近20%。这两种高致残疾病都是老年人的多发病。这提
23、醒老年朋友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加强预防和早期治疗。4 .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与第一次调查的残疾标准有什么联系和变化?答: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残疾标准基本上与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残疾标准一致,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和国际社会通行做法进行了一些修订。修订的原则是:既保持与1987年标准的一致性,又要反映变化了的情况;既与国际标准衔接,又要符合我国国情;既讲求科学性,又注重可行性。主要的变化有两个方面:一是类别和名称上的变化,将听力语言残疾分列为听力残疾和言语两类残疾,将精神病残疾改为精神残疾,将综合残疾改为多重残疾。这些变化,符合当前人们的观念和实际情况,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
24、人保障法的相关条文相一致,也符合国际社会公认的观念。如精神病残疾改为“精神残疾”,一字之差,更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二是肢体残疾标准对照我国现行的有关评残标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标准进行了适度调整,在本次抽样调查肢体残疾标准的第四级中增加了4种残疾情况:(1)单侧拇指全缺失;(2)单足附跖关节以上缺失;(3)双足趾完全缺失或失去功能;(4)侏儒症(即身高不超过130厘米的成年人)。残疾标准的适度调整,既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保障能力的提高,又体现了人文关怀。5 .问:国际社会或其它国家残疾人比例大体是多少?答:国际社会一般认为,全球残疾
25、人的比例为10%,联合国早在1982年37届联大通过的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中已出现了这样的口径。发达国家残疾人的比例则更高些,长期患心脏病、肾病,或某一器官切除也算残疾,而且有一个趋势,就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残疾人比例在逐步升高。比如英国在1987年时为7.1%、1994年时为15%、2002年时为18%;美国1991年时为12.2%,2001年时为18%;澳大利亚1976年时为4.8%,1993年时为18%。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些国家社会保障能力和文明程度的提高。6 .问:这次调查显示出残疾的老龄化和老龄人口残疾风险增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的挑战?答:首先
26、要看到残疾的老龄化和老龄人口残疾风险增加,这是一个带有某种规律性的现象。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亿。根据我们这次调查结果推算,全国60岁及以上的残疾人约有4416万人。在我省,60岁及以上残疾人达到191.0万人,占全省残疾人新增总数的83.44%。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所以人的寿命延长了,这是好事。同时,人体机能老化,一些老年病多发,致使老年人残疾的风险和残疾的发生率大于其他年龄段人群,这也是现实情况。我们要从积极方面认识和对待这一问题,及早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推迟残疾的发生,减轻残疾的程度。要通过宣传,使社会和公众改变对老龄问题和老年人的消
27、极看法,树立现代文明社会的老年人观;制定、完善关于老年人的政策法规,针对老年人的照料和护理制定优惠和扶持政策;鼓励老年人用品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再就是倡导尊老、爱老、护老的社会风尚。还有就是宣传普及健康知识,特别是老年病的防治知识。对老年残疾人的康复训练也很重要,可设立主要为老年残疾人服务的康复、照料机构,为他们提供适应其特点的生活照料和康复服务。7 .问:近年来精神卫生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本次调查发现精神残疾有哪些新的情况?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精神卫生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的影响比过去大了许多,也日异引起人们的关注。精神障碍现已成为当前世界疾病分类中较为
28、严重的一类疾病。由于精神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风险,而精神残疾给本人、家庭带来的痛苦也是很大的,对社会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精神卫生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次调查的精神残疾,是指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由于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这次调查结果表明,在我省,精神残疾有26.2万人,占8.40%,与1987年的4.10%相比上升了一倍。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精神残疾人数增加主要是由于与19年前相比,人们关于精神健康的知识有了很大提高,对精神障碍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使得大部分致残原因的发现率有明显提高。19年来人口构成比发生了变化,老年人增多,与老龄化相应的精神
29、疾患如痴呆、器质性精神障碍也增加较多。这次调查的精神残疾致残因素中,精神分裂症所占比例仍然最高,是防治的重点。在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群体中,精神残疾者的困难更为突出,更应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8 .问:这次调查的数据与1987年调查相比,反映出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答:20多年来,各级政府采取政治、经济、法律、行政等一系列重大措施,保障残疾人的权利,改善残疾人状况。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广大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社会对残疾人的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也越来越好。本次调查的有关数据反映了浙江残疾人状况的明显改善和社会的全面进
30、步,同时也显示残疾预防和康复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仅“十五”期间,全省就为11.9万例白内障患者施行了复明手术;有13.3万名精神病患者得到社会化精神残疾康复服务;有7万名残疾人实现就业或从事农村种养业生产,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5;有21.9万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得到政策、资金扶持,通过参加生产劳动,实际解决温饱12.8万人;有11.5万名贫困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有近6万名残疾学生享受助学政策;接受特殊教育的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8.5,残疾考生普通高校录取率连续13年保持在90%以上。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客观地看,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残疾人总体生活水
31、平与社会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相当多残疾人的贫困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残疾人在基本生活保障、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还面临许多困难,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残疾人达到小康生活的任务还很繁重。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这次调查成果,通过对数据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总结这些年来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成就和经验,找出数字背后规律性的东西,会同有关部门提出进一步发展我省残疾人事业的建议和措施。9 .问:这次调查结束后,如何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工作,解决残疾人生存、发展、保障等问题?答:本次调查结束后,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情况汇报。会议要求,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残疾人工作,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
32、量更加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最近,省政府常务会议也专门听取了我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情况的汇报,并就贯彻国务院会议精神和做好我省下一阶段的残疾人工作作了重要部署。下一阶段,尤其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做好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二是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工作。三是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四是切实改善对残疾人的服务。五是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在本次调查的详细数据汇总、各类分组完成之后,将会深入研究究竟采取哪些应对的具体措施,从而充分利用好本次调查的宝贵资料,总结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成就和经验,推动残疾人事业更大发展。10 .问:本次调查结束后,全省各市、
33、县(市、区)的残疾比例应如何确定?答:由于本次抽样调查的设计样本只对国家和省有代表性,省以下市和各抽中县(市、区)的样本不具有代表性,因此市、县(市、区)两级的调查数据不向社会发布。全省各地统一以省公报数为依据。附件一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视力残疾标准一、视力残疾的定义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及低视力。二、视力残疾的分级费别量别始位箱正戌力官天光建-<002;或镯奸半技亡5度二堀0.02-<0.05;或用鼾半用W1Q度低耦力0.05-<Qt1四级Q.1-<0.3注:1 .盲或
34、低视力均指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以视力较好的一眼为准。如仅有单眼为盲或低视力,而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则不属于视力残疾范畴。2 .最佳矫正视力是指以适当镜片矫正所能达到的最好视力,或针孔视力。3 .以注视点为中心视野半径<10度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听力残疾标准一、听力残疾的定义听力残疾,是指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二、听力残疾的分级听力残疾一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极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A91dBHL,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不能依靠听觉进行言语交流,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极
35、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极严重障碍。听力残疾二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81-90dBHL之间,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重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严重障碍。听力残疾三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61-80dBHL之间,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中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中度障碍。听力残疾四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41-60dBHL之间,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轻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轻度障碍。言语残疾标准一、言语残疾的定义言语残疾,是指由
36、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或病程超过两年者,而不能或难以进行正常的言语交往活动,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3岁以下不定残)。言语残疾包括:1 .失语:是指由于大脑言语区域以及相关部位损伤所导致的获得性言语功能丧失或受损。2 .运动性构音障碍:是指由于神经肌肉病变导致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不会说话、说话费力、发声和发音不清等。3 .器官结构异常所致的构音障碍:是指构音器官形态结构异常所致的构音障碍。其代表为腭裂以及舌或颌面部术后。主要表现为不能说话、鼻音过重、发音不清等4 .发声障碍(嗓音障碍):是指由于呼吸及喉存在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失声、发声困难、声音嘶哑等。5
37、 .儿童言语发育迟滞: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言语发育落后于实际年龄的状态。主要表现不会说话、说话晚、发音不清等。6 .听力障碍所致的语言障碍:是指由于听觉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不会说话或者发音不清。7 .口吃:是指言语的流畅性障碍。常表现为在说话的过程中拖长音、重复、语塞并伴有面部及其它行为变化等。二、言语残疾的分级言语残疾一级:无任何言语功能或语音清晰度W10%,言语表达能力等级测试未达到一级测试水平,不能进行任何言语交流。言语残疾二级:具有一定的发声及言语能力。语音清晰度在11%-25%之间,言语表达能力未达到二级测试水平。言语残疾三级:可以进行部分言语交流。语音清晰度在26%-
38、45%之间,言语表达能力等级测试未达到三级测试水平。言语残疾四级:能进行简单会话,但用较长句或长篇表达困难。语音清晰度在46%-65%之间,言语表达能力等级未达到四级测试水平。肢体残疾标准一、肢体残疾的定义肢体残疾,是指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瘫痪)、畸形等而致人体运动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以及活动受限或参与的局限。肢体残疾包括:1. 上肢或下肢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缺失、畸形或功能障碍;2. 脊柱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3. 中枢、周围神经因伤、病或发育异常造成躯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碍。二、肢体残疾的分级肢体残疾一级: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1
39、.四肢瘫:四肢运动功能重度丧失;2 .截瘫:双下肢运动功能完全丧失;3 .偏瘫:一侧肢体运动功能完全丧失;4 .单全上肢和双小腿缺失;5 .单全下肢和双前臂缺失;6 .双上臂和单大腿(或单小腿)缺失;7 .双全上肢或双全下肢缺失;8 .四肢在不同部位缺失;9 .双上肢功能极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重度障碍。肢体残疾二级:基本上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1 .偏瘫或截瘫,残肢保留少许功能(不能独立行走)2 .双上臂或双前臂缺失;3 .双大腿缺失;4 .单全上肢和单大腿缺失;5 .单全下肢和单上臂缺失;6 .三肢在不同部位缺失(除外一级中的情况);7 .二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中度障碍。肢体残疾三级:
40、能部分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1 .双小腿缺失;2 .单前臂及其以上缺失;3 .单大腿及其以上缺失;4 .双手拇指或双手拇指以外其他手指全缺失;5 .二肢在不同部位缺失(除外二级中的情况);6 .一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二肢功能中度障碍。肢体残疾四级:基本上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1 .单小腿缺失;2 .双下肢不等长,差距在5厘米以上(含5厘米);3 .脊柱强(僵)直;4 .脊柱畸形,驼背畸形大于70度或侧凸大于45度;5 .单手拇指以外其他四指全缺失;6 .单侧拇指全缺失;7 .单足跗跖关节以上缺失;8 .双足趾完全缺失或失去功能;9 .侏儒症(身高不超过130厘米的成年人);10 .一肢功能中度障
41、碍或两肢功能轻度障碍;11 .类似上述的其他肢体功能障碍。智力残疾标准一、智力残疾的定义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有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二、智力残疾的分级Si别分射导鹿发图商(DQ)qy步管商(1<?)7岁以上适应桂在为(AB)DA5013岁以Jt分值一箝<20值更度116分二级如一第国度106-115分三桀配
42、35-<19中度?6-1。5分四第SS-7590-伊会度S2-95分精神残疾标准一、精神残疾的定义精神残疾,是指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由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二、精神残疾的分级18岁以上(含)的精神障碍患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II»(WHO-DAS)分数和下述的适应行为表现,18岁以下者依据下述的适应行为的表现,把精神残疾划分为四级:精神残疾一级:WHO-DASII值在A116分,适应行为严重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忽视自己的生理、心理的基本要求。不与人交往,无法从事工作,不能学习新事物。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的支持,生活长期、全
43、部需他人监护。精神残疾二级:WHO-DASII值在106-115分之间,适应行为重度障碍;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基本不与人交往,只与照顾者简单交往,能理解简单照顾者的指令,有一定学习能力。监护下能从事简单劳动。能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偶尔被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广泛的支持,大部分生活仍需他人照料。精神残疾三级:WHO-DASII值在96-105分之间,适应行为中度障碍;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可以与人进行简单交流,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能独立从事简单劳动,能学习新事物,但学习能力明显比一般人差。被动参与社交活动,偶尔能主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部分的支持,即所需要的支持服务是经常性的、短时间的需
44、求,部分生活需由他人照料。精神残疾四级:WHO-DASII值在52-95分之间,适应行为轻度障碍;生活上基本自理,但自理能力比一般人差,有时忽略个人卫生。能与人交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他人情感的能力较差,能从事一般的工作,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比一般人稍差;偶尔需要环境提供支持,一般情况下生活不需要由他人照料。多重残疾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残疾为多重残疾。多重残疾应指出其残疾的类别。多重残疾分级按所属残疾中最重类别残疾分级标准进行分级。附件二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12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进行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
45、调查。由国家统计局、民政部、卫生部和中国残联等16个部委、团体组成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部署。经过两年多的充分准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2006年4月1日开始全面调查,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调查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抽取734个县(市、区),2980个乡(镇、街道),共5964个调查小区,平均每个调查小区420人左右。本次调查标准时间为2006年4月1日零时,入户调查时间自2006年4月1日起至5月31日结束。在各级政府直接领导下,组织
46、了738个调查队、2万余名调查员、近6千名各科医生、730余名统计员以及5万余名陪调员,逐户进行询问登记、筛查和残疾评定,现已全部完成入户调查、复查和调查质量的核查工作。全国共调查了771797户、2526145人,调查的抽样比为1.93%。入户见面210841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3.46%;按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筛查方法7岁以上疑似残疾人筛出率为15.66,疑似残疾人检查率达到99.15%。二、残疾人数及其比例根据调查初步汇总,被调查户中有残疾人的家庭共142112户,确定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和多重残疾共161479人。其中,视力残疾23840人,听力残疾38370人,言语残疾2510人,肢体残疾48045人,智力残疾10844人,精神残疾11790人,多重残疾26080人。根据调查数据推算,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5年末全国人口数,推算出本次调查时点的我国总人口数为130948万人,据此得到2006年4月1日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及各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重分别是:视力残疾1233万人,占14.86%;听力残疾2004万人,占24.16%;言语残疾127万人,占1.53%;肢体残疾2412万人,占29.0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2毕业生简短实习心得
- 《少年的你》观后感集合15篇
- 年产20万吨本色浆替代废纸浆项目初步设计(参考范文)
- 2023年学校元旦晚会活动方案
- 货运站场转型升级规划设计方案(范文模板)
- 民宿室内设计设计方案
- 名人传核心价值解读
- 制图零件设计规范
- 河南省濮阳市、许昌市两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 含解析
-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模拟系统集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汉马王堆T型帛画
- 肥皂盒模具毕业设计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5 解决问题的策略(1)-苏教版
- 跨境电商视觉营销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GB/T 6739-2022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
- 工艺质量管理规程
- 人文社会科学
- 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方案
- 光储电站储能系统调试方案
- 石油建设安装工程概算指标说明及工程量计算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