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与护理_第1页
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与护理_第2页
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与护理_第3页
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与护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摘要】本文通过对92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从临床症状、用药、病情观察等方面总结出其临床特点及护理观察要点,对其早发现、早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老年生活质量起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老年人;心力衰竭;特点;观察;护理 心力衰竭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1.3%1,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熟悉和掌握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与护理,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老年心力衰竭患者92例,其中19例误

2、诊,误诊率为20.6%。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2例,男55例,女37例;年龄6089岁,平均(70.1±7.2)岁。均符合Framingham的心力衰竭诊断标准2。心力衰竭分型:全心衰26例,右心衰28例,左心衰38例。心力衰竭病程3个月12年,平均(5.2±4.3)年。住院次数:1次16例,2次21例,3次以上55例。 1.2 病因 本组以原发病为主要病因,其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是主要原因。单一疾病致心力衰竭者12例;合并2种疾病36例,3种以上疾病44例。随着年龄增长,各器官功能衰退亦是造成心力

3、衰竭加重的原因之一。基础疾病:患者多有一种以上的基础疾病,患有慢性支气管炎18例:冠心病36例;糖尿病28例;高血压42例。心力衰竭的诱因:上呼吸道感染26例,房颤18例,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9例,其他39例。 1.3 临床表现 胸闷、心悸、憋喘、端坐呼吸、需高枕卧位36例;咳嗽、吐白色泡沫痰或白色黏稠痰、痰中带血丝28例;上腹部饱胀不适、食欲缺乏18例,恶心、呕吐9例;少尿、水肿8例;发热12例,头痛、头晕、烦躁、失语9例,胸痛8例,消瘦6例。 2 临床特点 2.1老年人因恼血管硬化及脑供血不足,记忆力差,病史常陈述不清,同时常伴有全身多种疾病存在,致使临床症状错综复杂,而心力衰竭症状往往不典

4、型3。 2.2老年人在脑血管硬化的基础上,由于心力衰竭加重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神经细胞缺氧及机能减退,可出现各种神经精神症状,而疲乏、无力或头晕常是老年人心力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亦可出现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神志恍惚、嗜睡等症状。 2.3由于心力衰竭所致胃肠道出血与低氧血症,可表现胃纳差,上腹胀痛不适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甚至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极易误诊消化道疾病。 2.4大多数患者出现轻咳、气促及肺底移动性啰音,是急性左心衰及肺淤血早期表现。临床注意与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相混淆4。 2.5老年人免疫机能低下,症状多样,反复发作,且病情变化快,应结合临床征象全面分析,心律失常、输液、

5、劳累、情绪激动、电解质紊乱常为诱发因素。 3观察与护理 3.1减轻心脏负荷;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年龄、能力、心脏功能等作一些自己能承受的工作,所以一般不会导致心功能不全。当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时护士应注意限制患者的活动,轻度心力衰竭可室内活动,心力衰竭较重时,应严格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液体点滴速度不宜过快,1520滴/min ,每天输液总量不宜超过10001500ml。要教育患者不要作超能力的体力活动,当心力衰竭表现改善后,方可逐渐根据自身情况恢复体力活动。 3.2饮食指导;由于心力衰竭,患者闷气,活动量减少,消化功能差,同时消化道存在不同程度的淤血,故而导致食欲减退。此外,钠盐

6、摄入过多,可加重心衰。因此护士应向患者讲解饮食与疾病转归的关系,劝其进食应清淡、低热量、不产气、营养价值高、易消化的半流饮食,少量多餐。根据病情适当控制含钠食物,以防钠盐摄入过多致体液潴留而增加心脏负担。当食欲好转后,进食不宜太快,避免过饱、腹胀而加重心脏负担,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3.3控制感染;老年心力衰竭反复发作多为感染诱发加重。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病房管理,做好室内空气消毒。使用抗生素观察用药后反应、疗效、不良反应等。对咳嗽咯痰多的患者要经常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对重病体弱痰液粘稠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或吸引器吸痰,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对氧气湿化瓶及管道应严格消毒后晾干备用,干燥保存

7、,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天消毒,湿化液每天更换灭菌水。 3.4病情观察 3.4.1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不少患者对此已习惯,能耐受短时间的缺氧,所以在轻度发作坐起后呼吸困难渐缓解,就不愿麻烦他人,此时护士应重视预见性护理,要耐心、细心的询问,给予高枕卧位,吸氧或按医嘱给利尿剂、解痉剂或镇静剂。 3.4.2咳嗽多在活动时或夜间平卧时为重,休息或坐起后减轻,可能为肺循环淤血,肺毛细血管血量和压力增高引起。咳血痰可能为肺动脉高压引起支气管内膜微血管破裂所致。因此,咳嗽是心力衰竭早期症状之一,常出现于心力衰竭其他征象之前。 3.4.3心率增快可能是心功能不全的先兆,如心率加快

8、超过平时20次/min以上并伴有呼吸困难者,应作早期心力衰竭的处理。如有房室传导阻滞或用洋地黄制剂的患者不能以以上标准,应作全面观察。 3.4.4头晕、疲乏或无力,常是老年人心力衰竭首发症状,甚至出现神志恍惚,反应迟钝等,应引起重视。 3.4.5上腹胀痛、肝区隐痛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出现时,常是右心衰早期表现。有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使心血管症状不明显。 3.4.6心脏病患者如有颈静脉搏动增强或下肢轻度浮肿,或夜尿增多及体重增加,常是右心衰的早期表现。 3.5用药指导 3.5.1洋地黄类药物;洋地黄用量的个体差异大,且治疗量与中毒剂量较接近,故用药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洋地黄的毒性反应。老年患者用

9、洋地黄制剂时要慎重,剂量要小,如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眩晕、视觉改变等临床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药物剂量。 3.5.2利尿剂;应用利尿剂后要密切观察尿量,每日测体重,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大量利尿者应测血压、脉搏和抽血查电解质,观察有无利尿过度引起的脱水、低血容量和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尤其是应用排钾利尿剂后有无乏力、恶心、呕吐、腹胀等低钾表现。 3.5.3血管扩张剂;使用血管扩张剂时,要密切观察血压、呼吸、脉搏、心率、尿量等,慎防血管扩张过度,心脏充盈不足,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 3.6 体位护理 由于心力衰竭、呼吸困难,患者常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

10、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同时也可使膈肌下降,肺活量增加,从而改善呼吸困难。患者床上取坐位或半坐卧位时,由于斜坡的关系,容易下滑。因此要尽量为患者创造舒适卧位,减轻因久坐产生的疲劳,防止褥疮发生。 3.7 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包括压抑、焦虑和孤独等,在心力衰竭恶化的临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重要预后因子5。情绪激动可能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全身小动脉痉挛,加重心脏前负荷,导致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6。心力衰竭发作时,患者常因严重缺氧而有濒死感,护士应给予患者精神安慰及心理支持,增加安全感,保持患者情绪稳定,以减少组织对氧的消耗。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3.8 健康教育 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

11、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心力衰竭的转归及治愈程度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更需要做耐心细致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必要时教育陪护人员。目的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建立正确的遵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如如何避免诱发因素,气候转换时要预防感冒,及时添加衣服;指导注意调整自我心态,学会放松技巧和用情绪转移达到心境平和,情绪平稳不要大起大落过于激动;详细说明活动量和每日应保持的睡眠时间及如何遵医嘱应用安眠药,体力劳动不要过重;详细交待各种药物名称、作用、剂量、不良反应及随意停药或乱用药的危害;定期复查,说明在出现何种情况时需要随时

12、复查。 4讨论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全身各系统器官在形态与功能上发生一系列变化,即生理性老化,在心血管系统主要表现为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输出量减少,心脏贮备功能下降,这些退行性变使老年人易患心力衰竭。掌握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做好观察与护理,以获得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顾东风,黄广勇,何江,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3-6. 2 Eugene Braunwald,陈灏珠.心脏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07-426. 3 陈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内科学,湖南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