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地理必修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复习 会考比重40%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宇宙环境及其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及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地球的圈层结构层结构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整体性和整体性和差异性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过程大气运动过程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水循环、岩石圈物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质循环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形态的变化自然环境的组成要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素气候的影响因素气候的影响因素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成中的作用整体性和地

2、域分异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自然条件对城市和自然条件对城市和交通线路的影响交通线路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活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动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资源的影响自然资源的影响必修必修1 1 天体、基本天体、天体系统天体、基本天体、天体系统 P4-5/ 2 天体系统的级别:天体系统的级别:P6/ 3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 P7/ 4 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的行星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的行星 P8/ 其原因是其原因是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

3、的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光照照条件、大小行星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地球自身的条件: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质量和体积适宜(有大气层),有液态水度),质量和体积适宜(有大气层),有液态水(有原始的海洋)(有原始的海洋)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地球在宇宙中课标: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课标: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天体系统的层次月球地球地月系太阳系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银河系总星系其他行星月球地球八大行星八

4、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行星)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在离太阳很近的第三条轨道上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在离太阳很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行。据此完成运行。据此完成12题。题。1资料中涉及到的天体系统层次有资料中涉及到的天体系统层次有A一个一个 B两个两个 C三个三个 D四个四个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其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其A是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 B是八

5、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2010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 1目前人类可以观察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目前人类可以观察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总星系 B银河系银河系 C太阳系太阳系 D地月系地月系 2009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 2 2地球作为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表现在地球作为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表现在 A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大的行星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大的行星 B具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大气和水

6、等条件具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小的行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小的行星 1 太阳太阳主要成分是主要成分是氢氢和和氦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应核聚变反应 P1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递减。太阳辐射能。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典型城市丰富区:青藏高原区,典型城市 拉萨拉萨;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成都 P12/ 2 太阳活动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黑子和和耀斑耀斑,分别,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

7、层的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光球层和和色球层色球层,活动周,活动周期为期为11年年 P12-13/ 3 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影响地球影响地球气候:黑子的数量变化与降水的年际变化有相气候:黑子的数量变化与降水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关性、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阻、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和两极的极光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和两极的极光 P13/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标: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标: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水、生物活动和变化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

8、上大气、水、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的主要动力是 A重力重力 B核裂变核裂变 C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D风能风能4太阳活动剧烈时,可能会造成太阳活动剧烈时,可能会造成A指南针失灵指南针失灵 B大幅降温大幅降温 C阴雨连绵阴雨连绵 D强烈地震强烈地震2010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 2009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 3太阳活动可以太阳活动可以 A诱发地震和潮汐诱发地震和潮汐 B诱发沙尘暴和极光诱发沙尘暴和极光 C诱发海啸和台风诱发海啸和台风 D干扰电离层,影响无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讯线电通讯 1 对比自转公转对比自转公转 P16-17/、笔记、笔

9、记 2 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P18-19/ 原因:原因:黄赤交角的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的存在,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公转和自转运动运动 3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地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转偏向力 P19-20/ 南半球南半球左左偏,北半球偏,北半球右右偏,赤道不偏偏,赤道不偏 4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季节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季节更替 P21-22/ 、笔记、笔记 四季的划分依据: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昼夜长短和和正午太阳

10、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季季节变化节变化第一章第一章 第三节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课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春分春分3.21秋分秋分9.23夏至夏至6.22冬至冬至12.22春分春分3.2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ABNS0180晨昏线晨昏线:昼夜半球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分界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在太阳直射点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度。晨昏线的判断方法: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所经过的晨

11、昏线部分为为晨线晨线;顺着地球自;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部分为昏线昏线。时间计算:东时间计算:东加加西西减减; 地方时:经度每相差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度,时间相差4min ;时区:时区:经度每隔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个时区;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中央经线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小时。 “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夏至日夏至日冬至日冬

12、至日春分或秋分日春分或秋分日正午太阳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度的分布规律律由由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向南北向南北两侧两侧递减递减 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南半球正最大值;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年最小值由由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向南北向南北两侧两侧递减递减 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北半球正最大值;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年最小值由由赤道赤道向南北两向南北两侧侧递减递减 赤道地区正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全年最大

13、值昼夜长短昼夜长短北半球昼北半球昼最长最长夜夜最最短短南半球昼南半球昼最短最短夜夜最最长长北半球昼北半球昼最短最短夜夜最最长长南半球昼南半球昼最长最长夜夜最最短短全球全球昼夜等长昼夜等长出现极昼范出现极昼范围围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区出现极昼全球全球昼夜等长昼夜等长结合公转图说出规律结合公转图说出规律时间时间太阳直射太阳直射点方向点方向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北半球北半球南半球南半球1212月月2222日日至次年至次年6 6月月2222日日向北移动向北移动昼渐长,夜渐短,昼渐长,夜渐短,6 6月月2222日日北

14、半球各地昼最长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夜最短昼渐短,夜渐长,昼渐短,夜渐长,6 6月月2222日日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夜最长6 6月月2222日至日至1212月月2222日日向南移动向南移动昼渐短,夜渐长,昼渐短,夜渐长,1212月月2222日日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夜最长昼渐长,夜渐短,昼渐长,夜渐短,1212月月2222日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夜最短3 3月月2121日日9 9月月2323日日全球昼夜平分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与昼夜长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与昼夜长短 变化变化 趋势关系趋势关系交角交角太阳直射点太阳

15、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的回归运动四季更替、四季更替、五带划分五带划分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球公转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赤道赤道黄道黄道黄赤黄赤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1 1读图读图1010“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 ”和图和图1111“中国部分区域图中国部分区域图” ,完成下列,完成下列要求。(要求。(1010分)分)图10图11哈尔滨汕头海口北回归线北京ABC(1 1)在图在图1010上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上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表示出夜半球。( (画在答题卡的图中画在答题卡的图中(2 2)图)图1010表示的日期是表示的日期是 日,此

16、日,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该日后,太。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阳直射点将向 (方向)移动。(方向)移动。(3 3)图)图1010中中A A、B B、C C三地昼夜长短相同三地昼夜长短相同的两地是的两地是 。(4 4)该日)该日 (选择填空)。(选择填空)。A.A.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B.B.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以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内出现极夜D.D.距太阳直射点越远的地方,日出时间距太阳直射点越远的地方,日出时间越晚越晚 (

17、5 5)该日图)该日图1111所示的四城市中白昼最所示的四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长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 1 地球圈层结构地球圈层结构 p24-25/ 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 生物圈生物圈 内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下,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内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下,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2 岩石圈岩石圈 P25/ 包括地壳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上地幔顶部)包括地壳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上地幔顶部)第一章第一章 第四节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标: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课标

18、: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球圈层结构地球圈层结构圈层圈层厚度和界面厚度和界面物质组成物质组成地壳地壳地幔地幔地核地核莫霍界面莫霍界面( 17 Km )古登堡面(古登堡面( 2900 km )上地幔上地幔下地幔下地幔外核外核内核内核坚硬的岩石坚硬的岩石软流层(岩浆软流层(岩浆发源地)发源地)铁、镍铁、镍 1 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垂直分层 P27/ 2 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 P33-34/、笔记、笔记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 3 热力环流、风热力环流、风 P35-36/ 4 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及对气候的影

19、响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及对气候的影响 P37-41/ 5 天气系统:气团、冷锋和暖锋(符号)、气旋和反天气系统:气团、冷锋和暖锋(符号)、气旋和反气旋气旋 P43-44/第二章第二章 第一节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课标: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课标: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层次层次对流层对流层平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高层大气特特点点与人与人类关

20、类关系系气温随高度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增加而递减气温随高度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增加而上升气压低,气压低,密度小密度小对流运动显著对流运动显著(厚度因纬度(厚度因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和季节而变化)平流运动平流运动为主为主有有电电离层离层天气现象复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多变与人类关系密与人类关系密切,集中大气切,集中大气质量的质量的3/43/4和几和几乎乎全部水汽、全部水汽、杂质杂质臭氧臭氧吸收紫吸收紫外线,大气外线,大气稳定,适合稳定,适合高空飞行高空飞行反射无反射无线电波线电波大气上界大气上界地面地面地面增温地面增温地地面面辐辐射射射向宇宙空射向宇宙空 间间大大气气吸吸收收大大气气辐辐射射射向地面射

21、向地面太太阳阳辐辐射射大气吸收大气吸收地地面面吸吸收收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现象现象成因成因白天多云时气温比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晴天低多云时云层多云时云层反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太阳辐射少夜晚多云时气温比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晴天高夜晚多云时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强,地面散失热量少热量少人造烟雾的防冻效人造烟雾的防冻效果果可增强可增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提高地面温度,提高地面温度晚秋或寒秋,霜冻晚秋或寒秋,霜冻出现在晴朗夜晚出现在晴朗夜晚及及“十雾九晴十雾九晴”晴朗夜晚,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低,气温低,低,气温低,易出现霜冻

22、及雾等天气现象易出现霜冻及雾等天气现象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关的现象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关的现象 冷冷热热不不均均空气空气垂直垂直运动运动空气空气水平水平运动运动(风)(风)同一水同一水平面气平面气压差异压差异(水平(水平气压梯气压梯度力)度力)根本根本原因原因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简单形式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高低纬度间热量的差异高低纬度间热量的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直接直接原因原因区区别别动动力力成成因因和和热热力力成成因因气压带气压带风带风带 气流气流 属性属性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下沉气流下

23、沉气流 干燥干燥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 较高纬度较高纬度较低纬度较低纬度 干燥干燥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升气流上升气流 湿润湿润中纬西风带中纬西风带 较低纬度较低纬度较高纬度较高纬度 湿润湿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下沉气流 干燥干燥低纬信风带低纬信风带 较高纬度较高纬度较低纬度较低纬度 干燥干燥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上升气流 湿润湿润比较各气压带、风带的特性比较各气压带、风带的特性亚欧大陆亚欧大陆气压中心气压中心北太平洋北太平洋气压中心气压中心东亚季东亚季风风向风风向南亚季南亚季风风向风风向一月一月七月七月亚洲高压亚洲高压印度低压印度低压 阿留申低压阿留申低压夏威

24、夷高压夏威夷高压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东南季风东南季风东北季风东北季风西南季风西南季风01030406090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热带季风气 候候亚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带季风气温带季风气 候候温带大陆温带大陆性气候性气候苔苔 原原 气气 候候冰冰 原原 气气 候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季季风风环环流流湿润湿润干燥干燥湿润湿润干燥干燥湿润湿润

25、干燥干燥干燥干燥终年终年温和湿润温和湿润夏季夏季炎热少雨炎热少雨冬季冬季温和多雨温和多雨全年全年终年高温多雨终年高温多雨锋锋 的的 特特 征征 与与 天气天气锋锋面面概念概念图示图示过境过境前前过境时过境时过境后过境后实例实例冷冷锋锋 冷冷气团气团主动向主动向 暖暖气团气团进攻进攻温暖温暖晴朗晴朗阴天、下雨阴天、下雨、刮风、降温刮风、降温天气。天气。气压气压升高升高、气、气温温骤降骤降、天气、天气转晴。转晴。北方夏季的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沙暴、寒潮暖暖锋锋暖暖气团气团主动向主动向冷冷气团气团进攻进攻低温低温晴朗晴朗连续性降雨,连续性降雨,降水在锋降水

26、在锋前前(前、后)(前、后)气压气压下降下降、气、气温温上升上升、天气、天气转晴。转晴。准准静静止止峰峰阴雨连绵阴雨连绵江淮地区的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冬半年贵阳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多阴雨冷湿天气天气类型类型气压气压状况状况近地面气流状况近地面气流状况天气天气特征特征我国典型我国典型的天气的天气水平方向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垂直方向低压低压高压高压由四周向中心流由四周向中心流入,入,北逆南顺北逆南顺由中心向四周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出,出,北顺南逆北顺南逆上升上升下沉下沉阴雨阴雨晴朗晴朗干燥干燥台风台风(夏秋)(夏秋)冬季:干冷冬季:干冷(气旋)(气旋)(反气旋)(反气旋)中心中心低四低四周高周高

27、中心中心高四高四周低周低气旋与反气旋系统的主要特征气旋与反气旋系统的主要特征夏季:伏旱夏季:伏旱秋高气爽秋高气爽将下列天气状况下的气温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将下列天气状况下的气温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列,正确的是: ( )A.abcd B.badc C.bacd D.abcd2009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 9.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B. 大气辐射大气辐射 C. 地面辐射地面辐射 D. 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图4读图读图4,完成,完成1213题。题。12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炎

28、热干燥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温和湿润13风带的盛行风向是风带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东北风 B西南风西南风 C东南风东南风 D西北风西北风2010年北京市夏季普通高中会考年北京市夏季普通高中会考 1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垂直气压梯度力垂直气压梯度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 图12 2008年12月1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2. 2. 阅读资料和图阅读资料和图12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10分分)资料:资料:中央气象台预报:中央气象台预报:2008

29、年年12月月1日至日至5日,一股来自西西伯利亚的强日,一股来自西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将影响我国。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将下降冷空气将影响我国。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将下降610。(1 1)从图从图12中判断,甲、乙两地中中判断,甲、乙两地中受高压系统控制的是受高压系统控制的是 地,其天气地,其天气状况是状况是 。(2 2)12月月1日至日至5日强冷空气将向日强冷空气将向 方向移动,我国大部分地区将受到方向移动,我国大部分地区将受到 锋的影响。锋的影响。(3 3)简述该天气系统移过北京时)简述该天气系统移过北京时, ,北北京的天气变化过程。京的天气变化过程。(4 4)该天气系统给北京带来的影响)该天气系统

30、给北京带来的影响是否有利,试说明理由。是否有利,试说明理由。 2009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 第二章第二章 第二节第二节 水的运动水的运动课标: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课标: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水循环的环节和意义水循环的环节和意义 P47/ 2 世界洋流分布世界洋流分布 P48/ 3 洋流意义和影响洋流意义和影响 P50/水循环水循环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的影响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陆地

31、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环节环节及及意义意义联系各圈层,联系各圈层,进行物质与能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促进量交换,促进全球热量平衡全球热量平衡使人类赖以生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存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不断得到更新,塑造地表形态塑造地表形态30oN0o30oS60oS60oN.全球洋流流向全球洋流流向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影 响响 举举 例例气气候候海洋海洋生物生物海洋海洋污染污染海洋海洋航行航行1 1、促进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促进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分布调节全球热量分布2 2、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暖流增温、

32、增湿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湿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寒暖流交汇或上升补偿流处,寒暖流交汇或上升补偿流处,饵料丰富,鱼类群集饵料丰富,鱼类群集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顺流航速快些,逆流航速慢些。顺流航速快些,逆流航速慢些。15. 读图读图3,有关洋流分布规律的正确叙述是有关洋流分布规律的正确叙述是 A.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流动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流动B中低纬大洋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中低纬大洋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C南纬南纬30 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了西风漂流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了西风漂流D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南半球

33、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16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能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能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 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利于海洋污染物扩散,加快海水净化速度利于海洋污染物扩散,加快海水净化速度 暖流流经的地区多形成渔场暖流流经的地区多形成渔场 2009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 第二章第二章 第三节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标: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课标: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力因素,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1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P53-56/ 内力和外力是一对矛盾,内力形成高山低谷,而内力和外力是一对矛盾,内力形成高山低谷,而外力削低高山填平低谷,二者总是同时作用外力削低高山填平低谷,二者总是同时作用 2 地质作用所形成的主要地貌形态地质作用所形成的主要地貌形态 P53-56/ 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P57/外力作用:外力作用:风化:风化壳风化:风化壳风力侵蚀: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沟谷、戈壁戈壁、裸岩荒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