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组合练习《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07(含答案)_第1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组合练习《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07(含答案)_第2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组合练习《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07(含答案)_第3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组合练习《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07(含答案)_第4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组合练习《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07(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组合练习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

2、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朝晖夕阴B时时而间进又何间焉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D吾妻之美我者执策而临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

3、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邹忌由“受蔽”到“清醒”过程的叙写,实际上就是对“受蔽”与“除蔽”道理的说明,是紧扣文章的中心来写的。B文章未尾写齐王纳谏,进谏者由多而少,一年后,由少而无,用的是夸张写法。C文章对邹忌的描写,不仅注重形体的细致刻画,而且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D文章虽短,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写了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环环相扣,结构完整。(4)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

4、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1、甲文是柳宗元的一组山水游记 的一篇,选自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以其境过清(       )    不可名状(&

5、#160;      )3.翻译下列句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6、60;                                    4.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甲文:            

7、;                           乙文:                         

8、0;           5、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9、6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母亲的位置周海亮一铺小小的土炕,挤着一家子人。到晚上,母亲总是睡在炕梢的位置。似乎窗外总在刮风,没黑没白,无休无止,从窗隙往屋子里挤

10、,鞭梢似的一甩一甩,砸出满屋酷寒。母亲缩在炕梢,蜷睡着,却突然惊醒坐起,掖好孩子们的被角,又把掉落一旁的衣服重新盖上他们的被子。屋子里漆黑一片,母亲所做的一切,全靠了母性的本能。母亲像猫一样警醒。那铺土炕,母亲永远睡在炕梢。有时是整个身子,有时是半个身子。经常在梦中,她滚落地上,嘴里发出一声惊呼,未及完全喊出,又被硬生生咬断。她想起男人还睡着,想起孩子们还睡着,她怕惊扰了他们。终于决定盖一栋房子。孩子们像雨后的笋,晚上,她甚至没有将身体蜷起的空间。石子是她和男人从山上采的,先采了大石,然后用小锤一下一下地砸碎;沙子是她和男人从河滩上推的,两个人深弯着腰,独轮车轧开深深的痕;泥板是她和男人亲手脱

11、的坯,平场上一排排一行行,那些天她心惊胆战,生怕空中落下雨滴。房子不大,进展缓慢,可是母亲知道,它毕竟是一栋房子,当房子盖好,她和男人,还有孩子们,再也不必在一铺炕上挨挤了。房子盖到大半,她搬了进去。她说她得看着她的房子,尽管那里面几乎什么也没有。但是那里有炕,母亲睡在那里,老屋的土炕便不会太挤。忙累一天的母亲沉沉睡去,没有男人和孩子在身边,她睡得格外香甜。那时窗子还没有镶玻璃,屋子就像冰窖,母亲浑然不觉。房子盖好了,搬进去,却仍然有些挤。女儿已经长到需要一间单独房间的年龄,母亲只好和男人和儿子继续挤一铺大炕。现在母亲再也不用蜷起身子睡觉了,可是她却不肯再睡炕梢。那个冬天,她一直睡在靠窗的位置

12、。那是屋子里最冷的地方,冷风顽强地挤过窗隙,把熟睡中母亲的脸冻僵。母亲睡着,又突然醒来,黑暗中,为男人掖掖被角,给儿子的被子加盖一件衣服。她醒得总是恰到好处,她像母猫一般警醒。春天和秋天里,母亲却让开了靠近窗户的位置,又一次睡到炕梢。她对儿子说早晨会有阳光,那阳光暖暖柔柔的,照在脸上,会很舒服。后来她从收音机里听到一些有关阳光的知识,更不肯再睡到窗前了。她喜欢说“营养”。她说春天和秋天的阳光有营养,照到谁的身上,谁就多吸收一分营养。母亲一本正经的郑重表情,常常把她的儿子逗笑。后来,生活就变得好了。后来,母亲就跟着儿子进了城。再后来,有一天,突然,母亲就病倒了。母亲病倒了,接连打了很多天的吊针。

13、她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病床靠着明净的窗户。她一连很多天下不了床,她的眼睛忽睁忽闭,呼吸时缓时急,思维时明晰时愚钝。医生下了病危通知,儿子红着眼睛,日夜守在母亲床前。可是母亲仍然顽强地活着,她在等待女儿从国外归来。儿子是在清晨突然被母亲推醒的。一整夜他都陪伴着神志不清的母亲,那时候他刚刚睡着。睁开眼睛,他吓了一跳,几天未曾下地和进食的母亲,竟然站在他的床前!母亲微笑着,沙哑着声音,却是一本正经地说:“咱们换换床位吧!现在,我的那张床上,有营养”儿子看到,母亲的床头,有一缕微不足道的阳光(1)阅读全文,填写下面的表格。(2)请联系具体语境,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1)经常在梦中,

14、她滚落地上,嘴里发出一声惊呼,未及完全喊出,又被硬生生咬断。(2)她醒得总是恰到好处,她像母猫一般警醒。(3)简要分析第段中画线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链接材料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请简要分析本文第段画线句子与链接材料中描写方法上的相同点,描写内容及其作用上的不同点。阅读散步,回答问题。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

15、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

16、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

17、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的主旨。(2)阅读第段,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3)指出第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4)阅读第段,说说当“我”面对分歧时,为什么“感到了责任的重大”?(5)阅读第段,具体说说作者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碎 暖包利民一个午后,阳光透窗而入,照在一地的书上。我一边整理着杂乱的书籍,一边随着每一本书的入目而在心里生长着往事。忽然,便从一本书里落下一张纸条,那是一本十多年前的初中语文教材,正奇怪它怎么进入到我藏书的行列中。那张纸条已经泛黄,是从大笔记本上撕下的一

18、条,蓝色的字迹已经极淡:“老师,我很喜欢听你讲课!”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那个时候,我刚刚到一个小镇的初中当语文老师。第一堂课讲得紧张无比,很是有些语无伦次,下课的时候,我简直羞愧难当,有一种巨大的挫败感。这个时候,一个女生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递给我。仿佛刹那间春暖花开,心中涌动着感动,还有希望在生生不息。上大学时,我在学生会的宣传部,有一次在布置一个会场时,我往黑板上写美术体大字。下面有一些学生在自习,会议快开始前,他们纷纷离开,忽然,一个女同学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塞到我手里。我一看,上面写着:“誓言的誓错了!快改过来!”我一惊,仔细看黑板上的字,一时又惭愧又感动。

19、我刚读初中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个很年轻的男老师,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了解他,也不怎么怕他。况且他教我们地理,在他的课上,我们常会有一些小动作。有一次下午地理课,他在前面板书的时候,我便写了张纸条给前面隔了几排的一个好友:“放学去河边的草地上踢球,多叫几个人!”趁老师转身的时候,我抛了过去,好友接过后,便回抛了一个给我:“你再问问别人,看有多少人去!”于是我又泡制了多张纸条,团成团四处抛飞。谁知很不巧,向最前排抛去的那个纸团由于用力过猛,竟落在了老师的讲台上。而恰好老师转过身来,他很好奇地打开纸条看了看,却没说什么,继续讲课。过了一会儿,他让我们自行把课文默读一遍,记住一些数据。正低头读着,忽然发

20、现老师走到我身边,悄悄地把一个纸条放在我桌上,上面写着:“我也去踢球,放学后记得叫上我!”那一瞬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而自那以后,老师便融入我们之中,他也让我们明白,一个老师也完全可以不用绷着脸就能让学生从心里听从敬服。我坐在一堆书中间,沐浴着暖暖的阳光,任思绪飘飞于一张又一张纸条的往事之中。曾经在一个幼儿园的墙上,看到许多纸条粘贴在上面,都是父母写给自己孩子的只言片语。比如说:“宝贝,妈妈不求你以后能大富大贵出人头地,只要你一生平安就好!”每一字每一句都浸润着父母浓浓的爱,这家幼儿园把这些纸条都精心地收藏着,说等孩子们长大以后,让他们回来看。我想,当长大的孩子们重回幼儿园,找到父母当年

21、写给自己的纸条,心里该是怎样的温暖和感动。我的一个朋友被亲生父母,她却从不悲伤黯然,也从没有怨恨过抛弃自己的父母,她说她也有亲情,她同样在母亲的爱中成长。有一天在她家里,她小心地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已经塑了封,急促的字迹,仿佛临时匆匆写就。开始是一串年月日时,估计是她的生日,然后有几句话:“妈妈会心痛一生,会爱你一生,你永远是妈妈最珍贵的宝贝”记得一个高中同学跟我讲过,有一次他和家人呕气,便选择了离家出走,让他伤心的是,父母并没有阻拦他。及至在另一个城市走投无路,他偶然在衣服最里面的一个口袋里,发现一些钱和一张纸条,是母亲的笔体:“走够了就回家吧!”短短的几个字,瞬间消融了心里的坚冰,流淌着暖暖

22、的感动。我常常流连于那些让人难忘的只言片语,那样的时刻,仿佛时光都走得那么轻缓。那些点点滴滴的暖,汇聚成爱的海洋,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我们,生命,才会于变迁中而不苍凉,生活,才会于坎坷中依然那么多情而美好。(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1)请阅读选文段,依据示例按顺序填入恰当内容。_温暖地融入_温暖地召唤(2)分析第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3)选文第段画线句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结合选文第段内容,请概括出老师让“我”敬服的优点,并用自己的话写出依据。(5)选文第段画线句删去好不好,为什么?(6)结合选文,试从内容、结构、主题三个方面分析

23、题目“碎暖”的妙处。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组合练习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07(含答案)答案解析一 、古诗文阅读【参考答案】(1)A;(2)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3)A;(4)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答案为】1、略2.答案: 因为;说出3.答案: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

24、映。4.答案:甲文:侧面(间接)描写 清澈透明  乙文:正面(直接)描写  水流湍急      5.答案: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二 、阅读理解及分析【参考答案】(1)解析 本题是对文章思路的梳理及内容的理解。解答这类题时,要依据已知情节所在的段落区域,推断待填情节所属段落,然后用关键词概括。(2)(1)描写出母亲在睡梦中滚落到地上摔疼后强忍痛苦,不愿惊扰丈夫和孩子的情状,刻画出母亲对于家人的关爱与呵护。(2)将母亲比作母猫,形象贴切地写出了母亲不忘关心照顾丈夫和孩子

25、,写出了她作为一个母亲的尽职尽责。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和句子的赏析。第(1)题是品味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特点进行解说;分析词语表现了描述对象的什么特点;体会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分析词语在表现文章中心方面的作用,最后合并分析结果。第(2)题是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这是最常见的题型,要求学生一定明确各种修辞方法及其作用。赏析时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描述对象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内容上:对于儿子来说那缕阳光微不足道,但在生命弥留之际的母亲本能地把阳光让给儿子,将深沉厚重的母爱刻画到极致,讴歌了伟大无私的母爱。

26、结构上:深化了文章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解析 本题考查语段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回答。回答内容方面的作用,先写出手法,然后分析此手法在表现段中陈述对象或描写对象的特点、表达人物情感、体现文中主旨等方面起什么作用。回答结构上的作用,要将下列专业术语具体化。开头段的作用:交代写作背景或缘由;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开篇点题;为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做铺垫;总领全文。中间段的作用:承上启下、反衬、铺垫。结尾段的作用:深化主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引人深思。(4)同:都运用了动作描写,都写出了人物活动时的不容易(本文中的母亲造屋,链接材料中的父亲买橘)。异:本文中描写母亲造屋时的辛劳,表现出母亲为了家庭和孩子无私奉献的品质。链接材料讴歌父亲车站买橘子时的困难,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回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句子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