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中_产业集群与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_第1页
产业集中_产业集群与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_第2页
产业集中_产业集群与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_第3页
产业集中_产业集群与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_第4页
产业集中_产业集群与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5卷 第4期2007年8月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 eronautica l Industry M anag e m ent V o.l 25N o .4A ug .2007收稿日期:2007-06-02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06J DB032作者简介:王向阳(1969-,男,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产业经济室主任,山东经济蓝皮书副主编,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数量经济。产业集中、产业集群与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王向阳(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02摘 要:在传统产业经济学中,集

2、中度问题是产业组织优化的研究内容,产业集中度与产业集群通常被认为没有直接的联系。对产业布局过程中的产业集聚现象所进行的考察表明,产业集中度与产业集群存在密切的联系。产业集中、产业集群与区域产业竞争力三者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机制。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应围绕提高主导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而展开。关键词:产业集中;产业集聚;产业集群;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734(200704-0020-04 选择区域性集中度较高的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培育区域性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战略,是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

3、阶段的必然趋势。区域性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助于避免和克服地区间产业同构,有助于推动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角色转变。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能够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从而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但是产业集中度与产业集群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那么两者之间是否有间接的联系呢?一、产业集中度与产业集聚在传统产业经济学中,集中度是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内容,用来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买者和卖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指标。由于集中度是反映特定产业或市场的集中程度的指标,所以它与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形成密切相关,也正因为如此,产业组织理论把集中度作为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在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如果

4、某行业长期在一个地区占据优势,并不断成长为该地区具有一定集中度的主导产业,就会在周围形成产业集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深化,区域经济开始产生全球影响,产业集聚现象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区域经济摒弃了全面发展的思路,重点发展有优势的产业,从而无意加重了区域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另一方面,投资自由化使得企业布局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佳区域,产业集聚在最具发展地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生产集中化和区域经济差异化趋势直接导致产业集聚区的出现。这些集聚区在世界上比比皆是。美国跑鞋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俄勒冈,意大利的时装集中在米兰,我国的刺绣集中在苏州、丝绸集中在杭州等,形成大量的经济区。产业集聚不局限于生产

5、性行业,服务业也具有这一特征。如美国的期货交易集聚在芝加哥,电影业集聚在洛杉矶,主要的广告业则集聚在纽约市的麦迪逊大街。这些具有产业集聚特征的经济区表现出的共同特点是:(1辐射式产业结构。在集聚区形成一个主导产业并在地区经济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其周围形成一些辅助行业,并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主导产业的发展决定并影响辅助产业。(2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快,竞争力强。在短时间里,某一特定产业占据竞争优势,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主要生产基地,其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生产调节比较灵活,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3区域系统特征性明显。在集聚区,辅助产业围绕主导产第4期王向阳:产业集中、产业集群与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业形成生产、销

6、售、服务一条龙,企业间相互依赖又相互竞争,形成复杂的技术和社会网络,自成系统。区域经济的产业集聚为主导产业进一步强化集中度提供了条件,主导产业提高集中度是为了规模经济的需要。随着社会分工、专业化协作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规模经济在激烈的竞争中显现出它的重要性,追求规模经济的行为日益渗透到各种经济活动中去,作为主导产业当然不能超然其外。也就是说,区域主导产业具有追求规模经济进而使集中度提高的内在冲动,当产业集聚提供了主导产业提高集中度的条件时,这种冲动就转化为现实可能。有利于主导产业提高集中度的条件主要有:(1辅助行业所提供的专门服务的共享。(2集聚区内易形成较高效率的地方劳动力市场。(3技术和知

7、识的溢出效应。在集聚区里,由于空间上的接近性,企业之间可以模仿和学习,学习成本低,有利于主导产业扩大规模后仍保持较高的经营效益。二、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或不同类产业及其在价值链上相关的支撑企业高密度地在一个地区集中、聚合。从国际上看,产业集聚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在工业发达国家,竞争力强的产业通常采取集聚的方式,其产品与某个城市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如前面提到的意大利米兰的时装、美国俄勒冈的跑鞋,等等。产业集群,则是指大量的相关企业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形成一个类似生物有机体的产业群落。按照美国哈佛大学波特教授

8、的观点,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产业集群不仅包括相同产业的众多企业的集聚,而且还向上下延伸包括相关产业的企业,并包括行业协会、培训机构、咨询公司、研究机构和政府等,各单位通过 扎堆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性质上都与集聚经济、集聚效应有关,在生产布局上也都倾向于生产地理区域的趋同、生产的专业化与集中化,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增强企业乃至区域的竞争力。然而,产业集群并不是企业集聚的同义语。产业集群是特定的企业集聚现象。特定

9、企业的集聚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但并非任何企业集聚都能发展成为一个产业集群。企业集聚是因为某产业的有关企业集聚于某一经济区域,而形成的一种聚集效应,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当这些企业之间发生某些有目的的合作时,则产生联合行动效应。当政府有意识地参与其间时,就会出现制度效应。而这三种效应都是产业集群的效应。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两者的最大差别是:企业集聚区内企业之间的联系不是广泛存在的,未形成长期的信任和合作关系网络,这些产业在该地区是不稳定的、易移动的,是一种松散型工业;而产业集群内文化特征的根植性可以促进产业的加速黏合,加深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影响,获得更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10、由此可见,即便一个特定区域形成了企业集聚,也不一定会带来产业集群的效应。就这一点来看,各地政府在区域经济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效应,提高本区域产业的经济效益。三、产业集中、产业集群与区域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机制区域产业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的动态概念,是由区域内产业的资源、技术、管理、机制等一系列要素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主导优势。一般说来,构成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有三个:一是规模要素,是基础竞争力,表示竞争力的量。二是技术要素,是核心竞争力,表示竞争力的质。三是机制要素,是活化竞争力,表示竞争力的活度。三者之间,规模和技术是硬件因素,机制是软

11、件因素。只有 软硬兼施,才能使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扩大经济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之所以是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基础要素,一是产业实现了量的扩张,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具有成本领先的优势。二是有利于实施多角化发展战略。当产业中的骨干企业进入成长的高级阶段,市场开拓能力强,就有条件摆脱单一产品的经营格局,坚持在做大做强主导产品的前提下,使经营范围扩大到多种产品和市场领域,从而提高企业适应生存环境变化的能力。三是有21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第25卷利于推行资本经营策略。具有相当产业集中度的大型企业集团,可以采取直接上市、买壳或借壳上市、分拆上市等多种方式进行资本经营,可以通过企业集团

12、内部的资产重组,调整、优化内部资本结构,提高资本报酬率,增强企业资本的增值能力,可以选择若干有区位市场优势的外部企业,进行以资本为纽带的兼并、收购和控股,实现企业资本扩张,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四是区域产业体系中主导产业规模的大小,直接或间接地支撑或制约着技术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增强主导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必须强化技术开发与创新研究,而生产技术、装备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全球市场等传统和高新技术的开发研究,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来支撑,这种巨额的研究开发资金又依赖于主导产业销售规模的扩大来承担,即主导产业的研究开发能力与其销售额成正比。可见,产业集中,企业规模扩大,有利于开发财力、人力和物力,减少

13、重复研发,节约成本,对于提高主导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主导产业集中度提高的同时也产生了集聚经济。广义来讲,集聚经济源于各种经济活动的集中而带来的效应,它包括区域和城市化经济,集聚经济进一步发展就产生了产业集群。因此,产业集聚是连接产业集中和产业集群的纽带,同时又是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地理上的集中虽然相对加剧了同业之间的竞争,集聚内紧密接近的企业由于共同的区位缩短了竞争的过程,减少了代理成本,激励了供应商的发展,加速了竞争者的不断出现,使得产业集聚内企业间竞争加剧,迫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改进产品及服务,追赶技术变革。不断的竞争也产生了不断的激励,竞争同时也提升了区域的竞争能

14、力,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更高的层次上展开。产业集中、产业集聚与区域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机制可用下图表示: 四、案例分析:济宁山推工程机械产业群山东济宁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五大生产基地,是中国推土机行业的排头兵企业!山推所在地,世界第二大工程机械集团小松制作所和世界上最大的液压件企业之一的伊顿公司等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也云集于此。特别是2003年山推与小松合办的山推国际事业园开业以来,除山推、小松山推外,已经有山推工程机械结构件有限公司、山东彩桥驾驶室有限公司、山东欧亚陀机械有限公司等6家外资和多家中资配套件企业入园。这些配套件企业除为山推、小松山推的产品配套外,还为国内多家外资企业产品配套,同时也出口

15、到世界各地。许多外资公司看好济宁的投资环境,纷纷进驻山推国际事业园。济宁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及出口基地之一,山推国际事业园也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地之一。据了解,山推国际事业园的设立具有全新的战略性内涵。其一,进驻项目紧紧围绕公司主业设置,已开工的6大项目,皆是公司主营业务的补充、配套或延伸,新项目的建设为公司主业发展带来更加雄厚的基础和更有力的保障。其二,入园项目着眼于优化产品结构。据园区负责人介绍,山推新建项目是我国机械工程行业的薄弱环节,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同时,入园项目延伸了公司产业链,形成了更加科学、完整的产业体系。其三,企业技术含量高起点。各新建企业吸收国

16、内外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为建设一流公司提供了技术保证。彩桥公司不仅引入世界第一流的E MM 诊断系统,其电泳涂装质量在同行业中也领先于国际水平。结构件公司的关键工序由7台I G M 公司的机器人承担,而加工工序则由韩国最优良的设备加工,无论从工艺研制、生产管理及保证能力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其四,投资主体多元化。新建项目中既有中方、外方投入,也有多家法人及自然人出资,不仅吸收了更多的资金,而且为公司建立健全现代治理结构、制衡机制、实现公司独立性创造了条件。其五,通过引入外资,吸收日本小松、日本大京、日本高桥及其他同行优秀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企业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企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山推国

17、际事业园的发展所走的并不是对弱势企业实施兼并重组、追求规模扩张的道路,而是带动配套企业共同发展的集群式道路。大大小小的众多配套企业与主导企业山推之间并无隶属关系,这些配套企业仅是山推的供应商,其零配件是根据山推集团的推土机、压路机、挖掘机等七大系列主打产品的国际化标准制造的,减少了配套企业的库存成本。以山推集团为龙头的众多配套企业形成了明显的分工系统,建立起以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为基础的产业网络,各个企业分担着山推七大系列主22第4期王向阳:产业集中、产业集群与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打产品生产系统的不同环节,共同完成主打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五、结 论通过以上对产业集中、产业集群与区域产业竞争力提

18、升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理论分析,结合山东济宁山推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实例,在制定产业布局政策时,应围绕提高主导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而展开,具体政策如下:1.充分利用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所提供的机遇,提高市场集中度,扩大区域产业特别是主导产业规模,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世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产业组织的演变规律表明:主导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的是大企业,决定一个区域国际竞争力的也是大企业。全球500家大工业公司的销售额就占了世界总产值的20%以上。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我国也应提高市场集中度,扩大企业规模,培养一批大企业,带动经济的发展。2.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的特点

19、和优势,科学地制定区域性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科学地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并进一步形成以主导产业为中心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产业与区域的有机结合,它是通过本地特有的、不可移动的生产要素吸引在全国甚至全球流动的生产要素落户本地,从而形成资源的有效配置。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一般需经历分散办企业、集中办企业、集中办产业、形成产业链、产业高地、地区品牌到虚拟市场七个阶段。因此,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在刺激自发性产业集群不断出现的同时,突出产业链整体设计和战略联系,注重引导产业集群内部专业化分工和横向配套协作,切实避免以 堆代 群,

20、并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本地不可移动的生产要素,促进区域性产业集群健康有序发展。3.加快技术进步,加强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与国外水平相比,我国区域产业布局中主导产业技术含量还比较低,这影响了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当今世界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技术的竞争。因此,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上,还应注重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增加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同时,要注重区域创新系统建设。通过创新系统主体构成有效的网络,互动创新。区域创新系统的有效运行会加速形成产业集群。因此,产业集群作为一个创造、扩散和应用知识的体系,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区域性创新系统,是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模式。参考文献:1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21、社,2000.2王向阳.入世后山东省产业升级研究J.发展论坛,2003,(1:39-40.3张卫国,王向阳.2005年山东经济蓝皮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4王向阳.山东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可持续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05,(4:75-78.5余明江.产业集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5:46-49.(责任编辑:张 静On the Industri al Concentrati on,Industri al C l usters andT erritorial Industrial Co mpetitions AdvanceWANG X iang yang(E conom ic Institute,Shandong Acade m y of Social Sc ience,Jinan250002,Ch i n aAbst ract:The industrial concen trati o n level is the content of opti m izi n g i n dustrial or gan ization.The direct re lation bet w een industr i a l concentration level and industri a l clust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