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1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具和机械单元教学计划科学概念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 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过程与方法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收集能够解释机械作用的数据。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工具和机械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能够将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安全与可靠

2、性等与现实社会联系进来。获得对各种机械功能的认识,以应付各种实际问题,并意识到工具和机 械是随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认识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到六年级时,学生们已经能够比较独立地进行一些探究活动。他们开始对 一些问题进行具有挑战性的思考,能够选取自己认为可以进行的方式对一 些问题进行探究,开始有选择地利用观察、实验所获取的证据对所探究的 冋题进行解释。在本单元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将有机会对各种简单机械进行实验, 包括设计和制作一些简单装置,并对其

3、进行观察和加以解释,认识机械的各个部件,了解它们各自的功用,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工具和机械。人们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 和机械。很多时候,工具和机械为我们赢得了时间和精力,帮助我们完成 了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发明了更多的工具和机 械,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使用工具和机械的?它们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是怎 样发挥作用的?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使用它们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 既是本单元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教学引领学生们所要经历的科学 认识历程。本单元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 1 课):通过使用工具,发现关于

4、工具和机械的问题,激发学 生研究工具和机械的兴趣。第二部分(第 2727 课):通过设计、观察、研究杠杆等不同类型的简单机械, 认识这些机械的构成及其功能。第三部分(第 8 8 课):通过研究自行车这一常见的交通工具(也是一种由简 单机械组合成的机器),总结和提升有关工具和机械的认识。通过本单元的 8 8 个主题活动,我们期望学生能真正动起手来,在实践中去 体验、发现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及其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器材的 准备,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课题1、使用工具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 面等都是机械。

5、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 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 具。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 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重点 难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教具 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 ;钉有三个图钉、2 2 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教学过程时 间教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设计、谈话导入新课二、我们用过什么 工具同学们,

6、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 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1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 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 P2P2 表格 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3 3、小组讨论填表工可以做哪些事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具情些事情名称5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思考回答4 4、小组汇报:请一个小组上台来 介绍,并且可以使 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

7、做示范(提供工 具)。三、选用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 题。(启后)1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2 2、小组长领材料,什么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工具实验好2 2) 请小组内的冋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 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3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3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 最合适的吗?1 1、请大家观察 P3P3 的三幅图,请你在分组发言共同评四、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 3 项工作。论。完成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三项2

8、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任务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的工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具选旗挂到旗杆顶上。择3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 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 我们做的更好。4 4、请大家看 P3P3 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五、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全课总结典整堂课下来学生兴趣高涨,热热闹闹的,可到最后总结以上活动,引出简单机械”型时,学生还是犯迷糊。关于机械的定义,书上的定义给我模棱两可的感觉,书上是这样错阐述的: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我们都知道这个省力”是针对

9、力学上的,但是很多孩子对省力的外延无限地扩大化;还有对其另一个中心词方便”例孩子对其也非常模糊;孩子把定义扩大化,于是他们想到电饭锅”铅笔”电火炉”与等。教课后想想:假如用力学去解释那肯定能精确,但小学阶段并不要求深入探究力学原学理。小学科学概念的广而浅,有时候真为难到科学教师。反思课题2. 杠杆的研究教学时间教 学目 标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 3 3 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 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 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10、。重占对杠杆尺进行研究点 难占八、【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教具/、准备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 3535O种时 间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 设计、导入新课二、认识杠杆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请冋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 做这件事?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1 1 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 成工作的工具一一杠杆。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

11、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2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3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1 1八出谋划尺S策观察1阻力点审舟小支点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 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 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 杠杆克服 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4 4、出示 P4P4 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5 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6 6、分辨杠杆观察 P4P4 P5P5 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r4 4 在上 面画一 画,他 们的三 个点分杠杆?并说明理由 (找一找三点)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1 1、 刚才我们用杠杆轻

12、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 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 件)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2 2、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3 3、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 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 4、还有其他方法吗 ?5 5、 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 P6P6 上的表格内。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

13、行统计: 省力情况有()种,费力情况有()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种。6 6、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1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2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3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7 7、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 的比较和分析。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五、全课 小结这一课我选择的是杠杆尺作为研究材料, 采用教材上的活动方法, 让学生经历不同 状态下杠杆尺的调试活动,通过观察、记录,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来发现杠杆省力的 规律。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我们曾经使用过的杠杆类工具,并要求学生能画出 工作图,以巩固这一方

14、法的认识。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分 析整理出杠杆省力的规律。可以说,探究活动是成功的,但是还是有个别同学没有完全 理解,我认为第一是因为学生经历探究活动太少,所以,理解得有快有慢些;第二点我 认为是我自己把教材复杂化了,其实在本课中并未强调重点和力点,而我在学生们没有 任何基础的条件下将重点和力点强加给学生,本身对学生来说又加大了难度,所以影响思、到了部分学生的理解。么位置研 究杠 杆的 秘密分析四、收集 数据 步骤的反 思型错例与教学反课题3.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 杆。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

15、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 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 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重点 难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教具准备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料盘(学生)。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 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教师)。教学过程时 间教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设计、趣味引入二、杠杆类工 具的 比较三、1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 里面倒一杯水;2 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 倒一杯啤酒;3 3、用工具用夹 5 5 支粉

16、笔 到一个空杯子里。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 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1 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 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 他们使用 的工具合适吗? (合适)2 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 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 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 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3 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 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 进行比较)4 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 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5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 具是否省力?为什么?6 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 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7 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 的?怎么样的工

17、具是费力的?1 1、请同学们在书本 P8P8 页的 1010 种游戏:出示油漆 桶一个、啤酒一 瓶、粉笔5 5 支; 镊子、一字螺丝 刀、开瓶器。(请同学找出其 中规律)6 6 (重点分析 镊子和开瓶 器的三点位 置的变化。开 瓶器支点在给各种杠 杆类 工具分类四、小杆 秤的 研究五、课后思考 题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 点。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 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4 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 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 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 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 这样设计呢?教师小结。1 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 斤”,今天老师

18、就带了一把杆秤来, 请 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 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 一说)2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 杆秤。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祥见教 参 P1718P17183 3、指导学生用逐个放砝码的方法 在杆上画出 5050 克、100100 克、150150 克、 200200 克的刻度。(在称盘内放一个 5050 克砝码,然后使杆秤平衡,在杆上 刻下刻度,放 2 2 个)4 4、 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称 一称自己的铅笔盒、书本等物体的重 量)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 不同的 2 2跟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 秤会发生什么变化

19、?2 2、学生各自 作图、填表。3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 下进行展示交 流)前端,阻力点 在中间;镊子 支点在末端, 用力点在中 间)典型错例与教学反思由于前两节课的内容分析得比较透彻,学生对这一课的解释非常的顺畅。在对书中介绍的10 种工具的用力情况分析中,比较有争议或是学生不能十分确定的工具是筷子。筷子是一种费力的杠杆,大姆指的位置是支点,食指和中指夹筷子的位置是用力点,而夹食物的位置是阻力点。而学生在分析中,往往找不准筷子使用时的支点。因此,我在上课时,让每个小组用两只笔做出一双临时的“筷子”,在研究时可以让学生试着使用,边使用边找杠杆的三个作用点。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分析理解。另

20、外,我还补充说明了另外两种工具的用力情况分析:一是剪刀,书中提供的剪刀比较特殊,一般认为是一种不省力也不费力的工具 (当物体放在剪刀尖口处时是不省力也不费力;如果放在靠近支点的位置, 那就是费力杠杆了),除了这种剪刀,我提供提供其它两种剪刀的图片,一种是裁缝剪刀(费力杠杆),另一种是一般家用的剪刀(省力杠杆);二是钉书机,它的用力情况也是根据使用者用力的位置不同而定,当 用力部位是在钉子的正上方时是不省力也不费力,当用力位置在钉书机的中间位置时就是费力杠杆了。课快结束时,学生提岀这样一个问题:“既然镊子是费力杠杆,人们为什么还要制造它,使用它?” 我引导学生通过比赛来解决这一个问题。我拿岀两个

21、广口瓶。里面放一些小石子,请两位同学上台分别用镊子和尖嘴钳在不动广口瓶的情况下,将石子取出来,谁先取完,谁获胜。学生“恍然大悟”:镊子虽然是费力杠杆,但使用方便省时。课题教学时间4.4.轮轴的秘密教学 目标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 力费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 械的兴趣。重点 难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教学难点】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教具准备大螺丝刀 1 1 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 1 1 盒、2 2 段

22、棉线、1 1 个铁 架台、1 1 个大轮、1 1 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教学过程时 教学步教师活动学生活 补充设计间骤动一、导 入新课二、 轮 轴作用 的研究三、轮 的大小 对轮轴 作用的影响。四、巩 固与应 用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 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请一位 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出示阀门式 水龙头)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 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 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1 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 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 作用呢?3 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操作:(1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

23、和轴分别固 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 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 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2 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 本P10P10),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分 工能力。5 5、轮轴作用的运用(小游戏):猜猜 胜者是谁?请几对同学上台来进行游 戏。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柄,一个同学握住 螺丝刀轴,2 2 人按不同方向转。1 1、 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 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 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请学生进行大胆推测)2 2、 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 变)固疋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 3535 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

24、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 物。3 3、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 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4 4、 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 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你发现了什么 规律?(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 行实验,然后进行对比;发现轮越大, 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1 1、 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 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说说它们给我 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那些方便。2 2、 这些轮轴的作用是什么?他们是省 力的还是费力的?(方向盘、轱辘、门(学生尝试 回答)2 2、请学生尝 试拧开去掉 轮的水龙头, 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4、小组成员汇报 数据,并进行交流 和思考,发现

25、了什 么规律?(挂在轮 上的钩码更少,证 明在轮上用力能 省力)学生记录实 验数据,填入 书本(P11P11) 的表格内。把手、扳手、牛顿盘)其中牛顿盘在旋 转时是拧轴,属于费力的轮轴。典型错例与教学反思本课我先让学生通过回忆、交流打开水龙头的经历,观察水龙头的构造,试着让学 生想象如果取下水龙头上的轮子,直接用手去拧轴,还容易打开水龙头吗?进而产生了 “轮轴为什么能省力”的科学问题,促成开展研究轮轴作用的活动。然后通过组装一个 轮轴实验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通过课件的演示,进行实验前的指导,让学生弄明 白我们把一定数据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也挂上钩码,看成是我 们用力的大

26、小。并且要学生记录下每次实验的数据,在小组内通过反复比较轮上钩码和 轴上钩码的数量。最后进行全班交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同学们都发现了在轮上用 力比较省力,轴上用力比较费力。然后在轴不变的情况下,换成大轮再做实验,研究轮 轴的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通过实验冋学们发现了在轴不变的情况下,轮越大越 省力。在这两个实验中,如何绕线学生还是有点困难的,需要老师的细致指导。然后机 械实验盒中,其实只有一个配套的轮轴,小轮换成大轮的,不是配套的,轴和轮不容易 固定,学生在操作上,很花时间,效果不是很佳,我觉得这些实验的材料还需要改进。最后轮轴在生活中的运用,我通过出示典型的生活中的运用轮轴的图片让学

27、生说一 说,它们哪部分相当于轮,哪部分相当于轴,让学生充分认识轮轴。并且还让同学们举 例生活中还有哪些轮轴,同学们的思路很开阔,它们能充分利用教室内的资源,想到了 教室中电风扇开关、钥匙开锁等等,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课 题5.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时间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知道动滑轮 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 同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 趣。教学过程时 间教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设计、1

28、 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学生回答:激趣“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导入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因为旗新课杆顶部有一个轮子)2 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 疋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疋滑轮。小组合作做一个1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 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定滑轮,模拟升旗砧入丰nK44-44- 中二、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的情形,并思考研究轮有什么作用?旗杆2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顶部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的滑轮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自行设计研究定

29、3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滑轮是否能省力力的实验方案。(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要研究的问 定滑轮是否能省力 题预测是()否( )要改变的条件不要改变的条件实验设计(可的实验方案。(附图)4 4、小组合作进行 实验,并记录下研左边钩码右边定滑我个数钩码轮的们的发究的数据。教学目标重占八、难占八、教具/、准备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个数状态现前面一课研究了轮轴机械,研究了轮轴省力的工作原理。在这一课中,学生认识 了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两种简单机械,并分别通过观察钩码的数量和用测力计测量这两 种方法研究滑轮的省力情况。旗杆的顶部

30、有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在塔吊或吊车的吊 钩上有一个一边转动一边随重物移动的轮子在生活中这些现象只要留心都可能观察到。从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出发,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机械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在课堂 上通过科学实验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机械原理,把学生引向滑轮组的 探索中。教学中,我认为要关注学生在前几课学习基础上,重在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自主提出研究主题,我自己尝试中,也感觉难度不是很大,效果还是可以的。课题6.6. 滑轮组教学时间会移动的轮子四、比 较定 滑轮 和动 滑轮 的作 用的 不同5 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1 1、 出示塔吊的滑轮图,

31、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2 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3 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 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4 4、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 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5 5、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 用。1 1) 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 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 3N3N、5N5N 的力。2 2) 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 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 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4 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 多少力?五、想一想: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

32、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3 3)请学生小组合 作用测力计按顺 序分别测量不同 个数(1515 个)的 钩码直接提升的 重力读数和用动 滑轮提升重物的 重力读数,并把实 验结果填写在P13P13 的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 什么?型错例与教学反思教学 目标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 究。重点 难点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教具 准备铁架台、线、滑轮、钩码教学

33、过程时间教学步 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设计(一)一、导入新课(学生自由表述导入提冋导入:不官是在城市还是在家自己所看见的,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并说说自己有些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 的发现。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 高空去的呢?什么问题)二、研1 1、滑轮组的定义引入究滑轮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的作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用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 了滑轮组。)观察结构图 P14,P14,理解滑轮组的构造。2 2、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a a) 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 组。b b) 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 10001000 克

34、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 请学生猜想,C C)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 组吊起不同重量(学生自己定)的重 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 能发现什么?(实验要求:1 1、明确分工。2 2、拟定实验计划 草案后实行。三、游 戏体验4 4、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 滑轮组的作用。(在这里可能会出现 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 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3 3、实验探讨有 2 2 个动滑轮的滑轮组 的作用。(1 1)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 组的数量,(例如用 2 2 个动滑轮和 2 2 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2 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 法进行实验

35、,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 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P151 1) 出示游戏器材,找 2 2 个大个子学 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2 2) 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 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3 3) 、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 游戏中明白了什么?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 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3 3、进行实验并作 好实验记录。游戏体验典型错例与教学反思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我注重以组织学生活动为主,利用学生的好奇、好玩、好动、好胜四大心理特 点。课一开始,我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你知道起重机的作用吗?学生对起

36、重 机装置产生好奇,进而产生问题: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处去的呢?”紧接着抓住学生好玩、好动”的天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研究滑轮组的作用,学生在玩、动的同时,有一定的任务,教师 也给予一定的指导。滑轮组的研究主要让学生进行自主设计研究。这一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他 们竟在课堂上兴奋得手舞足蹈。女口:当他们发现最简单的滑轮组竟能省一半力的时候,他们觉得简直不可思议。尤其在做游戏时,学生的兴奋已达到了极点,他们就像是在看一场非常令人充满激情的奥运会 体育比赛。当然课堂上,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在设计实验时比较困难,甚至不积极参与动手操作,特别 是那些落后生。今后,在课堂上要多重视、多关心这

37、些学生,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去表现自己,使他们增 强信心,从而乐于参与到科学小组活动中去。但对于这课的教学,我认为还是有难度的,主要是表现在滑轮组的组装和多个滑轮组省力情况的 研究,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多个滑轮组省力情况的研究,实验的效果很不理想,因为 多个滑轮的摩擦力是很大的, 加上组合方式要每组有所不同,这是有相当难度的, 而我们的重物只是小得可怜的钩码,用 4 个钩码以上,效果还稍微理想一点。课题7.7.斜面的作用教学时间教学科学知识: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目标 过程与方法: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 律。情感态度

38、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1 1 块搭斜面的平木板,4 4 个不同高度的小物品(橡皮等)、钩码、测力计、实 验计划表。播放学生喜爱的头文字D D动画片的赛车过盘山公路的录象。提问: 虽然动画片很精彩, 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 一个问题“山上的公路和平地上的公路有什么区 别?为什么要这样修建?”1.1. 提出一个简单任务:老师要把这个大木桶搬到讲 台上来,有什么好方法?今天老师就介绍一个更简单的机械叫斜面。(示范用木板把木桶滚上讲台)2.2. 斜面概念引入:像这样搭在高台边缘上的木板那 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39、3.3. 跟据老师提出的情境得出的问题:斜面能省力 吗?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吗?4 4 实验要求:1 1) 指导如何用测力计测斜面上的拉力。(拉动中,当测力计处于匀速运动时,读出其读数)2 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反馈交流实验方案。3 3) 分工提升不同的物体 (每人一次,每次操作 3 3 遍)4 4)在操作员操作的时候,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并取其正确的值,做好记录。斜面的状况提升不同的物体我们的发现ABCD直接提升物体的力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对研究结果作出分析, 发现其中的规律。(发现同 一物体从斜面拉上用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重 点难 点教 具准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沽动|补

40、充设计结合影视导入新课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学生自主 思考猜想原 因, 并当众发 表。)(学生拓展 思维:滑轮组 吊、杠杆 撬)4.4.分组研究 斜面是否能 够省力。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1 1、提问:刚才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和其他组的数 据相比较,你还发现了什么?(发现每个组的用 斜面拉上去所用力的大小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小 组坡度高,有的小组坡度低)。那么坡度不同对于沿斜面拉物体所用的力也不同吗?我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证明一下?2 2、分组设计实验,并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和记录分析工作1 1)制定实验计划表(教师准备)2 2)交流计划中的要点,并进行相互修改。3 3)分工

41、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提醒:每个坡度做 3 3 次实验,取平均值填入表中 P17P17)4 4)观察数据表格,讨论发现数据规律,进行总结。三、 巩固与拓 展1 1、 现在结合我们的生活 说一说: 如我 们的盘山公 路为什么会 修成“S S”型。)2 2、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 地方运用到 了斜面工 具?(螺丝、 大桥.)用纸片演示 螺丝的斜面。型错例与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的 斜面”是一种新的简单机械,学生对于斜面还是有一定认识的,也能结合生活经验,猜测斜面是一种省力的简单机械。 本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通过数据, 使学生了解斜面的作用, 了解不 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有何区别。在引入教学时,我通过提问:上山的公路为什么设计成盘山路,使学生非常直观形象地认识到盘山 路是斜面,斜面应该有省力的作用”。我给学生做了演示试验,通过数据的比较,学生很容易得岀了斜面有 省力的作用.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环节。我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讨论、思考、发现,找找生活 中各种斜面的应用,学生谈到刀刃、斧头之类物体时,最好能够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一下,以加深印象。对于螺丝钉是一种斜面的应用, 学生更多的是从 螺纹像盘山公路”这一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