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第六周导学案_第1页
三年级语文第六周导学案_第2页
三年级语文第六周导学案_第3页
三年级语文第六周导学案_第4页
三年级语文第六周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庄中心小学 三 年级 语文 科导学稿执笔人:冯卉 时间:2013-3-12集 体 备 课备 注一、课题 惊弓之鸟 第三课时练习课二、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2、从学习课文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三、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赢,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

2、动、形象鲜明。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更赢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温故知新】 判断语气A、惊讶 B、怀疑 C、肯定 D、谦虚 E、询问1、“是吗?”“你真有这样的本事?”( )2、“大王,我不用箭,只要一拉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3、“你是怎么知道的?”( )4、“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5、“啊!”“真有这样的本事!”( ) 【导学释疑】一、拼一拼,写一写。l gng shè jiàn dà yà

3、n( ) ( ) ( )bi cn shng tòng liè ki( ) ( )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更羸说:“飞得慢,因为它_,伤口还没有_,还在_;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_,孤单_,得不到_。它一听到_,心里很_,就_往高处飞。它一_,伤口又_了,就_了下来。”三、课外阅读。你还知道其他的成语故事吗?找找读读,体会其中的道理。【巩固提升】 我会加标点1、()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2、()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 集 体 备 课备 注 一、课题 画杨桃 第一课时 二、学习目标 1、学会读、写本课12个生字

4、;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等词语。2、整体感知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三、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联系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易下结论。作者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接着具体叙述把杨涛画成五角星的事,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突出老师对“

5、我们”循循善诱的教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温故知新】1、 谁来介绍一下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导学释疑】2、 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3、 自主学习(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本课生字新词。(2) 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了解词语意思。 生字注音_ _ _ _ _ _ _ _ _ _ _叮嘱 前排 靠边 审视 严肃 半响 和颜悦色 熟悉 教诲 生字释义叮嘱 前排 靠边 准确 审视 讲台 神情 严肃 半响 轮流 轮流 熟悉 角度 相似 教诲 和颜悦色(3) 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6、 “想当然”是什么意思?【巩固提升】 结合课文,想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拓展延生】今天我们又认识好多词语,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一段有意义的话。(能用到几个新词写一写会更好。)【检测反馈】庄中心小学 三 年级 语文 科导学稿执笔人:冯卉 时间:2013-3-12一、拼一拼,写一写。(8分)dng zh shn shì dun zhèng yán sù ( ) ( ) ( ) ( )shng w hé yán yuè sè jiào huì shú x (

7、) ( ) ( ) ( )二、辨一辨,填空。(12分)册 侧 测 ( )面 ( )量 练习( ) 幅 福 富幸( ) 一( )画 ( )有做 作 坐 座 ( )业 ( )位 ( )文 合( ) ( )用 工( )三、选词填空。(4分)严格 严肃1张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一向很( )。2小强没有完成作业,李老师( )地批评了他。 教育 教诲1、山村的孩子渴望受到良好的( )。2、虽然我离开母校多年了,可是老师们的( ),永远留在我的心中。【主题阅读】秋天的田野秋天到了,我专程来农村奶奶家,观看秋天的美景。来到田野,首先迎接我的是一片高梁地。我走过去一比,嘿,高梁秆高过我半头。微风吹来,高梁向我摇了摇头

8、,像是在炫耀它的累累硕果。 再看前边那一朵朵小白花,真美呀。我走上前仔细一瞧,是荞麦花。这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更美了。微风吹来,荞麦像一位头戴白花,身穿绿衣的姑娘在翩翩起舞。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边,几条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玩。我忙捧起一汪清水,痛痛快快地洗了洗脸。这时,我看见了几棵高大的银杏树,还有几座小洋楼。咦!它们为什么不断晃动,还掀起粼粼波纹?哦,原来是倒影呀!这时,晚霞上来了,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鲜艳了。 我离开小河,走进稻田,在稻田中,我就像置身于一望无际的金色海洋中。浪花金黄金黄的,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黄色,远一点

9、的呈翠黄色,再远的呈深黄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好像跟蓝天相接。 远处不断传来收割机那轰轰的声音,朝前看去,一群身穿白衬衫的农民在收稻子。他们像一条条白色帆船在金色的海洋中移动。只见最前面的那位,右手拿着镰刀,左手一把抓住二三十棵稻杆,利索地将稻杆割下,他们身后稻子整齐地躺在那儿。 秋天的田野多美啊! 五、教(学)后反思1、还有什么没懂的问题吗?说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_2、课后反思集 体 备 课备 注一、课题 画杨桃 第二课时二、学习目标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涵的深刻道理。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三、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10、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联系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易下结论。作者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接着具体叙述把杨涛画成五角星的事,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突出老师对“我们”循循善诱的教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温故知新】1、给加点的字注音_ _ _ _ _ _ _ _ _ _ _叮嘱 前排 靠边 审视 严肃 半响 和颜悦色 熟悉 教诲

11、2、根据意思写词语。(1)仔细地看。( )(2)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 (3)凭主观推断,认为事情大概或应该是这样。( )【导学释疑】1、 整体感知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画出写画杨桃的句子并思考为什么“我”会把杨涛画成五角星呢?2、 自主学习(1) 结合父亲说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2) 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3) 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呢?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分角色朗读)(4) 老师说了几句话,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5) 究竟应坚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6) 什么是“教诲”,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

12、”一生受用?3、 小组合作读读老师说的话,理解其中的道理。4、班内展示【巩固提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拓展延生】本课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检测反馈】一、开心阅读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哪两个杨桃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_地看,_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1、在横线上天上恰当的词语。2、用“不像而像”写个句子。_3、“我”为什么“觉得画得很准确”?_【主题阅读】苹果里的五角星(美)迪&#

13、183;帕金斯 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要跑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或者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一天,他来到我家,从桌子上拿起一把小刀,又向我要了一个苹果,说:“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我知道里面是什么。”我瞧着他说。 “不,你不知道的,还是让我切给你看吧。”说着他把苹果一切两半。我们通常的切法是从顶部切到底部,而他呢,却是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举到我面前:“大哥哥,看哪,里面有颗五角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像一颗五角星。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却从未见过还有这样以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藏着“五角星”!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

14、,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1、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_2、你是怎么切苹果的?可能的话,不妨试试两种切苹果的方法。五、教(学)后反思 作为一节语文课,听说读写练是必不可少的,不仅要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更是要培养学生说与写呢能力,学会说话时语文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组内成员边读边说,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讨论不理解 的地方,然后全班交流,相互补充。最后达到全班学会的目的。集 体 备 课备 注一、课题 画杨桃 第三课时 练习课二、学习目标 1、学会读、写本课12个生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等词语。2、知道同

15、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4、理解父亲和老师得的话中蕴涵的深刻道理。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联系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易下结论。作者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接着具体叙述把杨涛画成五角星的事,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突出老师对“我们”循循善诱的教育,

16、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温故知新】 一、划去括号中错误的读音。叮嘱(dn zhù;dn zh) 严肃(yán sù;yán shù)半晌(bàn shn; bàn xin) 审视(shn shì;shn shì)熟悉(shú xí;shú x) 教诲(jio huì;jiào huì) 【导学释疑】一、比较组词。熟( ) 响( ) 诲( )座( ) 悦( )热( ) 晌( ) 悔( )坐( ) 说( )二、写出带有下

17、面部首的字。纟_ _ _ _ _ _ _口_ _ _ _ _ _ _日_ _ _ _ _ _ _讠_ _ _ _ _ _ _宀 _ _ _ _ _ _ _心 _ _ _ _ _ _ _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经常-( ) 怀疑-( )熟悉-( ) 认认真真-( )四、选词填空。 严肃 严厉 严格1整个假期我都( )地按作息制度办事。2这个人破坏绿化,受到群众( )的批评。3爸爸神情( )地说:“粗心可不是小事啊,你必须彻底改正。” 精确 的确 准确4小明的回答( ),评委给了他满分。5经过( )计算,工人们便开始改装这台机器。6这件好事( )不是我做的。 审视 注视7老师( )了一下讲桌上的

18、杨桃。8他久久地( )着窗外。【巩固提升】按原文填空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_,杨桃的_也就_,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_。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_,要_。我们应该_,看到_就_。【检测反馈】一、拼一拼,写一写。dng zh shn shì dun zhèng yán sù ( ) ( ) ( ) ( )shng w hé yán yuè sè jiào huì shú x ( ) ( ) ( ) ( )二、辨一辨,填空。册 侧 测 ( )面 ( )量

19、练习( ) 幅 福 富 幸( ) 一( )画 ( )有做 作 坐 座 ( )业 ( )位 ( )文 合( ) ( )用 工( )五、照样子,写词语。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 ( ) ( ) ( )( )六、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有一天,一位先生问他:“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这位先生惊讶了:“哎呀,你的志向真伟大!不过,读书要选定目标,向着目标努力,才会有收获。”( )爱迪生从小就酷爱读书,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到图书馆去看书。( )这次偶然的谈话,对爱迪生后来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我是按书架上的次序读的,想挨着个儿读完。”爱迪生认真地说。学庄中心小学 三 年级

20、语文 科导学稿执笔人:冯卉 时间:2013-3-12集 体 备 课备 注一、课题 想别人没想到的 第一课时二、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却让人拍案叫绝。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教学时,要利用好插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引人入胜是因为采用了

21、悬念的手法。文章并不急于告诉我们究竟该怎样才能画出最多的骆驼,而是一步步地展示三个徒弟所画得画,让人迫不及待地往下读,最后揭开奥秘,说明为什么小徒弟的画是最好的。【温故知新】一、 我读的最棒。(4分)召集 骆驼 得意 称赞 群山连绵起伏 若隐若现 恍然大悟二、照样子,写一写。(6分)密密麻麻 ( ) ( ) ( )整理整理 ( ) ( ) ( ) 【导学释疑】1、 整体感知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自主学习。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2)故事中的人物有:_。(3)故事发生的起因是:_。(4)画师考查徒弟的办法和内容是:_。(5)三个徒弟画的画内容分别是

22、:大徒弟_;二徒弟_;小徒弟_。考查的结果是:_。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称赞的原因是:_。(7) 读读画师说的话,你有哪些收获?如果让你画,你想怎么画?【巩固提升】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想别人没想到的讲述了一位画师让三个徒弟在 的纸上画骆驼,看谁 ,大徒弟画满了 , 二徒弟画了 ,小徒弟虽然只画了 ,但 ,因此得到 。故事告诉我们 很重要,想别人没想到的才能 。【拓展延伸】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有创新意识,想别人没想到的。其实,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中就有这样的例子,谁还记得是那篇课文?如果让你来画,你想怎么画呢?【检测反馈】一、解释下列词语。若隐若现: 恍然大悟: 二、选一选宋代的皇帝赵

23、佶喜欢以诗做画。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令画师们作画。下面这四幅图: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第二幅:一座深山。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我觉得第( )幅最合适,因为( )。【主题阅读】蚂蚁的趣闻 蚂蚁经常到离巢很远的地方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向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或者把食物分成小块,各自衔一块带回去,或是同心协力把食物运回巢去。 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的那对触角,它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号。如果食物又大又合胃口,触角就摆动得特别猛烈

24、。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的景物辨别方向。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面留下一种气味,回来的时候就根据这种气味确定路线。五、教(学)后反思1、还有什么没懂的问题吗?说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_2、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故事性非常强的文章,故事内容简单明了。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交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找到故事的起因 、经过、结果。然后逐一学习,直观明了。 这堂课中,我觉得成功的一点就是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我通过层层简练的方式,最后精简的概括课文内容,具体是这样的:第一位同学在概括课文内容时是读课文,然后请第二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第三位同学在用更少的

25、语言概括,以此类推,直至精炼概括。 然而,在教学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还是没有吧课堂交给学生,还是老师说的较多,学生说的较少。老师在教学中还是放不开,在课堂改革中还是把握不当。集 体 备 课备 注一、课题 想别人没想到的 第二课时 练习课二、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3、巩固本课所学内容。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营造出数不尽的骆

26、驼的情境,却让人拍案叫绝。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教学时,要利用好插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引人入胜是因为采用了悬念的手法。文章并不急于告诉我们究竟该怎样才能画出最多的骆驼,而是一步步地展示三个徒弟所画得画,让人迫不及待地往下读,最后揭开奥秘,说明为什么小徒弟的画是最好的。【温故知新】一、 积累词语。( )绵不( ) ( )( )曲曲 ( )绵( )伏若( )若( ) ( )( )麻麻 恍( )大( )二、 我会填。( )的山峰 弯弯曲曲的( ) ( )的群山 【导学释疑】二、照样子,写一写。密密麻麻 ( ) ( ) ( )整理整理 ( ) (

27、) ( )三、 想一想,做一做。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若隐若现: 恍然大悟: 2、用文中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虽然但【巩固提升】 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想别人没想到的讲述了一位画师让三个徒弟在 的纸上画骆驼,看谁 ,大徒弟画满了 ,二徒弟画了 ,小徒弟虽然只画了 ,但 ,因此得到 。故事告诉我们 很重要,想别人没想到的才能 。【检测反馈】一、 在下列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骆驼 ( )的神情 ( )的线( )的山峰 ( )地听着 ( )地跑二、不改

28、变原意,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2、画师把三个徒弟召集在一起。三、快乐阅读。蚂蚁的趣闻 蚂蚁经常到离巢很远的地方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lio le),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bn bèn )向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或者把食物分成小块,各自衔一块带回去,或是同心协力把食物运回巢去。 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的那对触(ch chù)角,它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号。如果食物又大又合胃口,触角就摆动得(de dé di)特别猛烈。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的景物辨

29、别方向。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面留下一种气味,回来的时候就根据这种气味确定路线。1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2抄抄写写。同心协力 猛烈 辨别 消息 碰撞_ _ _ _ _3按要求写词语。近义词: 经常 ( ) 特别 ( )反义词: 经常 ( ) 特别 ( )4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_5短文分别从( )、( )和( )三方面介绍了蚂蚁的趣闻。五、教(学)后反思1、还有什么没懂的问题吗?说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_集 体 备 课备 注一、课题 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 日积月累二、学习目标 1、向别人介绍自己,让别人全面了解你。2、引导学生进行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化练习。3、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4、阅读成语故事,积累成语。三、教材分析 “口语交际”通过介绍自己,让别人进一步了解自己。“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的特点,进行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化练习。“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同时,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思考,体会其蕴含的道理。【温故知新】1、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大水把庄稼淹没了。(改成“被”字句)_(2)青蛙吃掉了一只害虫。(改成“被”字句)_(3)她把房间照料的干干净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