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例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邮编404600 重庆市奉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卢先琼 小学高级教师新教育是以人的创造欲为前提,启迪和开发人的创造潜能的教育。创新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单元、不同课文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出富有创意的教法进行教学,就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创新精神的感染,逐步增强创造意识。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高素质人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
2、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一、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创新氛围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基础。激发学生兴趣关键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用各种形式创设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并给学生提供思维的广阔空间,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并总结规律,大胆质疑问难,敢于提出假想,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刨根究底的欲望。这样,学生在探索中就会感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创新的意识。例如我在教学棉花姑娘时,为了给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广阔的空间,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棉花姑娘的哭声,再大胆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说说:“棉花姑娘为什么要哭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带着
3、自己的问题兴趣盎然的进入到学习之中。学完课文后,我又出示了几幅图片,如:猫头鹰、蛇、蜻蜓等,如果棉花姑娘请它们治病,会怎么说呢?教师充满鼓励性的语言,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美妙的想象中,学生不仅了解到了一些益虫的作用,还开通了创新思维的渠道,他们每一个回答无不闪耀着智慧的火花。二、鼓励质疑问难,激发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常常质疑会激起思维的不平衡状态,以求新的平衡。从而促使学生敏捷地、主动地、灵活地、独创性地思考,发展创造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巧设问题,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4、0; 首先,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1、从课题入手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和窗户。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找出题眼,据此发问。如看到争吵这一课题,有的学生就会问:“谁争吵?为什么争吵?争吵过后怎么样?”如此以来,使教学指向清晰明快。2、抓住关键词质疑。关键词是指对全篇课文的理解有着重要作用或不容易理解的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质疑,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有事倍功半的效果。如沉默一课,引导学生由沉默入手,谁沉默?为什么沉默?沉默过后怎样呢?3、抓住人物语言质疑。语言能深刻地表达文章的内涵。如检阅一课中观众说的两句话:“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学生在
5、教师的引导下,提出“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呢?由此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4、抓情节空白质疑。有些课文在表达时是含蓄的,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如月球之谜这课有一个段落就是一个省略号,学生在标划自然段时,都忽视了这一段,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这省略号算一段吗?如果算,为什么呢?学生通过思考知道了省略号是省略了月球许许多多的谜。教师可以抓情节空白引导学生质疑,还有哪些谜呢?激发了他们想象的火花,更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其次,教学生释疑。学生总在“感其形,思其因”的过程中产生困惑、产生疑问,教师要提倡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困惑处,
6、疑难点。敢于“打破沙锅问到底”,敢于否定书本、工具书或名人的想法、说法。一般的问题可组织学生查工具书解决;关键重点、难点的问题,可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最后教师适当地讲解和点评。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第一步。在不断生疑、不断发问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便会产生新颖、独到的见解。如我在教学笋芽儿一课时,一个孩子就提出说书上的“笋芽儿脱下一件件衣服,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有问题,当时我一楞,随即便镇定下来,鼓励她说出自己的理由,她理直气壮的说:“竹林那么宽,应该是长成了一株株健壮的竹子。”话音刚落,教室里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原来书上是就一株竹子谈的,这个孩子是从整片竹林谈的
7、,角度不一样,考虑的问题就不一样。教师必须鼓励孩子敢于向书本质疑的勇气,必须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创设自由空间,发展创新思维 学生是有个性的认识、实践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在学习上,教师不应一味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而应该给学生多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并注意引导学生在这些过程中敢于打破思维定势,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正确面对挫折,善于借助想象进行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也就
8、是说,在引导学生认识事物时,既要他们知道“从来如此”,又要让他们善于动脑思考,打破常规,就可能有新颖独到的发现和收获。 如乌鸦喝水一课中乌鸦是往瓶里放一个一个的小石头这个办法喝到水的,还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乌鸦还能用其他办法喝到水吗?”产生了乌鸦找到一根吸管后,高高兴兴喝着水的好办。这些做法无疑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又如画风一课中,引导学生想象,你还有什么办法画风?有的说“画随风招展的花儿”;有的说“画飘起的长发”;有的说“画摆动的柳枝”;有的一切如开闸洪水奔涌而出,一系列美好的想法翩然而至。
9、160;四、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创新机会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变“教师拉着学生走,学生围着老师转”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真正启发和诱导学生把学习过程当作是满足内在需要的主动探索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充足时间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讨论,同时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指导。如提问、读书、查找资料、交流、观察、分析、思考、归纳、总结等方法,从而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如我在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时,太空知识对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遥远,课前我布置学生上网或到图书室等去查阅有关资料
10、,课堂上进行交流,孩子们兴趣高涨,积极动手,了解了许许多多书本上无法获得的太空知识,课堂上交流也十分活跃。 五、积极开展活动,培养创新习惯 喜欢搞活动,想搞活动这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应经常开展他们喜欢的活动。如朗读比赛、演讲会、答辩会,结合课文设计的游戏及小制作,引导学生深入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设计、组织、管理、总结,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锻炼他们敢想、敢说、敢做的创新精神。通过活动,学生不仅获得终生受用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创新的本领,还能养成积极主动创新的好习惯。 例如陶罐和铁罐一课,故事生动有趣,文中角色性格鲜明,极富个性,非常适宜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表演前先让学生仔细读课文,揣摩“陶罐、铁罐”的动作和语言,然后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课文改为剧本,回家做好头饰,在课堂上进行排练、表演。从理解课文内容到改写剧本再到现场表演,亲身的体验中,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潜力得到挖掘,创造力得到开发。 总之,创新并不神秘。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创新教育就是要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响应测试考核试卷
- 燃料电池汽车氢气泄漏检测技术考核试卷
- 2025年农村电商跨境电商支付安全管理技巧考核试卷
- 2025年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备故障排除考核试卷
- 综合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浮力》专题攻克试题(解析卷)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章节测试试题(含详解)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反射》达标测试试题(含详细解析)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专项测评试卷(详解版)
- 2025年建筑工地扬尘监测设备租赁合同协议
- 2024年玻璃行业大气污染物监测考核试卷
- 硝酸铵生产培训课件
- 政协提案知识及撰写培训课件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 2025年互联网保险市场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第十五讲 新时代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2012- )
- 酒店职业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贷款基础知识培训资料课件
-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2部分:化学性指标-编制说明
- 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流程
- DBS教材04战略部署
- 2025年202X年幼儿园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