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供水厂供水设施运行技术规程_第1页
城镇供水厂供水设施运行技术规程_第2页
城镇供水厂供水设施运行技术规程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镇供水厂供水设施运行技术规程4.1取水口 地表水取水口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71在国家规定的防护地带内上游1000m至下游100m段(有潮汐的河道可适当扩大),定期进行巡视。2汛期应组织 专业人员了解上游汛情,检查取水口构筑物的完好情况,防 止洪水危害和污染。冬季结冰的取水口,应有防结冰措施及解冻时防冰凌冲撞措施。4.12固定式取水口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1取水口应设有格栅,并应设专人专职定时 检查,有杂物时,应及时进行清除处理。2清除格栅污物时,应有充分的安全防护措施,操作人员不得少于2人。3藻类、杂草较多的地区应保证格栅前后的水位差不超过 0.3m。4应24小时巡视一次,对预沉池和水库等

2、的巡视 宜至少每8小时一次。5上游至下游适当地段应装设明显 的标志牌,在有船只来往的河道,还应在取水口上装设信号 灯。移动式取水口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1取水头部应符合本规程 第3条的规定。2为防冲击,应加设防护桩并应装设信号灯或其他形式的明显标志。杂草旺盛季节,应设专人清理取水口,及时清扫。4.2原水输水管线压力式、自流式的输水管道,每次通水时均应先检查所有排气阀正常后方可投入运行。输水管线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设专人并佩戴证章定期进行全线巡视,严禁在管线上圈、压、埋、占;沿线不应有跑、冒、 外溢现象。发现危及城市输水管道的行为及时制止并上报 有关主管部门。2压力式输水管线应在规定的压

3、力范围内运行,沿途管线宜装设压力检测设施进行监测。3原水输送过程中不得受到环境水体污染,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采 取措施。对低处装有排泥阀的管线,应定期排放积泥。其排放频率应依据当地原水的含泥量而定,宜为每年一至二 次。4.3预处理自然预沉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1正常水位控制应保证经济运行。 2高寒地区在冰冻期间应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水位控制标准和防凌措施。3根据原水水质、预沉池的容积及沉淀情况确定适宜的挖泥频率432沉砂池应设挖泥、排砂设施。根据地区和季节的不同,可调整排 砂、挖泥的频率,运行中的排砂宜为 8-24小时一次,挖泥宜 为每年一至二次。433生物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生物预处理

4、池(颗粒填料)进水浊度不宜高于 40NTU。2生物预处理池出水溶解氧应在2.0mg/l以上。曝气量根据原水水质(主要根据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和氨氮的含量)和进水 溶解氧的含量而定,气水比为: 1。3生物预处理池初期挂膜时水力负荷减半。 以氨氮去除率大于 50%、CODMn 去除率大于5%为挂膜成功的标志。.4生物预处理池需观察 水体中填料的状态。填料流化正常,填料堆积没有加剧;水 流稳定,出水均匀,没有短流及水流阻塞等情况发生。生物预处理池(颗粒填料)反冲洗时需观察水体中填料的状态。 没有短流及水流阻塞等情况发生,布水均匀。185运行时应对原水水质及出水水质进行检测。有条件 的,应设置自动检测装置

5、,以确保安全稳定运行。测试项目应包括水温、DO、 NH4+-N、N02 -N等。测试方法必须按照GB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应对进出水水质进行水质全分析、并对填料生物相进行观察分析。6反冲洗周期不宜过短,冲洗前的水头损失控制在1-1.5米,过滤周期为5-10天。7反冲洗强度根据所选填料确定,一般为 10-20l/(s m2)。反冲洗时间参照普通快滤池的反冲洗规定, 如果是颗粒填料,膨胀率控制在10%-20%。氧化预处理氧化预处理一般规定:(1)氧化剂主要为臭氧、高锰酸盐等。(2)所有与氧化剂或溶解氧化剂的水体接触的材料 必须耐氧化腐蚀。(3)氧化预处理过程中的氧化剂的投加点和加注量应根

6、据原水水质状况并结合试验确定,但必须保证 有足够的接触时间。预臭氧接触池(1)臭氧接触池应 定期排空清洗。(2)接触池人孔盖开启后重新关闭时,应及 时检查法兰密封圈是否破损或老化,如发现破损或老化应及 时更换。(3)臭氧投加一般剂量为 0.5-4 mg/l,实际投加量 根据实验确定。(4)接触池出水端应设置余臭氧监测仪,臭氧工艺需保持水中剩余臭氧浓度在。高锰 酸盐预处理池(1)高锰酸钾宜投加在混凝剂投加点前,接触时间不低于3min。(2)高锰酸钾投加量一般控制在。实际投加量通过标准烧杯搅拌实验及锰含量合 格。 高锰酸钾配制浓度为1-5%,采用计量投加与待处理 水混合。配制好的高锰酸钾溶液不宜长

7、期保存。4.4混凝和消毒混凝剂配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固体混凝剂的配制:固体混凝剂溶解时应在溶液池内经机械或空气搅拌,使 其充分混合、稀释,严格控制溶液的配比。药液配好后,继 续搅拌15分钟,并静置30分钟以上方能使用。溶液池需有 备用,药剂的质量浓度宜控制在5%20%范围内。2液体混凝剂的配制:原液可直接投加或按一定的比例稀释后投 加。4.4. 2混凝剂投加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剂宜按流量比例自动投加,控制模式可根据各水厂条件自行决定。2重力式投加,应在加药管的始端装设压力水吹扫装置。3吸入与重力相结合式投加(泵前式投加),应符合下列规定:1)泵前加药,药管宜装在泵体吸口前0.5m处左右。2)

8、高位罐的药液进入转子流量计前,应安装恒压设施。4压力式投加(加药泵、计量泵),应符合下列规定:1)米用手动方式,应根据絮凝、沉淀效果及时调节。2)定期清洗泵前过滤器和加药泵或计量泵。3)更换药液前,必须清洗泵体和管道。5各种形式的投加工艺,均应配置计量器具。计量 器具应定期进行检定。6当需要投加助凝剂时,应根据试验确定投加量和投加点。消毒一般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191消毒剂可选用液氯、氯胺、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等。小水量时也可使用漂白粉。2加氯应在耗氯量试验指导下确定氯胺形式消毒还是游离氯形式消毒。采用氯胺形式消毒 时接触时间不小于2小时;采用游离氯形式消毒时接触时间 应大于30分钟。3加氯自动

9、控制可根据各厂条件自行决定。4当水厂供水范围较大或输配距离较大时,出厂水余氯宜以 化合氯(氯胺)为好,以维持管网中的余氯,但出厂水氨氮值仍应符合水质标准5消毒必须设置消毒效果控制点,各控制点每小时检测一次或自动监测,余氯量要达到控制点设定值。6消毒剂加注管应保证一定的入水深度,防止消毒 剂外溢造成浪费和污染环境。采用液氯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液氯的气化应根据水厂实际用氯量情况选用合适、 安全的气化方式。2电热蒸发器工作时(将氯瓶中的液态氯注入到蒸发器内使其气化),水(油)箱内的温度应控制在安 全范围。蒸发器维护按产品维护手册要求执行。3采用真空式加氯机和水射器装置时,水射器的水压应大于0.3Mpa。4加氯的所有设备、管道必须用防氯气腐蚀的材料。5加氯设备(包括加氯系统和仪器仪表等)应按该设备的操作手 册(规程)进行操作。采用次氯酸钠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应选择能保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