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_第1页
四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_第2页
四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_第3页
四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课内阅读。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判断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解释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抛弃)(_)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这)(_)2下面对“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感动她的意志,回去完成学业。B.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C.李白感谢她的意志,最终完成了学业。3“问之”是_向_提问,他可能会这样问:“_”4下面成语中与

2、“铁杵成针”意思相近的是( )A.水滴石穿B.恍然大悟C.点石成金D.粗中有细2. 阅读乐园。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rng rng)七岁,尝与诸(ch zh)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jng jng)走取之,唯(wi wi)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译文:_(2)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_(3)诸儿竞走取之。译文:_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3. 课内外比较阅读。语段一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

3、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选自精卫填海语段二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wi);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dng)林B11。注释:本文选自山海经。夸父: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人。逐走:追赶,赛跑。入日: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渴:他感到口渴。饮:喝。河、渭:黄河与渭河。大泽:大湖。未至:没有赶到。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弃:遗弃。B11邓林:桃林。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故为精卫为:化为()因为()(2)夸父与日逐走逐走:走路()赛跑()(3)河、渭不足河:河流()黄河()(4)道渴而死道:路途中()道理()

4、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_(2)河、渭不足,北饮大泽。_3从夸父逐日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呢?选择恰当的评价打上。(1)目标远大()(2)气魄非凡()(3)不自量力()(4)追求光明()(5)意志坚强()(6)决心坚定()4比较两个故事,完成填空。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都是中国古代_故事,我觉得精卫填海中想象最丰富的情节是_,夸父逐日中想象很奇特的地方是_。5比较两个故事,选一选。(1)这两个故事都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_)的愿望。(多选)探索自然征服自然坚韧不拔爱好和平(2)后来人们常用“精卫填海”来比喻(_);用“夸父逐日”来比喻(_)。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

5、和气魄。按既定的目标坚忍不拔地奋斗到底。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1)去:_。(2)是:_。(3)方:_。(4)欲:_。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_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_5.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以堙于东海。1将课文补充完整。2下列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女娃在东海游玩,溺水后身亡。B.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

6、也没有回来。C.女娃去东海游玩,再也没有回来。3这篇课文表现了女娃_的精神。4“精卫填海”属于神话故事,我还能写出来个神话故事的名字_、_。6. 按原文填空,完成下面的题目。王戎()(),尝与( )()()游。看道边( )( )多子折枝,诸儿( )( )()()。唯()()()。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 )()。1在文章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2选一选。对“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A.树上的李子很多,所以推断肯定是苦的。B.李子生长在道旁,如果不是苦的,早被人吃得剩下很少了,甚至吃光了,所以推断肯定是苦的.。3你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启发?_7.

7、 小古文阅读。燧明国 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於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鸮 ,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注释:燧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四时昼夜:春夏秋冬和白天黑夜。屈盘:曲折盘结。至:到。息:休息。鸮(xio):鸱鸮(ch),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感:感悟。1(理解句子)结合注释,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1)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_(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_2这段文字讲述了燧人_的故事。3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它教给了我们许多生存的本领,故事中的圣人就是受“_”(用文中的原句回答)这一自

8、然现象的启发,悟出了钻木取火的道理。4古今中外,依据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而发明创造的事例不胜枚举,试举一例。_8. 阅读古文郑人买履,完成练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注释:欲:将要,想要。履:鞋。度(du):测量。置:放置。之:量好的尺码。坐:同“座”。操:携带。持:拿。遂:于是。以:用。宁:宁可。自信:相信自己。1根据注释解释下列句子。(1)何不试之以足?_(2)宁信度,无自信也。_2这是一则_故事。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不思变通,终将

9、一事无成B.遇事不能嫌麻烦9. 阅读与欣赏。望梅止渴魏式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注释本文节选自世说新语假诵。魏武:即曹操。行役:带有任务而出外跋涉,这里指带部队行军。汲道:取水的途径。饶:多,丰富。出水:流出唾液。1解释加点的字。失汲道:_军皆渴:_2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含义。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_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_3你觉得曹操想出的办法好吗?好在哪里?_4与“望梅止渴”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A.画蛇添足B.画饼充饥C.望眼欲穿D.叶公好龙10. 文言文练习。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

10、颛顼(x)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共工原来是一个驾波驭浪、争强好胜的水神。他挑战权威,天不怕地不怕,要与黄帝之孙颛顼争夺帝位。争战中,怒气冲天的共工一头撞向不周山,结果,撑着天宇的巨柱被撞折,兜着大地的网绳被撞断。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一下也向西北移了位;东南大地塌陷,水土向那里流灌成了海洋。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昔者:_争:_触:_折:_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的意思是:_。3找出文中体现共工性格的句子,用“”画出来。4这篇神话故事解释了什么现象?_11. 阅读理

11、解。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媪(o):年老的妇人。杵(ch):棒槌。卒业:完成学业。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去( ) 方( ) 欲( ) 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指代的意思。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12. 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片段诸儿取之,回答问题。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1“折枝”的意思是( )A.折断了树枝。B.压弯了树枝。2从“_”和“_”两个词可以看出树上结的李子很多。3

12、“诸儿竞走”的原因是_。(用文中原句回答)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_13. 小古文阅读。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注释)宋:宋国。坏:毁坏,损坏。筑:修补。盗:小偷。亦云:也这样说。暮:晚上。家:指这家人。智:认为聪明。1(朗读停顿)下面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是(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2(翻译句子)下面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大雨毁坏了墙壁。B.暮而果大亡其财。 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C.不筑,必将有盗。 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D.其家甚智其子。 翻译:他家的儿子十分聪明。3(整体感知)富人家被盗的原因是_。面对相同的看法,富人认为孩子聪明却怀疑邻居的原因是(_)(填序号)。A孩子先说的“必将有盗”,邻居是跟着孩子说的B孩子和邻居与富人的亲疏关系不同4(品读感悟)这个故事主要是想告诉我们(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B.富人的儿子非常聪明。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14. 阅读理解。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