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测量施工方案_第1页
辛集-测量施工方案_第2页
辛集-测量施工方案_第3页
辛集-测量施工方案_第4页
辛集-测量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辛集中央国际城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目 录1. 编制依据12. 工程概况13. 测量准备工作13.1测量器具、准备13.2人员准备13.3技术准备24. 测量放线基本准则25. 测量放线质量标准26建筑物定位与基槽放线37. 结构放线47.1 ±0.00以下墙体放线47.2 ±0.00以上墙体放线57.3 施工层放线67.4 门窗控制线68. 标高的引测及传递78.1 校核测绘成果78.2 标高竖向传递78.3 ±0.000以下标高传递98.4 ±0.000以上标高的传递98.5 跨楼层的竖向结构垂直度测量控制108.6 层间标高水平传递109. 装修阶段的

2、放线1010. 质量保证措施1111. 施工测量管理制度1312. 安全保护措施1513. 附图15 16 江苏建工集团有限公司1. 编制依据1.1辛集中央国际城工程施工图.1.2辛集中央国际城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1.4 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C50228-96)1.5甲方提供的工程定位坐标点,水准测量成果;2. 工程概况辛集中央国际城位于辛集市兴华路东,辛集皮革城以北。该项目场地面积38245.62,总建筑面积167911,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33859,地下建筑面积:34052。包括1#12#住宅楼,地下车库。本工程1#12#住宅楼地下二层,地

3、上十八层(9#楼为16层),筏片基础,剪力墙结构;地下车库为一层,独立基础,板柱结构。3. 测量准备工作3.1测量器具、准备3.1.1仪器:水准仪4台,(DZS3-1:2台、DS3:2台);电子经纬仪2台,(TDJ2E);全站仪1台(DZQ22-D)。工具:钢尺4把(50m)、塔尺4把(5m)、盒尺20把(5m);标准弹簧拉力秤一把(050N);线垂(5kg)10个。3.1.2所有测量器具均送到有资质的检定单位检测,有检定合格证书。3.2人员准备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的专业测量人员实施测量工作,并成立测量组,组长:江卫兵,负责制定放线方案、放线交底、检查验线及协调测量与其它工作。负责方案实施,控制

4、测量,检查放线工作的质量,资料编制。 测量放线员:郝涛、王瑞云、夏令山、孙六根、汪道良、韩玉录,具体负责边坡观测、放线和基础性工作。 辅助工4名,配合测量放线工作,作好辅助性的工作。3.3技术准备熟悉设计图纸,详细了解各轴线与各墙体之间的关系,找出各楼座相对位置及角度,明确建筑物与建筑红线间的位置关系,复测测绘院,测量成果,并做定位桩点的保护措施。4. 测量放线基本准则4.1工程施工测量工作的原则是: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测量时,首先确定建筑物主轴线,经校核无误后,放各细部轴线墙边门窗洞口位置等。4.2 保留好测量原始记录,以备验收查时使用。4.3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并做闭合校核。5

5、. 测量放线质量标准依据测量规范、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等国家和地方规范、规程、标准。5.1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符合下表1:表1项 目允 许 偏 差(mm)每层3总高(H)30m<H60m1060m<H90m155.2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测细部轴线,平面角度校核闭合差不大于10",量距精度不低于1/10000。各部位放线允许误差符合下页表2:项 目允 许 偏 差(mm)外廊主轴线长度(L)30 m< L60m±10细 部 轴 线±2承 重 墙 柱 边 线±3非 承 重 墙 边 线±3门 窗 洞

6、口±3表25.3标高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标高线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每栋建筑按每层每段三个点分别向上传递标高,以备校核。标高允许误差符合下表3: 表3项 目允 许 偏 差(mm)每层±3总高(H)30m<H60m±106建筑物定位与基槽放线6.1定位依据的校测和标高的校核:依据规划局提供的六个坐标控制点(A、B、C、D、E、F)对现场的各楼号角点坐标桩点(规划局布置)进行实测实量。当测设结果达到中误差1/5000时,则可作为本工程的测设依据。6.2建筑物定位: 根据测绘成果,已知各楼号角点坐标,均为建筑物外墙皮拐点

7、;根据此可定出各轴线,并建立相对直角坐标系,制定出主控轴线。6.3控制线测设及引桩的制作根据已知点可定出各轴线,再据单位工程特点,确定各楼座细部控制线,制定控制线原则应避开墙、柱。引控制线采用直角坐标法。为防止过车扰动或槽边自然下沉,桩的位置定在现场路边并远离槽边位置。做引桩时,要低于现场路面5cm,作引桩的同时,将引线引至路面、围墙或固定建筑物上,以备不测。引桩制作如图:6.4基础定位和垫层放线:当机械挖至槽底上42厘米时,安装仪器于轴线控制桩上,后视同一条轴线的另一控制桩,测定主轴线检查边坡是否到位,并测出主轴线的垫层边界线。然后进行CFG桩施工,完成CFG桩以后,进行人工清槽。当人工清至

8、槽底标高时,重新测出主轴线的垫层边界线。当垫层混凝土施工后,用以上方法,测设主轴线。严格检查主轴线之间的尺寸误差合格后,再放出其它轴线,再根据轴线放出柱墙边线作为钢筋帮扎的依据。7. 结构放线7.1 ±0.00以下墙体放线根据主轴线控制桩向槽内投测“井”字形线,依据基础平面图进行底板放线,柱位置线、轴线等各细部尺寸。因为本工程墙体为混凝土墙体,因此须在每道墙的两侧弹出距墙皮200mm的控制线,以备检查模板和上层使用。7.2 ±0.00以上墙体放线首层以上竖向轴线投测采用内控法与外控法相接合的施工方法。投点引测将激光经纬仪架设在首层内控点上,标明把放在待测楼层的相应预留洞口上

9、,对中整平铅直仪后,打开发光电源并调整激光束,直至接收把标明到的光斑最小、最亮。圆心即为该控制点的接收点,然后依次投测所需其它控制点。轴线放样利用经纬仪和50米钢尺对待测楼层的接收点所组成的方格网进行角度、距离的测量。满足上表精度要求后,即作为该楼层的平面控制网,以此进行各轴线的细部放线工作。内控法:在地下一层楼板设置控制点,然后在各层留孔(各段留孔位置见附图),孔洞尺寸为150×150。通过激光经纬仪将控制点层层向上引测,将各主轴线弹出。外控法:在建筑物外墙大角的两个面分别弹出距拐角20CM的墨线,采用经纬仪控制其垂直度,从底下一层开始往上逐层传递。内控与外控闭合后,再用盒尺量出各

10、细部尺寸位置线,包括门窗洞口线、墙皮线,楼梯位置线、柱子位置线。每层放线完毕,测量放线人员都应互相对换进行检查,主轴线采用50米钢卷尺拉对角线方法。用盒尺量门窗洞口、楼梯、柱子控制线距离,清点门窗洞口数量是否与图纸相符,如发现有误及时纠正。7.3 施工层放线7.3.1.在首层楼板浇筑砼以前,预先在首层底板的上筋上相应控制点的位置焊接一块15cm×15cm×0.8cm的钢板,并保证钢板上表面与砼面持平。7.3.2.利用经纬仪对原有地面控制点进行校核,并把控制主轴线投测到首层平面上,然后对各轴线组成的方格网进行角度、距离测量,边角的各项精度指标如下:等级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

11、误差二级±121/150007.3.3.用钢针在预埋钢板上沿轴线方向刻划十字线,其交点即为首层布设的内控点,作为以上各楼层平面控制的基准点,这些点所组成的方格网即为±0.000以上各楼层的平面控制网。7.3.4.根据轴线控制桩,投测出网点中预设立的各点,做控制网闭合较测,合格后打孔,镶入铜丝确定该点位置。7.3.5.在±0.000以上各楼层底板施工的过程中,要预先在内控点区上方相应位置预留一个15cm×15cm的孔洞(激光洞),用于内控点的竖向传递。7.3.6.首层各内控点的1.0m2范围内严禁堆放各种材料和杂物,激光孔洞严禁堵塞,以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进

12、行,直至结构封顶。7.4 门窗控制线为了便于检查控制±0.000以上的外墙门窗洞口上下一条线,及外墙大角和电梯间的垂直不位移,在外墙面上外窗两侧、外墙阴阳角、阳台两侧及电梯间阴角均弹出立线到顶。8. 标高的引测及传递8.1 校核测绘成果根据规划局给出的已知点MB1、MB2的绝对标高,使用前先进行闭合校核。然后在现场制作永久性水准点BM1、BM2、BM3、BM4。点BM1位于现场西侧马路;BM2 、BM3、BM4位于现场东北侧围墙边。并依据永久水准点在围墙上引测水准点BM5、BM6、BM7、BM8、BM9。永久水准点制作如下页图:8.2 标高竖向传递8.2.1.首层标高基准点联测在首层

13、均匀地引测三个标高基准点,并定期地对其进行联测,其高差不得超过2mm。将±0.00=34.75米标高线引测至围墙上,每边不少于三点引测时采用附合测法。保证仪器无论安置在任何位置上都能观测到两个点位,以便施测中进行校核,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方可使用。引测时,仪器安置尽可能摆放在测点中间部位,以消除视差影响。引测的标高点都必须用红漆做成倒立三角形明显标出,倒立三角形顶部即为所引测的现场±0.000标高点。8.2.2.标高传递如下图所示:利用两台水准仪,两根塔尺和一把50m 钢尺,依次将3个标高基准点由激光洞口传递至待测楼层,并用公式<1>进行计算,得该楼层的仪器的视线

14、标高,同时依此制作本楼层统一的标高基准点,并对各点进行联测,高差满足2 mm的精度要求后方能使用,用红三角标记。这些点即为该楼层的标高基准点,从而依此进行各项测量工作。 H2=H1+ b1+a2-a1-b2 公式<1>其中: H1首层基准点标高值; H2待测楼层基准点标高值; a1S1水准仪在钢尺读数; a2S2水准仪在塔尺读数; b1S1水准仪在钢尺读数; b2S2水准仪在塔尺读数。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标高线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每栋建筑按每层每段三个点分别向上传递标高,以备校核。8.3 ±0.000以下标高传递8.3.1 挖槽深度控制

15、:根据现场引测的±0.000标高点,安置水准仪,因为土方分三层开挖,每层开挖前用塔尺向槽内引测距开挖底500mm的标高桩,并在四周均匀测设距开挖底500mm的水平桩,直到三层土方开挖完至设计标高上42cm。在完成CFG桩施工以后,再进行人工清土。为了配合人工清土,在槽底按3m×3m呈梅花形布设水平控制桩点,其水平标高为槽底设计高度的+10cm为宜,布设时允许偏差不超过±10mm,清土时必须拉小线以确保槽底开挖深度符合设计要求,不超挖和少挖。8.4 ±0.000以上标高的传递8.4.1每栋楼每段设三个点位向上传递标高,引测位置选在无障碍物的外墙大角、楼梯间

16、、电梯间等处。每次向上引测标高,均应从标高起始线竖直量取,钢尺量距及标准拉力(50N),保证钢尺的铅直。8.4.2各施工层抄平之前,先校核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校差小于3mm,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允许误差为±3mm。8.4.3由于A座总高度89.60m,B、B座总高度72.70m,均大于钢尺的最大量程50m,所以在十三层位置再统一抄测一次水平,每段设三个水准控制点,作为向上面各层传递的依据,测设各点在误差允许范围内。8.5 跨楼层的竖向结构垂直度测量控制 8.5.1在模板支设过程中,利用垂线法吊线垂,

17、测量模板的垂直度,边测量边调整,直至该楼层的自身垂直度偏差小于3mm。8.5.2在竖向拆模后,利用经纬仪该竖向结构的纵横轴线投测到结构立面上,并量取竖向结构的顶部的轴线偏差,及时将数据提供给模板支设队伍,以便在上一层竖向结构施工时调整,纠偏。8.5.3根据各标高段的竖向结构顶部(柱中心或墙体中线)的轴线偏差,制作竖向结构的偏差立面投影图,以直观地反映各柱的垂直度,从而保证跨楼层的竖向结构的垂直精度要求。8.6 层间标高水平传递8.6.1各层墙体钢筋上相对标高500mm线的抄测在绑完墙筋、柱筋、合完模后,将上一层的楼板上皮建筑标高+50cm控制点抄测到每个房间四角的墙体钢筋上,用红漆做出明显标记

18、,便于控制墙体混凝土浇筑高度、上层顶板混凝土浇筑厚度及水电专业的使用。8.6.2墙体、柱子拆模后各层建筑1米线的抄测墙、柱拆模后,及时在每道墙两侧和柱四周抄测建筑1米线,并弹好墨线,为后面支顶板、大梁、钢筋绑扎、抹灰、门窗安装、水暖电管件安装及地面施工提供可靠的标高依据。建筑1米线要做到墙墙有线,不得缺失。9. 装修阶段的放线9.1建筑物围护结构封闭前,必须将控制轴线引测至结构内部,作为室内装修与设备安装放线的依据,控制线可采用平行借线法引测。9.2 为保证建筑安装的构件,水暖电管件、通风道、抹灰上下贯通垂直,因此楼的各大角、窗口、阳台、隔墙板、分户墙、通风道的安装都必须弹出上下一致的垂直线。

19、9.3 隔墙砌筑的施工前,在楼地面上放出墙板的位置、尺寸线。9.4地面面层及吊顶控制的施工测量: 在四周墙面及柱身四面上测设出建筑1米线,作为地面面层及吊顶施工的标高控制线,同时也是水暖电管件、器具安装的标高依据。9.5 墙面装饰施工测量:9.5.1外墙装饰墙面按设计需要分格分块,用钢卷尺依据各大角控制线和抄测的水平控制线拉尺测量定出分格线,用墨线弹出。9.5.2 内墙抹灰、刮腻子前,在所有阴角处(包括墙与墙、墙与顶)弹墨线,控制阴角的顺直。9.6 外墙门窗安装测量: 在门窗洞口两侧弹出控制线,在室内、室外弹出建筑1米线。9.7屋面施工测量 A、首先检查各向流水实际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测定

20、实际偏差。 B、在屋面四周测设水平控制线及各向流水坡度控制线。 C、卷材防水屋面要测定十字直角控制线。 10. 质量保证措施10.1 严格执行GB50026-93规范及DBJ01-21-95规程,执行项目部制定的各项测量管理制度。测量前,认真熟悉设计图纸,明确建筑物与红线、各轴线与墙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校核各项的尺寸。10.2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定位和水准点的引测,必须以测绘院给定的桩位进行,并事先对桩位进行复核,经甲方及监理确认后,方可使用。10.3主轴线控制桩要采用砼灌注桩进行保护,标高点做好明显标志,放线人员要妥善保护,以免桩位碰动,给测量及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10.4 测量时仪器

21、要精平,对中要准确。测角以长边定短边,测高程仪器支在两点之间,保证前后视等长。10.5 测量工作要步步校核。测角采用复测法,盘左盘右取平均值;高程引测采用附合测法,即由己知点BM1引测各点位到现场后,再回到另一已知高程BM2进行附合。测量时,每个读数都要由两名放线员分别读数;计算数据时,经两人复核。 主轴线采用量对角线的方法进行检查,细部尺寸放线完毕后,放线人员互相对换,进行检查门窗口、洞口、独立柱的位置数量,墙边线和每道墙体控制尺寸是否正确。50cm线抄测,要看其四角及门窗两侧是否交圈。10.6 每次轴线及标高的抄测完成后,必须经质检员、技术负责人及监理工程师验线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1

22、0.7测量放线人员做好原始数据记录和计算记录,将测量工作的内容、成果等详细填入测量资料里,并签字。10.8减少测量误差方法:10.8.1 经纬仪:采用盘左、盘右复测法以长边定短边优先选用TDJ2E经纬仪注意保养仪器,在检定期内使用并每星期自检10.8.2 水准仪:采用附合测法前后视线等长塔尺要扶正,保证顺直现场引测标高采用精密定平法在检定期内使用,并每星期自检10.8.3 钢尺量距:丈量两点间定线要直,以保证丈量的距离为两点之间直线距离。在测量中拉钢尺,使用拉力秤按标准拉力50N进行操作。10.8.4 仪器的使用与维护:测量器具必须由专人负责保管,非测量人员不得擅自使用测量仪器。仪器搬动要轻拿

23、轻放;器具每次使用后,要作必要的清洁工作。11. 施工测量管理制度11.1交接检制度:11.1.1项目部技术组收到设计图纸、具备交接桩条件后,报告建设单位和公司技术部,确定时间及时进行交接桩工作。11.1.2交接桩工作由建设单位主持,施工单位由技术组组织,在现场由勘测单位直接进行交接桩工作。11.1.3交接桩测量资料必须齐全,并应标桩示意图,表明各种标桩平面位置和标高,必要时要附有文字说明,依照资料,现场核对进行点交。11.1.4各种标桩采用点交方式,必要时进行现场交接复测。11.1.5交接桩时,各主要标桩要完整、稳固。交接后,接桩单位应组织测量单位进行必要的复测工作。11.1.6交接单位在复测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提交交桩单位研究解决。11.2测量复测制度:11.2.1为避免测量差错,所有测量内业和计算资料,必须经两人复核。施工中,应采取不同方式不同测点由两人进行复测,其测量工作内容、成果等要详细填入测量资料内,并签字以示负责。11.2.2现场内各测量控制标桩,必须定期进行复测,特殊情况应随时复测。11.3标桩保护:11.3.1测量人员必须对标桩妥善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