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典型题型_第1页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典型题型_第2页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典型题型_第3页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典型题型_第4页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典型题型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等 腰 三 角 形 三 线 合 一专 题训练姓名例1:如图,四边形 ABC砰,AB/ DG BE CE分别平分/ ABG / BCD且点E在 AD上。求证:BC=AB+DC变 1:如图,AB/ CD /A= 90° , AB= 2, BO 3, C4 1, E是 AD边中点。求证:CEL BE变2:如图,四边形 ABC冲,AD/ BC E是CD上一点,且 AE BE分别平分/ BAD /ABCDML DBDC(1)求证:AE1 BE (2)求证:E是CD勺中点;(3)求证:A9BGABAC于M N,求证:(1) D阵DN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90,AB=AC.若D为BC的中点,

2、过D作DMNAC延长线交于M N。问DMf口 DN有何数量关系。(1)已知:如图,AB=AC E为AB上一点,F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 BE=CF EF交BC于点D.求证:DE=DFA(2)已知:如图,AB=AC E为AB上一点,F是AC延长线上一点,D,且D为EF的中点. 求证:BE=CF且,EF交BC于点利用面积法证明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1、如图,在 ABC中,AB=AC P为底边BC上的一点,PD±AB于D, PE±AC于E,?CF± AB于F,那么PD+P冉 CF相等吗?变1:若P点在直线BC上运动,其他条件不变,则 PD PE与CF的关系又怎样,请 你作图

3、,证明。A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9,则它的周长为()A17B22C1减 22D13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寻求规律11例 1.在 ABC中,AB=AC / 1 = 1 / ABC Z 2= 1 /ACB BD与 CE相交于点 O,如图,/ BOC的大小与/ A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若/ 1 = 1/ABC / 2=1/ACB则/ BOCW/A大小关系如何?若/ 1 = 1/ABC /2=1/ACB 贝U/BOCf/A大小关系如何?会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计算与证明例2.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 一腰上的中线BD?等这个等腰三角形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及底

4、边长.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线段相等例3.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 ABC内的一点,连结PA PB PC,?以BP为边作/ PBQ=60 ,且BQ=BP连结CQ(1)观察并猜想AP与CQ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PA PB: PC=3 4: 5,连结PQ试判断 PQC勺形状,并说明理由.例1、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 5cm,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周长分为差是3cm的两部分,则腰长为()A、2cmB 8cmC 2cm或 8cmD 不能确定例2、已知AD为4ABC的高,AB=AC 4ABC周长为20cm, 4ADC的周长为14cm,求AD的长。例3、如图,已知OE/ AB, OF/ AC,BC=

5、3 /ABCffl /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 Q 求 OEF的周长。例4、如图,已知等边 ABC中,D为AC上中点, 长BC至ij E,使CE=CD连接DE,试说明DB=DE例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 个三角形是()则这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6、(1)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底边上的高为6,则底边的长为。(2)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12cm,斜边白长为5cm,则其面积为;(3)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 1, 2, c,则c=。例7、下列说法:若在 ABC中a2+b2乎c2,则4AB杯是直角三角形;若 ABC是直角三角形,/ C=9d,则a2+b2=

6、c2;若在 ABC中,a2+b2=c2,则/ C=9d;若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可以判定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正确的有(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例8、正三角形ABC所在平面内有一点 P,使彳# PAB APBCC PCAtB是等腰三角 形,则这样的P点有()(A) 1 个(B) 4 个(C) 7 个(D) 10 个例 9.四边形 ABC碑,AB=BC, / AB(=/CDA90° , BH ADT点 E,且四边形 ABCD的面积为8,则BE=()AP=4,A. 2B. 3 C. 2.2 D. 2.3例10.已知 ABC为正三角形,P为其内一点,且BP=2打,CP=

7、2贝U4ABC的边长为()(A) 2而(B) 2<7 (Q 4 (D) 4V2三.巩固练习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 5,另一边等于9,求它的周长。2、在 ABC中,AB=AC / B=4C0,则/ A=。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 700,则它的顶角为。4、有一个内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为.140°呢5、如图,在 RtAABC, / C= 105°,直线 BD交 AC于 D,/C把直角三角形沿着直线 BD翻折,点C恰好落在斜边AB上,D、T如果4AB虚等腰三角形,那么/ A等于(),(A)40 o(B)30 o(C)25 o(D) 1

8、5°BA6、若 ABC三边分别为 a、b、c,且满足a2+b2+c2+50=6a+8b+10c,则 ABC的形状为()(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7、判定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以是()A、有一腰和一角对应相等B、有两边对应相等C、有顶角和一个底角对应相等D、有两角对应相等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底边的夹角等于()A、顶角B、底角C顶角白一半D、底角的一半9、在等腰三角形 ABC中,/ A与/ B度数之比为5 : 2,则/ A的度数是()A、100° B、75° C 150° D、75° 或 100

9、 10、如图,P、Q是4ABC边 BC上的两点,且 QC= AP= AQ= BP= PQ 则/ BAC=()A、1250B、1300C、90°D 120011、如图, ABC中,AB= AC, BD CE为中线,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个13、如图是一个等边三角形木框,甲虫 P在边框AC上(端点A、 A C除外),设A甲虫P到另外两边距离之和为d,等边三角形ABC的高为h,则d与h的大小关系是()【解题方法指导】 例1.已知,如图,AB= AO CD求证:/ B= 2/D例2.已知,如图, 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 AD±BD, BO6,求AD的长【考点指要】等腰三角

10、形、等边三角形及含30 °角的直角三角形是应用非常广泛的图形,因此,在中考试题中经常以证明题或计算题频频出现,而且经常把它们结合在一道题中加以应用,虽然题目的难度不是很大,但也要善于分析,找出图形中有关的性质。【典型例题分析】例 1. ( 2005 年苏州)如图,等腰三角形 ABC的顶角为120° ,腰长为10,则底边上的高A4。例2.已知,如图, ABC中,/ C= 90° , AB的垂直平分线交 AB于E,交AC于D, A况8, /A= 30° ,求 CD的长。例3.已知,如图, ABC是等边三角形,E是AB上一点,D是AC上一点,且AE= CD,又

11、BD与CE交于点F,试求/ BFE的度数。【综合测试】1 .已知,如图,AB= AG /ABD= /ACD 求证:DB= DC2 .已知,如图,D E是BC上两点,AB= AC, AD= AE,求证:BD= CE3 .已知,如图, ABC中,DE/BC, AB= AC,求证:AAAE4 .已知,如图, ABC中,AB= AC, D是AB上一点,E是AC延长线上一点,DE交BC于 F,又 BD= CE,求证:DF= EF5 .已知,如图,D是BC上一点, ABC BDEB是等边三角形,求证: AD= CE6 .已知,如图, ABC中,/ B= 90° , AC的垂直平分线交 AC于D,

12、交BC于E,又 Z O 15° , EO 10,求 AB的长。例6、如图11,在4ABC中,/ A= 90° , AB= AC,D为BC边中点,E、F分别在 AB AC上,且 DEL DF,求证:AE+ AF是一个定值.证明:连接AD,V AB= AC, D为 BC中点,ADL BC. /BAC= 90° , AB= AC,. / B= / C= 45° ,/BA445° , / CA氏45° ,. AD= BD= CD. /EDF= 90° ,./ EDA / ADF= 90° ,又由 AD, BC得/ BD曰

13、/ADE= 90° , . / BDE= / ADF在ABDE和AADF中,/ B= / DAF BD= AD, / BDE= /ADF BDEAADFBE= AF,. AE+ AF= AE+ BE= AB (定值).思考:四边形 AEDFB勺面积是否也是定值呢?为什么?例4、如图9,已知AD为4ABC的高,E为AC上一点,BE交AD于F,且有BF= AC, FD= CD你认为BE与AC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你能证明它吗?证明:线段BE!AC,理由如下:V ADL BC,二/AD& /ADC= 90/ FBA / BFD= 90° ,在 RtBDF和 RtADC, B

14、F= AC, FD= CR RtABDF RtAADC丁./BFA / C,,/FBA / C= 90° , ./BEC= 180° (/ FBA /C) =180° -90° =90° ,即 BE! AC.例5、如图10,在 ABC中,/ AC氏90°2_22AM BM 2CM .AO BC, M是AB上一点,求证:证明:过C作CDLAB于点D,/AC+ 90° , AO BC, CDL AB,,/A= / B= 45° , /AC氏 / BC氏 45°/ A= / ACD / B= / BCD,AA

15、BD, BD= CQ 即 AA BA CDCDLAB,DM 2 CD2 CM 2 ,.22_ 2 2AM BM (AD DM ) (BD DM )22( DM2、2CD ) 2CM .思考:请同学们试试用另外的方法来证明本题例 1、如图 5,在 ABC中,AB= AG 点 O在4ABC内,OB= OG 求证:ACLBC.证明:延长AO交BC于点D,V AB= AC, OB= OC OA OA . . ABB AAC(O丁. / BAO= / CAO 即 / BAA / CAD.ADL BC,即 AOL BC.例2、如图6,在等边 ABC中,D、E分别在边BG BA的延长线上,且 AE= BD,

16、求 证:CE= DE.证明:过E作EFLCD于点F,ABC是等边三角形,./ B= 60° ,./ BEF= 30° ,,BE= 2BF,即 BA AE= BO BD= 2BO CA 2 (BO CF), C氏 2CF,CF= DF,在ACEF和 DEF中,CF= DF, / CFE= / DFE= 90° , EF= EF,.CEF DEFCE= DE.例3、如图7,已知在 ABC中,AB= AC, P为底边BC上任意一点,PD±AB于点D,图7PE±AC于点E,求证:PD+ PE是一个定值.解:连接AP,过点C作CF± AB于点F

17、,11由 S ABC AB CF , S PAB AB PD , 22S PAB S PAC ,11仆S PAC-ACPE-ABPE ,SABC2211得:一AB CF AB PD1 AB PE2即,PD PE CF (定值).说明:本例的结论可用文字语言叙述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腰上的高.拓展:如果点P不是在边BC上,而是在BC的延长线上,其它条件保持不变,那么PD与PE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解:连接AP,过点C作CF,AB于点F,(如图由 S ABC2 AB c1CF , S PAB AB PD2S PAC2AC1 PE AB2PE ,S ABCS PAB1得:一AB

18、 CF21-AB PD 21AB 2即,PD PE CF (定值)即,当点P在BC延长线上时,PD与PE之差为一定值.基础训练:1、填空题:(1)等腰三角形中,如果底边长为6, 一腰长为8,那么周长是(2)如果等腰三角形有一边长是 6,另一边长是8,那么它的周长是;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8,那么它的周长是。(3)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最多有条。2、填空题:(1)如果 ABC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它的边长(或周长)可以是()A 三条边长分别是 5, 5, 11B、三条边长分别是 4, 4, 812C、周长为14,其中两边长分别是4, 5D、周长为24,其中两边长分别是6,(2)等腰三角形一边长

19、为 2,周长为5,那么它的腰长为()A、3B、2C、1.5D、2 或 1.5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底边的3倍,周长为35cm,求等腰三角形各边的长。4、已知:如图,AD平分/ BAC AB=AC请你说明 DB混等腰三角形。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一腰长是方程组的解, x+2y=4求这个三角形的各边长。(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2)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20。,那么其他两个角的度数是和(3) ABC中,/ A=/ B=2/ C,那么/ C=o(4)在等腰三角形中,设底角为 x ,顶角为v; 则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V,得 y=;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得x=。2、选择题:(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 140° ,那么底角等于()A 40° B、100° C 70° D 40° 或 70°(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底边的夹角等于()A、顶角B、底角C顶角白一半D、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