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及聚类分析_第1页
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及聚类分析_第2页
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及聚类分析_第3页
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及聚类分析_第4页
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及聚类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及聚类分析内容摘要:本文从因素观角度归纳了区域 旅游 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区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生态分析法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我国区域旅游竞争力进展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关键词:区域旅游产业 综合竞争力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随着旅游产业成为全球 经济 开展 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朝阳产业之一,有关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成为热点。例如,A Jhahti讨论了芬兰的旅游竞争力;Ritchie, J.R.B, Crouch,G.I对旅游产业可持续开展及竞争力等进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国内研究起步较晚, 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其中,杨森林、郭鲁芳和王莹讨论了

2、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含义;李葆盛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理论进展了实证分析;赵书华、李辉对全球旅游效劳贸易9强的国际竞争力做了定量分析;林源源基于“钻石模型定义了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要素构成;盛见将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分解为潜在竞争力、外生和内生资源禀赋竞争力、市场竞争力。综合上述成果,关于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可以分为4个层面:国家旅游竞争力研究;地区旅游竞争力研究;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和旅游业内部某一行业竞争力研究。尽管研究对象不同,但都把区域旅游竞争力看成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同时,有关我国区域旅游经济综合实力的比照分析和类型划分较少,本文从这一角度入手进展分析。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概述目前,有

3、关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两种观点:第一种是业绩观。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在研究中常根据某地区的旅游业业绩来评价该地区的旅游竞争力。例如张争胜和周永章用旅游收入、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 企业 数量等评价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旅游竞争力。周树民采用旅游业开展规模和接待才能等指标比较西安、北京和成都的旅游竞争力。易丽蓉基于构造方程模型下“五因素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构建了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第二种是因素观。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注重讨论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例如Mihalic根据旅游地的吸引力、管理、组织、信息、效率等计量区域旅游竞争力。万绪才等从旅游资源与产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其他条件等方面构建

4、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梁明珠和陈小洁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分析主题旅游城镇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王兆峰从旅游品牌竞争力入手构建了区域旅游产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区域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旅游业绩虽然是旅游竞争力的表现,但它本身并不代表竞争力。旅游竞争力最终还是要通过影响区域旅游业开展的各种要素来表达。鉴于此,本文从因素观角度出发,归纳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多种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根据产业竞争力理论和旅游产业的产业特征,按照评价数据的可获得性、代表性、全面性和相关性原那么,本文选取了旅游要素竞争力、旅游行业实力和旅游经济社会支持力3个大类共40个原始指标,组成区域旅游综合竞

5、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首先是旅游要素竞争力,包括自有资源竞争力、人力资源竞争力和资本竞争力3个二级指标。其中,自有资源竞争力包括世界遗产数、国家级 自然 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4A景区、 中国 历史 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公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个三级指标。人力资源竞争力包括区域总人口、旅游饭店职工数、旅行社职工数、旅游院校学生数和旅游院校数5个三级指标。资本竞争力包括人均GDP、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吸引外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个三级指标。其次是旅游行业实力,包括旅游组织接待才能和旅游市场竞争力2个二级指标。其中,旅游组织接待才能包括国内旅行社数、星级饭店数、星级饭店房间数、星级饭店床

6、位数、星级饭店旅游业税金、星级饭店旅游产业全员劳动消费率、星级饭店人均占用固定资产、旅游业从业人数8个三级指标。旅游市场竞争力包括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游客接待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游客接待人数5个三级指标。最后是旅游经济社会支持力,包括旅游支持产业竞争力和旅游经济政府支持力2个二级指标。其中,旅游支持产业竞争力包括游客周转量、邮电业务总量、每万人拥有卫生床位数、高等学校数、 教育 经费5个三级指标。旅游经济政府支持力包括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旅游业占GDP比重、旅游业占三产比重6个三级指标。我国区域旅游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和聚类分析本研究采用

7、因子生态分析法并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因子生态分析法包含两种 现代 多元统计分析,即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一)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从研究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纳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当这几个公共因子的累计方差和到达某一百分比时(通常85%) ,就说明这几个公因子集中反映了研究问题所选取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而彼此之间又不相关。(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根据样品之间的相似性进展分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本文采用系统聚类法。在对经济类别指标进展系统聚类分析后,可得各类数量分布表(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经济可以划分为3

8、个类型。(三)单因素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也称作一维方差分析,它可以对该因素的假设干程度分组中哪一组与其他各组均值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进展分析,即进展均值的多重比较。在进展均值间的多重比较时,本文选用One-Way ANOVA过程,将5个因子移入因变量,3个类移入“Factor,运用邓肯法可以得出3个类对各因子的重视程度(见表3)。 结合我国区域旅游 经济 综合实力得分及排序表可以看出,类型1综合竞争力排名靠前,在全国处于领先程度;类型2综合竞争力得分除了天津外都小于0,说明它们的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国平均程度之下;类型3中有6个省综合竞争力程度大于0,有10个省综合竞争力程度小于0,总体来看,竞

9、争力程度一般。由此可以得出,旅游产业支持型的地区旅游经济综合实力较强;人力资源型的地区旅游经济综合实力较弱;旅游资源型的地区旅游经济 开展 程度居中。结论综上所述,对于第一类区域,提升旅游竞争力的策略是继续加快 交通 、商贸、邮电通信、医疗卫生、科技 教育 等根底产业开展,为旅游业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对于第二类区域来说,那么要加快高级旅游人才队伍建立,改革旅游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努力培养和引进国内国际市场的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旅游开发、旅游效劳等高级专业人才,实现人才兴旅;对于第三类区域来说,那么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把旅游产业开展与旅游资源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此外

10、,还要以大 企业 为龙头,以精品旅游区为吸引,积极拓展入境游市场,全面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参考 文献 :1.杨森林,郭鲁芳,王莹. 中国 旅游业国际竞争策略M.立信 会计 出版社,19962.李葆盛.旅游竞争力之战略设想M.北海市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0(3)3.赵书华,李辉.全球旅游效劳贸易9强的国际竞争力的定量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8)4.林源源.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2)5.盛见.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构成:基于竞争力性质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7(8)6.张争胜,周永章.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