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A安装说明书_第1页
73A安装说明书_第2页
73A安装说明书_第3页
73A安装说明书_第4页
73A安装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N300-16.7/538/538型汽轮机安装说明书 第 80 页 共 80 页 目 录1 设备验收及保管41.1 开箱验收和检查41.2 交接前后设备在现场的保管和维修42 冷凝器安装62.1 冷凝器结构性能说明62.2 冷凝器现场安装62.3 冷凝器就位安装83 N300-16.7/538/538型汽轮机本体安装113.1 本体安装程序113.2 轴系找中说明123.3 基础验收及垫铁布置133.4 滑销系统检查及调整153.5 低压外缸安装183.6 前轴承箱安装203.7 3#轴承(73.053Z)安装213.8 4#轴承(73.054Z)安装223.9 1#轴承(73.050Z)安

2、装233.10 2#轴承(73.052Z)安装243.11 试放转子检查联轴器张口和位移243.12 低压2#内缸(73A.029Z)安装253.13 低压1#内缸(73.027Z)安装273.14 低压1#内缸与低压2#内缸进汽口法兰面处的联接293.15 低压隔板套(73.041Z73.042Z)安装303.16 低压进汽导流环(73.028Z)安装323.17 低压排汽导流环(73A.031Z73A.032Z)安装343.18 低压缸端部外汽封(73.069Z)安装353.19 低压1#内缸与低压外缸中部进汽口法兰处的联接353.20 高中压外缸(73A.012Z)安装363.21 高压

3、内缸(73.013Z)安装383.22 高压隔板套(73A.037Z)安装403.23 高压进汽侧平衡环(73A.071Z)安装423.24 高压排汽侧平衡环(73A.072Z)安装433.25 中压内缸(73.017Z)安装453.26 中压进汽侧平衡环(73A.073Z)安装473.27 中压1#隔板套(73A.038Z)安装503.28 中压2#隔板套(73A.039Z)安装513.29 高中压外缸调端内汽封(73A.066Z)安装533.30 高中压外缸电端内汽封(73A.067Z)安装553.31 高中压外缸调端外汽封(73A.068Z)安装563.32 高中压外缸电端外汽封(73A

4、.065Z)安装563.33 挡油环安装573.34 通流间隙的测量及调整573.35 转子推拉试验723.36 推力轴承(73.051Z)安装733.37 联轴器联接743.38 盘车装置(73.178Z)安装753.39 连通管(73.091Z)安装753.40 汽缸正式扣缸763.41 本体保温773.42 基础二次灌浆78附录791 设备验收及保管1.1 开箱验收和检查 在每批设备到达现场两个月内,由用户通知本公司,本公司保证及时派人进行清点交接。用户若不及时通知本公司自行开箱清点,在今后安装过程中如发现设备遗失、损坏或缺少零部件等问题时,恕本公司对此概不负责。如果用户已按时通知本公司

5、,而本公司一个月内又未派人进行点交,用户可自行开箱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这些问题待本公司确认后,由本公司负责处理。 开箱验收工作必须严肃认真地进行。在开箱过程中要有本公司、电厂和安装公司的专业人员共同参加,各负其责,按顺序逐项清点,并作好记录。验收后由三方人员共同写出并签署点交纪要。 在开箱验收过程中,对设备要进行严格检查,发现设备有锈蚀损伤等问题要及时处理。特别是转子、汽缸的加工表面,汽封、轴承、阀门、调节部套、各种仪表及所有的辅机设备都要进行全面的宏观检查,发现问题,要认真及时处理。1.2 交接前后设备在现场的保管和维护1.2.1 设备交接前的保管 设备到达现场后,应由有一定专业水

6、平的人员对设备进行分类,分库妥善保管,防止日晒雨淋;在冬季应将设备存放于温度为以上的环境下保管,防止严重变形。 在现场运送过程中,应防止碰撞等现象发生,不得将两箱或两箱以上的箱子重叠堆放和运送。同时应建立合理的保管制度,防止火灾、水灾及各种有害物质的腐蚀。1.2.2 设备移交后的保管 设备移交后,用户应将设备分类入库,按制度进行保养。同时,应根据设备的不同情况制定合理的检查制度和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 对重要零部件,如转子、调节部套、主汽阀、轴承、仪表及大螺栓等严禁在露天存放;库房存放时,必须保证库房干燥。 汽轮机转子是汽轮机的重要部件,存放时不得受到其他物品的砸、压;运输时不得出现大的窜动;存

7、放时必须定期转动180°;存放不应太久,一般以不超过三个月为宜,并且应及时检查油封情况,发现有锈蚀时应及时处理。 大型部件如汽缸、隔板、隔板套、汽封箱等存放时必须放置平稳、支垫合理,水平中分面应保持水平,水平度不大于3mm/m。部套的底部距地面最小距离应大于300mm。 加热器、冷凝器、冷油器、抽汽器等设备不允许有积水。按设备特点,水平或垂直斜度应小于3mm/m;如有堵板的设备,要密封好;已充氮的容器要保持表压,使充氮保护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对所有部套应定期保养,一般以六个月为宜。对当地气温条件较差的应根据当地条件及时保养,严禁锈蚀。如发现锈蚀应及时处理,并缩短保养期。所使用的各种防

8、腐油脂,使用前要进行检查,严禁使用过期或不合格品。2 冷凝器安装2.1 冷凝器结构性能说明N-15320型冷凝器是适用于沿海地区海水冷却的双流程冷凝器;N-15770型冷凝器是适用于内陆地区淡水冷却时双流程冷凝器。它们主要由水室、抽空气管、冷却管、凝结水集水箱、中间管板及周围壳体组成。底板下部主要靠支撑座支撑和死点座固定中心。N-15320型冷凝器为提高设备的抗腐能力,水室内部均衬氯丁橡胶,端板与海水接触部分均采用钛板复合材料,对于长期与海水接触的螺栓、螺母、管道,其表面均敷设环氧树脂或衬胶加以保护。为增强换热效果采用钛管做为冷却管。钛管在胀管后,应对胀口处进行氩弧焊密封焊接。对于用铜管做为冷

9、却管的冷凝器,只做胀管处理。冷凝器主要技术参数 表1型 号N-15320型N-15770型循环水温度()24520冷凝器背压(Mpa)00064(绝)00054(绝)水室工作压力(Mpa)02450245管子直径(mm)25/24;25/23.625/23;25/22冷却面积(m2)1532015770冷却管材料TiHSn70-1A,BFe30-1-1循环水流量(T/h)3600028162.08冷却管总根数19044189942.2 冷凝器现场安装 由于冷凝器结构庞大,在制造厂内仅进行零部件加工,因此只能最终在现场总体组装。该冷凝器从大结构上,可分为上半、下半,分别进行拼装,上、下半的整体重

10、量都很大,为了便于施工,在现场必须设置好组装用的组装平台(分主平台、辅助平台)。组装平台须有足够的强度,同时要保证吊车不受影响,还须考虑设置拖运轨道以便安装完能顺利就位。主平台承压能力大于0.147Mpa。2.2.1 冷凝器下半拼装 冷凝器下半拼装在冷凝器预装主平台上进行较为方便。在拼装前现场技术人员一定要对整套图纸进行熟悉,理解各部件间的相互配合关系后再进行安装才能少走弯路,事半功倍。2.2.1.1 安装过程中注意事项 a各大板件在现场焊接,为了防止变形须采取反变形措施,可用角钢等将焊缝抬高。 b各大板拼焊后,在纵横向须加一定数量的槽钢加固,以便于起吊和装焊(待冷凝器拖运就位后将加固槽钢去掉

11、)。 c冷凝器下半装焊一定要按照图纸所示结构特点,按一定程序进行组装。主程序为:底板侧板端板内部部件装焊。 d对于中间管板的安装,装焊前一定要找正,找正合格后方可进行装焊(可用拉钢丝或其他方法找中)。 e冷却管安装前,一定要进行工艺性试验。经过工艺性试验后掌握了性能,再进行正式施焊。 f穿管前一定要将各管的毛刺铁屑等去尽并用酒精清洗干净。2.2.1.2 水室的组装 水室安装过程中注意事项: a水室是在制造厂内制造的,对于内部衬有氯丁橡胶的冷凝器在施工过程中一定注意保护。 b对于水室内与海水接触的螺栓螺母等一定要敷设环氧树脂加以保护。 c对于水室,须打耐压试验(水室试验)。试验水压为0.39Mp

12、a(表压)保持20分钟,降至0.246Mpa(表压)保持30分钟,不漏即为合格。2.2.2 冷凝器上半拼装 冷凝器上半结构较简单,主要有低压加热器支架抽汽管组、中间支撑管及周围壳体等组成。在拼装前应先测量并记录拼装好的冷凝器下半的上口尺寸,按所测量的尺寸,在辅助平台上划线后进行拼装。上半拼装一般先拼装外壳体,再拼装内部支撑管。在拼装支撑管时,应先把中间所有焊缝焊好后,再与侧板和端板进行焊接。2.2.3 冷凝器上下半组装 将冷凝器上半吊至下半接口上,修整好接口处的焊接坡口,再进行施焊。2.2.3.1 中间管板及端板孔的中心位置应符合图纸要求,各中间管板孔中心相对端管板孔中心的同轴度应小于3mm。

13、端管板的抬高量允差4mm。2.2.3.2 对外形尺寸要求: a端板管板及管板之间的间距尺寸允许偏差30mm/m。 b壳体表面弯曲度允许偏差3mm/m,但全长不得大于20mm。 c壳体板之间的垂直度应小于1mm/m。 d上下半组装时顶板的平度及侧板错边不大于11mm。 e焊缝须用煤油渗透检查。焊缝的质量要求,按图纸执行。2.3 冷凝器就位安装2.3.1 基础验收及垫铁布置2.3.1.1 对基础的主要质量要求: a基础表面应平整,无裂缝蜂窝麻面,无钢筋外露等缺陷。 b检查基础的标高,应满足冷凝器布置的要求。c中心死点座预埋在混凝土内,要求其能保证在正确的几何位 置。 d纵横向中心线应与设计相符。2

14、.3.1.2 垫铁及支撑座布置冷凝器的荷重均由支撑座通过垫铁传递至基础,因此对于垫铁的配置及布置等都须严格控制质量,支撑座及垫铁布置如图123所示: 详图见冷凝器调整垫铁(73.906Z)。图 1 图 2 图 3每一个调整垫铁均由三部分组成,如图4所示:上部两块斜铁,均为A3F钢制成,底部为平铁板(底铁)。图 4 底铁与水泥基础接触要求均匀且接触面积不小于80%,水泥基础应与各底铁保持在同一水平面内,斜铁间接触面及斜铁与底铁之间接触面均要求均匀接触,且接触面积大于70%,接触面要清洁。检测方法用红丹粉对研,也可采取其他方法。2.3.2 冷凝器拖运就位及与低压缸连接垫铁及支撑座位置布置好后,便可

15、进行冷凝器的拖运。拖运过程中一定要协调动作,注意安全。待冷凝器就位后,便可以进行冷凝器与低压缸的连接。用千斤顶调整各支撑座,使得冷凝器底板保持水平,冷凝器补偿节接口与排汽缸接口相应对准且保持接触均匀。下部用调整垫铁垫上,并对调整垫铁进行点焊固定。将死点座与冷凝器下部也点焊,固定好后进行排汽缸与膨胀节的焊接。小汽机的排汽口由于涉及到标高,待冷凝器就位后再进行连接。冷凝器基础二次灌浆的技术要求同本体基础二次灌浆技术要求一致。3 N300-16.7/538/538型汽轮机本体安装3.1 本体安装程序3.1.1 基础验收及垫铁布置3.1.2 滑销系统检查及调整3.1.3 低压外缸安装3.1.4 前轴承

16、箱(73.061Z)安装3.1.5 3#轴承(73.053Z)安装3.1.6 4#轴承(73.054Z)安装3.1.7 1#轴承(73.050Z)安装3.1.8 2#轴承(73.052Z)安装3.1.9 试放转子检查联轴器张口和位移3.1.10 低压2#内缸(73A.029Z)安装3.1.11 低压1#内缸(73.027Z)安装3.1.12 低压1#内缸与低压2#内缸进汽口法兰面处的联接3.1.13 低压隔板套(73.041Z73.042Z)安装3.1.14 低压进汽导流环(73.028Z)安装3.1.15 低压排汽导流环(73A.031Z73A.032Z)安装3.1.16 低压缸端部外汽封(

17、73.069Z)安装3.1.17 低压1#内缸与低压外缸中部进汽口法兰处的联接3.1.18 高中压外缸(73A.012Z)安装3.1.19 高压内缸(73.013Z)安装3.1.20 高压隔板套(73A.037Z)安装3.1.21 高压进汽侧平衡环(73A.071Z)安装3.1.22 高压排汽侧平衡环(73A.072Z)安装3.1.23 中压内缸(73.017Z)安装3.1.24 中压进汽侧平衡环(73A.073Z)安装3.1.25 中压1#隔板套(73A.038Z)安装3.1.26 中压2#隔板套(73A.039Z)安装3.1.27 高中压外缸调端内汽封(73A.066Z)安装3.1.28

18、高中压外缸电端内汽封(73A.067Z)安装3.1.29 高中压外缸调端外汽封(73A.068Z)安装3.1.30 高中压外缸电端外汽封(73A.065Z)安装3.1.31 挡油环安装3.1.32 通流间隙的测量及调整3.1.33 转子推拉试验3.1.34 推力轴承(73.051Z)安装3.1.35 联轴器联接3.1.36 盘车装置(73.178Z)安装3.1.37 连通管(73.091Z)安装3.1.38 汽缸正式扣缸3.1.39 本体保温3.1.40 基础二次灌浆3.2 轴系找中说明3.2.1 轴系挠度曲线如图5所示:图 5 1#轴承 2#轴承 3#轴承 4#轴承 5#轴承 6#轴承 7#

19、轴承 8#轴承 X 中间轴3.2.2 轴承标高值如表2所示: 表 2 轴承号轴承标高(mm) 轴承号轴承标高(mm) 2.61 0.232 0.084 4.43 0 6.19 0 9.453.2.3 联轴器张口和错位值如表3所示: 表 3方 案联轴器号张口值(mm)错位值(mm)中间轴跟低压转子连 接2 30.152-0.40644 X用螺钉连接在一起X 50.1520.2032中间轴跟发电机转子 连 接2 30.152-0.40644 X0.2290.5840X 5用螺钉连接在一起 注:(1)联轴器号含义: 2:高压转子电端联轴器 3:低压转子调端联轴器 4:低压转子电端联轴器 5:电机转子

20、调端联轴器 X:中间轴 (2)张口值“”表示联轴器端面张口在下部较大;错位 值“”表示调速器端的联轴器顶端较高。3.3 基础验收及垫铁布置3.3.1 基础验收3.3.1.1 基础的自振频率应避开机组一阶临界转速。3.3.1.2 机组安装之前基础应浇筑完毕,基础地脚螺栓及其套管组件、机组定位锚固板以及主汽(再热)调节联合阀支架和梁均应浇制完成。3.3.1.3 基础的纵向、横向中心线应符合设计要求。3.3.1.4 基础表面应平整,无钢筋外露,无裂纹蜂窝麻面,不应有水泥砂浆封面。3.3.1.5 基础预埋件锚固板,地脚螺栓的标高及中心线应符合图纸要求。安装过程中,机组中心线及标高以此为依据。3.3.1

21、.6 汽轮机基架下混凝土标高与冷凝器基础标高应符合设计院设计要求。3.3.1.7 为便于观测运行后基础情况,尤其是监测不均匀下沉量,必须做好参考点。3.3.2 垫铁布置3.3.2.1 基础验收合格后,应按垫铁布置图(73.905Z)的要求划出垫铁位置,按图要求布置垫铁,如图6所示:图 63.3.2.2 要求垫铁平整,无毛刺卷边。3.3.2.3 与垫铁接触的基础表面无砂浆层或渗透在基础上的油垢。3.3.2.4 垫铁与基础表面接触面积在75%以上且四周无翘动。3.3.2.5 按轴系找中图(73A.003.1Q)计算并调整各垫铁的标高及扬度。3.3.3 基架布置3.3.3.1 按低压缸基架图(73.

22、162Z)的要求,对基架进行检查并在垫铁上布置基架,要求: a基架上的灌浆搭子不应与可调垫铁干扰碰撞。 b垫铁与基架接触面要求均匀,接触面积大于75%。 c接触面要清洁。3.3.3.2 校准基架水平及标高,同时按基础预埋锚固板的标记拉钢丝找正基架纵向和横向中心线偏差应在1mm之内。3.4 滑销系统检查及调整3.4.1 基架与低压外缸及前轴承箱配合情况的检查 将基架分别就位于相应的垫铁上,并将低压外缸三段及前轴承箱在相应的基架上就位,检查接合面间隙,要求0.05mm塞尺不入。如间隙超差,可通过调整基架下垫铁进行消除。3.4.2 滑销系统间隙调整 汽轮机滑销系统如图7所示:图 7 前轴承箱导向键配

23、合间隙如图8所示:图 8 前轴承箱压板配合间隙如图9所示: 图 9 前轴承箱下部专用螺栓配合间隙如图10所示: 图 10 低压缸两端横向锚固板配合间隙如图11所示: 图11 低压缸两侧纵向锚固板配合间隙如图12所示: 图123.5 低压外缸安装3.5.1 低压外缸安装前应做好的工作3.5.1.1 冷凝器已就位,与低压缸排汽口连接的波形节应预先装焊于冷凝器喉部。3.5.1.2 抽汽管等内部配管应吊入冷凝器喉部内。3.5.2 低压外缸下半接配(低压外缸可按以下内容进行预接配)3.5.2.1 将低压外缸后部(调)(73.024Z)下半、低压外缸中部下半(73.023Z)、低压外缸后部(电)(73.0

24、25Z)分别就位在相应的基架上,在低压外缸下半垂直法兰面处敷设涂料;调整基架下垫铁使三段汽缸水平中分面平齐,接口高低错位值小于0.05mm,各段缸的纵横向水平在0.05mm/m之内,汽缸下半撑脚与基架间间隙小于0.05mm。3.5.2.2 在低压外缸两端架上钢丝(钢丝中心应与机组理想中心线重合),找低压外缸调端(73.024Z)下半中心,要求: a=b=c,允差0.05mm,在低压外缸后部(调)内外挡油环洼窝处测量。 注意:按本安装说明书使用钢丝作为找中基准,应考虑钢丝挠度。3.5.2.3 测量2#轴承洼窝相对钢丝的中心及平行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a轴承洼窝与钢丝同心,允差0.05mm。 b轴

25、承洼窝与钢丝平行,允差0.02mm,测电、调端两挡。3.5.2.4 以钢丝为中心,找低压外缸中部下半(73.023Z)中心,要求:a=b,允差0.10mm;在低压外缸中部下半左右两侧低压2#内缸(73A.029Z)垂直定位块处测量,做好测量点标记。3.5.2.5 以钢丝为中心,找低压外缸后部(电)(73.025Z)下半中心,要求:a=b,允差0.05mm,方向与低压外缸后部(调)一致,在低压外缸后部(电)下半内挡油环洼窝处测量。3.5.2.6 连接低压外缸下半三段。把紧垂直中分面1/3螺栓,垂直中分面间隙应小于0.05mm,然后把紧其余螺栓,装入相应的偏心定位销组件,并将偏心衬套与缸体点焊。3

26、.5.2.7 低压外缸下半接配后,复测低压外缸中心,要求低压外缸下半与钢丝同心,在电调两端内挡油环洼窝处测量。3.5.2.8 通过调整基架下垫铁,调整低压外缸水平中分面平面度,要求:平面度小于0.25mm。3.5.3 低压外缸上半接配3.5.3.1 将低压外缸后部(调)(73.024Z)上半、低压外缸中部上半(73.022Z)、低压外缸后部(电)(73.025Z)上半垂直中分面敷设涂料,分别吊到低压外缸下半相应位置上就位,装入水平中分面定位螺栓,把紧水平中分面螺栓,要求水平中分面间隙小于0.05mm;3.5.3.2 把紧低压外缸上半垂直中分面1/3螺栓,垂直中分面间隙应小于0.05mm,然后把

27、紧低压外缸上半垂直中分面其余螺栓,装入相应的偏心定位销组件,并将偏心衬套与缸体点焊。3.6 前轴承箱安装3.6.1 前轴承箱就位找中心前的准备工作3.6.1.1 检查前轴承箱及前轴承箱基架与纵向导向键间配合间隙,要求如图8所示。3.6.1.2 在前轴承箱基架支撑面上涂上润滑油,将前轴承箱下半合在前轴承箱基架上,保证轴向相对尺寸,用橇棒检查应活动自如。3.6.1.3 大致调整前轴承箱电端挡油环洼窝端面到低压外缸调端外挡油环端面轴向开档尺寸,使其为5206.8mm。3.6.1.4 调整前轴承箱基架下平面垫铁消除前轴承箱下半与前轴承箱基架接合面间隙,要求:沿周边小于0.04mm。3.6.1.5 装上

28、前轴承箱左右压板,检查配合间隙,要求如图9所示。3.6.1.6 装上前轴承箱左右专用螺栓螺母及垫圈,检查配合间隙,要求如图10所示。3.6.2 前轴承箱就位找中心3.6.2.1 在前轴承箱调端与低压外缸电端架上钢丝,并使钢丝与低压外缸同心,允差0.05mm,在低压外缸电调端内挡油环洼窝处测量。3.6.2.2 调整前轴承箱电端挡油环洼窝端面到低压外缸调端外挡油环端面轴向开档尺寸,使其为5206.8±0.20mm(以后的各项工作中此值都应保证不变),如图13所示:图 133.6.2.3 调整前轴承箱对钢丝的中心及前轴承箱纵横向水平,要求: a前轴承箱对钢丝的中心为:a=b,c=(a+b)

29、/2-2.61,允差0.05mm,在1#轴承洼窝处测量前后两点,平行度允差0.02 mm; b前轴承箱横向水平为:0mm/m,允差0.05mm/m,偏差方向与低压外缸一致; c前轴承箱纵向水平为:前仰0.60.7mm/m。3.7 3#轴承(73.053Z)安装3.7.1 3#轴承就位找中心前的准备工作3.7.1.1 将3#轴承找中用工艺垫片置于低压外缸调端轴承箱内相应位置上,吊入3#轴承支架下半并在内孔上涂上润滑油,再将3#轴承体下半落入轴承支架内。3.7.1.2 合上轴承体上半,检查自由状态水平中分面间隙应小于0.02mm;再合轴承支架上半,用压铅丝的方法检查轴承体顶部球面垫块与轴承支架上半

30、凹面间间隙(此项工作也可在低压转子就位后进行),要求如图14所示:图143.7.2 3#轴承就位找中心(此项工作应与4#轴承就位找中心同时进行)3.7.2.1 将低压转子在3#4#轴承上就位,以低压外缸电、调端两内挡油环洼窝为基准,通过调整轴承支架下工艺垫片来调整3#轴承中心,要求: aa=bc,允差0.05mm; b轴承支架水平中分面与轴承箱水平中分面左右高度差一致,允差0.10mm; c低压转子轴颈对轴承合金孔的相对位置在底部和水平结合面处检查,其调端和电端的读数应在0.04mm之内; d工艺垫片在把紧螺栓时上下无间隙。3.7.2.2 按工艺垫片的厚度配制轴承支架下产品垫片,应保证3.7.

31、2.1所要求的中心不变且垫片上下无间隙。3.7.2.3 配制轴承支架左右两侧定位垫片。3.8 4#轴承(73.054Z)安装3.8.1 4#轴承就位找中心前的准备工作3.8.1.1 将4#轴承找中用工艺垫片置于低压外缸调端轴承箱内相应位置上,吊入4#轴承支架下半并在内孔上涂上润滑油,再将4#轴承体下半落入轴承支架内。3.8.1.2 合上轴承体上半,检查自由状态水平中分面间隙应小于0.02mm;再合轴承支架上半,用压铅丝的方法检查轴承体顶部球面垫块与轴承支架上半凹面间间隙(此项工作也可在低压转子就位后进行),要求如图15所示:图153.8.2 4#轴承就位找中心(此项工作应与3#轴承就位找中心同

32、时进行)3.8.2.1将低压转子在3#4#轴承上就位,以低压外缸电、调端两内挡油环洼窝为基准,通过调整轴承支架下工艺垫片来调整4#轴承中心,要求: aa=bc,允差0.05mm; b轴承支架水平中分面与轴承箱水平中分面左右高度差一致,允差0.10mm; c低压转子轴颈对轴承合金孔的相对位置在底部和水平结合面处检查,其调端和电端的读数应在0.04mm之内; d工艺垫片在把紧螺栓时上下无间隙。3.8.2.2 按工艺垫片的厚度配制轴承支架下产品垫片,应保证3.8.2.1所要求的中心不变且垫片上下无间隙。3.8.2.3 配制轴承支架左右两侧定位垫片。3.9 1#轴承(73.050Z)安装3.9.1 将

33、1#轴承在前轴承箱内相应位置上就位,要求轴承中分面与前轴承箱中分面有10°的倾角(注意方向)。3.9.2 合上轴承体上半,检查自由状态水平中分面间隙应小于0.02mm;再合上前轴承箱1#轴承压盖,用压铅丝的方法检查轴承体与轴承压盖间配合情况(此项工作也可在高中压转子就位后进行),要求如图16所示: 图 163.10 2#轴承(73.052Z)安装3.10.1 将2#轴承在低压外缸调端轴承箱内相应位置上就位。3.10.2 合上轴承体上半,检查自由状态水平中分面间隙应小于0.02mm;再合上轴承箱上盖,用压铅丝的方法检查轴承体与轴承箱上盖间配合情况(此项工作也可在高中压转子就位后进行),

34、要求如图17所示: 图 173.11 试放转子检查联轴器张口和位移3.11.1 将低压转子及高中压转子分别就位。3.11.2 检查高中压转子与低压转子联轴器张口及位移,要求: a外圆:左右两点位移为0±0.02mm;上下两点位移为0.4064±0.02mm,其中要求低压转子调端联轴器比高中压转子电端联轴器高; b端面:左右两点平行,允差0.02mm;上下两点应保证下张口0.152mm,允差0.02mm。若联轴器张口及位移不合格,调整2轴承背弧上的调整垫片或前轴承箱,使其达到合格(调整过程中要保证前轴承箱水平及扬度)。3.11.3 调整前轴承箱扬度,使其扬度等于高中压转子调端

35、轴颈的扬度,允差0.05mm/m。3.12 低压2#内缸(73A.029Z)安装3.12.1 低压2#内缸就位找中心前的准备工作3.12.1.1 检查低压2#内缸与低压外缸底部偏心定位销配合尺寸,要求如图18所示:图 183.12.1.2 将工艺支撑垫片(4件)置于低压外缸中部左右用于支撑低压2#内缸的平面上,吊入低压2#内缸下半,保证工艺支撑垫片与外缸中部下半均匀接触,且四周间隙小于0.02mm。3.12.2 低压2#内缸就位找中心3.12.2.1 在低压外缸两端架上钢丝,并使钢丝与低压外缸同心,允差0.05mm,在低压外缸电调端内挡油环洼窝处测量。3.12.2.2 通过增减工艺支撑垫片厚度

36、调整低压2#内缸相对钢丝的中心,要求: aa=b ,c=(a+b)/2+0.13,允差0.05mm,在低压正反向第六级隔板出汽侧2#内缸内圆处测量; b低压2#内缸与低压外缸中部水平中分面左、右高度差一致,允差0.10mm。3.12.2.3 检查低压反向第七级隔板内环出汽侧端面到低压外缸电调端内加工面尺寸,电调端应一致,允差±2mm;测量左、右两点,平行度允差0.20mm。3.12.2.4 合上低压2#内缸上半,检查自由状态水平中分面间隙,应小于0.20mm;把紧水平中分面1/3螺栓,检查水平中分面间隙,应小于.05mm。3.12.2.5 复查低压2#内缸相对钢丝的中心,应保证:a=

37、b ,c=(a+b)/2+0.13,d=(a+b)/2-0.13,允差0.05mm,在低压正反向第六级隔板出汽侧2#内缸内圆处测量。3.12.2.6 配制低压2#内缸与低压外缸中部轴向定位“L”型垫片,并用螺栓把紧在低压2#内缸下半相应位置上,间隙要求如图19所示:图 193.12.2.7 按工艺支撑垫片厚度配制低压2#内缸下半左右撑脚下产品支撑垫片,并用螺栓把紧在低压2#内缸下半相应位置上,要求支撑垫片与外缸中部下半均匀接触,且四周间隙小于0.02mm;其它要求如图20所示:图 203.12.2.8 再次复查低压2#内缸相对钢丝的中心,应保证: a=b ,c=(a+b)/2+0.13,d=(

38、a+b)/2-0.13,允差0.05mm,在低压正反向第六级隔板出汽侧2#内缸内圆处测量。3.12.2.9 将低压2#内缸与低压外缸底部偏心定位销按图16要求焊牢在低压外缸中部上。3.13 低压1#内缸(73.027Z)安装3.13.1 低压1#内缸就位找中心前的准备工作3.13.1.1 检查低压1#内缸与低压2#内缸底部偏心定位销配合尺寸,要求如图21所示:图 213.13.1.2 检查低压1#内缸与低压2#内缸水平中分面左右两侧偏心定位销配合尺寸,要求如图22所示:图 223.13.1.3 将工艺支撑垫片(4件)置于低压2#内缸水平中分面左右相应位置上,吊入低1#内缸下半,保证工艺支撑垫片

39、与低压2#内缸水平中分面均匀接触,且四周间隙小于0.02mm。3.13.2 低压1#内缸就位找中心3.13.2.1 在低压外缸两端架上钢丝,并使钢丝与低压外缸同心,允差0.05mm,在低压外缸电调端内挡油环洼窝处测量。3.13.2.2 通过增减工艺支撑垫片厚度调整低压1#内缸相对钢丝的中心,要求: aa=b,c=(a+b)/2+0.13,允差0.05mm,在低压正反向第五级隔板出汽侧1#内缸内圆处测量; b低压1#内缸与低压2#内缸水平中分面左、右高度差一致,允差0.10mm。3.13.2.3 检查低压1#内缸与低压2#内缸轴向定位尺寸:低压反向五、六级隔板内环轴向开挡尺寸应为123.84&#

40、177;0.10mm,测量左、右两点,平行度允差0.20mm;低压正向五、六级隔板内环轴向开挡尺寸为应123.75±0.10mm,测量左、右两点,平行度允差0.20mm。3.13.2.4 合上低压1#内缸上半,检查自由状态水平中分面间隙,应小于0.10mm;把紧水平中分面1/3螺栓,检查水平中分面间隙,应小于.05mm。3.13.2.5 复查低压1#内缸相对钢丝的中心,应保证:a=b ,c=(a+b)/2+0.13,d=(a+b)/2-0.13,允差0.05mm,在低压正反向第五级隔板出汽侧1#内缸内圆处测量。3.13.2.6 按工艺支撑垫片厚度配制低压1#内缸下半左右支撑键下产品支

41、撑垫片,并用螺钉把紧在低压2#内缸下半相应位置上。要求支撑垫片与低压2#内缸下半水平中分面均匀接触,且四周间隙小于0.02mm,其它要求如图23所示:图 233.13.2.7 按图23要求配制低压1#内缸支撑键上部垫片,并用螺钉把紧在低压2#内缸上半相应位置上。3.13.2.8 再次复查低压1#内缸相对钢丝的中心,应保证:a=b ,c=(a+b)/2+0.13,d=(a+b)/2-0.13,允差0.05mm,在低压正反向第五级隔板出汽侧1#内缸内圆处测量。3.13.2.9 将低压1#内缸与低压2#内缸底部偏心定位销按图21要求焊牢在低压2#内缸上。3.14 低压1#内缸与低压2#内缸进汽口法兰

42、面处的联接3.14.1 检查冷拉值 合上低压1#内缸与低压2#内缸上半,在低压1#内缸与低压2#内缸进汽口法兰面处搭一平尺测量法兰面高低差,即冷拉值,低压2#内缸进汽口法兰面应比低压1#内缸进汽口法兰面高5±0.76mm。3.14.2 配制“L”型垫片 配制低压1#内缸与低压2#内缸进汽口法兰面处“L”型垫片,并用螺栓把紧在低压2#内缸进汽口法兰面处相应位置上(此项工作最好在精测通流后实缸状态下进行),配合间隙要求如图24所示:图 243.15 低压隔板套(73.041Z73.042Z)安装3.15.1 低压隔板套就位找中心前的准备工作3.15.1.1 检查低压隔板套上、下半与低压1

43、#内缸上、下半间偏心定位销与销槽的配合间隙,要求如图25所示:图 253.15.1.2 将工艺支撑垫片(4件)置于低压1#内缸水平中分面左右相应位置上,吊入低压隔板套下半,保证工艺支撑垫片与低压1#内缸水平中分面均匀接触,且四周间隙小于0.02mm。3.15.1.3 合上低压隔板套上半,检查自由状态水平中分面间隙,应小于0.10mm;把紧水平中分面螺栓,检查水平中分面间隙,应小于.03mm。3.15.2 低压隔板套就位找中心3.15.2.1 在低压外缸两端架上钢丝,并使钢丝与低压外缸同心,允差0.05mm,在低压外缸电调端内挡油环洼窝处测量。3.15.2.2 通过增减工艺支撑垫片厚度调整低压隔

44、板套相对于钢丝的中心,要求: aa=b ,c=(a+b)/2+0.13,d=(a+b)/2-0.13,允差0.05mm; b低压隔板套与低压1#内缸水平中分面左、右高度差一致,允差0.10mm。3.15.2.3 检查低压隔板套轴向定位尺寸:在低压隔板套进汽侧定位面与低压1#内缸对应定位面贴死的情况下,另一侧(出汽侧)应有0.46mm的间隙,如图26所示:图 263.15.2.4 按工艺支撑垫片厚度配制低压隔板套下半左右支撑键下产品支撑垫片,并用螺钉把紧在低压1#内缸下半相应位置上。要求支撑垫片与低压1#内缸下半水平中分面均匀接触,且四周间隙小于0.02mm,其它要求如图27所示:图 273.1

45、5.2.5 按图27要求配制低压隔板套支撑键上部垫片,并用螺钉把紧在低压1#内缸上半相应位置上。3.15.2.6 复查低压隔板套相对钢丝的中心,应保证:a=b ,c=(a+b)/2+0.13,d=(a+b)/2-0.13,允差0.05mm。3.16 低压进汽导流环(73.028Z)安装3.16.1 低压进汽导流环就位找中心前的准备工作3.16.1.1 将工艺支撑垫片(2件)置于低压1#内缸水平中分面左右相应位置上,吊入低压进汽导流环下半,保证工艺支撑垫片与低压1#内缸左右支撑面均匀接触,且四周间隙小于0.02mm。3.16.1.2 装上相应的对中板,保证对中板与低压1#内缸均匀接触,四周间隙小

46、于0.02mm。3.16.1.3 合上低压进汽导流环上半,检查自由状态水平中分面间隙,应小于0.10mm;把紧水平中分面螺栓,检查水平中分面间隙,应小于.05mm 对中板与低压进汽导流环及低压1#内缸配合间隙如图28所示:图 283.16.2 低压进汽导流环就位找中心3.16.2.1 在低压外缸两端架上钢丝,并使钢丝与低压外缸同心,允差0.05mm,在低压外缸电调端内挡油环洼窝处测量。3.16.2.2 通过增减工艺支撑垫片厚度调整低压进汽导流环相对于钢丝的中心,要求: aa=b ,c=(a+b)/2+0.13,d=(a+b)/2-0.13,允差0.05mm,测量电、调两档; b低压进汽导流环与

47、低压1#内缸水平中分面左右高度差一致,允差0.10mm。3.16.2.3 检查低压进汽导流环轴向定位尺寸:在低压调端隔板套电端轴向定位面贴死时,低压进汽导流环调端凸肩与低压反向第一级隔板内环进汽侧端面的间隙应为5.19±1.5mm;在低压电端隔板套调端轴向定位面贴死时,低压进汽导流环电端凸肩与低压正向第一级隔板内环进汽侧端面的间隙应为5.27±1.5mm。如图29所示:图 293.16.2.4 按工艺支撑垫片厚度配制低压进汽导流环下半左右撑脚下产品支撑垫片,并置于低压1#内缸下半相应位置上。要求支撑垫片与低压1#内缸下半均匀接触,且四周间隙小于0.02mm。3.16.2.5

48、 复查低压进汽导流环相对于钢丝的中心,应保证:a=b ,c=(a+b)/2+0.13,d=(a+b)/2-0.13,允差0.05mm,测量电、调两档。3.17 低压排汽导流环(73A.031Z73A.032Z)安装3.17.1 低压排汽导流环就位找中心前的准备工作 低压2#内缸正式安装前,将低压排汽导流环下半吊入低压外缸内,固定好。3.17.2 低压排汽导流环就位找中心3.17.2.1 用螺栓将低压排汽导流环上下半分别把在低压2#内缸相应位置上。3.17.2.2 在低压外缸两端架上钢丝,并使钢丝与低压外缸同心,允差0.05mm,在低压外缸电调端内挡油环洼窝处测量。3.17.2.3 利用对中销调

49、整低压排汽导流环上下半使其与钢丝同心,要求: aa=b ,c=(a+b)/2+0.13,d=(a+b)/2-0.13,允差0.05mm; b低压排汽导流环上下半在水平中分面处应有6mm间隙。 3.17.2.4 低压排汽导流环上下半中心找好后,将低压排汽导流环上下半用螺栓把紧在低压2#内缸上,装上相应的偏心定位销组件,并对偏心套与导流环体偏心销与偏心套分别点焊固定。3.18 低压缸端部外汽封(73.069Z)安装3.18.1 低压缸端部外汽封就位找中心前的准备工作3.18.1.1 将电调端低压缸端部外汽封下半连同垫片用内六角螺钉带在低压外缸电调端汽封端面上。3.18.1.2 合上低压缸端部外汽封

50、上半把紧水平中分面螺栓,检查水平中分面间隙应小于0.03mm。3.18.2 低压缸端部外汽封就位找中心3.18.2.1 在低压外缸两端架上钢丝,并使钢丝与低压外缸同心,允差0.05mm,在低压外缸电调端内挡油环洼窝处测量。3.18.2.2 调整低压缸端部外汽封使其与钢丝同心,要求:a=b,c=(a+b)/2-0.10,d=(a+b)/2+0.10,允差0.05mm。3.18.2.3 低压缸端部外汽封中心调整好后,用内六角螺钉将其把紧在低压外缸端面上,并装上定位销。3.19 低压1#内缸与低压外缸中部进汽口法兰处的联接3.19.1 检查冷拉值 合上低压1#内缸低压2#内缸及低压外缸上半,在低压1

51、#内缸承接管与低压外缸中部进汽口法兰面处搭一平尺测量法兰面高低差,即冷拉值,低压外缸中部进汽口法兰面应比低压1#内缸承接管进汽口法兰面高6.5±0.5mm。3.19.2 配制“L”型垫片 配制低压1#内缸承接管与低压外缸中部进汽口法兰面处“L”型垫片,并用螺栓把紧在低压外缸中部进汽口法兰面处相应位置上(此项工作最好在精测通流后实缸状态下进行),配合间隙要求如图30所示:图 303.20 高中压外缸(73A.012Z)安装3.20.1 高中压外缸就位找中心前的准备工作 将找中用工艺垫片(4件)分别置于低压外缸调端和前轴承箱电端相应位置上,并将高中压外缸下半吊放在相应位置上,保证工艺垫片上下间隙。3.20.2 高中压外缸就位找中心3.20.2.1 在前轴承箱调端与低压外缸电端架上钢丝,并使钢丝与低压外缸同心,允差0.05mm,在低压外缸电调端内挡油环洼窝处测量。3.20.2.2 调整高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