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_第1页
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_第2页
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_第3页
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_第4页
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关于古诗词文言文教学的课题研究总结论文初二年级 王利利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实际的学习、工作中,很多人常常有一种隐痛,当想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时候,总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呢?深究其原因则是:文化底蕴不足,语文素养不高,心量不广,涵量不深。那么,要改变这种局面,笔者认为,大量诵读古诗文经典作品不失为一条捷径,尤其是在一个人记忆力较强的青少年时期。“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所以后世的人,就很尊敬它,把它叫做经典。”这是博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他还说:“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告诉人家,这都是我少年时期熟背

2、一些古书的效果。”中国的古诗文流传了千百年,积淀了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智慧,学习它可以使学生体悟到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这些既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社会、自然、人生的认识,也有助于学生认识、发展和完善自我,形成健全人格。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绵延不绝的长廊。”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永恒经典。古诗文的语言,是文化内涵最丰富的语言,是形式最

3、优美的语言,是最具灵性和想像力的语言,是最深刻、最具感染力的语言。学习这种语言,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青少年时期便大量诵读古诗文,大量汲取民族文化精髓和前人的智慧,让历史的灵魂跳荡在学生的胸膛,无异于让学生们站到巨人肩上看世界,必将为他们一生的发展画出一条更高的起跑线。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学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根据我们调查,

4、当今社会,浅文化、俗文化、网络文化充斥人们的生活。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他们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加上受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有所抬头,集体主义观念削弱,理想、前途观念淡薄这些现象如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在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成了当务之急。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研究就有了必要。特别在新课标下,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

5、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1、本课题研究目标是古诗文教学。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一定的古诗文鉴赏能力对增进学生文学基本素养的重大意义,自然也毋庸赘述了。但较之于当前的阅读、写作教学研究,古诗文教研则显得相对滞后。当今的古诗文教学起码存在三种不良倾向。一是语言化倾向,许多人把古诗词鉴赏课几乎上成了文言串讲课,只注重诗词句义的静态演释,忽视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二是概念化倾向。许多人将古诗词意境地赏析变

6、成了冷性的“诗物”与“诗情”的简单对照,忽视学生审美心理素质的培养。三是支解化倾向。许多人把一首诗词的整体赏析变成了单调的诗词词句的局部分析,忽视了诗词鉴赏的有机性和整体功效。这些倾向不能不令人感到,当今的古诗词教学似乎还缺乏一种关键性意识,那就是如何发挥学生主体在诗词审美活动中的能动作用。 2、以经典古诗文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构成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素质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我们用来铸人铸魂的重要教育资源。 一是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中华文化经典是中华文化重要载体,传承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我们有责任,通过开展古诗文教学,让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世代相传,为走向振兴的中华民

7、族积蓄源源不断的智慧和持久的发展动力。 二是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育民族精神的需要。传统文化学习是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的有效教育形式和工作载体。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精神状态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实施传统文化研究,是加强青少年道德建设和培养民族精神有效途径。 三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古代诗文作品在教科书中的比例有所增加,教学要求有所提高,此外,新课程要求阅读必须是为提升学生精神生活的活动,为养成

8、学生终身读书习惯,培养阅读兴趣和终身持续发展奠基。古诗文等传统文化的学习克服了阅读的价值功利化,内容狭窄化,操作课堂化,效果表面化的倾向,以提升学生学生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为主要目的,为新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供启示,具有借鉴价值。同样,通过客家传统文化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有丰富的多方面智力活动。可以让学生找到精神家园,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得到更好发展。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寻求新语

9、文与传统文化研究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在实验中还要用到的辅助研究方法有: 1、调查法。在研究中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体现民族文化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研究性学习。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选择有关海南传统文化的课题研究,如“海南过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探究”、 “苏轼诗词中的海南情节”、 “五公祠的由来”等等。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了解海南的历史,了解本土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

10、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5、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对古诗文教学和客家传统文化研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形成新的道德建设措施,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四、课题研究初步成果1、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明显提高。卢梭在爱弥尔中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所教的东西。”面对中学生学习古诗文时普遍存在的畏惧心理,我们课题组老师通过一系列积极的举措,唤起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彻底改变了古诗文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课题组在古诗文阅读教学过程

11、中,精心设计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有关古诗文阅读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把古诗文教学中的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充分挖掘出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和保持的策略是整个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课题实践,我们发现:首先是古诗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接受学习的内容,这是古诗文阅读阅读教学的关键。语文教师在课堂内外能够结合阅读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的古代神话、小说,来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和能力,让优美、生动的古诗文“内化”为学生的古文知识和人文素养。其次,古诗文阅读的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如采取表演法、展示法、研讨法、小组合作法等。由于我们能够坚持“从学生出发,教法服从学法”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对古诗文学习资料的搜寻、选择和处理,注意到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试验,学生考试中古诗文阅读方面得分率有了显著提高,名言名句默写进步更大,只有个别学生丢分。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完善自我人格。通过课题实验,学生的学习热情日渐高涨,理解父母、关心父母的学生越来越多,富有爱心的学生更加扩大,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关心人类生存,具有报效祖国的使命感。3、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有明显更新和提高,增强了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