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20211109130703)_第1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20211109130703)_第2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20211109130703)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现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 烯第一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和分类一、概念是仿照植物激素的化学结构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 的物质,有些化学结构和性质与植物激素不同但有类似的生理效应 和作用特点,微量施用到达对植物体生长发育产生明显调控二、按其生理效应分类1. 生长素类:2. 赤霉素类:3. 细胞分裂素:4. 乙烯类:5. 脱落酸类:植物生长抑制剂:第二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常用品种乙烯利(一试灵、益收生长素、玉米健壮素)1. PH V 3时稳定,PH > 4时逐渐释放出乙烯,温度、 PH升高分 解快2. 低毒,LD50 = 4229 mg/k

2、g3. 易被植物吸收,一般植物细胞液PH>4,分解释放乙烯4. 其生理作用非常广泛, 几乎参与植物的每一个生理过程, 突出 作用有:促进果实成熟,器官脱落,矮化植株,改变雌雄花比率、 诱导雄性不育5. 可引起植物偏上生长6.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强酸,腐蚀金属、皮肤、及衣物7. 生理活性强,不能乱用8. 常用于棉花、番茄、西瓜、柑橘、香蕉、咖啡、等果实催熟, 增加橡胶产量,改变雌雄花比率等,如:(1) 橡胶主要用于中龄低产实生树上, 以及需更新的橡胶园, 涂在 割线下 2 厘米的青树皮下, 40%水剂 4-10 倍 (根据树龄、 割线长短、 周期长短 ),药效期 1.5-3个月(2) 番

3、茄: 2000-4000PPM 采后浸果促进果实成熟, 500-1000PPM 使果园果实集中成熟,在 15-20%果实转红时处理(3) 黄瓜: 100-200PPM 幼苗期 2-4 真叶时施药,可增加雌花数(4) 甜瓜与西瓜催熟:500-1000PPM,果实根本长足后植株喷洒, 可提早数天采收而不改变其本来的风味(5) 香蕉催熟: 0.03-0.05% 浓度采后喷果或浸果第五章 除草剂一、杂草1. 杂草的概念2 .杂草的主要特性3.杂草综合防治二、除草剂概况1. 开展概况2. 除草剂推广应用中出现的问题3. 今后除草剂研究和开发方向第一节 除草剂选择性原理一、形态选择性: 利用杂草和作物外部

4、形态差异可以局部地获得 选择性。利用杂草和作物外部形态差异可以局部地获得选择性。1叶片:叶形、叶姿、叶外表蜡质、角质层、叶片数与分布 等显著影响雾滴的粘附与展布 2 生长点:是否裸露3胚芽鞘节:在土壤中所处位置差异,野燕麦、稗草不管种 子播深或浅,胚芽鞘节始终处于土表下 1-3 厘米处,而大麦、水稻 胚芽鞘节那么处于种子之上 3.8 厘米处 4根:果树根系庞大,入土深而广,而一年生杂草在表土层 发芽根系入土浅;大豆、棉花根生长显著,根尖可迅速伸出药土层 防止或少吸收药剂二、生理选择性:不同植物的根、茎、叶对除草剂的吸收与传导 能力不同不同植物的根、茎、叶对除草剂的吸收能力不同。三、生物化学选择

5、性: 利用除草剂在植物体内所经历的生物化学 反响差异而产生的选择作用称为除草剂的生化选择。 目前应用的选 择性除草剂绝大多数都依赖于这种生化选择性。1. 活化反响差异的选择性2. 解毒反响差异的选择性四、人为选择性: 利用作物和杂草在土壤中或空间位置的差异而 获得的选择性,1. 时差选择性:2. 位差选择性:3. 综合选择性五、除草剂利用保护物质或平安剂获得选择性 除草剂平安剂safener又称除草剂解毒剂。平安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促进作物对除草剂的解毒代谢。第二节 除草剂的吸收、输导与作用机制一、除草剂的吸收 通过叶、根、芽二、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输导 通过蒸腾流、光合产物流、胞质流三、除草剂的

6、作用机制1 抑制光合作用2 破坏植物的呼吸作用3 抑制植物的生物合成:包括抑制色素合成,抑制氨基酸、核酸 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脂类的合成4 干扰植物激素平衡5 抑制微管与组织发育第二节 影响除草剂药效与引起药害的环境因素一、土壤因素二、气象因素第四节 除草剂的使用方法一、按照除草剂的施药方法分 喷雾法、撒施法、涂抹法、杀草膜 二、按除草剂喷洒目标划分1 土壤处理法:播前土壤处理、播后苗前土壤处理、苗后土壤处 理2 茎叶处理法:播前茎叶处理、生育期茎叶处理第五节 常用除草剂一、苯氧羧酸类2,4-D,2 甲 4氯, 2、 4、 5涕2,4D2, 4滴1 低毒,LD 50 = 375mg/kg,各种

7、剂型=500-1200mg/kg2 选择性内吸传导性激素型除草剂3低浓度10-30ug/ml进植物生长,高浓度100ug/ml抑制生长4 除草机理抑制光合作用、破坏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干扰植物 激素平衡、抑制根对水分无机盐的吸收5 适于水稻、甘蔗等禾本科作物田,防除双子叶及莎草科杂草6 施药时注意飘移危害二、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精盖草能、 精稳杀得、 精禾草灵、禾草克 稳杀得吡氟禾草灵、氟草除、氟草醚、伏寄普1 低毒,LD 50 = 3328 mg/kg2 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茎叶处理剂3 作用于生长点及节的分生组织、抑制脂肪酸的合成4 对禾本科杂草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对阔叶作物平安5 施药后 48

8、 小时出现枯斑,死亡需 13-15 天6 适用于阔叶作物田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的禾本科杂草7 与 2, 4-D 混用有明显拮抗作用三、二硝基苯胺类氟乐灵、地乐胺、除草通1 均为选择性触杀型土壤处理剂,播种前或播种后苗前应用2 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局部一年生阔叶杂草3 易挥发、光解4 水溶性低易被土壤吸附5 对人畜低毒四、三氮苯类1 杀草谱广,防治多数一年生杂草,对阔叶杂草防效高于禾本科 杂草2 典型的光合作用抑制剂3 施于土壤中后,易被土壤胶体吸附4 持效期长5 抗药性严重莠去津阿拉特津、莠去尽、园保净1 选择性内吸传导型土壤兼茎叶处理剂2 通过根茎叶分生组织及叶片,干扰光合作用3 土壤中持效

9、期达 1-6 个月,有一定水溶性易被水淋洗至深层4 主要用于玉米、甘蔗、果园、橡胶园防除一年生杂草五、酰胺类1 土壤处理:甲草胺、乙草胺、丙草胺、异丙甲草胺、萘丙酰草 胺2 茎叶处理:新燕灵、甲氟胺、异丙甲氟胺、敌稗特点: 1 都是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2 多数品种防除一年禾本科杂草3 多数为土壤处理剂,主要通过幼芽吸收4 土壤中持效期较短, 1-3 月5 多数水溶性中等,挥发性低,在植物体内易分解乙草胺禾耐斯、消草胺1 酰胺类中活性最高的品种2 选择性芽前除草剂3 禾本科杂草的主要作用部位部位是幼芽、侧根,阔叶杂草为幼 根4 适用于各种蔬菜及多种果园六、取代脲类 敌草隆、绿麦隆、异丙隆 特点:

10、1 选择性输输导型除草剂2 主要根吸收,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但对某些杂草 无效3 光合作用抑制剂七、二苯醚类 除草醚、乙氧氟草醚、氟磺胺草醚、三氟羧草醚、乳氟禾草灵 特点: 1 大局部品种水溶度低,被土壤吸附不易移动2 多数品种是土壤处理剂,防除一年生杂草幼芽,阔叶杂 草效果优于禾本科杂草3 多为触杀型除草剂八、磺酰脲类 绿磺隆、苯磺隆、苯胺磺隆、噻磺隆、醚磺隆、苄嘧磺隆、吡嘧 磺隆、环丙嘧磺隆、特点: 1 活性高,用量极低2 广谱,所有品种防阔叶杂草3 多数品种土壤兼茎叶处理剂4 根茎叶吸收,传导快,选择性强对作物平安5ALS 抑制剂6 一些品种土壤中残留长苄嘧磺隆 农得时、稻无草、超农

11、、威农 1 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2 芽前、芽后早期处理,防除阔叶型杂草、莎草科杂草,对禾本 科杂草较差3 活性高,每公顷有效成分 20-50 克4 常与丁草胺、乙草胺、杀草丹、禾大壮混用防除禾本科杂草九、氨基甲酸酯类 克草丹、杀草丹、环草丹、燕麦畏、甜菜灵 特点: 1 大局部品种易挥发,在湿土外表挥发迅速2 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主防幼芽,抑制细胞分裂3 解毒剂 NA 及 R-25788 可对该类除草剂解毒十、有机磷类 农达、镇草宁、奔达、草克灵、春多多、草苷磷、农民乐 特点: 1 选择性差,多数为灭生性除草剂,主要用于果园及非农 田除草2 作用部位是植物分生组织,抑制细胞分裂3 品种不同,

12、植物吸收药剂的部位与传导差异较大 草甘磷 农达、镇草宁、奔达、春多多、甘氨磷、农民乐1 灭生性内吸传导型茎叶处理剂, 叶部吸收, 施药 24 小时后大部 分转移到地下根茎2 土壤中易分解,土壤处理无效,对未出苗杂草无活性3 中毒病症缓慢, 1 年生杂草 3-4 天后开始反响, 15-20 天全株死 亡,多年生杂草 3-7 天出现病症,需 30 天全株死亡4 播前或播后苗前施药,作物生育期施药要采用定向喷雾或采取 保护措施5 适用于橡胶园、果园、咖啡、茶园、草坪更新、公路、等妨除 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藻类、蕨类、灌木十一、联吡啶类百草枯、敌草快特点: 1 广谱,灭生性除草剂2 光合

13、作用抑制剂,易被土壤吸附失活3 还是有效的脱叶剂、枯燥剂百草枯 克芜踪、对草快、百朵 1 速效触杀型、灭生型茎叶处理剂2 叶片着药后 2-3 小时开始出现明显病症3 土壤中易吸附钝化,无残留,不影响播种4 施药后 30 分钟后遇雨能根本保证药效5 喷药要均匀,无内吸传导6 适用于果园、橡胶园、玉米、等高杆作物田进行针对性喷雾, 非耕发、水域防除 1、 2 年生杂草,对多年生杂草只能杀死发上部 分第八章 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及综合治理 至今至少有 500 多种昆虫及螨, 150 多种植物病菌, 180 多种杂 草生物型, 2 种线虫。 5 种鼠产生抗药性第一节 害虫的抗药性一、害虫抗药性的概念一开

14、展概况二特点1、抗药性是对有害生物群体而言,对某种特定药剂作出反响2、可以在群体中遗传3、害虫几乎对所有有机合成化学农药都会产生抗药性4、害虫对新的取代药剂的抗性有加快的趋势5、抗药性形成有区域性,与该地区的用药历史用药水平有关6、双翅目、鳞翅目最多产生抗药性7、抗药性是药剂选择的结果三概念1、WHO,1957 年:昆虫具有忍受杀死正常种群大多数个体的 药量的能力在其种群中开展起来的现象2、抗性倍数=抗性品系/敏感品系抗性倍数5倍10倍,或抗性个体百分率在 10%-20%以上, 说明已产生抗药性3、自然耐药性: 指一种昆虫在不同发育阶段、 不同生理状态 及所处的环境条件的变化耐药剂产生不同的耐

15、药力,不稳定。四抗药性种类1 、 交互抗性: 某种昆虫对某种药剂产生抗药性, 而对其它从 未使用过的同一类型, 化学结构相似、 作用机理或抗性机理相近的 药剂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2、负交互抗性: 某种昆虫对一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 反而对 另一种未用过的药剂变得更为敏感的现象3、多抗性: 某种昆虫由于存在多种不同的抗性基因或等位基 因,能对几种或几类药剂产生抗性二、害虫抗药性的形成与机理一害虫抗药性的形成1、选择学说2、诱导学说3、基因复增学说4、染色体重组学说二昆虫抗药性机理1. 代谢作用的增强,如体内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加强2. 昆虫靶标部位对杀虫剂敏感性降低3. 穿透速率的降低4. 行为抗

16、性三、害虫抗药性遗传四、害虫抗药性治理一根本原那么和策略1、害虫抗药性治理的根本原那么2、害虫抗药性治理策略1适度治理: 2饱和治理: 3 多种攻击治理:二 抗性监测的作用抗性监测:测量抗性频率或强度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三 抗性治理的根底研究包括抗性监测、抗性品系的选育、交互抗性谱、抗性机理、抗性遗传、生物学特性、种群生态和种群遗传学四抗性治理中的化学防治技术1. 农药交替轮换使用2. 农药的限制使用3. 农药混用:4 增效剂的使用第三节 植物病原物抗药性一、概念 是指本来对农药敏感的野生型病原物个体或群体, 由于遗传变异 而对药剂出现敏感性下降的现象。植物病原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 尤其是对内

17、吸性杀菌剂的抗性已 成为当前农业生产和农药工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二、开展概况三、病原物抗药性发生机制(一)遗传机制1、单基因抗药性2、寡基因抗药性3、聚基因抗药性4、多基因抗药性(二生化机制1. 作用位点亲和力降低:2. 减少吸收或增加排泄:3. 解毒能力加强或活化能力降低:4. 改变代谢途径或形成保护性代谢途径:三、病原物抗药性监测常见方法有:菌落直径法、干重法测量、浊度法、孢子萌发法、活体测定法、 生化测定法、 DNA 探针杂交和 PCR 指纹图谱四、影响病原物抗药性群体形成的因素1、病原物潜在的抗药性基因2、抗药性遗传特征3、药剂作用机制4、适合度5、病害循环6、农业栽培措施和气候条件五、

18、病原物抗药性治理(一) 抗药性治理策略及要点1. 根本原那么:(1)综合防治,尽量降低药剂的选择压力(2)考虑所有与抗药性发生相关因子、 实际抗药性出现之前及时治 理2:(1)了解药剂作用机制、抗性产生机制、 (2) 评估产生抗药性的 药剂潜在危险、 (3) 建立敏感基线和监测方法3. 管理要点:农药推荐使用、综合防治、生产上可行、生产部门 及用户接受、治理策略的完善(二) 抗性治理的短期策略(三) 抗药性治理的长期策略第三节 杂草对除草剂抗性的现状、杂草对除草剂抗性开展简史二、杂草抗药性的形成与机理1、形成学说:选择学说、诱导学说(2)对除草剂解毒能力2、抗性机理: (1)除草剂作用们点的改

19、变、 的提高、 (3)屏蔽作用或隔离作用三、杂草抗药性的综合治理1. 交替或轮换使用2. 混用3. 限制使用4. 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综合运用第九章 农药环境毒理第一节 绪论一、农药的残留毒性1. 农药残留:2. 农药残留毒性:3. 三致试验、三代繁殖试验、神经毒性试验用于衡量农药是否具 有慢性毒性的重要标志二、农药环境毒理与农药生态毒理1农药环境毒理学:2农药生态毒理学:三、农药的污染一农田施药后药剂对作物的直接污染1. 与农药性质有关2. 与农药加工剂型有关3. 与农药施用方法有关4. 与作物种类部位有关二作物对污染环境中农药的吸收三生物富集与食物链1、生物富集:生物体能够不断从环境中

20、吸收低剂量农药并逐渐 在其体内积累的能力2、食物链:动物体吞食有残留农药的作物或生物后,农药在生 物间转移的现象四、农药的性质与残留1. 农药性质稳定、毒性大的,残留污染严重2. 性质稳定、脂溶性强的。易在人畜体内积累3. 性质特殊,对高等动物有异常的生理效应五、农药在环境、动物体中的残留动态一对环境的污染1. 对大气的污染:2. 对水体的污染:3. 对土壤的污染:二对自然界生物的污染1. 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2. 对水系动物的影响3. 对禽兽的影响4. 对人体的污染第二节 农药对害虫群体的影响及对非靶标生物毒性一、农药对有害生物群体的影响一害虫的再猖獗2. 概念:是指使用某些农药后,害虫密度在

21、短期内有所降低,但很快出现比未施药的对照区有有增大的现象3. 原因:二次要害虫上升1. 概念: 指施用某些农药后, 农田生物群落中原来占次要地位的 害虫,由原来的少数上升为多数,变为严重的害虫2. 原因:杀死了次要害虫的天敌、减少对食物竞争三对杂草群落的影响: 田间杂草种群会发生明显变化、农药对陆生有益生物的影响一、对寄生性天敌的影响二、对捕食性天敌的影响三、对蜘蛛和捕食性螨的影响四农药对蜜蜂的影响及防救措施五农药对家蚕的影响三、农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一农药进入途径1. 通过呼吸鳃2. 食物链3. 体表二农药对鱼类毒性急性毒性,慢性毒性:鱼类受农药污染的特点三防止农药对水生生物中毒的措施四、农药

22、对土壤生物的影响一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二 土壤微生物对农药的分解作用三农药对土壤动物的影响五、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协调一根据天敌作用适当调整防治阈值和防治指标二充分利用农药的选择性三培育和利用抗药性天敌第三节 农药的平安性评价预告危害所需的根底资料有:一、农药方面、施用方面第四节 农药残留毒性的控制一、 控制措施一农药的合理使用1. 对症下药2. 适时施药3. 掌握正确的施药量4. 提高药效,降低用量5. 合理混用6. 合理调配农药二农药的平安使用三对受污染的作物及产品进行去污处理四采用避毒措施五开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二、农药的平安使用问题一 通过对作物、食品、自然环境中农药残留情况的普查、通过 农药对人畜慢性毒性的研究,制定各种农药的充许使用范围二制定各种农药的每日充许摄入量和农药最大残留充许量三根据农药在作物上的降解,持留、代谢、农药的消失动态 制定施药的平安等待期三、今后农药开展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