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数据集中存储解决方案_第1页
IBM数据集中存储解决方案_第2页
IBM数据集中存储解决方案_第3页
IBM数据集中存储解决方案_第4页
IBM数据集中存储解决方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s.IBM数据集中存储方案建议书(初稿)fEinfostructureProfessionSefvices,怕metSdUliQHSGmpirgrtnota明Dewttopmgnt刷4邮.而口口rCgntinuousCusimeriIr"kvljeraclian看,Financral工卬口而飘/AHemalwas”VTirs卜,vtnershipsf.andr%A*anceiCustornerSanies国际商业机器公司2008-4目录1 存储系统目标32 需求分析33方案设计54基于SAN的存储解决架构错误!未定义书签。5采用以数据和存储为中心的SAN存储解决架构的优势错误!未定义

2、书签。6基于SAN的备份107存储阵列的选型118 基于ISCSI的存储解决架构错误!未定义书签。9 SAN与ISCSI架构又#匕错误!未定义书签。10 SAN与ISCSI方案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本方案是针对用户存储网络项目的需求而提出的。在充分考虑用户存储网络项目的技术要求和其IT系统发展的前提下提出的,其中包括SAN存储系统建议方案介绍及ISCSI存储系统建议方案介绍.1存储系统目标网络存储系统的规划和建设,也为用户的数据中心(IDC)的建设打下基础。根据用户的应用需求,拟组建一个存储网络系统,以较经济的方式建成适应多种业务、非常稳定可靠的存储系统,满足现在及未来对存储

3、容量、性能的要求。存储系统应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优良的系统设计,使系统在整体上具有很快的响应速度和更高的数据带宽,可长时间承受大量用户极高的访问频率和访问速度。在系统设计中,应切合客户的实际应用,将不同应用、不同特点的数据均存储在大型集中的的存储设备中,使整个存储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异构平台共享、高性价比、可扩展、易管理、易使用、性能优良等一系列优势,并能平滑地升级扩展,很好地适应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满足东方公司的中长期发展的数据存储需求。由于存储系统要求高,投入大,实施复杂,很多存储产品目前尚无统一的行业标准,有一定的技术风险,要求存储系统集成商提供切实可行的成熟方案或相关的参考案例。2需求

4、分析服务器类型用途操作系统服务器型号服务器配置备份方式并发用户访问数/使用者总数未来三年存储的增长速度分区方式ERPWINSV2003IBMX3850MirrorNTFS财务应用WINSV2003IBMX3650MirrorNTFSPOS应用WINSV2003MirrorNTFSWINSV2003无NTFSWINSV2003手动备份NTFSWINSV2003NTFSWINSV2003NTFSWINSV2003NTFS用户现有应用系统状况表在考虑用户业务现状、管理体制、经营水平和人力资源状况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用户存储网络项目的未来发展规划,以及该该行业网络系统存贮基础的建设,认为存储

5、系统的建设应着眼于提高存储的技术水平,有计划、分阶段地实现具备完善备份和容灾系统的存储业务平台。用户针对用户对存储区域网络的要求及网络状况,认为首先需要解决数据存储的系统多样性和零散性,建议采用智能化的数据集中存储系统,其益处如下:使用智能化的高速海量存储系统,可以提供足够的数据存储空间,采用冗余硬件、RAID技术以及动态备用磁盘提供高数据完整性,存储系统本身的高速缓存CACH劭能提高数据的读写速度,从而增强系统处理交易的总体性能。提供高可靠性的数据存放,通过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设计以及磁盘镜像、RAID技术,保证存储介质内数据的可靠性。较高的外部共享磁盘容量.根据存储数据量需求,可配置可用容量,

6、供数据存储使用,随着数据量增大,将来可以扩充磁盘数目增加容量。可在以后的升级系统上继续使用,做到很好的投资保护。选用产品支持连接多平台主机系统(包括SUN旧M、SGI、DECLINUX、WINDOWS),充分适应将来主机升级到更高档次服务器、或增加新的主机平台系统,对于存储系统的要求,避免了系统升级时需要重新购买存储设备的投资。高效而可靠的磁盘阵列和备份系统,利用集中存储的特点实现高速安全的数据备份,保证恢复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并可用于将来建立远程灾难备份中心,实现数据异地备份。在发生灾难事故时,通过将应用系统切换到灾难备份中心主机,保证系统能够继续运行,对外服务不会中断。可利用存储软件进行

7、多个镜像备份,利用备份软件通过生产数据卷的镜像备份卷,提供快速拷贝,可实现以下功能:缩短备份时间。系统管理员可在镜像备份卷脱离生产卷以后,通过备份机挂接镜像备份卷,进行磁带/磁盘备份,在磁带/磁盘备份完成之后,再将镜像备份卷与生产卷重新同步。这样,备份由原来的磁带拷贝变成镜像备份卷脱离生产卷的操作,使系统真正实现7*24小时对外服务。实时数据采集。测试需要使用实时数据时,把镜像备份卷与生产卷脱离,然后挂接到开发机供测试使用。在完成测试后,将该备份卷与生产卷重新进行镜像,使备份卷与生产卷同步,可提供下次测试使用。这样进行的实时数据采集不会影响系统的运行,可在任意时间点进行。减少分布存储处理的管理

8、成本,由于目前需要将每个业务子系统都使用集中存储设备,因此可减少每个系统都需要工程师进行管理,从而减少了管理成本和管理工作量。考虑到集中存储整合实施需求,将存储设备集中存放在中心机房,与各应用服务器整合需要实现异构平台间数据的高速文件共享,并有多主机系统的集群应用,目前需要提供超过32节点的WINDOWS台集群应用。在备份系统中,需要能够做到LANFRE以及SERVERLESS以提高整体应用性能、数据的高保护性。总之,当项目完成后,用户的应用系统应具有一个能够符合未来发展(包括业务和技术)的可靠的基础构架。信息的可用性、可靠性、可管理性、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将大大提高,以满足目前及未来的业务

9、发展及科学管理的需要。3方案设计建立高效、可靠、安全的计算机系统是信息中心在考虑建设方案时的首选目标。这次数据存储的建设,主要体现:数据集中、备份集中、管理集中等几个方面。但是,集中模式的设计同时也为中心存储系统的可靠性、处理能力、吞吐能力以及扩充扩展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心存储系统的构成和选型将直接影响到系统整体性能的发挥和相关业务的正常运行。鉴于存储系统在整个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在硬件系统的分析设计过程中,我们制订并遵循如下的基本原则:实用性和先进性采用先进成熟的存储技术满足当前的业务需求,兼顾其它相关的业务需求,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以适应更高的数据、多媒体信息的传输需要,使整个系

10、统在一段时期内保持技术的先进,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以适应未来业务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需要。安全可靠性为保证业务应用,必须具有高可靠性。采用相关的软件技术提供较强的管理机制、控制手段、事故监控和网络安全保密等技术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用户买存储设备除了存储数据外,最主要的是保障内部数据安全可靠,保证业务应用不中断,如果发生系统宕机、磁盘损坏或其他异常错误,应确保数据不丢失,系统恢复正常运行,这就要求必须有硬件RAID5独立于系统本身的数据保护机制。灵活性与可扩展性一个不断发展的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能够根据未来业务的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方便地扩展、提高使用地灵活性。开放性/跨平台互连性

11、具备与多种协议计算机通信网络互连互通的特性,确保网络系统基础设施的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在结构上真正实现开放,基于国际开放式标准,包括各种广域网、局域网、计算机及数据库协议。经济性/投资保护以较高的性能价格比构建系统,使资金的产出投入比达到最大值。能以较低的成本、较少的人员投入来维持系统运转,提供高效能与高效益。尽可能保留并延长已有系统的投资,充分利用以往在资金与技术方面的投入。任何一个企业投资购买产品都希望能够长期使用,所以用户要考虑产品能否在未来在线升级,保证产品使用的连续性。在线升级一般分2种,容量、控制芯片扩充属硬件升级,另一个是软件升级,其中软件升级非常重要,升级是否简单易行,升级后是否

12、要重新对系统进行配置都是重点考虑的问题。可管理性、可运营所有相关设备是分布不同的地域,对系统设备的远程集中管理便非常重要。由于系统本身具有一定复杂性,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网络管理的任务必定会日益繁重。所以在设计中,必须建立一个全面的存储管理解决方案。设备必须采用智能化、可管理的设备,同时实现先进的分布式管理。最终能够实现监控、监测运行状况,合理分配资源、动态配置,迅速确定故4基于SAN的存储解决架构针对用户目前的存储状况以及发展趋势,我们建议用户采用以数据和存储为中心的系统结构。以数据和存储为中心可以极大地保护用户的投资,有效利用存储空间,降低用户管理费用,从而确保整体拥有成本最低。降低管理难

13、度,维护数据管理的统一性。提高了电子化数据管理的可靠性。数据的集中化管理,能够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保证电子化数据的可靠性。以数据和存储为中心必然对整个存储系统性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建议用户选用集中式,高性能,大容量,智能化的存储区域网(StorageAreaNetwork,简称SAN课构建新一代计算中心存储环境。存储区域网是未来存储系统发展的方向。所谓存储区域网是指在服务器之后的高速子网络,它利用硬件、软件和光纤通道技术把所有与存储设备相关的处理工作移往一个集中的环境,使数据网络可以处理关键性任务。而信息存储则可通过存储区域网通信,从而消除I/O瓶颈,提高系统性能。SAN-改过去以服

14、务器为中心的存储模式,以数据存储为中心,采用伸缩的网络拓扑结构,通过具有高传输速度的光通道直接连接方式,提供SAN内部任意节点之间的多路可选择的数据交换,并且将数据存储管理集中在相对独立的局域网内。SAN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在异构环境中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和可管理性。建议未来要实现用SAN的架构进行企业存储集中。SAN存储集中如下图:I中间业务IBMAS/400数据仓库HP_UX/Sybaas电子商务SunSolarisOracle电子邮件NT/W2K人事HP_UX财务IBMAIXUDB企业备份企业存储远程复制企业存储集中的优点整合数据确保业务连续性管理简单企业存储对数据的处理:数据保护数据管理数据

15、共享随着技术的发展,应用与数据可透过不同方式连接,以发挥其最大的优势。如数据库的应用适合使用SAg术,文件共享应用适合使用NAS技术,就产生了网络存储。如下图LAN基于与AN的存储局域网建议用户使用拓朴建议用户使用拓朴解析:A.使用光纤存储局域网及相应光纤设备搭建SAN,各设备之间使用FC连接以加强高可用性.B.使用2台FC交换机,各主机之间进行并联,增强高可用性,全使用双链路连接以避免单点故障.C.各主机群通过SAN享DS4700存储设备数据,利用IBM分区技术在DS4700上分别为各应用主机划分空间并进行数据位保护.D.使用旧MTS3100磁带备份设备架设于FC交换机,利用旧MTSM备份软

16、件对核心关键数据进行三级容灾保护,以备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恢复数据,降低损失.E.使用SANiU离于用户内网,便于数据传输安全性,高可用性.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可避免由于数据高峰而造成网络瘫痪.5 .采用以数据和存储为中心的SAN存储解决架构的优势开放的标准,适合于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之间的共享:SAN标准最早就是为了多个服务器之间通过专用的高速网络来共享存储和更加有效地管理存储设备所设计,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非常完善的标准。各主流厂商均遵循开放的观念,保证各家设备之间的互连性。在物理连接上是采用已经成熟的光纤技术实现高性能的数据存取:SA豚用的链路连接是通过光纤,光纤本身具有抗干扰能力

17、强,传输距离长,传输速度快的特点,目前具有的速度是1Gbit/s或2Gbit/s。而且最关键的是,基于SANm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之间的协议是专为数据密集型存取所设计。具有高度的可扩充性:基于SAN架构的存储设备,本身具有可扩充性,而且一旦SAN架构构建以后,可以很容易增加存储设备,并且这些存储设备均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共享,它们可以作为一个卷或多个卷来共享。在SAN的架构下,存储是独立于应用的。具有无与伦比的可靠性:作为关键性应用中,设备的可靠性是必须考虑的。在SAN架构中,主机和光纤交换机,和存储设备之间的连接均是冗余的,冗余的通路带来的好处,在正常情况下,是带宽的扩充,实现自动负载均衡,如

18、果某一通路出现问题,它又可以作为另一选择路径,保证系统的可用性。SAN的存储设备内部,本身也考虑很多系统的高可用性,系统中的磁盘是连接到两个光纤环路上和两个控制器上,电源,风扇等等均是冗余的、无单点故障的。基于SAN的备份恢复、灾难恢复等多种解决方案:目前具有多种基于SAN架构的解决方案,比较典型的是包括远程容灾解决方案和零停机时间备份。它可以通过异地远程的两台阵列实现数据的同步,独立于操作系统和应用,一旦某地的系统出现问题,可以很快地切换到异地,保证系统的应用。数据的备份和恢复也是一个数据密集型访问的应用,如果基于LAN,要占用企业内部大量的带宽,前台响应将极为缓慢,因此,在SAN的架构下,

19、可以实现LANfree的备份解决方案、Severless的备份解决方案和零停机时间的备份解决方案。集中式管理:分布式的设备,包括主机系统、存储系统、交换机等等,均可以通过图形界面的管理程序进行管理或者通过SNMP1、议,与网管软件结合实现整个系统的中央管理。6 .基于SAN的备份我们充分考虑了用户的情况,目前采用了基于传统的备份方式,直接通过备份服务器备份应用的数据,这种传统的备份方式,在常规和精细计算的业务高峰,会因为备份而过度的占用主机系统的资源而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因此,可将备份的应用迁移至基于SANm构下,做LANFREEEA及SERVERLESS份,以保障用户的的业务正常运行。我们用

20、户凭借在存储专业知识和技术以及和其它备份存储管理软件供应商的多年密切合作,我们提出了易于实现、能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基于SAN的无忧备份方案,该方案可以让用户将过分负载的应用服务器和局域网从存储管理任务中解放出来。而旧M磁盘阵列系统具有智能的数据管理能力,与备份软件结合可以提供给用户高速的、对应用无干扰的SAN备份系统。为了解决数据库的快速备份、数据分析、开发与模拟生产环境的测试等问题并使相关应用系统具有7x24服务的功能,可以通过在旧MDS4700配置IBM的旧MTotalstorageManager软件来辅助实现上述环境:生产D备份P-VNS-Vol在SAN备份模式中,磁带驱动器和磁带库通过

21、光纤交换机通道连到各个主机。安装在每个主机上的备份软件管理着对磁带驱动器的访问,将来自多个主机的备份任务按顺序放入可用的磁带驱动器池。通过旧MTotalstorageManager,可产生同生产主机数据库所在盘卷(P-Vol)完全相同的一个备份镜像卷(S-Vol),其中备份镜像卷中的数据和生产数据库中的数据完全相同。此备份卷(S-Vol)是一个可独立寻址的盘卷,这样就可利用备份、数据分析和开发主机对备份卷(S-Vol)中的数据进行备份、数据分析等工作,无需占用生产主机的CPU和内存等资源。此备份卷(S-Vol)还可作为数据库的一个临时备份,以便做生产卷被破坏时的紧急恢复卷或其它应用所用的临时卷

22、。7 .存储阵列的选型在本方案中,我们推荐旧M的企业级智能存储系统DS470Q旧M作为业界领先的高端存储系统生产厂商,其产品的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旧M是SAN(存储区域网络)的最先倡导者和发起者,并在当今世界正掀起一股以存储为中心和重新构架企业应用系统结构的潮流之时,旧M无疑是这股潮流的领导者之一。IBM的存储系统除了具有最先进的技术和最高可靠性之外,还具有以下特点:1. 开放性好:可支持目前绝大多数的主流主机厂家系统并与旧MkHP、SU明口SGI等主机厂家结成OEMfe略合作,能及时获得这些主机厂家的支持。2. 高可靠性:DS4700所有部件均为冗余设计且可热插拔更换,其中盘包平均无故

23、障为250万小时,系统可靠指标为99.999%可用。3. 高性能:DS4700目前被业界公认为分布式企业存储产品中性能最好的存储子系统,系统内部带宽为4GB/S。4. 功能强大:旧M公司除生产出高品质的存储系统硬件之外,还开发了大量的功能软件,增强并完善其存储系统,特别是在全球率先推出单一物理主机通道能同时支持不同主机厂家的主机物理与逻辑工作连接(主机存储域),大大提高存储设备连接主机的效率。正因为旧M公司的磁盘存储产品具有以上特点,具备了当今作为企业存储平台的条件,因此,我们建议方案中选择了旧MDS4700作为业务应用系统的基础平台之一。结合旧M公司存储系统的独特特点,使得本方案还有以下特点

24、:1. 采用DS4700企业存储系统构建企业信息基础设施,通过DS4700的高可靠、高可用、高效率满足业务系统在这些方面提出的要求。同时由于DS4700为最新一代旧M公司磁盘存储设备,并具有广泛的连接性,可以为未来新业务所要求的新主机提供同样的信息基础设施,保证企业范围内信息基础设施的一致性。同时DS4700的扩充扩展能力极强,可以充分满足现有业务及未来新业务对存储容量空间的要求2. 采用旧MTotalstorageManager软件工具满足业务连续性方面的要求,即通过IBMTotalstorageManager解决方案,应用系统和旧M磁盘存储设备可以通过镜像快速将生产数据提供给备份、开发测试

25、及数据分析系统,从而大大改善生产数据库的连续不停机运行效率。3. 采用DS4700灵活的RAID5和0+1保护方式,可以根据应用需求,将生产系统采用RAID0+1的保护方式,将开发系统和生产系统快照逻辑卷采用RAID5的保护方式,这样即可以同时保证系统的性能又可以保证资源的最大利用。4. 容灾系统可采用旧M公司的RomteMirror远程容灾方式,RomteMirror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保证了未来在容灾系统的建设方面既节省投资又最大限度的保证系统的业务连续性。数据远程实时备份实现简单,只要完成两个存储系统间的磁盘镜像,无需占用主机资源,对应用无任何影响。具体的RomteMirror技术细节

26、详述见相应章节。5. 公司有完备的数据迁移的方法论和实际操作经验,完全可以保证在数据迁移和容灾工程实施中的业务连续性。具体的详细方法论和针对此次数据迁移的工程步骤见见相应章节。6. 公司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也有完备的措施.7. 公司良好的客户服务。从事的领域最多的是制造业,因此,拥有一批技术熟练,熟悉行业的专家,且旧M公司还提供7X24小时热线支持,可保证其产品服务的质量。8.基于ISCSI的存储解决方案架构:鉴于如今的IT环境充斥着多种服务器和数据增长,从SMB到企业等组织意识到联网在管理应用程序和企业数据方面的价值。如今,存储设备的连通性必须实现比直连存储设备(DAS(更高的可扩展性、可用性

27、和可管理性。数据要得到充分利用,必须可供需要数据的人员进行访问。通过网络来整合数据是实现此目标的最佳方法。IBM在外部存储系统开发方面的专业技术是旧MSystemStorage?DS3300的智能基础,提供了尖端技术和高可靠性。DS3300旨在满足各种用户的可用性和整合需要。DS3300旨在为组织提供价格合理、可靠并且可扩展的存储解决方案,此解决方案利用的是其当前的IP基础架构设备和内部专业技术。IBMDS3300设计和定价旨在解决各种企业的需要。易捷版型号将DS3300存储系统与旧MiSCSI卸载HBA和以太网电缆结合,用于实现快速简单的设置和管理。基Hscsi的冉砧网络基于ISCSI存储网

28、络应用拓朴基于ISCSI存储网络应用拓朴解析:各主机使用1000M以太网交换机与旧MDS3300存储设备进行直线连接.依托用户内网进行数据传输.9.SAN存储网络与ISCSI架构对比企业在面临iSCSISAN储解决方案时,会拿FCSAN及NAS与其比较。在此先就FC与iSCSI做一比较,基本两者同属走块协议的SAN构,只不过前者透过FG后者藉由IP传输数据罢了,而两者在管理及应用上也大同小异,其间只不过优劣好坏的差异。至于SANNAS的差异而言,许多iSCSI厂商都认为SANNAS是完全不同架构的存储方案,前者支持块协议,后者则支持文件协议,所以拿两个完全不同协议及架构的标准相比,是不太适宜的

29、。SAN的精髓在于分享存储设备(SharingStorages);NAS则在于分享数据(SharingData)。总而言之,NASSAN因为架构及应用领域的不同,所以不会相互取代,而会共存于企业存储网络之中。接口技术:iSCSI和NAS一样透过IP网络来传输数据,FC则不一样,数据是透过光纤通道(FibreChannel)来传递。数据传输方式:同为SAN的iSCSI及FC都采用块协议方式,而NAS则采用文件协议。传输速度:就目前的传输速度而言是FC(2Gb)最快、iSCSI(IGb)次之,NAS居末。基本上,FC及iSCSI的块协议会比NAS的文件协议来得快,这是因为在操作系统的管理上,前者是

30、一个“本地磁盘”,后者则会以“网络磁盘”的名义显示。所以在大量数据的传输上,iSCSI绝对会比NAS快得多。资源共享:iSCSI和NAW享的是存储资源,NAS共享的是数据。管理门坎:iSCSI和NASTB采用IP网络的现有成熟架构。所以可延用既有成熟的网络管理机制,不论是建置、管理或维护上,都非常方便及容易。而FC则完全独立于一般网络系统架构,所以需由FC供货商分别提供专属管理工具软件。管理架构:透过网络交换机,iSCSI及FC可有效集中控管多台主机对存储资源的存取及利用,善用资源的调配及分享,同时速度上也快于网络磁盘的NAS但是由于技术限制,使用ISCSI设备目前无法满足企业正常三级容灾备份

31、需要,同时在架设时容易出现单点故障引起整个业务系统瘫痪.传输带宽问题:目前的1Gb带宽,尚不及FC的2Gb,这方面待要等到10Gb以太网络普及之后,才有可能赶上。但就目前企业的网络状况来看,GbE以太网络的普及率都有待加强了,所以10Gb何时来临,还是未定之数。流量控制问题:这方面也没有FC来得好。I/O端的速度限制:Brocade指出在Host主机及Target存储设备两处的I/O端速度一直不上来,所以即使10Gb以太网络真的普及,I/O端的速度瓶颈仍然会拖跨这个传输效能。软彳4iSCSIInitiator效能不佳:其乃透过软件仿真来执行SCSI指令,所以会耗费掉大量的CPU源,造成整体效能

32、的低落。这个问题虽然可以透过安装频率较高的CPU来解决,支持的平台及软硬件仍少:虽然目前Windows、Linux、UNIX、Netware都已陆续推出软硬件的Initiator,但数量及完备性仍不足,尤其是版本特多的Linux,目前只有SuSE及Redhat有解决方案;其中,SuSE只有软件、Redhat只有硬件。此外,HP-UX及NovellNetware只有软件,SUNSolaris则只有硬件,而且一些平台上的设置十分复杂困难。换句话说,目前只有微软Windows平台具备最完备的支持性。但是目前业界及政府机构的数据中心,有相当数量是采用非Windows操作系统,再加上也有不少公司内部系统

33、是属于多种操作系统环境,所以各平台解决方案的提出,仍是iSCSI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令人质疑的安全性:IP网络环境复杂,再加上懂IP的人相对的多,所以安全性也相对地令人质疑。无法兼顾效能及跨平台性:前面已提到iSCSIInitiator可分为三种,亦即软件Initiator驱动程序、硬件的TOEHBA卡及iSCSIHBA卡。就效能而言,Initiator驱动程序最差、TOEg中、iSCSIHBA卡最佳。但是iSCSIHBA只能走iSCSI协议,而无法透过NFS(NetworkFileSystem,SUMI1定)或CIFS(CommonInternetFileSystem,微软制定)等档案系统协

34、议与应用服务器沟通。但Initiator驱动程序及TOE则同时支持iSCSI、NFS及CIFS三种协议10.SAN存储网络与ISCSI架构配置列表SAN存储网络IBMSeriesListPNDescriptionQtyNotes1814-70ADS4700ExpressModel70(2GBCache)1DS4700主机2410(26K7941)SW4GbpsSFPtranscvrpair4短波模块5222(39M4590)2GbpsFC,146.8GB/10KE-DDM10FC硬盘5605(39M5697)FiberCable5mMultimode(LC-LC)4连接线7711(41Y5184)DS4700AIXHostKit1系统支持8850DS4700Mod702-StoragePartitionsActivation1分区协议9202FieldIntegrateDS47001协议9840(02K0546)Power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