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管理_第1页
农业机械化管理_第2页
农业机械化管理_第3页
农业机械化管理_第4页
农业机械化管理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农业机械化概论一、基本概念1.农业机械:进行农业生产过程和初加工的机械(包括基本建设机械,排灌机械,植保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收获机械)2 .农业机械化:机械代替劳动进行农用生产的过程(运用先进不断改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3 .农业机械化技术:农业机械的作业手段与生物工程,工业等结合的一种技术.4 .农业机械化管理:以农业机械化研究对象,在农业生产过程运用管理手段,使农业生产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的目的二、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四个阶段)1.创建起步(1949-1980):国家和集体经营为主(国营拖拉机站)2.体制车t换(1981-1995):由国营 集体转为户营 3.市场导

2、向(1996-2003):机械化水平升高,由市场引导,小型拖拉机数量增多 4. 依法促进(2004至今):04年颁布法律,用购机补贴引得农机的发展三、农业机械化地位与作用初步机械化到基本机械化到全面机械化到农业现代化1)基本机械化的特点:1.田间作业主要项目达到80%-90% 2.畜力逐渐减少,农业人口逐渐减少,降至20%-30%. 3.基本实现区域化,专业化的经营模式.2)全面机械化的标志1.各种机械化处于饱和状态2.畜牧减少,主要用于食用,饲养机械化3.机械作业项目增加,并大部分由机械独立完成4.农机和农业结合紧密,相互适应,相互促进3)农业现代化的标志1.农业机械化形成良好结合体2.各种

3、新技术广泛应用3.工厂化生产成为现实4.系统工程在现代生产中广泛应用5.节能灌溉的广泛应用6.农业发展成规模化,系列化,商品化4)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1.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景 2.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的劳动强度 3.实 现粮食增收,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升高 4.推进生产化经营的模式 5.加快城镇化进程 6.土地生 产率的增加5)为何要发展农业机械化1.与国家的发展目标一致2.它是实现以人为本,实现小康的根本需要3.它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4.保证粮食安全 5.是实现粮食增收的主要手段6.可推动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经营6)影响机械化的因素1.自然条件(平原与山区,光照,降雨量)2.农业

4、生产自身条件(规模,装备水平,管理水平)3.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提供农业机械化投入)4.科学教育水平(高科技人员使高档机械充分发挥)5.政策因素(直接影响农机化发展如购机补贴)7)发展问题1.发展的主体2.指导思想3.发展道路4农机的组织怎样发展.5.服务管理与体制创新6.农机与农艺结合与创新8)农业化技术主要内容1.农机发展战略2.制定和建立农业机器系统3.农机用能源4.农机农机运用基础:机组动力运动方程式1、机组的概念:一定农业条件下,具有一定作业任务和期限的动力机、作业机传动系统和操作系统的结合。固定式2、机组分类4牵引式I移动式(大田作业机械)JI自走式3、运动方程式(Fd-推动力;

5、Rm-作业阻力;M-机组质量)dA=( Fd -Rm)*ds ;E=1/2MV 2 (dE/dv=M );dA= dE;( Fd -Rm)*ds= MV* dvFd= Fd= Rm± M - dv/dt= Rm± Ma(机组推动力一部分克服阻力,另一部分补充机组行走速度)2-3拖拉机牵引特性的应用(牵引特性:拖拉机主要动力性能和经济特性指标随牵引力变化的特性)一:用途1)通过牵引特性图方便了解拖拉机整体性能2)通过牵引特性图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档位选择,机组分析,选型参考二:特性分析1)各挡下的牵引功率是不相同的2)曲线只有一条 3)各挡下小时耗油一致Gt4)各挡下 F,gt(

6、gt=Gt/Pt)三:使用条件对牵引性能的影响1, 土壤含水量2, 土壤状况3,附着重量4,驱动装置的结构形式坡地上作业的影响6,排挡数总/专动比 7,其它(海拔高度,温度)四:改善牵引附着性能的措施:1,合理选型2,附着性能a附着重量b附着系数。2-4作业机械的阻力及机组编制一:作业机械的阻力 构成a移动阻力b工作部件与加工对象之间的摩擦力c工作部件便于加工对象变形运动的力 d作业机械传动机构的内摩擦力二:作业阻力的不稳定性:a影响因素(作业对象,环境条件;机器自身的结构材料,机器使用中的条件变化,机器维护状况)b,降低比例措施(结构设计,工艺,运用)三:机构的编制1 .要求要求:a满足农业

7、技术要求,保证作业质量 b满足农时需求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c效率高能耗低,d便于操作使用,e安全可靠。2 .编组计算:a选择速档,满足农业技术需求Vop选择效率高的y to b确定牵引力Ft, c,确定作业机械比值,d,计算各档所牵引农具的幅宽,B=Ft/k, e计算可牵引农具的台数 n=B总/b(b单台农具幅宽,n取整取小)3 .对编组方案又比选择 a,标定牵引功率利用率 b标定功率利用率 c计算生产率。第四章 农机化生产效果评价增产增收:a提高效率(1,减少劳动力占有,自动机械化水平上升2,工作效率上升,B上升负荷上升,n上升,运行速度上升 3,安全系数上升人身机械本身作业对象不损伤,系

8、统可靠性上升)b增加生产(1,损失下降坏品下降收净率上升,抗灾上升2.改善条件,使用生产条件3,保证适时,适宜的生产时段)c增加收入(1,作业成本下降,效率生产率上升,支出下降设备利用率上,2,促进劳动力转移,转移农业多余劳力到其它行业3,产品质量上升精细农业)4-1农业机器作业生产率一:概述:机组生产率:机组在单位时间内,按一定作业质量标准要求完成的作业量.二:机组生产率的计算(1公顷=15亩)1 .理论小时生产率:Wt=作业量/时间=面积/时间=Bt.l/t=Bt.Vt.t/t=BtVt=1.5Bt班次理论生产率 Wtb=1.5Bt.Vt.T(T为班次延续时间)四:提高机组生产率的措施1.

9、 Pen修好、修好、维护好已有机器2.K适时作业降低比阻 3.合理编组Pen 14.操作技术水平提高3胃伤.加强计划和组织管理 4-2机组作业的消耗机组成本:机组完成单位工作量所支出的各种费用总和。费用:直接费用(能源消耗、劳动力报酬、日常维修费)、间接费用(机器折旧费、管理费、大修费)。第五章农机化管理与组织5-1机群的运用指标一:农业机器系统一一完成农业生产的成套机器装备1、系统单元:农机具:完成某种特定功能的装置农业机械:比较复杂的农业机械装置农业机器:涉及农业各方面包括固定移动的所有装置的总称 农业设备:特指一些固定的大装备2.统计计算指标1.农业机械总动力(kw)2.农用大中型拖拉机

10、台数(台/kw)3.主要作业机械台数4.农用小型拖拉机台数(台/kw)5.农用运输车数量二:农用机械哈水平指标(评测机械作业比重的指标)1 .单项机械化水平=该项作业机械化面积/总面积X100% (耕 播收)2 .综合机械化水平=所有单项之和/n5-2农业机器的选型和配备一、原则:1、适用2、经济3、安全可靠二、配备的程序1、准备工作:明确作业任务量2、机器型号初选:1.固定作业动力的选择 2.拖拉机型号的选择 3.作业机械选择3 .采集相馆资料进行配备计算1.类比法2.农机生产率法:季节生产率三配备方案的技术经济理论1 .评价理论依据a,劳动节约b,可比性(条件的可比,价格的可比,时间上的可

11、比,满足条 件的可比,措施功能的可比,消耗的可比)c,遵循技术方案择优原理(生产可行,经济合理,技术先 进)2 .评价指标:a,单位土地面积投资总额=农机投资总额/负担的面积(元/公顷)b,单位农机总 工力完成的耕地面积=耕地总面积/农机总工力(公顷/kw) c,单位作业效率=作业总费用/总作 业量(元/公顷)d,单位作业耗油 e,劳动生产率提高程度=(配备前劳动投入人数-后)/前X100% f,投资回收期t=投资额/(经营收入-经营成本) 5-3农业机器的更新一:概述 机器磨损a,有形磨损:可见的实体磨损程度=Rt/Pt b.无形磨损:生产技术提高,新机 器出线,后有机器贬值程度=(Po-P

12、t)/Po二:更新1.机器寿命的表示方法:自然寿命:从购机到报废所经历的时间(残值);折旧寿命:按照会计管理上合算出的规定年限;经济寿命:本身还有使用性能但使用会有经济损失时所有寿命,即从购买到更新(余值)5-4机组的田间作业组织一:作业时间分析 T=Tw+tk+t1+t2+t3+t4 (1.纯工作时间 Tw 2.辅助工作时间(工艺问题时 间t1,地头转弯空行时间)3.准备工作时间t2 4.非正常停车时间(故障时间t3组织不当停车时 间 t4)二:田间工作特性1 .地块彳T程a左行程b,工作行程2 .转弯a,机组的中心 b,转弯中心c,许用转弯半径:保证机组转弯不出故障的最小转弯半径三作业准备

13、a,机器准备(全面维护保养,调整和试运转.安全信号装置准备,防火准备)b,田间 准备c,人员准备四:机组作业的普遍性质量指标a,作业的适时性1在农业作业要求的适宜期内作业2保证作业质量的前提下完成作业作业适时率=适时期内作业量/总作业量b,作业面积完成率C,土壤的压实程度:降低方法1采用提高机器接触地面积 2 一机多用,减少进地次数 第六章农业机械化技术管理6-1概述一机器的技术状态一定量测得的表示某一刻机器外观和性能参数的总和1 .状态参数-评价机器使用性能的物理量或化学量(结构参数,输出参数,伴随过程参数)2 .状态分类:a良好b不良c极限(规定维护极限值)二 机器技术状态的变化原因a磨损

14、b变形c疲劳d堵塞e松动f腐蚀老化g使用管理不规范三 技术维护制度 a内容(试运转,正确的使用.技术保养,技术保管.技术状态的诊断,检查, 维修)b发展(故障维护制,定期维护制,视情维护制)6-2试运转一.目的作用1 .概念-新的或更换主要部件的复杂农业机器在投入正式工作之前进行的适应性运转2 .目的:a磨合零件表面 b发现残存缺陷c进行调整和巩固 d减少摩擦功消耗二试运转规程:各负荷,速度条件下的磨合时间以及润滑油质量的采用等各者之间的配合规范1 .制定的规范a负荷的合理分段(由小到大)b转速适当c时间不宜过高(保证质量)2 .工厂试运转-调试性 用户试运转-锻炼性6-3、农机保养一、保养规

15、程:清洗、检查、紧固、调整、润滑、更换(将保养周期相同的作业项目,归纳在一起,提高执行的相关要求)1、保养类别:、日常保养(例行)、定期保养r按助燃油消耗量2、周期的计量i按工作时间3、技术状态良好指标:、经济性正常、 n稳定、排气正常、启动容易、满负荷工作 时、水、油温均正常、电气系统正常、油、水、气、电“四不漏”二、保养规程的制定1、周期的确定:按技术指标,按质量指标,按经济指标2、确定规程:高保养周期是低级保养周期的整数倍三、保养的执行1、安排适当的场地 2、分工负责的方式 3、推广先进技术4、选择合理的时间6-4、农机的使用和保管一、正确使用1、保证正常的工作规范:温度规范(8595&

16、#176; c)、转速规范、符合规范2、保证运行材料的干净,符合要求二、轮胎的正确使用:1、严格控制使用强度 2、严格控制充气标准 3、适当负荷4、保证行走机构参数调整正确三、正确的保管:1、建必要的设施 2、长期存放前进行全面保养3、防锈处理6-5弄估计使用过程中的诊断与故障排除一、方法:1、询问2、分析对比3、仪器检查4、经验法二、故障征象1、作用反常2、声音反常3、温度反常4、气味异常5、外观异常三、故障排除原则:、结合构造对照原理、先摸症状再分析、推理检测分段系、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第七章、农机用油管理7-1油料的基本知识一、组成(C、H是主要成分,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如铁、馍、铭等)煌类有

17、机化合物:烷烧、环烷煌、芳香煌其他化合物:含 S化合物,含。化合物,含N化合物(产生气味,无明显腐蚀性)三、主要是有特性1、易燃性2.易爆性3.易蒸发性4.静电着火可能性5.毒性三分类F类(燃烧类);S类(溶剂及化工原料);L类(润滑剂及其相关产品);W类(石蜡);B 类(沥青);C类(焦)7-2油料的品种,性能一 汽油1)种类及牌号a溶剂汽油b航空7油-无铅汽油c车用汽油-90.93.952)使用性能a抗爆性1汽油能在汽油机内正常燃烧不产生爆炸的性能2辛烷值(乙辛烷-100正庚烷-抗爆性)b蒸发性1储程2饱和蒸气压C氧化安全性D腐蚀性3)正确选用压缩比高选汽油的排号越高二柴油1)种类a重型油

18、(按凝点划分 10# 20# 30#) b 轻柴油(10# 5# -10# -20# -35# -50#) c 车用轻柴油(优质 含s<0.2% 一级s<0.5%合格s<10%)2)主要使用性能a燃烧性b粘度低流动性a凝点b浊点c冷滤点三润滑油一)分类:1.原油分类(1石油基2非石油基)2.粘度分类(1轻质2中质3重质)3.用途分类-L类(E- 内燃机组H-液压系统C-齿轮组X-润滑脂)二)内燃机润滑油(机油)-E类1)1.汽油机油(1汽车用汽油机2二冲程汽油机3航空汽油机)2.柴油机油(汽车拖拉机,工 程机械,固定式发动机,铁路内燃机,船用发动机,醇类燃料发动机)2)分级-按质量分级1.汽油机油 Sa,Sb.Sh 2柴油机油 Ca Cb Cc Cd.Cf-43)主要使用性能 a粘温性,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粘度指数Vi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