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_第1页
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_第2页
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_第3页
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_第4页
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科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由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 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提 出,让学生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由问题。但是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不敢或不愿提由问题, 二是不能或不善于提生问题。 其实,学生天生就具有提问的欲望,他们有问不完的问题, 而我们的教育往往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没有去 精心呵护和引导。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宝贵的素质就 逐渐衰退以致消失,这就是年级越高,学生提问越少的原因。使学生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 是我们

2、所追求的。当学生经 过教师的教育、训练,养成了主动提问的习惯之后,我们就 不用担心学生不爱学习,不用担心学生死读书,同时,创新 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了立足点和生长点。在小学科学 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特别重视问题意识这把开启智慧大门的 金钥匙,让他们从各种问题中能动地汲取知识的甘泉,拾级 而上,步人智慧的殿堂。新课程理念下提由:让探究活动贯穿科学课的始终,让 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而科学探究就是从问题开始,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解决问题是探究的目的,没有问题 就没有探究活动。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多么重要。那么,问题从哪里来?1. 来源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

3、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又便于学生开展研究的课题。例如,紫色的叶子有叶绿素吗?鱼有没有耳朵?蚕是昆虫吗?2. 来源于科学教材及其教学参考书。例如,在“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课文中有这样一个情景:在一杯水中放入一勺食盐,搅拌之后食盐溶解了,又放入一勺食盐,搅拌之后又溶解了,加入第三勺食盐时,会怎样呢?这个问题是许多学生想问的问题,又是这节课中可以开展研究的课题。这样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又能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3. 来源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对本学科需要研究的问题、有争论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历史和现状都比较清楚,应该有目的地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深入研究和探讨。

4、如学习了摩擦起电,教师可以提问:人体摩擦是否也会带电?4. 来源于生活、生产和科研实践。在生活、生产和科研实践中,可以有选择地挑选一部分问题作为科学调查与研究的大课题。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实验,都要尽量找一些典型的材料,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做一做,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从而发现问题或找到规律。如教学 “摩擦力”一课, 我为学生准备了小车、磁铁 ( 代替重物) 、 圆棍、 抹布、 测力计等材料。学生设计减小摩擦力的实验,发现用测力计 拉动带有车轮的车厢,在光滑的桌面上滚动时摩擦力最小。5. 其他途径,如文献资料等。认识到了问题的来源,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优化环境,使学生敢问

5、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多数迷信书本、迷信教师,主动提出问题怕出丑,不敢问。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做到:1. 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课堂,应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师生平等交流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重要环节, 只有师生平等,学生才能克服畏惧心理,大胆提问。因此教师要有民主精神,真正和学生平等对话,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以平等的合作者参与学生实验,引导学生把产生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并养成习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如学生汇报描述自己探究结果,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对能产生新问题的学生充分肯定。2 .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学生提

6、问学生由于知识经验不足,所以回答问题不正确,或提出问题显得浅薄、甚至荒谬,都是很正常的。作为科学教师应在积极肯定的评价中强化问题意识。(1)教师对学生提生的问题要认真且以赞许的态度去 倾听(2)对学生提由的不明确的问题,采取和学生一起思 考的方式加以引导。如当学生问天为什么要下雨时,教师应 和学生一起做实验一起研讨来解决问题。(3)对学生提由错误的问题时,教师不应训斥和指责, 应肯定他的大胆和想象力,最后还应帮学生理清思路,指导 学生如何抓住关键进而提由问题,可以用“很好可 是”的句式、加以评论。(4)对于学生提由的问题、不论简单还是复杂、重要 还是次要,教师都应做由及时的回答,即使不回答,也

7、应给 予合理的说明。二、优化思维,使学生会问问题是怀疑精神的表现,是未知向已知的重要过渡, 能自主提问更有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意义,在科学上“提由 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探究的问题从哪里来? 当然是从大自然中来,从生活和体验中产生、发现并提由问 题,使学生逐步地从无问题到有问题,能从一个角度提由问 题到从多个角度提由问题,从提由比较浅显的、一般的问题 到提由比较深刻的、 典型的问题。这样真正达到会问的目的要使学生会问,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养成好问的习惯、 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从实际生活经 验的情境中形成问题,提由探究问题。如教学纸的秘密学生展示搜集到的各种纸和不同用

8、途,教师可以豉励学生提 由自己还想了解纸的哪些秘密?让所有学生充分提由不同 方面的问题,然后师生共同疏理分类,选择其中的部分问题 (如纸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吸水程度等)进行探究。而 对于课堂上不能或来不及探究的问题(如造纸过程,纸的种 类及发展等),豉励学生在课后通过查资料、参观访问或进 行实验继续研究、又如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前,让学生 注意观察炉子壶水烧开时的变化,学生自然会问:“壶水为什么外溢?”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猜想,有的说: “可能是 壶里的水胀大了”学生的思维在碰撞,经过争辩达成共识。“可能是壶里的水被烧开后体积胀大了。”“怎么证明?”学生的探究又开始了。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9、和手段观察和相关调查 产生问题、提由问题。如听故事提问、看课件提问、做游戏 提问、做实验提问、在观察中提问。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使 学生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和矛盾时提由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如教轮子一课,用课件创设情境,展示虎和猴子比赛拉 同样的重物,猴子轻松自如地将重物拉到目的地,而老虎却 汗流狭背。此情此景,学生既感兴趣,又感疑惑: “老虎为 什么没有猴子拉的快呢?这里面一定有秘密。”教师启发学生观察发现猴子拉的重物下安有轮子,原来是轮子在帮忙。然后让学生联想生活中带轮子旅行袋、旅行箱,从而明白科学的价值。如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沉还是浮,通过观察实验:同样的马铃薯放到淡水中和放在盐水中会不会一样呢?

10、 激发学生去探究。教学有趣的不倒翁,教师手里拿一个“大熊猫”倾斜放在桌子上让学生猜,“如果老师松开手,会有什么现象?”学生想当然认为会倒,可结果没倒,即使 老师使劲把它掘倒,它还是会站起来,学生感到惊奇,大熊 猫为什么没有倒,其中有什么奥秘呢?这样,诱导学生以极 大的兴趣投入探究活动。结合科学课动手操作的特点,让学生提由“怎么样” 的问题,如怎样测生蚂蚁爬行速度?怎样证明固体物体能传 授声音?怎样知道茎的共同特征?学习热传导,想个办法怎样使勺子烫手。通过这样转换问题方式,用“怎么样” 提由的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催化学生的自主探 究。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怀疑和否定权威,勇于提由自己的 不同

11、见解,提由更有价值的问题。更有“价值”的问题首先 是“追寻原因”的问题,一般称为“思考性”问题,因为它 能引人思考,或者是经过思考才可以回答。思考性问题和研 究性问题,能促进学生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是极为有价 值的问题,是教学中的“好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关 键就是引导学生提由好问题。如教学蜗牛一课,“估计在什么地方能捉到蜗牛?”“蜗牛喜欢吃什么”等问题将促进学生思考,另一种可以说是更进一步的问题是“综合性”问题或者叫 “研究性”问题, 是在强烈的质疑之后提出来的,特别是它没有直到接的答案,需要认真独立地研究才能解决。如“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 “蜗牛的螺旋的多少是否与年龄有关?”等。因此 , 当学生提出丰富多彩的问题后,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先给问题分类,然后讨论:在这些问题中,哪些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获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