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05.pdf

高职《电工技能实训教程》PPT电子课件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23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20597583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8.82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2-03-24 上传人:考**** IP属地:山西
30
积分
关 键 词:
电工技能实训教程 高职 电工 技能 教程 PPT 电子 课件
资源描述:
高职《电工技能实训教程》PPT电子课件,电工技能实训教程,高职,电工,技能,教程,PPT,电子,课件
内容简介:
局域网布线 5.1 项 目 任 务 局域网布线项目内容见表 5-1。 表 5-1 局域网布线项目内容 项目内容 (1) 掌握建筑群子系统概念 (2) 了解光缆传输系统 (3) 布线设计中电源、防护和接地的要求 (4) 局域网中电磁干扰标准 (5) 了解楼层配线的标准 (6) 了解安装过程中的工艺要求 重难点 (1) 理解局域网建设的整体概念 (2) 局域网布线的设计要求 (3) 局域网布线的设计规范和操作原则 参考的相关文件 用电安全导则(GBT 138692008) 工业企业程控用户交换机工程设计规范(CECS 091989)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GB 92542008)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 7 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 第 707 节:数据处理设备用电气装置接地要求(GB/T 16895.92000) 操作原则与安全注意事项 (1) 网线的选择: 在为局域网选购线材时一般来说是选购五类或超五类网线,因为三、四类双绞线一般是使用在 10Mbps 的以太网中,而五类双绞线能满足现在日趋流行的 100Mbps 的以太网,超五类双绞线主要用于将来的千兆网上,但现在也普通应用于局域网中。 (2) 设备要兼容:存在不同设备间的不兼容,同一设备两端的不兼容。 (3) 网线的制作:局域网性能优化起着相当重要的基础作用,用来制作网线接口的水晶头也是较容易忽略的,选择时要注意水晶头的生产工艺、插针绝不能有氧化变色、接触面要大一点、光亮一点。另外水晶头的扣位弹性要好,否则很容易因扣不紧而引起接触不良。 (4) 插线要当心,要注意防磁,在结构化布线时一定要事先把网线的路线设计好,远离大辐射设备与干扰源。 (5) 防止设备“中暑” ,设备避暑工作是一定要做的,特别是对于核心设备以及服务器来说,需要把它们放置在一个专门的机房中进行管理,并且还需要配备空调等降温设备。放置设备的机房必须安装空调。 项 目 5 118 电工技能实训教程 续表 操作原则与安全注意事项 (6) 按规格布置线缆:虽然目前很多网络设备都支持 DIP 跳线功能,也就是说不管你连接的是正线还是反线,它都可以正常使用。但有些时候设备并不具备 DIP 功能, 只有你在连线时特别注意了接线种类, 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故障。 (7) 留足网络接入点,满足升级需求。 5.1.1 项目导读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的设计是一个老课题,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方案。不论是主干网、部门网,还是工作组网、网络拓扑、结构形式、传输速率、负载分担等,可供选择的方案都在不断地更新、进步。局域网主干网的规划和设计,以及路由和交换技术的选择关系到整个局域网性能的高低,是局域网建设的关键技术所在。局域网布线的调试如图 5.1 所示。 图 5.1 局域网布线的调试 119 项目 5 局域网布线 120 电工技能实训教程 5.2 项 目 准 备 5.2.1 局域网布线训练材料清单 局域网布线训练材料清单详见表 5-3。 表 5-3 材料清单 序号 名 称 设备单位 该元件功能 备注 1 双绞线 箱 传输介质 2 模块 个 连接作用 3 配线架 个 管理子系统中将双绞线进行交叉连接 4 水晶头 个 连接网线和交换机 5 理线器 个 理清网线 6 信息面板、底盒 个 用来固定墙上网线 7 跳线 条 连接设备 8 交换机 台 交换,共享模式 9 光纤 米 网络数据传输 10 机柜 台 放置交换设备 11 接头 个 连接作用 5.2.2 局域网布线训练流程图 局域网布线训练流程如图 5.2 所示。 图 5.2 局域网布线训练流程图 121 项目 5 局域网布线5.3 项 目 实 施 5.3.1 组网技术选择 1. 网络连接技术选择 在组网技术上选择的是技术较成熟的以太网,网络拓扑结构是星型结构,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稳定性。 2. 接入方式选择 网络教室中计算机采用超五类网线和交换机连接,交换机放置在机柜中。教室中的交换机到中心机房交换机之间也采用超五类网线连接。 3. 组网设备选择 网络设备要根据总体方案来选择交换机、网卡等网络连接设备。 1) 交换机选择 交换机采用普通二层百兆交换机即能满足需要,使用时主要注意端口数量和背板带宽等参数。在网络教室中使用 3 台 24 端口交换机进行级联,如图 5.3 所示。因为扩展交换机端口的方法一般有 3 种,一是采用堆叠交换机,多台交换机堆叠;二是模块化交换机,添加模块;三是交换机级联。前两种价格贵,一般用在大中型网络、校园网中各楼宇的二层交换机,模块化交换机一般用作最高层核心交换机,所以在小型网络或对交换机吞吐能力要求不高的场所(如网络教室),经常采用的扩展端口的方式是交换机级联。 图 5.3 3 台 24 端口交换机进行级联 2) 网卡选择 学生机采用普通百兆网卡即可;同时,随着硬件的发展,当前百兆/千兆自适应网卡的价格也相对适中,所以,服务器、教师机应使用千兆网卡,以满足数据传输的需要。 3) 双绞线选择 由于是在室内使用,使用非屏蔽超五类双绞线。但要注意双绞线的真伪,避免为网络遗留隐患。水平线缆用量计算方法如下:线缆箱数=信息点/每箱可布线缆根数;每箱可布线缆根数=每箱长度/水平线缆平均长度,水平线缆平均长度=(max 距离+min 距离)/21.15。 122 电工技能实训教程 4. 布线设计与施工 1) 网络布线设计 网络布线必须根据教室的网络结构来设计,并绘出网络施工图纸。 2) 布线施工 (1) 机柜中的交换机由于需要方便维护,要放在教室中相对开放的区域中,同时考虑到节约网线的数量,所以放置于教室后部。 (2) 双绞线放在提前铺设的 PVC 管中,双绞线经过的地方不能有强磁场、大功率电器和电源线等,否则电磁干扰将影响传输质量。目前超五类双绞线通常使用 568B 接法。要选择质量较好的水晶头,因为在实际使用中,水晶头连接出现的网络故障率是较高的。网络布线时,为了后期维护方便,要在双绞线的两端,做相同的编号,这样不会出现判断不出双绞线的两端对应位置的情况。双绞线两端留出一定的余量,当需要重新做水晶头时,可以剪去前端部分继续使用。 5. 布线测试 网络布线完成后,用网络测试仪测试线路是否连通;网络设备安装完毕后,加电进行测试;最后测试内网之间和到中心机房是否连通。 提示:强电的布线和连接与网络布线一样重要,应由专业人员来完成。 5.3.2 综合布线系统知识 综合布线系统一般分为传统布线系统和结构化布线系统两种。 1. 结构化布线 结构化布线是指在一座办公大楼或楼群中安装的传输线路。这种传输线路能连接所有的语音、数字设备,并将它们与电话交换系统连接起来。结构化布线系统包括布置在楼群中的所有电缆及各种配件,如转接设备、各类用户端设备接口以及与外部网络的接口,但它并不包括交换设备。从用户的角度看,结构化布线系统是使用一套标准的组网器件,按照标准的连接方法来实现的网络布线系统。 结构化布线系统与传统布线系统的最大区别在于: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结构与当前所连接的设备的位置无关。在传统的布线系统中,设备安装在哪里,传输介质就要敷设到哪里。结构化布线系统则是先按建筑物的结构将建筑物中所有可能放置设备的位置都预先布好线,然后再根据实际所连接的设备情况,通过调整内部跳线装置将所有设备连接起来。同一条线路的接口可以连接不同的通信设备,例如电话、终端或微型机,甚至可以是工作站或主机。 2.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组成 结构化布线系统通常由 6 个子系统组成: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布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 5.3.3 建筑群子系统及光缆传输系统 1. 建筑群子系统的组成 建筑群子系统由两个及两个以上建筑物的电话、数据、电视系统组成一个建筑群综合 123 项目 5 局域网布线布线系统,其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缆线和配线设备(CD)组成建筑群子系统。 2. 建筑群子系统宜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方式 管道内敷设的铜缆或光缆应遵循电话管道和人孔的各项设计规定。此外安装时至少应预留 12 个备用管孔,以供扩充之用。 3. 建筑群子系统设立标志 采用直埋沟内敷设时,如果在同一沟内埋入了其他的图像、监控电缆,应设立明显的共用标志。 4. 电缆敷设方式的优缺点 电缆工程敷设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工程条件、环境特质和电缆类型、数量等因素确定,且按运行便于维护的要求和经济技术合理的原则来选择。电缆敷设方式一般选择管道内敷设、直埋敷设、架空敷设等方式。对于建筑群子系统电缆敷设方式的优缺点见表 5-4。 表 5-4 电缆敷设方式 方 式 优 点 缺 点 管道内 提供最佳的机械保护, 任何时候都可以敷设电缆,电缆的敷设、扩充都很容易,能保持道路和建筑物的外貌整齐。 挖沟,开管道,建人孔的初次投资较高。 直埋 提供某种程度的机械保护,保持道路和建筑物的外貌整齐,初次投资较低。 扩容和更换电缆时会破坏道路和建筑物的外貌整齐。 架空 如果本来有电杆,则成本最低。 没有提供机械保护,安全性差,影响建筑物美观。 5. 光缆传输系统 (1) 当综合布线系统需要在一个建筑群之间的长距离线路传输,建筑内线路将电话、计算机、集线器、专用交换机和其他信息系统组成高速率网络,或者外界与其他网络特别与电力网络一起敷设有抗电磁干扰要求时,宜采用光缆数字复用设备作为传输媒介。光缆传输系统应能满足建筑与建筑群环境对电话、数据、计算机、电视等综合传输要求,当用于计算机局域网络时,宜采用多模光缆,作为公用电话或数据网的一部分时应采用单模光缆。 光缆传输系统可以提供更高的速率,传输更多的信息量,适合大规模的综合布线系统使用,目前已能提供实用的光缆传输设备、器件及光缆。 综合布线系统,综合话音、数据、会议电视、监视电视等多种信息系统,使用光缆可增长传输距离,因此综合布线系统是光缆和铜缆组成的集成分布网络系统。光缆传输系统可组成抗电磁干扰的网路。 一般多模光缆适用于短距离的计算机局域网络,如果用于公用电话网数据网采用相适应规格的光缆系统为好。 (2) 综合布线系统的交接硬件采用光缆部件时,设备间可作为光缆主交接场的设置地点。干线光缆从这个集中的端接和进出口点出发,延伸到其他楼层,各楼层经过光缆连接装置沿水平方向分布光缆。 124 电工技能实训教程 (3) 光缆传输系统应使用标准单元光缆连接器,连接器可端接于光缆交接单元,陶瓷头的连接器应保证每个连接点的衰减不大于 0.4dB。塑料头的连接器每个连接点的衰减不大于 0.5dB。 对于陶瓷头的 ST连接器, 每 1000 次重新连接所引起的衰减变化量小于 0.2dB。 对于塑料头的 ST连接器,每 200 次重新连接所引起的衰减变化量小于 0.2dB。 无论是哪种型号的 ST连接器,安装一个连接器所需的平均时间为 16 分钟,但同时安装 12 个 ST连接器,则每个连接器的平均安装时间为 6 分钟。 (4) 综合布线系统宜采用光纤直径 62.5m 光纤包层直径 125 的缓变增强型多模光缆,标称波长为 850nm 或 1300nm;也可采用标称波长为 1310nm 或 1550nm 的单模光缆。 (5) 光缆数字传输系统的数字系列比特率、数字接口特性,应符合下列规定。 PDH 数字系列比特率等级应符合国家标准 GB/T 41101983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系列的规定,见表 5-5。 表 5-5 系列比特率 数字系列等级 基群 二次群 三次群 四次群 标称比特率(kbps) 2048 8448 34368 139264 (6) 光缆传输系统宜采用松套式或骨架式光纤束合光缆,输出可采用带状光纤光缆。 (7) 光缆传输系统中标准光缆连接器装置硬件交接设备,除应支持连接器外,还应直接支持束合光缆和跨接线光缆。 (8) 各种光缆的接续应采用通用光缆盒,为束合光缆、带状光缆或跨接线光缆的接合处提供可靠的连接和保护外壳。 通用光缆盒提供的光缆入口应能同时容纳多根建筑物光缆。光缆和铜缆一样也有铠装、普通和填充等类型。 当带状光缆与带状光缆互连时,就必须使用陈列接合连接器。如果一根带状光缆中的光缆要与一根室内非带状光缆互连,应使用增强型转换接合连接器。 (9) 光缆布线网络可以安装于一建筑物或建筑群环境中,而且可以支持在最初设计阶段没有明确的各种带宽通信服务。这样的布线系统可以用作独立的局域网(LAN)或会议电视、监视电视等局部图像传输网,也可连接到公用电话网。 5.3.4 电源防护及接地 1. 电源 (1) 设备间内安放计算机主机时,应按照计算机主机电源要求进行工程设计。 (2) 设备间安放程控用户交换机时应按照工业企业程控用户交换机工程设计规范CECS 091989 进行工程设计。 (3) 设备间、交接间应用可靠的交流 220V、50Hz 电源供电。 设备间应有可靠交流电源供电,不要用邻近的照明开关来控制这些电源插座,减少偶然断电事故发生。 2. 电气防护及接地 综合布线网络在遇有下列情况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1) 在大楼内部存在下列的干扰源,且不能保持安全间隔时:配电箱和配电网产生 125 项目 5 局域网布线的高频干扰;大功率电动机电火花产生的谐波干扰;荧光灯管,电子启动器;开关电源;电话网的振铃电流;信息处理设备产生的周期性脉冲。 (2) 在大楼外部存在下列的干扰源,且处于较高电磁场强度的环境:雷达;无线电发射设备;移动电话基站;高压电线;电气化铁路;雷击区。 (3) 周围环境的干扰信号场强或综合布线系统的噪声电平超过下列规定时: 对于计算机局域网,引入 10kHz600MHz 的干扰信号,其场强为 1V/m;600 kHz2.8GHz 的干扰信号,其场强为 5V/m; 对于电信终端设备,通过信号,直流或交流等引入线,引入 RF0.15MHz80MHz的干扰信号,其场强度为 3V/m(幅度调度 80%,1kHz); 具有模拟/数字终端接口的终端设备,提供电话服务时,噪声信号电平应符合表 5-6的规定。 表 5-6 噪声信号电平限值表 频率范围/MHz 噪声信号限值/dBm 0.1530 -40 30890 -20 890915 -40 9151000 -20 注:噪声电平超过-40dBm 的带宽总和应小于 200MHz 当终端设备提供声学接口服务时,噪声信号电平应符合表 5-7 的规定。 表 5-7 噪声信号电平限值表 频率范围/MHz 噪声信号限值/dBm 0.1530 基准电平 30890 基准电平+20dBm 890915 基准电平 9151000 基准电平+20dBm 注:噪声电平超过基准电平的带宽总和应小于 200MHz; 基准电平的特性:1kHz,-40dBm 的正弦信号。 (a) ISDN 的初级接入设备的附加要求,在10s 测试周期内,帧行丢失的数目应小于10 个。 (b) 背景噪声最少应比基准电平小-12dB。 (4) 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射干扰波的电场强度超过表 5-8 的规定时: 表 5-8 发射干扰波电场强度限值表 频率范围测量距离 A类设备(30m) B类设备(10m) 30MHz230MHz 30dBV/m 30 dBV/m 230MHz1GHz 37dBV/m 37 dBV/m 注: A 类设备:第三产业;B 类设备:住宅。 较低的限值,适用于降低频率情况。 决定综合布线系统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措施的因素比较复杂,其中危害最大的莫过于电 126 电工技能实训教程 磁干扰和电磁辐射。电磁干扰将影响综合布线系统的正常工作;电磁辐射则涉及综合布线系统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信息可能会被无关人员窃取的安全问题,或者造成电磁污染。在进行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时,必须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进行周密的安排与考虑,选用合适的防护措施。 根据综合布线的不同使用场合,应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要求,规范中列举了各种类型的干扰源,设计时应加以注意。 5.3.5 抗电磁干扰及环境保护 1. 抗干扰标准 对于计算机局域网,600MHz 以下的干扰信号,对计算机网络信号的影响较大,属于同频干扰的范畴,600MHz 及以上则属于杂音干扰,相对而言,影响要小一些,因此,前者规定干扰信号场强值为 1V/m;后者规定为 5V/m。 对于电信中断设备,通过信号,直流或交流等引入线,引入 RF0.1580MHz 的干扰信号强度为 3V/m,调值度为 80%的 1000kHz 正弦波干扰时,电信终端设备的性能将不受影响。例如:上海贝尔电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 S12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能够满足上述要求。 提供电话服务时,噪声信号电平的限制规定为:比相对于电话接续过程中信号电平低-40dBm,而且限定噪声电平超过-40dBm 的带宽总和应小于 200MHz;提供声学接口服务时(例如:话筒),噪声信号电平的限值规定为:基准电平(定义为:1kHz,-40dBm 的正弦信号或基准电平+20dBm,同样,限定噪声电平的带宽总和应小于 200MHz。对于 ISDN的初级接入设备,规范规定增加附加要求,在 10s 测试周期内,帧行丢失的数目应少于 10个。一般来说,背景噪声最小应比基准电平小-12dB。 1) 抗静电放电干扰标准的有关部分供参考(表 5-9) 表 5-9 抗静电放电干扰标准 静电放电(ESD) 快速瞬变的无线电脉冲(EFT) 干扰类别 干扰标准 标准类别 空气 接触点辐射场强供电线装置 信号线 低水平 EM 环境 2kV 2kV 1V/m 0.5kV 0.25kV 中等 EM 环境 4kV 4kV 3V/m 1kV 0.5kV 恶劣 EM 环境 8kV 6kV 10V/m 2kV 1kV 极其恶劣 EM 环境 15kV 8kV 待定 4kV 2kV 特定 EM 环境 待定 待定 待定 待定 待定 衰减标准 B B A B B 注: A 类在测试期间。不允许低于制造业特定的性能降低或功能损失。 B 类在测试期间。允许性能降低或功能损失,但在测试之后,不允许低于制造业特有的规定。 辐射场强的频率范围 27500MHz。 辐射场强中:低水平 EM 环境指无线电/电视发射机1kM;中等 EM 环境指手提式无线电收发机,1M 范围以内;恶劣 EM 环境指临近的高功率无线电收发机。 127 项目 5 局域网布线2) 通用抗干扰标准 (1) 居住区/商业区抗干扰标准,见表 5-10(a)。 表 5-10(a) 居住区/商业区抗干扰标准 静电放电(ESD) 快速瞬变的无线电脉冲(EFT) 干扰类别 干扰标准 标准类别 空气 接触点辐射场强供电线装置 信号线 恶劣 EM 环境 8kV 6kV 3V/m 1kV 0.5kV 衰减标准 B B A B B 注: A 类一批设备连续运转。不允许多于制造业规定的性能降低或功能损失。 期间允许性能降低或功能损失,但在测试之后,不允许低于制造业特有的规定。 辐射场强的频率范围 27500MHz。 (2) 工业区抗干扰标准,见表 5-10(b)。 表 5-10(b) 工业区抗干扰标准 静电放电(ESD) 快速瞬变的无线电脉冲(EFT) 干扰类别 干扰标准 标准类别 空气 接触点辐射场强供电线装置 信号线 恶劣 EM 环境 8kV 4kV 10V/m 2kV 1kV 衰减标准 B B A B B 注:辐射场强的频率范围 27500MHz。 2. 防电磁辐射 综合布线系统用于高速率传输的情况下,由于对绞电缆的平衡度公差等硬件原因,也可能造成传输信号向空间辐射。在同一大厦内,可能存在不同的单位或部门,相互之间不希望泄露己方的信息或造成对方网络系统工作的不稳定。因此,在设计时应根据用户需求,除了考虑抗电磁干扰外,还应该考虑防电磁辐射的要求,采取屏蔽措施后,两者都能得以解决。 发射干扰波电场强度的限值标准的制订,主要参考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中有关无线电干扰电场强度的限值。 (1) 引用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标准,应注意下列几点。 如果由于高的环境噪声电平或其他理由不能在 30m 的情况下进行场强测量,可以在封闭距离内进行,例如 10m 的测量。 因为发生干扰的情况而要求额外的规定条款,可以协商解决。 A 类信息技术设备只满足 A 类干扰限制,不满足 B 类干扰限制。某些国家 A 类设备可以有限制地销售和采用(保护距离 30m)。 B 类信息技术设备满足 B 类干扰限值,此类设备将不限制销售,也不限制采用(保护距离 10m)。 通用的测量条件: (a) 噪声电平最低限度应低于 6dB 的限值; 128 电工技能实训教程 (b) 信号源加上环境条件的环境噪声电平最低限度应低于 6dB; (c) 环境噪声电平最低限度应低于 4.86dB 的限值。 (2) 综合布线系统与其他干扰源的间距,见表 5-11。 表 5-11 综合布线系统与其他干扰源的间距表 其他干扰源 与综合布线接近状况 最小间距/cm 与缆线平行敷设 13 有一方在接地的线槽中 7 380V 以下电力电缆5kVA 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 15 荧光灯、氩灯、电子启辉器等设备 与缆线接近 1530 无线电发射设备(如天线、传输线、发射机等)雷达设备和其他工业设备(开关电源、电磁感应炉、绝缘测试仪等) 与缆线接近: (当通过空间电磁场耦合强度较大时,应按前面第三条规定办理) 150 配电箱 与配线设备接近 100 电梯、变电室 尽量远离 200 注: 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且相同长度10m,最小间距可以为 1cm; 电话用户存在振铃电流时,不能与计算机网络在同一根弱电缆中一起运用。 (3) 综合布线系统与其他干扰源的间距要求,是参考 ALCATEL、IBM、NORDX/CDT、POYET 等相关公司的标准综合取定的,凡是各公司之间不统一的标准,按较大的间距取定。 综合布线系统应根据环境条件选用相应的缆线和配线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各种缆线和配线设备的抗干扰能力,采用屏蔽后的综合布线系统平均可减少噪声20dB。 各种缆线和配线设备的选用原则宜符合下列要求。 (a) 干扰源信号或计算机网络信号频率小于 30MHz, 又能符合各项规定时, 可采用 UTP缆线系统和屏蔽配线设备。 (b) 当干扰源信号或计算机网络信号频率大于或等于 30MHz,应根据其超过标准的量级大小,分别选用 FTP、SFTP、STP 等不同的屏蔽缆线系统和屏蔽配线设备。另外,要求的间距不能保证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c) 当周围环境的干扰强度很高, 采用屏蔽系统已无法满足各项标准的规定时, 应采用光缆系统。 (d) 当用户对系统有保密要求,不允许信号往外发射时,或系统发射指标不能满足规定时,应采用屏蔽缆线和屏蔽配线设备,或光缆系统。 129 项目 5 局域网布线(4) 综合布线系统选择缆线和配线设备,应根据用户要求,并结合建筑物的环境状况进行考虑,其选用原因说明如下。 当建筑物还在建设或虽已建成但尚未投入运行时,要确定综合布线系统的选型时,应测定建筑物周围环境的干扰强度及频率范围,与其他干扰源之间距离能否符合规范要求应进行摸底;综合布线系统采用何种类别,也应有所预测。根据这些情况,用规范中规定的各项指标要求进行衡量,选择合适的硬件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当现场条件许可, 或进行改建的工程, 有条件测量综合布线系统的噪声信号电平时,可采用规范中规定的噪声信号电平限值来衡量,选择合适的硬件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各种缆线和配线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可参考下列数值: UTP 电缆(无屏蔽层)40dB; FTP电缆(纵包铝箔)85dB;SFTP 电缆(纵包铝箔,加铜编制网)90dB;STP 电缆(每对芯线和电缆绕包铝箔,加铜编制网)98dB;配线设备插入后数值30dB。 在选择缆线和连接硬件时,确定某一类别后,应保证其一致性。例如,选择五类,则缆线和连接硬件都应是五类;选择屏蔽,则缆线和连接硬件都应是屏蔽的,且应作良好的接地系统。 选择综合布线系统时, 应根据用户对近期和无期的实际需要进行考虑, 不宜一刀切。应根据不同的通信业务要求,综合考虑,在满足近期用户需求的前提下,适当考虑远期用户的需求,有较好的通用和灵活性,尽量避免建成后较短时间又要进行改扩建,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如果满足时间过长,又将造成初次投资增加,也不一定经济合理。一般来说,水平配线扩建难,应以远期需求为主,垂直干线易扩建,应以近期需求为主,适当满足远期的需求。 (5)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屏蔽措施时,应有良好的接地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保护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单独设置接地体时,不应大于 4;采用联合接地体时,不应大于 1。 综合布线系统的所有屏蔽层应保持连续性,并应注意保证导线相对位置不变。 屏蔽层的配线设备(FD 或 BD)端应接地,用户(终端设备)端视具体情况宜接地,两端的接地应尽量连接同一接地体。若接地系统中存在两个不同的接地体时,其接地电位差不应大于 1Vr.m.s(均方根值,即有效值)。 (6) 每一楼层的配线柜都应单独布线至接地体, 接地导线的选择应符合规定, 见表5-12。 表 5-12 接地导线选择表 名称 接地距离30m 接地距离100m 接入自动交换机的工作站数量(个) 50 50,300 专线的数量(条) 15 15,80 信息插座的数量(个) 75 75,450 工作区的面积(平方米) 750 750,4500 配线室或计算机房的面积(平方米) 10 15 选用绝缘铜导线的截面(平方毫米) 616 1650 (7) 信息插座的接地可利用电缆屏蔽层连至每层的配线柜上。工作站的外壳接地应单 130 电工技能实训教程 独布线连接至接地体,一个办公室的几个工作站可合用同一条接地导线,应选用截面不小于 2.5mm2的绝缘铜导线。 (8) 综合布线的电缆采用金属槽道或钢管敷设时,槽道或钢管应保持连续的电气连接,并在两端应有良好的接地。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屏蔽措施时,应有良好的接地系统,且每一层的配线柜都应采用适当截面的导线单独布线至接地体,接地电阻应符合规定,屏蔽层应连续且两端接地,若存在两个接地体,其接地电位差不应大于 1Vr.m.s。这是屏蔽系统的综合性要求,每一环节都有其特定的作用,不可忽视,否则将降低屏蔽效果,严重者将造成恶果。 国外曾对非屏蔽对角线(UTP)与金属对角线(FTP)的屏蔽效果做过比较。以相同的干扰线路和被测对绞线长度,调整不同的平行间距和不同的接地方式,以误码率百分比比较结果, 其屏蔽效果比较表见表 5-13, 此表足以说明屏蔽效果与接地系统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应予以重视接地系统的每一个环节。 表 5-13 屏蔽效果比较表 对绞线型号 平行间距和接地方式 误码率/% UTP 零间距 37 FTP 零间距不接地 32 FTP 零间距发送端接地 30 UTP 20cm 间距 6 UTP 50cm 间距 6 UTP 100cm 间距 1 FTP 零间距排流线两端接地 1 FTP 零间距排流线屏蔽层两端接地 0 (9) 线电缆的位置应接近垂直的地导体(例如建筑物的钢结构)并尽可能位于建筑物的网络中心部分。在建筑物的中心部分的附近雷电的电流最小,而且干线电缆与垂直地导体之间的互感作用可最大限度地减小通信线对感应生成的电势。应避免把干线安排在外墙,特别是墙角,在这些地方,雷电的电流最大。 (10) 当电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内部容易受到雷击、电源碰地、电源感应电势或地电势上浮等外界影响时,必须采用保护器。 (11) 在下述的任何一种情况下,线路均属于处在危险环境之中,均应对其进行过压过流保护:雷击引起的危险影响;工作电压超过 250V 的电源线路碰地;地电势上升到 250V 以上而引起的电源故障;交流 50Hz 感应电压超过 250V。 (12) 满足下列任何条件的一个,可认为遭雷击的危险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该地区年雷暴日不大于 5 天,而且土壤电阻率小于 100m;建筑物之间的直埋电缆短于 42m,而且电缆的连续屏蔽层在电缆两端处均接地;电缆完全处于已经接地的邻近高层建筑物或其他高构筑物所提供的保护伞之内,且电缆有良好的接地系统。 (13) 综合布线系统的过压保护宜选用气体放电管保护器。气体放电管保护器的陶瓷外壳内密封有两个电极,其间有放电间隙,并充有惰性气体。当两个电极之间的电位差超过250V 交流电源或 700V 雷电浪涌电压时,气体放电管开始出现电弧,为导体和地电极之间 131 项目 5 局域网布线提供一条导电通路。 固态保护器适合较低的击穿电压(090V)而且其电路不可有振铃电压,它对数据或特殊线路提供了最佳的保护。 (14) 过流保护宜选用能够自复的保护器。电缆的导线上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电压,如果连接设备为其提供了对地的低阻通路,它就不足以使过压保护器动作。而产生的电流可能会损坏设备或着火。例如:220V 电力线可能不足以使过压保护器放电,有可能产生大电流进入设备,因此,必须同时采用过电流保护。为了方便维护,规定采用能自动恢复的过流保护器,目前有热敏电阻和雪崩二极管可供选用,但价贵,故也可选用热线圈或熔断器。这两种保护器具有相同的电特性,但工作原理不同,热线圈在动作时将导体接地。而熔断器在动作时将导体断开。 (15) 在易燃的区域或大楼竖井内布放的光缆或铜缆必须有阻燃护套;当这些缆线被布放在不可燃管道里,或者每层楼均采用了隔火措施时,则可以没有阻燃护套。 (16) 综合布线系统有源设备的正极或外壳,电缆屏蔽层及连通接地线均应接地,宜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如同层有避雷带及均压网(高于 30m 时每层都设置)时应与之相接,使整个大楼的接地系统组成一个笼式均压体,联合接地方式有下列主要优点。 当大楼遭受雷击时,楼层内各点电位分布比较均匀,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将得到较好的保障。同时,大楼框架式结构对中波电磁场能提供 1040dB 的屏蔽效果。 容易获得比较小的接地电阻值。 可以节省金属材料、占地少。 3. 环境保护 在易燃的区域和大楼竖井内布放电缆或光缆,宜采用防火和防毒的电缆;相邻的设备间应采用阻燃型配线设备。对于穿钢管的电缆或光缆可采用普通外护套。 关于防火和防毒电缆的推广应用,考虑到工程造价的原因没有大面积使用,只是限定在易燃区域和大楼竖井内采用,配线设备也应采用阻燃型。如果将来防火和防毒电缆价格下降,适当扩大些使用面也未必不可,万一着火,这种电缆减少散发有害气体,对于疏散人流会起好的作用。 (1) 目前市场有以下几种类型的产品可供选择。 LSHF-FR 低烟无卤阻燃型, 不易燃烧, 释放 CO 少, 低烟, 不释放卤素, 危害性少。 LSO 低烟无卤型,有一定的阻燃能力,过后会燃烧,释放 CO,但不释放卤素。 LSDC 低烟非燃型,不易燃烧,释放 CO 少,低烟,但释放少量有害气体。 LSLC 低烟阻燃型。 (2) 利用综合布线系统组成的网络,应防止由射频产生的电磁污染,影响周围其他网络的正常运行。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各种高频率的通信设施不断出现,相互之间的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也日趋严重,在国外,已把电磁影响看作一种环境污染,成立专门的机构对电信和电子产品进行管理,制订电磁辐射时限值标准,加以控制。 对于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而言,也有类似的情况,当应用于计算机网络时,传输频率越来越高,如果不加以限制电磁辐射的强度,将会造成相互的影响。因此,利用综合布线系统组成的网路,应防止由射频频率产生的电磁污染,影响周围其他网路的正常运行。其具 132 电工技能实训教程 体的限值标准应由专门机构来制订,为了便于工程设计,规定了综合布线系统所发射干扰波的电场强度限值要求。 5.3.6 安装工艺要求 1. 设备间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备间应处于干线综合体的最佳网络中间位置。 (2) 设备间应尽可能靠近建筑物电缆引入区和网络接口,电缆引入区和网络接口的相互间隔宜15m。 (3) 设备间的位置应便于接地装置的安装。 (4) 设备间应安装符合法规要求的消防系统,应使用防火防盗门,至少能耐火 1 小时的导火墙。 (5) 设备间内所有设备应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其中包括:程控数字用户电话交换机,计算机主机,整个建筑物用的交接设备等。 设备间内安装计算机主机,其安装工艺要求应按照计算机主机的安装工艺要求进行设计。设备间安装程控用户交换机,其安装工艺要求应按照程控用户电话交换机的安装工艺进行设计。 2. 设备间的室内装修、空调设备系统和电气照明等安装应在装机前进行 设备间的装修应满足工艺要求,经济适用。容量较大的机房可以结合空调下送风、架间走缆和防静电等要求,设置活动地板,设备间的地面面层材料应能防静电。 3. 允许尘埃含量限值 (1) 设备间应防止有害气体(如 SO2、 H2S、 NH3、 NO2等)侵入, 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允许尘埃含量限值见表 5-14。 表 5-14 允许尘埃限值表 灰尘颗粒的最大直径/m 0.5 1 3 5 灰尘颗粒的最大浓度(粒子数/m3) 1.4107 71052.4105 1.3105 注:灰尘粒子应是不导电的,非铁磁性和非腐蚀性的 (2) 至少应为设备间提供离地板 2.55m 高度的空间,门的高度应大于 2.1m,门宽应大于 90cm,地板的等效均布活荷载应大于 5kN/m2。凡是安装综合布线硬件的地方,墙壁和天棚应涂阻燃漆。 (3) 设备间的一般照明,最低照明度标准应为 150lx,规定照度的被照面,水平面照度指距地面 0.8m 处,垂直面照度指距地面 14m 处的规定。 5.3.7 交接间和电缆相关知识 1. 交接间 (1) 确定干线通道和交接间的数目,应从所服务的可用楼层空间来考虑。如果在给定楼层所要服务的信息插座都在 75m 范围以内, 宜采用单干线接线系统。 凡超出这一范围的, 133 项目 5 局域网布线可采用双通道或多个通道的干线系统,也可采用经过分支电缆与干线交接间相连接的二级交接间。 (2) 干线交接间兼作设备间时,其面积不应小于 10m2。干线交接间的面积为 1.8m2时(1.2m1.5m)可容纳端接 200 个工作区所需的连接硬件和其他设备。如果端接的工作区超过200 个,则在该楼层增加 1 个或多个二级交接间,其设置要求宜符合表 5-15 的规定,或可根据设计需要确定。 表 5-15 交接间的设置表 工作区数量(个) 交接间数量和大小(个,m2) 二级交接间数量和大小(个,m2) 200 1,1.21.5 0 201401 1,1.22.1 1,1.21.5 401600 1,1.22.7 1,1.21.5 600 2,1.21.7 注 注:任何一个交接间最多可以支持两个二级交接间 2. 电缆 (1) 配线子系统电缆在地板下安装方式,应根据环境条件选用地板下桥架布线法、蜂窝状地板布线法、高架(活动)地板布线法、地板下管道布线法等 4 种安装方式。 (2) 配线子系统电缆宜穿钢管或沿金属电缆桥架敷设,并应选择最短捷的路径。 (3) 干线子系统垂直通道有电缆孔、管道、电缆竖井等 3 种方式可供选择,宜采用电缆孔方式,水平通道可选择管道方式或电缆桥架方式。 干线子系统垂直通道有下列 3 种可供选择。 电缆孔方式通常用一根或数根直径 10cm 的金属管预埋在地板内,金属管高出地坪2.5cm 至 5cm,也可直接在地板上预留一个大小适当的长方形孔洞; 管道方式(包括管或暗管敷设); 电缆竖井方式:在原有建筑物中开电缆井成本很高,且很难防火,如果在安装过程中没有采取相应措施防护楼板支撑件,则楼板的结构完整性将受到破坏。 (4) 干线子系统水平通道有如下两种选择。 管道方式:管道对电缆起机械保护作用,很难重新布置,因而不大灵活,同时造价也高。 电缆桥架方式:缆桥架是由钢制部件组成。 (5) 一根管子宜穿设一条综合布线电缆。管内穿放大对数电缆时,直线管路的管径利用率宜为 50%60%,弯管路的管径利用率宜为 40%50%,管内穿放 4 对对绞电缆时,截面利用率宜为 25%30%,4 对对绞电缆不作为电缆处理,按截面利用率计算管子的尺寸。 (6) 允许综合布线电缆、电视电缆,火灾报警电缆,监控系统电缆合用金属电缆桥架,但与电视电缆宜用金属隔板分开。金属隔板用于隔绝电磁干扰。 (7) 建筑物内暗配线一般可采用塑料管或金属配线材料。 5.3.8 设计组建一所学校的局域网 校园网是大型的网络通信平台,集成多种应用,具有强大的资源管理和安全防范机制 134 电工技能实训教程 的综合服务体系。校园网作为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必要基本设施,已经成为学校提高产学研和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学校校园网组建一般分为 4 个大的步骤:需求分析、网络系统的总体结构、综合布线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布线施工与测试。 1. 需求分析 1) 提供的网络服务 校园网内实现各单位的信息共享与通信,并提供 WWW、FTP、Telnet、E-mail、BBS、VOD、多媒体教学、数字图书馆等服务。 2) 主要信息点分布 主要信息点集中在实训楼(网络中心都在实训楼二楼,9 个机房在实训楼二楼、三楼)、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公寓楼等。信息点统计见表 5-16。 表 5-16 信息点统计表 地 点 结点数 与网络中心距离 网络中心各个建筑群 子系统间光缆选择 备 注 实训楼 600 200m 62.5/125m 多模光纤 到各个机房 办公楼 100 600m,1200m 9/125m 单模光纤 2. 网络系统的总体结构 网络系统的总体结构主要可分为网络设备的设计和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根据市场的调查和综合的分析,选择性价比高的国产品牌来组建校园网,网络设备全套选用锐捷设备,综合布线选用普天布线方案,局域网网络设备的整体设计方案,如图 5.4 所示。 1) 网络互联技术的选择 以千兆以太网技术为基础、万兆以太网为目标,采用“万兆核心、千兆汇聚、百兆接入”的三层设计思路,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并设计“双核心、汇聚双链路”的环状互为备份容错互连结构,构建强壮的网络架构。核心层设计两台 RG-S8610 万兆核心路由交换机,其中,核心层交换机与服务器采用 1000Mbps(1000Base-TX)连接,核心层交换机和汇聚层交换机采用 1000Mbps(单模 1000Base-LX、多模 1000Base-SX)连接;核心和汇聚路由交换机又通过启用 OSPF、VRRP 等协议,并使用等值开销多路径的方式连接到数据中心和汇聚设备,所有的服务器都连接到 RG-S8610 万兆核心路由交换机或服务器群交换机上。该校园网方案不仅实现千兆到楼栋,而且实现千兆到末端交换机,满足了高带宽和高性能的要求。 135 项目 5 局域网布线 图 5.4 网络设备的整体方案设计 2) 网络设备的选择 (1) 中心交换机。 (2) 汇聚层交换机(楼栋)。 (3) 千兆接入交换机(楼层)。 为了满足需求,跟踪长远利益,选用锐捷网络产品系列。核心层选用两台 RG-S8610构成双核心架构,汇聚层选用 RG-S8610 全模块化骨干路由交换机;接入层选用 RG-2328G千兆安全智能交换机。 3) 中心网络建设 核心交换机是局域网的基石,网络信息交换、共享数据的中心枢纽,其性能决定网络中各信息点的响应速度、传输速度和吞吐量、网络的负载能力、服务器分发、工作站访问范围等性能。因此,选用两台高性能的万兆核心多层路由交换机,设计为双核心的互为备份容错的结构,构成网络核心,保证核心层的正常运行。 4) 汇聚层网络建设 汇聚层选用四台模块化、中高密度千兆 GBIC 接口的汇聚路由交换机,支持各种千兆模块,包括 1000Base-TX、1000Base-SX、1000Base-LX 等,根据用户的需求灵活配置,灵活构建弹性可扩展的网络。 136 电工技能实训教程 5) 接入层网络建设 鉴于学生宿舍端口密度高、网络配线间数量少、面积小,因此主要采用 48 口 1U 的交换机,故接入层选用提供千兆上联、10/100/1000M 接入的可网管交换机,并在学生宿舍和教工宿舍全部采用认证和流控等手段进行接入控制,充分满足用户的高速接入。 6) 互联网接入平台建设 防火墙设备选用 RG-WALL1600 千兆防火墙,路由器选用 RG-R3642。 7) 网管、认证计费平台建设 管理系统 StarView 能提供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能对以太网络中的任何通用 IP 设备、SNMP 管理型设备进行管理,结合管理设备所支持的 SNMP 管理、Telnet 管理、Web 管理、RMON 管理等构成一个功能齐全的网络管理解决方案,实现从网络级到设备级的全方位的网络管理。 锐捷网络 RG-SAM 安全计费管理平台是一套以实现网络运营为基础, 增强全局安全为中心,提高管理效率为准则的可灵活扩展的安全计费管理系统。 依据校园网络应用的特征,采用锐捷网络成熟、适用、实用、好用、够用的产品与技术,力争以最小的投资得到最大的满足。 3. 综合布线系统分析和设计 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设计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是否满足现代信息社会的功能,而且要考虑今后信息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用户对功能要求的增加,避免现有系统被快速淘汰,造成设备浪费。 针对以上分析,再结合比较目前布线市场智能办公大楼产品的情况,为了满足以后的发展,布线系统必须超前考虑,因此我们在水平子系统之间使用六类布线系统作为数据信息点,插座全部采用六类模块化信息插座,数据主干采用室内 6 芯多模光纤到楼层,对数据交换实现完全备份,数据传输可以达到 1000Mbps。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分层星型网络拓扑结构,由中心机房(设在实训楼二楼)到各子设备间布放主干电缆和光缆,由各子设备间布放水平电缆或光缆到各信息端口。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和灵活的管理维护。 2) 工作区子系统 包括所有用户实际使用区域。为满足信息高速传输具体情况,数据点采用“普天”6类 RJ45 信息插座模块,可支持超过 250Mbps 高速信息传输,插座面板具有防尘弹簧盖板。不同型号的微机终端通过 RJ45 标准跳线可方便的连接到数据信息插座上;信息口底盒(预埋盒)采用我国标准的 86 型 PVC 底盒,由管槽安装单项工程负责。 3) 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是由建筑物各管理间至各工作区之间的电缆构成。数据水平布线距离应不超过 90m,信息口到终端设备连接线,和配线架之间连接线之和不超过 10m。为了满足高速率数据传输,数据传输选用“普天”六类四对 UTP 双绞线,如图 5.5 所示,普天六类 4对 UTP 电缆能够满足目前校园网络终端设备(如电脑的网卡等)设备高速数据传输的需要,并且有良好的扩展性。不仅能够支持千兆网络设备(如千兆网络交换机、千兆计算机网卡)的数据传输,以后升级到更高级的千兆甚至万兆网络设备(4 对线收发)仍然能够很好的支持。 137 项目 5 局域网布线 图 5.5 UTP 双绞线 4) 管理间子系统 管理间子系统连接水平电缆和垂直干线,是综合布线系统中关键的一环。本设计方案中,针对数据水平电缆采用“普天”六类 24 口快接式配线架(由安装板和六类 RJ45 插座模块组合而成)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职《电工技能实训教程》PPT电子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05975839.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