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词的婉约风格_第1页
论苏轼词的婉约风格_第2页
论苏轼词的婉约风格_第3页
论苏轼词的婉约风格_第4页
论苏轼词的婉约风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天 津 师 范 大 学 津 沽 学 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系 别:学生姓名:学 号:专 业:年 级:完成日期:指导教师:论苏轼词的婉约风格摘要: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创立了豪放词派,还在于他发展了婉约词。苏轼的婉约词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几乎囊括了所有婉约词家的艺术风格。统观东坡词,即使是所谓豪放词中,也往往透出婉约的情韵。苏轼是一位成就很高的婉约派词人,他的婉转词是继承前代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着自己的独特特征。本文就是对其婉转词的特征加以分析和论述。关键词:苏轼词;婉转;表现手法biaotiAbstract:Su shi in China in the history o

2、f word contribution lies not only in he founded the bold and unconstrained word pie, but also because he developed graceful and restrained word. Su shi's graceful and restrained word theme diversity, rich in content, almost include all graceful and restrained the artistic style of home word. All

3、 view slope of word, even the so-called bold and unconstrained word, also often give the rhyme of the graceful and restrained. Su shi is an achievement of the high WanYaoPa poet, his tactfully word is the former of the pronoun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have their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4、is the wor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irect analysis and discusses.Key words:Su shi word,tactfully, technique of expression目 录引言1一、婉约词概况1(一)婉转词的概念1(二)婉约词的发展简述1二、苏轼婉约词创作背景2三、苏轼婉约词的风格特征3(一)深沉含蓄的内质3(二)题材广泛4(三)情以郁而后深的表现手法5(四)孤高出尘的主体形象6(五)精巧娴熟的时空艺术6参考文献8致谢9引言若仔细翻阅东坡乐府,在现存的三百四十余首东坡词中,堪称豪放词的不过三四十首,仅占十分之

5、一左右,而较多的却是明丽妩媚的婉约词。苏轼的婉约词不仅数量多,且多上乘之作,苏轼婉约词在其整个词的创作中, 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人们往往将之忽略。张炎在词源中赞誉苏轼的婉约词“清丽舒徐、出人意表”,为婉约词家周邦彦、秦观诸人所不能到。其实,这并不奇怪。古往今来,文学史上杰出作家的作品都有独具的艺术风格,但也往往呈现着多种多样性的艺术风貌。苏轼是位旷世奇才,不仅诗文书画样样精通,都有极高的造诣,就是在词的创作上也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诸如咏物言情、写景记游、怀古感旧、酬赠留别、谈禅说理,几乎无所不包。风格则除豪放旷达之外,或呈隽永质朴的风姿,或具明快秀丽的神韵。可以说苏轼确实是一

6、位能豪能婉、能刚能柔的词坛多面手。他不仅开创了豪放一派,婉约词也写得韵味深厚,有的还能熔豪放、婉约于一炉,使其婉约词独具个人风采。苏轼之前,词坛上基本是“婉约派”词一统天下,虽然个别作家偶有突破,但终未形成开宗出派的新风格。苏轼在词史上提供的“新的东西”,就在于当柳永“掩众制而尽其妙”把婉约词发展到似乎登峰造极、“不可复加”。就艺术水平而言,苏轼不仅豪放词写得好,而且他的婉约词也自成一格,颇有研究价值。一、婉约词概况(一)婉转词的概念所谓“婉约”,“婉”即和顺柔美,“约”即委曲隐微,前人所谓“词情蕴藉”、“含思凄婉”、“妩媚风流”、“清切婉丽”、“冲淡秀洁”、“风流华美”,都概括了婉约词的风格

7、特征。婉约词不仅是一种文学题材,也是一种创作手法我们当代人把形式上阴柔优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内容上咏花、柳等美景,秋千、怜弦等小东西,以及咏男女之情、惜春之愁等缠绵感情的词归为婉约词。(二)婉约词的发展简述婉约词的发展有着一条清晰的轨迹。第一个致力子作词的文人是温庭箔,曹明升.清代宋词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6他出生于晚唐,仕途坎坷,感受着风满楼的气息,经常出入青楼。他不是用词去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而是着力描写人的心态,多是女子相思、青春虚度的感叹;而且描写的十分细腻幽微。这就是为什么词所抒之情向着细腻、曲折的方向发展。宋代人经过晏殊以及张先、欧阳修等众多词人的创作得到承袭与改

8、进,在立意、选材、表达方法上都有所突破。发展到柳永时,柳永创制了许多新声慢曲,并将层层敷陈的赋体笔法引入词中,慢词长调回环宛转,在起承转合间,较之小令的简短体约,更多了些绵长深远的婉美。柳永的词中仍不离歌儿舞女,但都市的繁华,市民的情趣,失意文人的牢骚困顿,风尘女子的痛苦酸辛都有所呈现。他的词往往迎合市民需要,意趣不高。苏轼的出现,则真正推动了词的意境往纵深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在大部分词作中,苏轼走出了闺怨坊曲的窄路,借助于词长于抒情、手法细腻的特点,将自己充沛深挚的肺腑之情及渊博厚重的学识融入词中,写爱情写友情,格调深沉,一扫晚唐五代北宋诸大家词作浓艳的脂粉气。秦观在苏东坡的引领下,一洗柳永

9、之埋俗气,更趋向文人的雅致深婉。秦观的词情韵兼胜,不但符合词体的本色,也体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秦观把小令的运笔细密却不事雕琢,语言柔婉,浅而不俗,淡而不寡。李清照在宋代词史上的出现,不但打破了男性世界对词坛的垄断,而且以女性身份大量参与词的创作,更留下了词学批评史上一篇划时代的论著一词论,对婉约词审美理想进行了首次全面阐述,对词的创作提出了铺叙、典重、高雅、情致、故实等要求,集中反映了她对于婉约词的文学审美特性的认识。周邦彦不仅从创作上真正开启了文人词的时代,更是以其精微的技巧为婉约词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北宋的文人作词大多是抱着游戏的心态,很少倾注大量精力钻研作词技巧的话,到了南宋,

10、随着词之格律益加精审,词学理论的日益成形、成熟,文人创作也更着意地将大量心血花费在讲究词的工稳妥帖和深婉典雅上。辛弃疾的不少词作便具有这样的、特点。如有名的摸鱼儿表面看去,是一首情感缝蜷的惜花伤春、感叹时光易逝之词,然而,深味其意,却不尽如此。姜夔才情深微雅逸,又有极高的音乐天赋,能自制新的曲谱。不管是浓烈的相思之情,还是沉痛的身世之感,姜夔都能将浓情淡化,将实情虚化,运用比兴寄托、缘情布景的方式,纵向深入,将这份处理过的情渗透在意象中,显示出超脱幽深,清空高远的骚雅意趣。姜夔的词中也会涓涓流淌出维系着民族家国的丝丝情怀,以香草美人之托抒黍离麦秀之悲。南宋诸词人除了在用典使事、字锤句炼及比兴寄

11、托方面深下工夫之外,由于他们多创作长调,因而对作品的营章布局也极为讲究,在该煞住时煞住,该宕开时宕开,以此来营造一种沉郁跌宕、缠绵反复的的艺术效果。二、苏轼婉约词创作背景苏轼生于林语堂.苏东坡传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北宋中期(1037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父苏询、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于“唐宋八大家”之列。其诗、词、文、赋、书法、绘画等各种文学样式,几乎样样精擅,达到历史一流水平。苏轼出生于一个具有浓重的儒家思想氛围的家庭,从小受到母亲的细心指教,读范谤传时己经对范谤那不计得失、直言犯上、指陈时弊、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身怀敬仰之情。而后在苏轼接

12、受教育的年月里,深受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倡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时代精神所影响,加强了他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在亲人的教诲与时代的浪潮下,将“奋力有当世志”的抱负根深蒂固地植于少年苏轼的生命土壤之中。年轻时的苏轼并没想着要立志写词,那时他还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青年,初应贡举,便获高第,因此他关心的是北宋王朝的繁荣昌盛,致力于撰写并潜心研究的是关系国家安危并为朝廷深虑远行的论著。苏轼的词创作是从37岁到杭州任职时开始的,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变化是因为他在宦海中浮浮沉沉,虽有惊世之才、拳拳报国之心,只是从来没有机会施展,他“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受到打击挫折以后,内心受到巨大地冲

13、击,自己的远大志向难以实现,就不免有怀人之情、身世之感的流露,这就要依托言情之词来借以慰藉心灵的创伤,于是苏轼就创作了一首首婉约词,这是苏轼作婉约词的感情基础;苏轼之前的词坛,向来以婉约词的创作为正统,豪放词作得很少,苏轼刚开始写词,不可能一下子就改变传统的词风,而是要有一个学习前代词作,继承前代词风的过程,这是苏轼作婉约词的客观历史原因。苏轼所创作的婉约词的数量远远多于他的豪放词,并且在题材、表现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创获,值得我们去深究。三、苏轼婉约词的风格特征苏轼对词的发展的主要贡献,自然在于他创立了豪放词。但同时我们发现,苏轼在婉约词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在现存的苏轼词中,仍然以

14、委婉言情、风格优美的作品占据大多数。苏轼同时也是受“诗化”词作的影响,他的“婉约”词与他人之作有明显的不同,同样显示出其鲜明的艺术个性。(一)深沉含蓄的内质人们常说,“词为艳科”、词以“婉约为正宗”,那么婉约词的风格就自然为“艳”、“柔”所搜。苏词境界高远,气度清旷,人多谓胡寅这段话正是对苏轼豪放词的准确评价,其实苏轼豪放之余,被划入婉约一类的作品也符合这一特点,他的这类吟风弄月之作与传统的婉约词作是不同的。总体看,苏轼作为一个全才词人来讲,他的词作大多是刚柔并济的,阳刚之气与阴柔之美在他的词作中得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端庄杂流丽,刚健含炯娜”,其词作或以阳刚为主导、阴柔来点

15、染,如念奴娇“大江东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或以流丽的外壳抒阳刚之气,如水龙吟的“似花还似飞花”、贺新郎的“乳燕飞华屋”等等。因此不易将这些词作单一的归类,尤其是他“端庄杂流丽”一类的作品,更要注意区分。“端庄”的意思,是指人的神情举止端正庄重,作为一种文体风格来讲,这类词作除了展现柔美之外,更重要的是借重于流丽的外壳,来抒发一种深沉蕴籍的主观情绪,因而在苏轼的这类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就不是常见的“温婉柔媚”的风格,而是处处流露着一种含蓄内敛的主观态度。正是凭着这种特质,把苏轼“端庄杂流丽”的婉约之作,与传统婉约词区别开来。(二)题材广泛晚唐五代以来,直至北宋前期,在这很长的一段时期内

16、,艳词占居词坛,词风柔靡,题材和风格都宛若宫体诗的延续。及至柳永出,虽然在题材体式上有所创新与突破,但梦以艳情居多。“艳情”与“行役”可说是柳词的两大支柱,其词作风格仍以纤细、感伤萦系。宋代词风的转变是从苏轼开始的,苏词依性情而作,开创了词作的新境界。苏轼性耿直豪爽、狂放不羁,因而依他的性情所作“端庄杂流丽”一类词作,多非“无其事,有其情”,而是文生于真情,缘事而发,抒情主体与抒情主人公有机统一,其词内蕴之深,寄情之切,以及流露出的浑然天成的整体气势,非是一般婉约词所能比的。他的婉约词突破了以往闺阁绣户的樊笼,走到了自然天地之中,同时在写景时揉进了才人志士失意飘泊的悲枪之感,情景交融,写出了一

17、个开阔深沉的新境界。纵观苏轼的婉约词,我们可以看到其所选题材非常广泛。有诸如吟咏凌霜傲雪的青松、“玉骨那愁雾瘴”的梅花和“斗点一水,功敌千盅,觉凉生两腋清风”的清茶之类的咏物词,通过咏题,苏轼含蓄地将自己的品格、思想情趣容人了松、梅等物的精神境界之中,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咏物极境。有描绘田园景色和农村风光的词作,苏轼的笔下塑造出黄童、白曳、桑姑、农夫等这样一些传神的形象,词中洋滋着浓郁的泥土芬香,其含蓄处,亦能引人产生联想。有反映爱和死这个文学中“永恒的主题的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的悼亡词不事雕琢,无浓词艳语,以朴素的语言平平道去,写得情真意苦,凄婉动人,表现了作者对亡妻深厚真挚的感

18、情。有与友人酬答、伤情话别之作。植根于苏轼豁达朴厚的个性,对这类题材,他采用的也并非是一般婉约词哀婉凄切的笔触,而是灌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给人以情绪上的鼓舞和哲理上的启迪。如满庭芳“归去来兮”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几句,意气潇洒,态度真诚、达观,可谓是“哀而不伤”。苏轼之后,很多词人对“悼亡”题材进行了创作,然均无出其右。这是因为,其一,一般词作往往以“起句言景者多,言情者少,叙事者更少”。一般人的悼亡词就是如此,他们常常是触景生情,睹物思人,诸如由画角残楼、楚天飞鸿、山迷雾霭、烟暗孤松,到金刀素手、孤帐寒床、妆台香冷、芜

19、闺尘窗等起兴,于衰景残物之中,夹附一缕若隐若现的、幽咽缠绵的哀思。而苏词则起句言情叙事,进而通篇都在直抒对亡妻的思念情怀,这一点与其他词人隐晦、曲折的柔婉表现手法大相径庭。其二是由于表现手法的不同,显示出的感情色彩的力度也深浅不一,一般词人的悼亡词,多是语境曲折,婉转寄托,呈现出一种纤细的、哀怨凄绝的女性化的情感的外放,表现出一种长久沉积的男性化的哀痛郁恨的情感内涵。在气质上,相比于其它悼亡词的幽细,苏词更多的体现了另一种浑厚绵延的气势。(三)情以郁而后深的表现手法对于词的性质,苏轼有着独特的认识,他在祭张子野文中说:“微词婉转,盖诗之裔。”“诗之裔”即诗之接续,基于苏轼对词的性质的看法,他要

20、求词所反映的题材要扩大,跳出依红偎翠的“艳科”,排除来自词的无益的感伤、低俗性,要求词像诗那样反映现实,状物抒情,做到“有为而作”。我们可以看到苏词最为显著的个性特征就是“真”,于平常吟咏之中兴寄个人主观情感,如此方能以情感人。做到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缘自于苏轼耿直的个性。人的才华有庸杰之分,气质有刚柔之别。也就是说,人的气质与其作品风格无疑是密切相关的。俗话说的“文如其人”可按发展的观点演绎出“词如其人”的命题,则词品必如人品,就是在面对相同范畴的题材时,不同气质的词作者,必然表现出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而显示出迥然的气度。苏词中表面看来类似温柳的婉约作品,并非止于吟风弄月、伤情咏情,往往

21、寓有深意,因而它们与传统的“婉约”是不同的。他的婉约词“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性情真厚,若隐若现”无疑是苏轼婉约词的精髓所在,体现在具体词作中,就是苏轼能于寻常的题材之中发掘出不寻常的审美情感能在写怨夫思妇这类题材时,不陷于老框架、旧圆囿,而是有所兴寄有所依托;能在看见草木之荣枯时,体会世情之冷暖,感慨自身孤独的零落。正是由于这些情感的蕴籍,从而使得苏轼的婉约词,不流于空洞的无病呻吟和过于直露的嘶喊,而是包容了最深厚的思想基础,吸纳了最丰富的人生内涵。

22、整个词作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饱满,情感深沉蕴籍,而其情感的表露,绝非赤裸的直言式,而是含而不露,引而不发,以有尽的言词意象寓无尽的意兴神恩,从而传达出人物精神面貌。词作的语言始终保持在最饱满、最富有启发性的状态之中,形成一种跌宕的气势,流动于词作之内,感应于词作之外。东坡词,如水龙吟咏杨花、咏闻笛,又如过秦楼、洞仙歌、卜算子等作均表达了苏词宛若临镜笑春的风流韶秀之处,从词境的清空,旨趣的雅妙,气度的清舒来表露苏词与众不同的审美特征。苏轼的这些词作与传统婉约词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区别:一是摆脱了女性的温柔香软与婉转缠绵,而表现出一种男性的深沉蕴籍与沉着含蓄;二是不单单停留在男女情爱相思的描写上,而是常常

23、有所兴寄。例如水龙吟取喻于杨花,贺新郎取喻于榴花,卜算子取喻于孤鸿,而洞仙歌则就幽人本身来写,每一胭词都窝托深远,都可窥见苏轼自己的身世遭遇和理想人格,都在巧妙地传达词作中积淀的情感。(四)孤高出尘的主体形象在词作主体形象塑造上,一般婉约词人笔下的主体形象,形容娇烧,性格婉妾,以纤艳柔脆取胜;苏轼婉约词中的主体形象,则形容清丽,性情孤高,凉然不可侵犯,绝无俗艳和轻桃感,滓秽除尽,俨然若仙,这些主体形象已是苏轼的化身,代表着他崇尚的理想人格。如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杨花喻“离人泪”,实属创举,通过对杨花“遭际”的细致人微的描写,折射出了作者那种万感丛集、内中无主的深广优愤之情。再看苏轼的洞仙歌

24、“冰肌玉骨”与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这两首词都塑造了一个美人的形象,而这两个人物形象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一般婉约词中女主人公的那种媚态,而是以高洁、清幽取胜,她们始终静含地美在尘世的对岸。由词作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清水芙蓉”式的、充满人生反思意味的深沉幽冷之美。作者在塑造主人公时,采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借美人之身描绘自身之境遇、遭际,比喻自己永远保持一种高尚的人格,绝不媚俗,绝不随波逐流,同时也寄离了怀才不遇,渴望有人赏识的心情。此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一词,寄离的正是苏轼在因“乌台诗案”被贬滴黄州之后,那种孤寂落爽、郁郁愤怨之情无人省、无人诉的苦闷心境。词作中运用的并非是惯常的怨抑哀婉的纤

25、柔笔致,主体形象孤鸿具有孤高清旷的风格,由此营造出一个空灵的境界。这一切都说明了苏轼婉约词在主体形象塑造上高出人表,不与一般婉约词同类。(五)精巧娴熟的时空艺术在情感空间设置上,一般婉约词的主人公往往局限于亭台朱栏一隅凝眸结思;苏轼婉约词则充分运用时空交错的艺术手法,创造一个动感的空间,辅以自然延续的时光,使得情感空间的容量扩大,笙籍的情感于其中泪泊而动,表龙得更为含蓄、从容。我们知道“婀娜多变、姿态横生”是苏诗的艺术特点之一,而苏词是“诗人之词”,苏轼于词的创作中广泛地引进了诗的创作手法,赋于词这种文学样式以崭新的面貌.而挥洒自如的时空艺术就是他的创新之一。在他的婉约词中,他运用了娴熟的技巧

26、与精深的功力来巧妙地处理时空关系。总体看来,一般婉约词的主人公大多局限于一座亭院之内,立于小阁画帘之后,独倚朱栏之侧,然后由目之所见来发端思绪,在这里天地是小的,仅一方而已,时间是模糊的,仿佛只停留于掩泪思量的那一刻,因而这类词作多半给人一种地域狭小,情感亦显单薄的感受。而苏轼的婉约词却为人们构置了一个立体化的视感空间,为读者的审美触觉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回旋余地。鹤鸽天中的“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两句词写出了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色,视觉由远及近,一个杂乱、衰姜的影像立即呈现出来。少年游中“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时空交错,构置了隆冬相送与答春盼归两个场景。再看洞仙歌一曲,充分调动人的自然感官,运用由外而内,再由内至外、由近及远,由平视到俯仰结合的视觉动感,来设计画面。“水殿拱来暗香满”,先是平视水中香榭。继而风吹绣帘,视觉得以由外而内。“一点明月窥人”,道出时间的同时,采取俯视的角度,看到凉榻之上有娇怯的美人倚枕未眠。至此,一个清净无邪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起来”、“携”带出另一个主人公,并将视线由户内牵引至户外,仰视星空,“时见疏星渡河汉”,不着痕迹地道出时间在悄悄流逝,是以方有下文“试问”一句,引发内心感慨。到了贺新郎一词,苏轼更是将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