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章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docx

《导游基础知识》中职配套PPT课件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导游基础知识中职配套PPT课件.zip
《导游基础知识》中职教材配套PPT课件+习题及答案等全套资源
AxInterop.ShockwaveFlashObjects.dll
Interop.ShockwaveFlashObjects.dll
Microsoft.NET.
template.xml
01 课程说明
02 教案
03 教学课件
05 教学检测
06 资料库
07 资源拓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20640691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86.73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2-03-29 上传人:考**** IP属地:山西
25
积分
关 键 词:
导游基础知识 导游 基础知识 配套 PPT 课件
资源描述:
《导游基础知识》中职配套PPT课件,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基础知识,配套,PPT,课件
内容简介:
第七章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的世界遗产以及优秀旅游城市。2. 掌握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以及东、西方造林体系的差异。3. 了解中国园林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过程。4. 掌握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5. 熟悉中国现存的古典园林。6.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产生与发展过程。7.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和结构。8.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9.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分类及特点。二、课时分配本章共3个任务,本章安排6课时。三、教学重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对中国古代园林文化和建筑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掌握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和古代建筑的特点,熟悉现存的古典园林,能够对这些旅游资源进行讲解。四、教学难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和结构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分类及特点五、知识点梳理1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具体名录:世界文化遗产(23处):北京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长城、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敦煌莫高窟、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武当山古建筑群、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北京颐和园、北京天坛、大足石刻、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明清皇家陵寝、青城山都江堰、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河南安阳“殷墟”。世界自然遗产(5处):四川九寨沟、四川黄龙、湖南武陵源、云南三江并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包括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4处):山东泰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福建武夷山。文化景观(1处):江西庐山。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2处):昆曲、古琴。2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一) 西亚园林体系。西亚园林艺术源于古代波斯,为典型的庭院式园林。目前保留最完美、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位于西班牙、由当时信奉伊斯兰教的格拉那达国王修建的摩尔宫狮庭。(二) 欧洲园林体系。欧洲园林艺术源于希腊。欧洲风格的古代园林遍布欧洲各国。其典型的代表有两种风格:一种是以意大利埃斯特庄园为代表的露台式别墅园,又称为台地园;一种是以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为代表的皇家宫苑。(三) 东方园林体系。东方园林艺术源于中国。中国的造园理论与艺术对世界各国的园林艺术影响很大。3. 东、西方造园体系的差异(一) 总体布局方面的差异。中国造园“有定法,无定式”,景观布局不讲究均衡对称,没有具体的模式。西方园林追求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二) 审美趋向的不同。中国古代造园艺术追求的是富于诗情画意的自然美和意境美。“师法自然、表现自然”是造园的艺术准则。西方造园体系追求井然有序的秩序美,它是建立在“唯理”美学基础之上的人工几何美。4. 中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利用自然的山泽、水泉、树木、鸟兽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秦汉以来,绝少单独建囿,大都在规模较大的宫苑中辟有供狩猎游乐的部分,或在宫苑中建有驯养兽类以供赏玩的建筑和场地,称兽圈或囿。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逐渐增加,并已经开始走上提炼、概括自然山水美的新阶段。唐宋写意山水田园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在设计和建造上都达到了高峰。5. 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一) 筑山。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假山艺术最根本的原则是“有真为假,做假成真”。(二) 理池。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一为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二为隔。或筑堤横断水面,或隔水浮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三) 植物。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一讲姿美;二讲色美;三讲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四) 动物。物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系的组成要素之一,各种鸟兽徜徉其中,才使中国古代园林真正产生了返璞归真、师法自然的美妙意境。(五) 植篱。植篱是用乔木或灌木密植成行而形成的篱垣,又称绿篱、生篱。植篱在园林中的主要用途是:围定场地,划分空间,屏障或引导视线于景物焦点,作为雕像、喷泉、小型园林设施物等的背景,采取特殊的种植方式构成专门的景区(如迷园)。(六) 建筑。中国自然式园林,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另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又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七) 匾额、楹联与刻石。不论是匾额、楹联还是刻石,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抒发胸臆,也能够起到点景的作用。匾额、楹联,特别是名联、名匾,不但给景观添色,而且发人深省。6. 中国现存的皇家园林(一) 颐和园。颐和园有“中国古典园林之首”的美誉,也是世界著名园林景观之一。它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是我国现存大型皇家园林中的艺术精品。(二) 承德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是我国现存占地面积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集江南塞北的美景于一体,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三) 北海公园。北海公园位于北京故宫的西北部。始建于辽代,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四) 圆明园。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表现了古代文化的精华。7. 中国现存的私家园林(一) 苏州园林。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迩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二) 扬州园林。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1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何园,又名寄啸山庄,位于扬州古运河风光带东南段以北的徐凝门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成与发展(一)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二)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砖瓦质量和木结构技术都有所提高,而且由于佛教的传入,佛教建筑不断兴建,大大地丰富了我国的建筑内容和装饰艺术。(三)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阶段。主要表现在:砖的应用更加广泛、琉璃的烧制日趋完美、建筑构件比例定型化。(四)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高峰时期。经过宋元时期的转变和进一步的发展,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建筑体系达到空前的完善和高度的成熟,取得了无与伦比的巨大成就。(五) 衰退阶段。从清代18401911年,那时,中国社会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这股外来势力动摇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也动摇了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根基。9.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及结构中国古代建筑是按照所有者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来规定建筑的规模和形制的。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把中国的古代建筑严格地分为三个类型,即殿式、大式和小式。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由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构成,俗称“三段式”结构。10.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一)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二) 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三) 重视建筑组群的平面布局(四)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五)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装饰丰富多彩11. 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特点(一) 城郭分明。城在内,郭包在城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导游基础知识》中职配套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06406916.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