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搅拌聚合釜的传热与_第1页
第六章搅拌聚合釜的传热与_第2页
第六章搅拌聚合釜的传热与_第3页
第六章搅拌聚合釜的传热与_第4页
第六章搅拌聚合釜的传热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搅拌聚合釜的传热与传质第一节 聚合过程的传热问题 聚合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而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又对温度十分敏感,因此传热是控制聚合过程的重要问题。 传热速率与放热速率相等,才能使聚合温度恒定。 放热速率等于聚合速率与单体聚合热的乘积。 聚合速率在聚合过程中通常是变化的,并受引发剂种类、浓度及单体浓度的影响。大致有减速、匀速和加速三种类型。 减速型:如缩聚反应,其聚合速率随单体浓度降低而降低。 匀速型:可逐渐或分批加入单体或催化剂使聚合速率保持均衡。 加速型:自由基聚合在高转化阶段有凝胶效应,出现自动加速现象。此时放热是不均匀的,最高放热速率可能是平均放热速率的2-3倍。 从配方与操

2、作方法设法使放热速率均匀是解决聚合釜传热问题的重要途径。 有时最大传热可能不在反应阶段,而在需要对体系升温的过程中。 如在自由基聚合过程中,为使聚合物分子量均匀,要求尽快达到指定聚合温度,升温阶段的传热可能是最大的,如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悬浮共聚,要求在5-8分钟内,从40升到90度。 第二节 搅拌聚合釜的几种传热方式 考虑搅拌聚合釜的传热方式,首先要从聚合反应过程的特点出发。 聚合反应往往要求严格控制聚合温度、反应物料纯净不被污染、釜内常需处理高粘度易结垢的物料。 因此要求聚合釜传热装置的传热速率要高、结构简单、易于清洗。传热方式常用间接传热。1. 夹套 夹套传热最常采用,其结构简单。 在

3、处理粘度较高的物料时,由于传热系数下降,可采用提高夹套内传热介质的湍动来增加搅拌釜的传热系数。2. 内冷件 在有衬里的聚合釜或釜壁采用导热性不良的材质制造时,因传热系数低不能仅用夹套传热。 大型聚合釜,由于单位体系的传热面积较小,仅仅采用夹套传热也是不够的。 此时,除了安装夹套外,还需要附加釜内传热装置,在釜内安装内冷件,如内冷管和内冷挡板最常使用。3. 回流冷凝器 当采用夹套及釜内传热装置还不能满足传热要求时,则可采用釜外传热方式。 釜外传热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釜内气相导出进行釜外循环热交换;另一种是液相导出进行釜外循环热交换。 回流冷凝器是以蒸汽冷凝方式传热,传热系数高,传热面积不受釜容积

4、限制,这是它的优点。 通常管内通物料蒸汽,管外通冷却介质,以便于清洗。 用于聚合釜时,回流冷凝器要注意防止单体在冷凝器中聚合而造成堵塞,不使用易挥发的催化剂或引发剂以防止带入冷凝器。 乳液聚合时,要避免将泡沫带入回流冷凝器,所以在反应器上部要留有足够的空间,一般要留出0.6米的直边高度。 采用回流冷凝器时,应加强搅拌,以避免回流液流入釜内造成反应体系的浓度不均匀,影响产品质量。4. 体外循环冷却器 部分反应物料由反应器中用泵抽出,经外部冷却器冷却再进入反应器。 对要求严格控制反应温度的一类聚合反应就不宜采用此种冷却方式。 悬浮聚合易结块不宜用此种方式;本体聚合或溶液聚合,因粘度高,也不宜用此种

5、方式;对剪切敏感的胶乳体系应慎用,因为泵的剪切作用容易破乳。 在选用外部冷却器时要考虑清理方便,传热系数要高。常用的有板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第三节 搅拌聚合釜的传热计算 搅拌聚合釜的传热计算与一般传热计算相同。传热速率同样取决于釜内流体与载热体的温差、传热面积及总传质系数。 通过热阻分析,可以找出热阻所在,从而指出提高传热总系数的方向。 聚合釜内物料性质(尤其是粘度)和搅拌条件如搅拌桨叶形式、尺寸、流动形态、挡板条件等是影响釜内壁传热膜系数的主要因素。 定性的来讲,体系粘度越小,搅拌效果越好,则釜内壁传热系数就越大。 因此,降低体系粘度和改善搅拌效果是提高传热系数的重要途径。

6、 聚合釜采用夹套冷却时,釜外壁传热膜系数随冷却水的流况而定。 如果冷却水处于自然对流状态时,其值约为500;当冷却水处于激烈流动状态时,其值可达3000-5000。 由此可见,夹套中冷却水流况是提高传热系数的重要途径。 固体的导热系数一般较小,尤其是聚合物垢层及水垢层的导热系数很小,从而大大限制了总传热系数的提高。 为了降低釜壁固体导热部分总热阻,应尽可能采用导热系数较高的材质,例如碳钢比不锈钢导热系数高; 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釜壁宜薄些; 设法降低粘釜物和挂胶现象并及时清釜; 改善冷去水质以减少水垢的沉积。一、均相液体的传热二、非均相体系的传热三、非牛顿流体的传热四、搅拌聚合釜外侧传热系数的

7、计算第四节 搅拌釜内的传质过程 从理论上讲,提高搅拌强度可增大传质膜系数,增加传质速率, 但在实践中发现,当传质面积一定时,相对地说,搅拌程度与传质膜系数几乎无关。一、分散体系的传质膜系数二、伴有相间传质的聚合反应 伴有相间传质的聚合反应与低分子反应类似。 若传质速率远小于聚合反应速率时,实际反应速率就完全取决于传递过程速率,表现为传递过程特性而与聚合反应动力学特性无关,此时成为扩散控制。 若传质速率和聚合反应速率差不多时,则两种过程都会影响实际反应速率,同时还会影响聚合产品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聚合物组成。 对于传质速率的计算,为了能得到较简单的解析解,我们必须要对实际过程进行简化。 这方面

8、的简化主要有:聚合反应可视为不可逆过程;体系中活性链浓度不变;当引发剂浓度一定时,聚合反应速率可简化为拟一级反应等。 根据传质速率和聚合速率的比值不同,按照气液相反应理论,对拟一级反应可分为快速反应、中速反应、慢速反应和无限慢反应。 伴有传质过程的聚合反应,传质对聚合物的分子量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传质过程可使单体浓度随界面距离不同而急剧下降,而对链引发反应、链终止反应影响很小,所以会导致聚合物的分子量降低且使分子量分布变宽。 聚合物分子量变宽以及大量低聚物的生成,会影响聚合物的性能。 因此,在聚合物生产中应注意提高气液相传质系数,使反应尽量接近慢速反应或无限慢反应等级。 这样在液膜内与液相本体

9、内的单体浓度差别不大,整个聚合反应在接近于均一的单体浓度下进行。 这样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较理想,且反应易于控制。 用于有相间传质过程的化学反应装置有喷雾塔、填料塔、板式塔、鼓泡塔和鼓泡搅拌塔等。 由于聚合反应通常属于慢速反应等级,它需要一定的传质界面,又要有足够的反应体积,鼓泡搅拌塔一般能满足这些要求,所以获得大量应用。 鼓泡搅拌釜在底部紧贴搅拌桨叶处安装有一环形鼓泡管,气体由此处通入,喷出的气体在桨叶的剪切作用下被打碎,造成气液相的紧密接触。第五节 聚合反应釜的安全操作 聚合经常是在有压力条件下操作,单体大多数是易燃易爆且有毒。 聚合反应又是放热反应,有的过程反应热很大,如果传热失去控制,温度急剧升高导致反应速度加快,最后引起爆聚甚至发生爆炸。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