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货币供给_第1页
第九章货币供给_第2页
第九章货币供给_第3页
第九章货币供给_第4页
第九章货币供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知识回顾知识回顾u一、货币需求的内涵一、货币需求的内涵u二、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二、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u三、货币需求理论三、货币需求理论 1 1、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规律、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规律 2 2、传统货币数量论、传统货币数量论 3 3、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4 4、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第九章第九章 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教学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商业银行体系是如何创造存款货币、基础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商业银行体系是如何创造存款货币、基础货币的概念、货币乘数的概念及影响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货币的概念、货币乘数的概念及

2、影响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了解中央银行资产和负债变动对基础货币的影响以及货币供给内生了解中央银行资产和负债变动对基础货币的影响以及货币供给内生性和外生性的含义性和外生性的含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的创造 第二节第二节 货币供给机制货币供给机制 信用货币供给创造过程示意图信用货币供给创造过程示意图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公公 众众现金货币创造现金货币创造现金投放现金投放现金回笼现金回笼存款货币创造存款货币创造贷款、取款贷款、取款存存 款款动态的货币供给:动态的货币供给:是指货币供给主体向社会公众供给货币的经济行为。是指货币供给主体向社会公众供给货币的

3、经济行为。静态的货币供给:静态的货币供给:即货币供给量,通常是指一定时点上一国经济中的货即货币供给量,通常是指一定时点上一国经济中的货币存量的总额,由币存量的总额,由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资产组成。静态的货币供给又有名义货币供组成。静态的货币供给又有名义货币供给和实际货币供给之分。给和实际货币供给之分。名义货币供给:名义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是指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影响因素的货币存量;影响因素的货币存量;实际货币供给:实际货币供给:是指剔除了物价影响因素之后是指剔除了物价影响因素之后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货币供给主体:货币供给主体:中央银行:现金货币供给;商业银

4、行:存款货币供给。中央银行:现金货币供给;商业银行:存款货币供给。货币供给系统:货币供给系统:以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为起点,以商业银行的存款创以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为起点,以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为中间环节,以非银行部门转移、结算货币为终点,形成一个复杂造为中间环节,以非银行部门转移、结算货币为终点,形成一个复杂的货币供给系统。的货币供给系统。第一节第一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的创造一、存款货币创造的条件一、存款货币创造的条件二、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二、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1.1.转账结算转账结算 转账结算是在银行活期存款基础上,通过签发支票使活期存款转账结算是在银行活期存款基础上,通过签发支票使活

5、期存款转移,完成货币的支付。转移,完成货币的支付。2.2.原始存款原始存款 是指银行吸收的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现金存款或或从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获得再贷款、从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获得再贷款、再贴现而形成的存款再贴现而形成的存款,是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是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这部分存款不这部分存款不会引起货币供给总量的变化,仅仅是流通中的现金变成了银行的活会引起货币供给总量的变化,仅仅是流通中的现金变成了银行的活期存款,存款的增加正好抵销了流通中现金的减少。期存款,存款的增加正好抵销了流通中现金的减少。3.3.派生存款派生存款 指银行由发放贷款而创造出的存款。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指银行由

6、发放贷款而创造出的存款。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派生存款的发生意味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派生存款的发生意味着货币总量的增加。着货币总量的增加。相关概念相关概念v4 4、存款货币、存款货币v 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帐结算的活期存款。转帐结算的活期存款。本节所指的存款创造专指本节所指的存款创造专指支票存款创造支票存款创造。v5.5.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v(1 1)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

7、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金。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占该银行吸收存款总额的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占该银行吸收存款总额的比率叫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比率叫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v(2 2)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之间的关系)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之间的关系v 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v 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 =法定准备率存款总额法定准备率存款总额相关概念相关概念一、存款货币创造的条件一、存款货币创造的条件

8、货币的最初职能就是作为价值尺度和媒介商品流通。商业银行的货币的最初职能就是作为价值尺度和媒介商品流通。商业银行的出现(为发放贷款而吸收存款)使市场主体之间债权债务的清偿出现(为发放贷款而吸收存款)使市场主体之间债权债务的清偿 开始更多地采用转账结算的方式,而银行组织的转账结算则是存开始更多地采用转账结算的方式,而银行组织的转账结算则是存款货币创造的款货币创造的前提。前提。 在此前提下,存款货币的创造还需要具备在此前提下,存款货币的创造还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两个基本条件:即即部部 分准备金制度分准备金制度和和部分现金提取部分现金提取,如果不具备这两个条件,就不会,如果不具备这两个条件,就不会有

9、存款货币的创造。有存款货币的创造。 但在现实中,保留但在现实中,保留100%100%的准备金的准备金 ,100%100%提取现金并始终在公提取现金并始终在公 众手中流通是不大可能的。而以上两点就使多倍的存款创造成为众手中流通是不大可能的。而以上两点就使多倍的存款创造成为可能。可能。虽然存款创造的基本原理对各类存款都是类似的,虽然存款创造的基本原理对各类存款都是类似的,但是通过支票存款的创造来说明这一原理却是最为但是通过支票存款的创造来说明这一原理却是最为直截了当的。而商业银行的支票存款是现代信用货直截了当的。而商业银行的支票存款是现代信用货币经济中主要的货币形态,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币经济中主

10、要的货币形态,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角度看,商业银行的存款来源有两种:一是原始存角度看,商业银行的存款来源有两种:一是原始存款(能增加准备金存款的存款);二是派生存款款(能增加准备金存款的存款);二是派生存款(通过贷款、贴现、投资等业务形成的存款)。原(通过贷款、贴现、投资等业务形成的存款)。原始存款是商业银行进行信用扩张和创造派生存款的始存款是商业银行进行信用扩张和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基础。二、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二、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 存款货币的创造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创造过程,是公众资产选存款货币的创造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创造过程,是公众资产选择的一种形式,它代表了对现存社会产品和服务的贡献

11、。而贷款择的一种形式,它代表了对现存社会产品和服务的贡献。而贷款 的同时产生的存款,是货币的创造,它并没有创造出任何财富,的同时产生的存款,是货币的创造,它并没有创造出任何财富,只能是增加了更多交换媒介,使经济更具有流动性。只能是增加了更多交换媒介,使经济更具有流动性。 (一)最简单的情形:只考虑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一种影响因素(一)最简单的情形:只考虑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一种影响因素 假设条件:假设条件: 1.1.假定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为假定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为20%20%,银行将法定准备金以外的,银行将法定准备金以外的部分全额贷出或购买债券,而不持有任何超额准备金;部分全额贷出或购买债券,

12、而不持有任何超额准备金; 2.2.客户的贷款全部转存入其活期存款账户,不存在现金漏损于银客户的贷款全部转存入其活期存款账户,不存在现金漏损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象;行体系之外的现象; 3.3.没有活期存款(支票存款)向定期存款或储蓄存款的转化。没有活期存款(支票存款)向定期存款或储蓄存款的转化。 1.1.扩张过程起点:假设某人甲向央行出售证券获得央行扩张过程起点:假设某人甲向央行出售证券获得央行1000010000元元支票一张,甲将支票存入了自己活期存款账户的开户行支票一张,甲将支票存入了自己活期存款账户的开户行A A银行,银行,这笔存款称为这笔存款称为原始存款原始存款。A A银行接受该笔存款后,

13、将法定存款准银行接受该笔存款后,将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外的部分全额贷出。经过接受存款和发放贷款后备金以外的部分全额贷出。经过接受存款和发放贷款后A A银行的银行的T T形资产负债表为:形资产负债表为:资资 产产负负 债债准备金准备金 20002000客户甲活期存款客户甲活期存款 1000010000未偿贷款未偿贷款 80008000总总 计计 1000010000总总 计计 1000010000二、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二、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 2.2.扩张过程:假设扩张过程:假设A A银行将银行将80008000元贷给客户乙,乙开出支票支付元贷给客户乙,乙开出支票支付对丙的全部货款,丙将支票存到自己活

14、期存款账户的开户行对丙的全部货款,丙将支票存到自己活期存款账户的开户行B B银银行,此笔存款称为行,此笔存款称为派生存款派生存款,B B银行接受存款后将法定准备金以银行接受存款后将法定准备金以外的部分全部发放贷款。经过接受存款和发放贷款后外的部分全部发放贷款。经过接受存款和发放贷款后B B银行的银行的T T形形资产负债资产负债表为:表为:资资 产产负负 债债准备金准备金 16001600客户丙活期存款客户丙活期存款 80008000未偿贷款未偿贷款 64006400总总 计计 80008000总总 计计 80008000二、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二、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 2.2.扩张过程(续):假设

15、扩张过程(续):假设B B银行将银行将64006400元贷给客户丁,丁开出支元贷给客户丁,丁开出支票支付对戊的全部货款,戊将支票存到自己活期存款账户的开户票支付对戊的全部货款,戊将支票存到自己活期存款账户的开户行行C C银行,银行,C C银行接受存款后将法定准备金以外的部分全部发放贷银行接受存款后将法定准备金以外的部分全部发放贷款。经过接受存款和发放贷款后款。经过接受存款和发放贷款后C C银行的银行的T T形资产负债表为:形资产负债表为:资资 产产负负 债债准备金准备金 12801280客户戊活期存款客户戊活期存款 64006400未偿贷款未偿贷款 51205120总总 计计 64006400

16、总总 计计 64006400二、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二、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银行银行存款额存款额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贷款额贷款额A A10000 10000 (原始)(原始)2000200080008000B B 8000 8000 (派生)(派生)1600160064006400C C 6400 6400 (派生)(派生)1280128051205120 (派生)(派生)总计总计500005000010000100004000040000v 2.2.扩张过程(续):扩张过程(续):C C银行将银行将51205120元贷给客户,客户又开出支票元贷给客户,客户又开出支票支付支付,这个过程可以无限继续

17、。该过程中,每一家银行都在,这个过程可以无限继续。该过程中,每一家银行都在创造存款,整个商业银行系统创造存款的过程如下表:创造存款,整个商业银行系统创造存款的过程如下表:二、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二、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RRrdR(1-rd)R(1-rd)R(1-rd)rdR(1-rd)2现在从一般来看,假设原始存款现在从一般来看,假设原始存款R R万元,存款准备金率是万元,存款准备金率是r rd d,来看银行体系帐户的变化:来看银行体系帐户的变化:银行体系银行体系存款存款 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 贷款(派生存款)贷款(派生存款) R RRrRrd dR(1-rR(1-rd d) ) R(1-

18、rR(1-rd d) ) R(1-rR(1-rd d) )* *r rd d R(1-rR(1-rd d)(1-r)(1-rd d) ) R(1-rR(1-rd d)(1-r)(1-rd d) ) R(1-rR(1-rd d)(1-r)(1-rd d) )* *r rd d R(1-rR(1-rd d)(1-r)(1-rd d) )* *(1-r1-rd d ) R(1-rR(1-rd d)(1-r)(1-rd d) ) (1-r(1-rd d) )n-1 n-1 R(1-rR(1-rd d)(1-r)(1-rd d) (1) (1-r-rd d) ) n-1 n-1 * *r rd dR(1

19、-rR(1-rd d)(1-r)(1-rd d) (1-r) (1-rd d) ) n n 合计合计R/rdR/rdR RR/rd-RR/rd-R 1.1.用用 表示活期存款总额,表示活期存款总额, 表示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表示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 表示原始存款,则经过商业银行系统的扩张,表示原始存款,则经过商业银行系统的扩张,能够创造出数倍于能够创造出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活期存款,倍数为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倒数原始存款的活期存款,倍数为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倒数 ,推导如下:推导如下:DdrRnd2ddr1Rr1Rr-1RRDdndr11r11RKR Rr1 D dn 时时当当结结 论论dr1

20、 其中:其中: 称为存款乘数,称为存款乘数,只有活期存款法只有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一种影响因素时,定准备金率一种影响因素时, 。RDK/dr1K/2. 2. 若用若用 表示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总额,则商业银行表示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总额,则商业银行系统的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总额应等于最初的原始存款数系统的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总额应等于最初的原始存款数额,推导如下:额,推导如下:dRndd2ddddddr1Rrr1Rrr-1RrRrRdnddr11r11Rr R R dn 时时当当 由此可见:由原始存款引发的存款扩张由此可见:由原始存款引发的存款扩张过程实际也就是这笔原始存款全部转化为法过程实际也就是这

21、笔原始存款全部转化为法定准备金的过程,所以也有:定准备金的过程,所以也有: Rr1 D dd结结 论论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没有考虑银行的最初存款或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没有考虑银行的最初存款或银行吸收的铸币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说,在现代二银行吸收的铸币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说,在现代二级银行体制下,这种最初的原始存款是来源于中央级银行体制下,这种最初的原始存款是来源于中央银行的,它可以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贷银行的,它可以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贷款,可以是向中央银行出售证券,也可以是某市场款,可以是向中央银行出售证券,也可以是某市场主体向中央银行出售证券,存款创造的基本原理同主体向中央银

22、行出售证券,存款创造的基本原理同前面讲到的一样适用。前面讲到的一样适用。 (二)其他因素对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影响(二)其他因素对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影响 1.1.现金漏损(现金漏损(C C)的影响)的影响 活期存款货币的流动性接近于现金,但并非完全等价于现金。活期存款货币的流动性接近于现金,但并非完全等价于现金。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一般不会将所有收入都存入银行,而总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一般不会将所有收入都存入银行,而总会将部分收入以现金形式保留在手中,这种现金漏损现象会影响到商将部分收入以现金形式保留在手中,这种现金漏损现象会影响到商业银行存款扩张的倍数。业银行存款扩张的倍数。 若用若用

23、表示现金漏损率,即现金表示现金漏损率,即现金(C)(C)占活期存款占活期存款(D)(D)的比重的比重 用用 表示活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经过商业银行系表示活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经过商业银行系统扩张后活期存款总额在原始存款基础上的扩张倍数缩小统扩张后活期存款总额在原始存款基础上的扩张倍数缩小为为 。nd2ddcr1Rcr1Rcr1RRDDCc c 其中,其中, 为在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和现金漏损率共同为在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和现金漏损率共同影响下的影响下的存款乘数存款乘数。cr11cr11Rd1nd Rcr1 D dn时时当当cr1ddr二、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二、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二、

24、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二、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2.2.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R Re e)的影响)的影响 若超额准备金率为若超额准备金率为 ( ),则在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则在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现金漏损以及超额准备金共同影响下的现金漏损以及超额准备金共同影响下的存款乘数存款乘数公式为:公式为:3.3.活期存款变为非个人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变为非个人定期存款 若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比率为若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比率为 ( ),),T T为定期为定期存款总额,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为存款总额,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为 ,则则4 4个因素共同影响个因素共同影响下存款乘数公式为:下存款乘数公式为:td

25、rtecr1KeDRee ecr1KdttrDTt ntd2tdtdtrecr1Rtrecr1Rtrecr1RRD Rrtecr1 D tdn 时时当当第二节第二节 货币供给机制货币供给机制一、基础货币一、基础货币二、货币乘数二、货币乘数三、货币的内生性与外生性三、货币的内生性与外生性在上一节的多倍存款创造模型中,我们找出了银行在上一节的多倍存款创造模型中,我们找出了银行准备金变动额同支票存款变动额之间的关系准备金变动额同支票存款变动额之间的关系D=KD=KR R,其中,其中k k为存款乘数;并且针对不同的情形为存款乘数;并且针对不同的情形分别推导了相应的存款乘数。从中可以看出,支票分别推导了

26、相应的存款乘数。从中可以看出,支票存款的变动取决于存款乘数的变动和银行准备金的存款的变动取决于存款乘数的变动和银行准备金的变动,因此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控制存款乘数和银行变动,因此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控制存款乘数和银行准备金来控制货币供应(准备金来控制货币供应(M1M1)中最重要的部分)中最重要的部分支票存款。支票存款。 但是这一公式有两个基本的不足:首先它未包括但是这一公式有两个基本的不足:首先它未包括货币供给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流通中现金;货币供给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流通中现金;其次,由于流通中现金和银行准备金的转化是很频其次,由于流通中现金和银行准备金的转化是很频繁的,而且取决于公众

27、的行为,因此中央银行很难繁的,而且取决于公众的行为,因此中央银行很难单独地控制银行准备金的数量,而只能大致地控制单独地控制银行准备金的数量,而只能大致地控制流通中现金和银行准备金的总额。而我们之所以要流通中现金和银行准备金的总额。而我们之所以要研究货币的供应过程,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便是要了研究货币的供应过程,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便是要了解并改进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解并改进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 因此我们希望找出货币供给同一个比较容易因此我们希望找出货币供给同一个比较容易为中央银行控制的变量之间的联系。为此,我们将为中央银行控制的变量之间的联系。为此,我们将比较容易为中央银行控制的流

28、通中现金比较容易为中央银行控制的流通中现金C C与银行准与银行准备金备金R R之和定义为一个新的变量,即基础货币之和定义为一个新的变量,即基础货币B B,也,也就是就是: B=C: B=CR R 然后,我们通过一个乘数(即货币乘数)将然后,我们通过一个乘数(即货币乘数)将它与货币供给它与货币供给M M联系起来,即:联系起来,即:M=mBM=mB 其中其中m m即为货币乘数,它代表的是每即为货币乘数,它代表的是每1 1元基础元基础货币的变动所能够引起的货币供给的变动。货币的变动所能够引起的货币供给的变动。 上述表达式是非常有意义的,它使我们可以上述表达式是非常有意义的,它使我们可以将对货币供给的

29、分析分解为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将对货币供给的分析分解为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分析。的分析。 一、基础货币一、基础货币 在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中,无论存款乘数怎么在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中,无论存款乘数怎么变化,都只是建立在原始存款这个量的基础上,而变化,都只是建立在原始存款这个量的基础上,而原始存款来源于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原始存款来源于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 “ “基础货币基础货币”(base money),(base money),也称也称“高能货高能货币币”(high-powered money)(high-powered money)或或“货币基货币基数数”(monetary base)(mo

30、netary base)。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 R)和公众)和公众持有的通货(持有的通货(C C)。)。可分别从其来源和运用来理解可分别从其来源和运用来理解它的含义。从来源看,它是指货币当局的负债,即它的含义。从来源看,它是指货币当局的负债,即由货币当局投放并为货币当局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由货币当局投放并为货币当局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它只是整个货币供给量的一部分;从运用分货币,它只是整个货币供给量的一部分;从运用来看,它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来看,它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商业银行的存

31、款准备金备金( (包括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 );二是通货;二是通货( (潜在的准备金潜在的准备金) )。 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由于基础货币实际上是中央银行的负债,由于基础货币实际上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因此,通过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考察影响基础因此,通过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考察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是最为方便的。货币的因素是最为方便的。 可以看出,基础货币等于全部资产减去除可以看出,基础货币等于全部资产减去除基础货币之外的所有负债,因此,中央银行的资产基础货币之外的所有负债,因此,中央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基础货币的变化。和负债的变化都会影

32、响到基础货币的变化。 在除基础货币项目外的中央银行负债不变在除基础货币项目外的中央银行负债不变的条件下,任何资产的增加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增加;的条件下,任何资产的增加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增加;在中央银行资产项目不变的条件下,除基础货币项在中央银行资产项目不变的条件下,除基础货币项目外的中央银行负债的减少,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增目外的中央银行负债的减少,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增加。加。 简化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简化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资产负债负债A1、再贴现和再贷款、再贴现和再贷款A2、外汇、黄金等国际、外汇、黄金等国际储备储备A3、政府借款和债券、政府借款和债券A4、其他资产、其他资产L1、流通中的现金、

33、流通中的现金L2、商业银行等金融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构存款L3、财政性存款、财政性存款L4、其他负债和资本、其他负债和资本合计合计合计合计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因素: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因素:u信贷收支状况信贷收支状况u财政收支状况财政收支状况u国际收支状况和外汇、黄金价格的变化国际收支状况和外汇、黄金价格的变化u技术和制度性因素技术和制度性因素u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资产对基础货币的影响(一)资产对基础货币的影响(一) 如果一家银行收到如果一家银行收到10001000万元的外汇,万元的外汇,则会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增加则会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增加10001000万的外汇资万

34、的外汇资产和产和10001000万的存款负债,卖给中央银行后,会万的存款负债,卖给中央银行后,会使自己在央行的存款资产增加使自己在央行的存款资产增加10001000万,同时减万,同时减少少10001000万的外汇资产,而中央银行会同时增加万的外汇资产,而中央银行会同时增加10001000万的外汇资产和银行的存款负债。其结果万的外汇资产和银行的存款负债。其结果是基础货币增加了是基础货币增加了10001000万元。万元。 如果中央银行从商业银行购买政府债如果中央银行从商业银行购买政府债券券10001000万元,商业银行得到万元,商业银行得到10001000万元的支票后,万元的支票后,可以存到中央银

35、行,也可以提现,无论如何都可以存到中央银行,也可以提现,无论如何都将使储备资产增加将使储备资产增加10001000万元。如存到中央银行万元。如存到中央银行则会减少则会减少10001000万的债券资产和增加万的债券资产和增加10001000万的在万的在央行存款,中央银行则增加央行存款,中央银行则增加10001000万的债券资产,万的债券资产,同时增加同时增加10001000万的商行在央行存款或通货。万的商行在央行存款或通货。 资产对基础货币的影响(二)资产对基础货币的影响(二) 如果中央银行从公众手中购买政府债如果中央银行从公众手中购买政府债券,公众收到支票后存入商业银行,那么自己券,公众收到支

36、票后存入商业银行,那么自己会减少会减少10001000万的政府债券,同时增加万的政府债券,同时增加10001000万的万的存款,商业银行收到你的支票则会同时增加存款,商业银行收到你的支票则会同时增加10001000万的储备与万的储备与10001000万的存款负债,而中央银万的存款负债,而中央银行则同时增加行则同时增加10001000万的政府债券资产和万的政府债券资产和10001000万万的商业银行存款负债;如果公众收到支票后不的商业银行存款负债;如果公众收到支票后不是存入银行,而是提现,则自己会减少是存入银行,而是提现,则自己会减少10001000万万的政府债券,同时增加的政府债券,同时增加1

37、0001000万的现金,而中央万的现金,而中央银行则同时增加银行则同时增加10001000万的政府债券资产和万的政府债券资产和10001000万的流通中现金。万的流通中现金。资产对基础货币的影响(三)资产对基础货币的影响(三) 如果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进行再贷款,则如果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进行再贷款,则会使中央银行同时增加会使中央银行同时增加10001000万的贷款资产和万的贷款资产和10001000万万的商业银行存款负债,而商业银行增加的商业银行存款负债,而商业银行增加10001000万的储万的储备资产和备资产和10001000万的从央行的借款,如果提取现金,万的从央行的借款,如果提取现金,则同

38、时增加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与从央行的借款,则同时增加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与从央行的借款,中央银行则同时增加贷款资产与流通中的现金负债。中央银行则同时增加贷款资产与流通中的现金负债。 负债对基础货币的影响负债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如果财政部发行如果财政部发行1 1亿元国库券,先是存入商亿元国库券,先是存入商业银行,然后转入央行账户。那么,财政部将减少业银行,然后转入央行账户。那么,财政部将减少在商业银行的存款资产,同时增加在央行的存款资在商业银行的存款资产,同时增加在央行的存款资产;商业银行则同时减少产;商业银行则同时减少1 1亿元的准备金资产和亿元的准备金资产和1 1亿亿元财政部存款负债,而中央银行会

39、增加元财政部存款负债,而中央银行会增加1 1亿元的政亿元的政府存款负债同时减少府存款负债同时减少1 1亿元的准备金存款负债。亿元的准备金存款负债。 如果你在邮政储蓄所存入如果你在邮政储蓄所存入10001000元,邮政储元,邮政储蓄所再将这蓄所再将这10001000元的现金存入中央银行,那么,使元的现金存入中央银行,那么,使得邮政存款增加得邮政存款增加10001000元,同时现金减少元,同时现金减少10001000元,邮元,邮政储蓄所同时增加在央行的存款资产和储户存款负政储蓄所同时增加在央行的存款资产和储户存款负债各债各10001000元,而中央银行则增加元,而中央银行则增加10001000元的

40、邮政储蓄元的邮政储蓄存款负债,同时减少存款负债,同时减少10001000元的流通中的现金负债。元的流通中的现金负债。这样就使基础货币减少了这样就使基础货币减少了10001000元。元。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方式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方式由于公开市场业务能够精确地使基础货币发生由于公开市场业务能够精确地使基础货币发生等量的增减,从而达到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等量的增减,从而达到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的目的,所以公开市场业务成为发达国家给的目的,所以公开市场业务成为发达国家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最主要方式。但在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最主要方式。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贴现贷款仍是央行控制基一些发展中国家

41、,贴现贷款仍是央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础货币的主要方式。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二、货币乘数二、货币乘数v1.1.货币乘数的概念货币乘数的概念 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指银行系统通过对一定量的基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指银行系统通过对一定量的基础货币运用之后所形成的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础货币运用之后所形成的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它表明每它表明每1 1元基础货币变动所能引起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用元基础货币变动所能引起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用K K或或m m表示货币表示货币乘数,乘数,MsMs表示货币供给,表示货币供给,MbMb表示基础货币,其公

42、式是:表示基础货币,其公式是:m m(C+DC+D)/ /(C+RC+R) Ms / MbMs / Mb2 2、M M1 1、M M2 2层次货币乘数的推导层次货币乘数的推导 (1 1) M M1 1层次的货币乘数层次的货币乘数 因为因为M Mb bC + RC + R M M1 1 C + DC + D 所以所以 进一步推导,可得出进一步推导,可得出11bdteMCDCDmMCRCRRR1()/1()/dtetCDDcmCRRRDcrr te 如果我们设如果我们设c c表示通货与活期存款的比率,表示通货与活期存款的比率,r r表示活期存款的法定表示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r

43、 rt t表示定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表示定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e e表示超表示超额存款准备金率,额存款准备金率,t t表示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则:表示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则:M M1 1的货币乘数的货币乘数(2 2)M2M2层次的货币乘数层次的货币乘数 因为因为M M2 2 M M1 1 D Dt t C + D + DC + D + Dt t 所以所以 进一步推导可得:进一步推导可得:22ttbdteCDDCDDMmMCRCRRR2()/1()/tdtetCDDDctmCRRRDcrr te 如果设商业银行吸收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为如果设商业银行吸收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

44、款为D Dt t,M,M2 2=C+D+=C+D+D Dt t其货币乘数:其货币乘数:M M2 2的货币乘数的货币乘数 2.2.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 从上述货币乘数模型可以看出,无论是从上述货币乘数模型可以看出,无论是M M1 1货币,还是货币,还是M M2 2货币的货币的货币乘数,都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决定的,而这些因素又分别受货币乘数,都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决定的,而这些因素又分别受到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等不同经济主体的影响。到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等不同经济主体的影响。决定和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主要有:决定和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主要有:(1 1)存款准备金对货币

45、乘数的影响(反向变动)存款准备金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反向变动)(2 2)通货存款比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反向变动)通货存款比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反向变动)(3 3)定期存款比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定期存款比对货币乘数的影响(m1m1反向变动反向变动,m2,m2同向变动)同向变动)3.3.对影响货币乘数因素的进一步分析(课本对影响货币乘数因素的进一步分析(课本P307-310P307-310) (1 1)中央银行与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行与法定准备金率 (2 2)商业银行与超额准备金率的决定)商业银行与超额准备金率的决定 (3 3)社会公众与通货存款比、定期存款比的决定)社会公众与通货存款比、定期存款比的决

46、定 二、货币乘数二、货币乘数公开市公开市场业务场业务贴现贴现贷款贷款法定准法定准备金率备金率超额准超额准备金率备金率现金与支票现金与支票存款的比率存款的比率非交易存款与非交易存款与支票存款的比率支票存款的比率预算赤字预算赤字外汇市场外汇市场中央银行银行银行公众公众基础货币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乘数货币供给货币供给货币供给的决定是众多主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货币供给的决定是众多主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时间时间调整次数调整次数时间时间调整次数调整次数8484年年1 1次次0404年年1 1次次8585年年1 1次次0606年年3 3次次8787年年1 1次次0707年年1010次次8888年年1 1次次0808

47、年年9 9次次9898年年1 1次次1010年年6 6次次9999年年1 1次次1111年年7 7次次0303年年1 1次次1212年年2 2次次截止截止20122012年年5 5月月1818日,我国总共对日,我国总共对r r调整了调整了4545次,统计如下表:次,统计如下表: 调整过于频繁;调整过于频繁; 从从20082008年年9 9月月2525日开始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日开始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区分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型金融机构,政策,区分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型金融机构,如如20122012年年5 5月月1818日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为日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为20%20%,中小型金融机构为

48、,中小型金融机构为16.5%16.5%三、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三、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1.1.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指货币供给是经济体系中的内生变量,决定货币供给变动的因指货币供给是经济体系中的内生变量,决定货币供给变动的因素是经济体系中实际变量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中央银行难以素是经济体系中实际变量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中央银行难以直接控制。直接控制。 2.2.货币供给的外生性货币供给的外生性 指货币供给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外生变量,并不是由经济因素,指货币供给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外生变量,并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因素所决定的,货币供给的变动由如收入、储蓄、

49、投资、消费等因素所决定的,货币供给的变动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观点的代表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观点的代表 凯恩斯理论盛行后,弗里德曼是货币学派货币供给外生变量论凯恩斯理论盛行后,弗里德曼是货币学派货币供给外生变量论的典型代表。他认为:货币供给方程中的三个主要因素基础货的典型代表。他认为:货币供给方程中的三个主要因素基础货币币H H、存款准备金比率、存款准备金比率R RD D和通货比率和通货比率C CD D,虽然分别决定于货,虽然分别决定于货币当局的行为、商业银行的行为和公众的行为,但其中,中央银币当局的行为、商业银行的行为和公众的行为,但其中,中央银行能

50、够直接决定行能够直接决定H H,而,而H H对于对于R RD D和和C CD D有决定性影响。有决定性影响。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观点的代表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观点的代表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如格利、肖、托宾等人把货币供给的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如格利、肖、托宾等人把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看作货币经济学的主要命题,认为货币的创造起源于经济内生性看作货币经济学的主要命题,认为货币的创造起源于经济主体对货币的需求。银行和社会公众的自动适应机制体现了货币主体对货币的需求。银行和社会公众的自动适应机制体现了货币供给内生性的一面供给内生性的一面。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新解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新解 货币供给应该有内生的一面,亦有外生的一面:一方面,经济货币供给应该有内生的一面,亦有外生的一面:一方面,经济规律会通过货币需求,经济状况等内生因素对货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