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练习题_第1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练习题_第2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练习题_第3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练习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B必修二专题二小测一、 选择题(60分)1. 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2.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

2、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3. 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4.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5.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

3、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货(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 6.对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状况准确的表述是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占统治地位 B自然经济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C封建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D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7.鸦片战争后,导致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强的主要原因是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棉花、花生和茶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C自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买办和买办化商人的出现8.中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

4、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A.最早受到列强侵略 B.被迫开辟为通商口岸C.便于发展对外贸易 D.封建经济逐步解体9. 19121919年,被称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A重工业发展迅速 B轻工业发展迅速C民族工业走向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D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10.下列关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较快发展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发展彻底扫清了障碍B临时政府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5、11.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抑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12.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当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上,实施的结果是纺织业发展空前,而钢铁业没有得到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巨额赔款使重工业发展缺乏资金 B.清政府顽固派阻挠发展重工业 C.重工业因周期长,利润小,技术要求高,民族资本家不愿涉及 D.西方列强对中国矿产资源的掠夺和外资企业的激烈竞争13.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是A.自然经济的抵制B.封建统治的

6、阻碍C.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D.官僚资本的压迫14.导致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原因是通货膨胀政策 官僚资本的压迫 美国的经济侵略 日本的侵华战争A B C D15“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最快的行业是A.纺织业和造纸业 B.纺织业和面粉业C.面粉业和化工业 D.造纸业和机器制造业16“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唯民间开设,无所禁止,或集股,或自办,悉惟自便。今以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于官场体统。”这一政策有利于A.洋务派 B.民族资产阶级 C.农民 D.小资产阶级17.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B.手工棉纺

7、织业的衰败C.西方侵略者控制中国海关D.农产品的商品化18.中国近代“实业救国”的道路之所以行不通,主要是因为:A.实业往往被发动政权所垄断 B.科技水平严重滞后C.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国家 D.资产阶级力量弱小19.四大家族官僚资本迅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滥发纸币 B.控制四大银行 C.凭借国家政权 D.建立资本主义制度20.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商品的涌入 B.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一C.繁重的捐税负担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21.1864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三分之一,吾村

8、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弱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上述材料反映的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B.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C.松太地区棉纺织水平下降 D.中国手工棉纺织品价格下跌22.设想你是一位19世纪60年代投资企业家,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于哪一领域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军事工业23.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近代”的含义,最重要的一点是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采用机器从事生产 D.由私人投资兴建24.关于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在中国货币史上有重要地位 有利于防

9、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 促进了物价回升 刺激了生产的复苏A. B. C. D.25.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经济发展 B.巩固国民政府统治 C.形成官僚资本D.稳定财政,增加收入26.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只好作罢。此事说明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C.洋务企业惧怕民资企业与之争利 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27.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A.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B.中国始终没有形统一的国内市场C.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

10、治地位 D.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28“在1932年底,国民政府宣布下一年为国货年,1934年为妇女国货年,1935年是学生国货年,1936年是市民国货年,而提倡国货的最重要主题之一就是呼吁民众坚决反对日货。”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时期中日之间的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国民政府支持提倡国货运动C提倡国货运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D国民政府不准国民使用洋货29.1937年9月至1940年6月迁入重庆的民营企业达254家,占迁川厂矿的90%。国民政府的9家兵工厂也迁入重庆,加上原有的两家,约占兵工署直属兵工厂总数的2/3。重庆建成包括军工、钢铁、机械、化工、建材、纺织、造船等门

11、类齐全的工业基地。这反映出 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布局有所改变 重庆的民族工业在这一时期有很大的发展这些企业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重庆成为门类齐全的工业基地A B C D30.1873年上海轮船招商局章程规定: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入局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商总经营业务 这段材料反映了A洋务民用企业管理权由商董控制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进西方管理模式C洋务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D洋务民用企业的所需资金全

12、部来自民间资本 选择题答题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材料题31.(20分)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

13、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九、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方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10分)(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10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古代中国农村的家庭生活,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电影天仙配歌词材料二: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纺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镰溪桥。什百为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