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枣儿》名校导学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枣儿》名校导学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枣儿》名校导学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枣儿》名校导学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枣儿》名校导学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枣枣儿儿 孙孙 鸿鸿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2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理解剧本的主题。3.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作者介绍作者介绍 孙鸿为靖江戏剧小品作家。枣儿发表于剧本1999年第1期,曾荣获“99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并囊括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 (1 1)订正字音)订正字音童谣(yo) 竹匾子(bin) 蹑手蹑脚(ni) 蓦然(m) 掸去(dn) 羡慕(xin) 囫囵(h ln) 踌躇(chu ch)检查预习检查预习(2 2)词语释义)

2、词语释义喃喃: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蹑手蹑脚: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无可奈何: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喜出望外: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津津有味:津津有味:形容趣味很浓或很有滋味。囫囵:囫囵:完整,整个儿的。踌躇:踌躇:犹豫不决。垂头丧气: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1. 1.请简要概括本文内容。请简要概括本文内容。 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盼望

3、。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2.2.给本文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个部分的大意。给本文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个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老人 叫你过来就过来”):故事的开端。写在枣树下,老人遇到捡枣儿的男孩。 第二部分(从“男孩 我就捡了一颗,我没有吃,给你”到“老人仍在沉思”):故事的发展。写一老一少的交谈,老人回忆有关儿子的往事,流露出对儿子的思念。 第三部分(从“男孩 咱们学猫叫”到“老人紧紧搂住男孩”):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写男孩交代自己的家庭情况,突出男孩对父亲的期盼。 第四部分(从“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到结尾

4、):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老人与男孩思想产生了共鸣,一齐呼唤亲人回归。 3.3.本文是围绕什么展开故事情节的?本文是围绕什么展开故事情节的?本文是围绕“枣儿”展开故事情节的,这也是本文的线索。 4.4.本文围绕线索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本文围绕线索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主要写了五件事:男孩捡枣吃枣、老人回忆儿子小时候的事、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老人晒枣儿等儿子回来、男孩藏枣儿等父亲回来。 1. 1.关于关于“枣儿枣儿”的童谣一开始就出现,这样写有什的童谣一开始就出现,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么特殊的表达效果?内容探究内容探究 这首童谣表达了“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以这首童谣开头,暗示全剧与

5、“枣儿”有关、与亲情有关,并将人们带入具有民族传统风情、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 2. 2.老人对男孩的态度如何?老人对男孩的态度如何? 老人请男孩吃枣儿,老人让男孩骑跨在自己肩上摘枣儿,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老人与男孩拉钩发誓,老人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都表现了老人对男孩的疼爱,表现出了一种不是祖孙胜似祖孙的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折射出他对儿子的亲情。 3. 3.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哪些事情?从中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哪些事情?从中如何认识老人的心态?如何认识老人的心态? 在与男孩谈话中,老人三次回忆起儿子枣儿小时候的事:儿子“枣儿”这一名字的

6、来历,儿子只顾摘枣竟尿了老人一脖子,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还回忆了枣树的由来、枣儿掉落吓跑鬼子保护自己、闹灾荒时靠枣儿活命的故事。 老人在谈话中,时而“自豪”“开怀大笑”,时而“沉默”“闪着泪花”“心事重重”,流露出老人对儿子的思念,对以往岁月的怀念,对故土的热爱,还有一种浓浓的失落感。 4.4.老人与男孩做了怎样的约定?你如何理解他们的老人与男孩做了怎样的约定?你如何理解他们的这一行为?这一行为? 老人与男孩拉钩约定:男孩还会再回来看老人。因为老人和男孩在一起时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所以他们约定男孩还会回来看他。 拉钩这一行为正是他们对亲情的渴望的真实体现。 5.5.你如何看待文中老人

7、这个形象?你如何看待文中老人这个形象? 剧中的老人首先是老一辈的农民形象:他一生劳作,不离乡土,如今老迈,儿子离乡外出,他继续留守家园。 其次他是具有更普遍意义的老一代的长者形象:他满怀亲情,富有爱心,他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又疼爱尚年幼的新一代;作为过来人,他怀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 6. 6.说说剧中的男孩是个怎样的形象。说说剧中的男孩是个怎样的形象。 剧中的男孩,他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而又懂事,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他的这种天性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7.7.你对剧中未出场的两人物你对剧中未出场的两人物老人的儿子和男孩老人的

8、儿子和男孩的父亲怎么看?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的父亲怎么看?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老人的儿子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身不离乡土,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闯荡于外面的世界。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定居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成新家,说明他也向往城市的生活。 这两个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处于急剧变化中。 侧面衬托法,就是通过周围人物的言谈、反应,从侧面来衬托描写对象的写作方法。它的特点是:对人物进行多角度的映照和多层次的烘托,曲折生动地描写人物。 8.8.结尾处的童谣有什么作用?结尾处的童谣有什么作用? 结尾这首童谣与文章开头内容一样,但情境有所变化,由幕后换为台前,由哼唱变成呼喊,由没人回应转为“响起无

9、数个童声呼唤声”,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 9.9.本剧中的本剧中的“枣儿枣儿”有什么象征意义?有什么象征意义? 本剧中的“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什么是象征什么是象征手法?手法?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10.10.通过赏析,你知道通过赏析,你知道“枣儿枣儿”在剧中起到了

10、什么作在剧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吗?用吗? 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老人的经历、情感及至命运,都与“枣儿”有着不解之缘;男孩对父亲的思念也与“枣儿”相牵连。“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 1. 1.“怎么没人来吃枣儿呢?多好的枣儿。怎么没人来吃枣儿呢?多好的枣儿。”怎样理解怎样理解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品味赏析品味赏析 这两句话有两层含义: 一是老人希望儿子回来吃枣儿; 二是老人希望有人来吃枣儿,以解孤独、寂寞。 为下文男孩来吃枣儿做了铺垫。 2. 2.分析分析“老人趴到地上,让男孩踩在自己背上摘老人趴到地上,让男孩踩在

11、自己背上摘枣儿。男孩仍摘不到,老人站起来,让男孩骑跨在枣儿。男孩仍摘不到,老人站起来,让男孩骑跨在肩上摘肩上摘”这两句中的这两句中的“趴趴”“”“踩踩”“”“骑跨骑跨”的表达的表达效果。效果。 “趴”“踩”“骑跨”几个动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人不顾年迈帮男孩摘枣儿的情景,表现出老人对男孩的喜爱。 3.3.“有一回,我家枣儿也是这样骑着,只顾摘枣儿,有一回,我家枣儿也是这样骑着,只顾摘枣儿,撒尿了都不知道,竟尿了我一脖子撒尿了都不知道,竟尿了我一脖子”一句中的两个一句中的两个“枣枣儿儿”意思一样吗?这句话表达了老人怎样的感情?意思一样吗?这句话表达了老人怎样的感情? 不一样。前一个“枣儿”指老人的

12、儿子;后一个“枣儿”指树上结的枣子。 这句话写出老人沉浸在回忆中,从中可以看出他对自己儿子的疼爱和思念。 4.4.“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这一句运用了这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从中表现了什么?什么手法?从中表现了什么? 运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老人年老,被儿子遗忘,老人的话语中透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 5.“5.“迷路了吧?迷路了吧?”一句中的一句中的“迷路迷路”有什么含义?有什么含义? 这里的“迷路”喻指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 6.6.如何理解如何理解“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来了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来了”中的中的“巧克力巧克力

13、”? “巧克力”具有与“枣儿”相对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它是现代生活的象征。 “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一句的理一句的理解。解。 这句话表明人们接受了新的价值观和思想,而遗忘了传统观念。写法探究写法探究1.1.采用童谣,前后呼应,深化主题。采用童谣,前后呼应,深化主题。 剧本的开头和结尾都采用了同一首歌谣,首尾呼应,深化中心,结构严谨。开头用来渲染气氛,交代背景。结尾也用了同一首歌谣,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 2.2.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手法的运用。 “枣儿”是传统生活的象征、精神家园的象征。“枣儿”代表亲情、故

14、乡,更代表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生活方式,它所牵涉的老人与儿子、男孩与父亲等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社会的缩影,喻示的是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情感、心态、思想观念、生存方式、精神归宿都面临着严重的考验。剧本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赋予了“枣儿”以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涵,使全剧具有了深厚的思想内蕴。鉴赏评价鉴赏评价 如何理解本文的主题?说说你自己的看法。如何理解本文的主题?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不可简单理解为对走出去的人的批评(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日益强劲的现代化浪潮无可阻挡地席卷着一切与之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观念,迫使许多人不得不放弃他们熟悉的生活,他们或许有很多的无奈),可以理解为表现亲情和乡情,反映社会家庭的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的温暖亲情和心灵的沟通等。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阅读白毛女中阅读白毛女中“逼债逼债”一节。一节。 杨 (拉住穆的手)啊!(唱)老天单杀独根草,大水尽淹独木桥,我一生只有这一个女,离开了喜儿我活不了! 穆 (大怒)你别糊涂了!一会儿少东家生了气可不是玩的! 杨 我我我找个说理的地方去!(欲冲出门去) 穆 (拍案)哪里说理去!县长和咱们少东家是朋友,这就是衙门口,你到哪里说理去! 杨 (惊住)我我 穆 (又缓和地)老杨,不行啊!胳膊抗不过大腿去,我劝你写个文书按个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