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_第1页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_第2页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_第3页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文言文阅读。动筒问难(选自太平广记)动筒(1)尝于国学(2)中看博士论难(3)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4)?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5)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6)中大笑。博士无以对。注释:动筒:人名。国学:国子监。本句后面的“博士”指的是国子监的学生。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着冠:成年。

2、岂合:怎么能。 坐:通“座”。1解释下列加点词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_ 达者七十二人:_经传无文:_ 博士无以对:_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1)动筒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_(2)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_3本文后面说“坐中大笑”,人们大笑的原因是什么?答:_4请举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答:_2.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

3、释)菱:俗称菱角,一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池沼中。果实的硬壳大都有角,果肉可以吃。仕:做官。强:硬要。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食:_   非: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席上食菱,并壳入口。_(2)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_3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多项选择)A.北方人不适合吃菱角。B.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否则会闹笑话。C.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3. 阅读短文。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4、“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_(2)何不炳烛乎?_(3)臣闻之_  (4)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_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阳 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3翻译句子。   

5、(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_(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_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4. 仔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练习。杨生畜一犬,甚爱之。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往视,见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行人曰:“以此犬见与。”生曰:“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行人曰:“若不与我,便不出尔。”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生知其意,遂应之。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后五天,犬夜走归杨生家。1“若不与我,便不出尔。”()A.和 B.结交 C.给 D.赞成2“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A.延续 B.伸长

6、 C.举 D.导引3下列句子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解释:杨生从井里被救了出来,行人牵着他的狗离开了,狗一次又一次地回头看他。)B.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解释:这狗和我生活了很久,我不能把它给你。)C.杨生畜一犬,甚爱之。(解释:杨生养了一条狗,他非常喜爱它。)D.君若出我,当厚报。(解释:你如果救我出来,我一定重谢。)4杨生答应行人要求的原因是_。(自己的话回答)5.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题。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

7、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所宝以百数数:计算 B.一日曝书画曝暴露C.今乃掉尾而斗掉:摇动 D.处士笑而然之然之:认为他说得对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 )A.有一牧童见之锤子期听之B.常以自随以为世上无足复为鼓琴者C.处士笑而然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句子的理解。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_6.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

8、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本文选自_,相传是_(人名)所撰。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_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两个小儿围绕着太阳离人远近的问题进行争辩。B.两个小儿各抒己见,但都无法辩驳对方的观点。C.认为“日初离人远”的根据是太阳形体的大小。D.从两小儿的争辩可以看出他们的质疑探究精神。7. 文言文阅读。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9、。”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1在横线上按原文填空。2写出加点字的意思。伯牙鼓琴_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巍巍乎若太山_3本文选自_,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用“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我国古诗常提及伯牙、钟子期的传说,如:_。4短文最后一句的意思是:_,我从中体会到了_。8.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

10、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解释加点的字:(1)康肃笑而遣之(_) (2)尝射于家圃(_)(_)(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_)(_) (4)睨之,久而不去(_)(5)无他,但手熟尔(_) (6)尔安敢轻吾射(_)(_)2翻译下面的句子:(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_(2)尔安敢轻吾射?_(3)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_(4)我亦无他,惟手熟尔_3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_(成语)的道理。4哪句话写出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_9.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1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1选段中的两个小儿争论的是:_。2根据提示梳理选段中两小儿辩论的观点、现象和依据,并完成练习。(我发现)  两小儿表达观点的角度不同,小儿甲是以(   )为依据说明观点的,小儿乙是依据(   )得出结论的。(填序号)   A视觉效果   B温度感知3选段主要运用_的方式来展开两小儿辩日的情节。两小儿给我的启示是:_。10. 文

12、言文赏析。登泰山记(节选)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1解释加点的文言实词。余所不至(_) 及既上(_)(_)   日照城郭(_)2译文中的画线句。(1)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译文:_(2)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译文:_3用自己的话描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景象,至少

13、使用一种修辞。_11. 阅读与思考。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注丹青:指绘画。小术:小技巧,小法术。绐:欺骗。(选自晋书文苑)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若云兴霞

14、蔚:_(2)恒自梢至根:_(3)尤善丹青:_(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_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_(2)以为求之必得。_4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_”;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_”。12. 读下面的文言小短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鹿照水有鹿饮于逐边,自照水影

15、,见其两角峥嵘,甚为自乐。惟恨四足轻小,颇不相称,甚不满意。正叹恨间,忽闻猎者带犬自远而来。鹿急为奔避,幸得四足轻捷,猎犬追至,鹿则逃入竹林。奈被两角阻挠竹上,欲进不能,卒之为犬所捕。鹿悔曰:“我尚恨其脚小,而专其角长。不知救吾命者,脚也:丧吾命者,角也!”1最初,鹿引以为乐的是,两角高高耸起;不满的是_;当它被猎犬抓住以后,它在悔恨中明白了:救它命的是_的脚;害它命的是_的角。(用自己的话填空)2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_3我还想提出问题:_13. 文言文阅读。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

16、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你会用成语概括这则故事吗?这个成语是:_。2这则故事的寓意是:_。3“长百兽”中的“长”的解释、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身体比百兽长(cháng)B.做百兽的首领(zhng)C.比百兽长得快(zhng)D.比百兽有长处(cháng)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_1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盘古开天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选自太平御览(注释)盘古:古神话中人名,传说他开辟天地,死后身化万物。混沌(hùn dùn):传说中指天地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鸡子:鸡蛋。九变:复杂多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