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课时练习10元明清前期的经济_第1页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课时练习10元明清前期的经济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规范练10元明清前期的经济一、选择题1. 2018 吉林百校联盟联考(改编)明朝蔡献臣所著清白堂稿记载,福建同安县 往时市肆绸缎纱罗绝少,今则苏段、潞绸、杭货、福机行市,无所不有者”。由此可知,当时()A.长途贩运比较发达 B同安县是福建商贸中心C. 福建丝织业发展快D.棉纺织业开始走向衰落2.(2018 河南洛阳期中)明代中叶以后,江南湖州的农民大部分种桑养蚕,山东、河南许多农民种植棉花,湖广一带的农民则以种粮为主,苏州、福州、松江等地的人多从事纺织业。这种现象()A. 说明了南北经济的差异B. 推动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动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 加速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3.明万历以后,江南

2、工商业市镇之间的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还有距离更近的,如苏州府吴江县,在明末平均约每乡 3 个市镇,彼此不过数里之遥。材料说明()A. 苏州府成为江南经济重心B. 明朝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C. 农村商品化生产程度较高D. 江南水路舟行的交通发达4洪武十四年(1381 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同年,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鱼,以防倭故也”。材料主要体现了()A. 倭患是实行 海禁”政策的重要原因B. 明朝厉行海禁”政策C. 明初禁止一切海外贸易D. 商品经济的日益衰落5.(2018 河北石家庄模拟)清代乾隆

3、年间苏州 织作在城东,比户习织,其专业者不啻万家”,估计有织机 12 000 台。据此可知,当时苏州民间丝织业()A.超过官营手工业B.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C.专业化特征明显D.推动了海外贸易繁荣6.以下是有人对清前期对外政策情况的统计,对此分析正确的是()时间概况康熙二十四年 (1685 年)设粵(广州)、闽(泉州)、浙佇波)、江(上海)四海关康熙三十七 年(1698 年)舟山置浙海关征榷机构,并设商馆,当地称为 红毛馆乾隆二十二 年(1757 年)规定西洋番商只能到广州通商,闽、浙、江三海关只对朝鲜、日本等国开放1793 年、英国马戛尔尼、阿美士德使团请求增开互市口岸,清廷拒绝1816 年A

4、.康熙年间并未实行朝贡贸易体制B.清前期对外开放受到了严格的限制C乾隆朝的举措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D.19 世纪初清政府的行为引发了战争二、非选择题7. “重农抑商 ”的政策和理念对古代中国产生了极大影响 ,也是当今经济史研究的热点。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夫明王治国之政 ,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 ,以寡趣 (趋 )本务而趋末作。-韩非子五蠹材料二 唐宋以来 ,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 ,统治者曾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保护商人利 益的政策措施 ,但这只是在 “重农抑商 ”大背景下的局部性变动与调整。部分学者将这些政策措施称 之为“恤商”政策,很显然,如果没有 “抑商”,何来“

5、恤商”。 刘颜东抑商还是重商 : 中国古代商业政策再认识 材料三 当然,不能否认重农抑末思想在宋以后至清代的长期存在。在一般士大夫甚至皇帝的议论 中都有其地盘。但应当加以强调的是这样一个事实:所有议论都不曾改变经济上官、商分利的政策原则。人们喜欢举雍正五年 (1727 年)发布的一份诏书作为清代抑商的证据。的确,他说了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之类的话,但是,他对于农民群趋为工”的现象并不主张强行抑制,而是训谕地方官 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遂成 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 郑韶重农抑商是 “固定国策

6、 ”吗?(1) 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对 “商”的施政理念。(2)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以来统治者的商业政策,并指出出现这种复杂情况的原因。(3) 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以后对 “商”的思想和政策。作者认为雍正五年发布的诏书能否作为清政府实 行抑商政策的证据 ?为什么 ?(4) 综合上述材料,研究者应如何全面认识古代中国商业政策的复杂性?答案:1.A 解析 材料反映出当时的福建同安县市场上出现苏杭等外地的绸缎,可知当时商品长途贩运发 达,商品可以运销各地,故 A 项正确;材料仅反映出同安县市场上的商品情况,不能说明其是福建的商 贸中心,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苏杭等地丝绸在同安县销售,不能反映

7、出福建丝织业发展快和当地 的棉纺织业开始走向衰落,故 C、D 两项错误。2.C 解析 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区域性种植,并未反映出南北方的经济差异,故 A 项错误 ;由材料 种桑养蚕”种植棉花”种粮”可知,农业经济结构并未改变,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不同地区的产品不一样,这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故 C 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长途贩运的发展情况,故 D 项错误。3.C 解析 题干材料仅说明苏州府吴江县农村市镇增多,没有体现苏州府的经济总值,因而不能说明苏州府成为江南经济重心,故 A 项错误;材料说明明朝工商业市镇增多,并不能体现开始兴起,故 B 项 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中后期江南

8、农村工商业市镇增多,这说明农业生产与商品经济紧密联系,故 C 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工商业市镇增多,彼此间隔距离较近,没有反映江南水路舟行的交通发达,故 D 项错误。4. A 解析 材料 “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以防倭故也 ”说明倭患是实行 海禁”的重要原因,故 A 项正确;材料中说明的是实行 海禁”政策的原因,故 B 项错误;海禁”政策不是禁止一切海外贸易,C 项说法错误;明朝商品经济繁荣,故 D 项错误。5.C 解析 材料仅涉及苏州民间丝织业的发展情况,并未提及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故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的结论无从得出,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清朝时

9、苏州民间丝织业规模较大,并未体现雇佣关系,故 B 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清朝时苏州民间丝织业规模较大,说明苏州丝织业实现了专业化生产,故 C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丝织业的海外贸易情况,故 D 项错误。6.B 解析 康熙年间并未实行朝贡贸易体制”的说法过于绝对,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 设四海关”西洋番商只能到广州通商 ”清廷拒绝 ”,可知对外开放受到了严格限制,故 B 项正确;根据材料 “规定西洋番商只能到广州通商 ”,可知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过于绝对,故 C 项错误;鸦片战争是英国力图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而非清政府的行为引起的,故 D 项错误。7. 参考答案 :(1)理念:减少从事工商业的人数;压低工商业者的社会政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