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加工学的现状与发展_第1页
矿物加工学的现状与发展_第2页
矿物加工学的现状与发展_第3页
矿物加工学的现状与发展_第4页
矿物加工学的现状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矿物加工学是在选矿学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形成的学科体系。 选矿学是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对天然矿物资源(通常包括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煤炭等)进行选别、分离、富集其中的有用矿物的科学技术,其目的是为冶金、化工等行业提供合格原料。 矿物加工学是在选矿学的基础上发展矿物加工学是在选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起来的,是用物理、化学是用物理、化学、生物、生物的方的方法法,对天然矿物资源进行加工对天然矿物资源进行加工(包括分包括分离、富集、提纯、提取、深加工等离、富集、提纯、提取、深加工等),以以获取有用物质的科学技术。其目的已获取有用物质的科学技术。其目的已不单纯是为其他行业提供合格原料不单纯是为其他行业提供

2、合格原料 , 也可利用其直接得到金属、矿物材料也可利用其直接得到金属、矿物材料等。等。 人类利用矿物资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无论是公元前几千年的古埃及,还是中世纪的罗马帝国时代,或者是中国古代,由于科学技术水平整体落后,社会生产力低,人类利用的矿物资源主要是通过手工作业从天然矿石中得到的,如淘金、人工溜槽、手动跳汰筛、洗矿槽等原始重选方法及鹅毛蘸油刮取浮在水面上的金粉等原始浮选方法。我国古代将原始的重选、浮选总结为“澄、淘、飞、跌”。我国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1637 年 ) 一书中,对铁砂和锡砂的开采选别已有描述,见图 1-1 。这些手工作业虽然有近代“表层浮选” 、 “重选”的影子 , 但

3、还算不上是一门工业技术 , 这种现象一直延伸到19世纪中期 。 在19 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世界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对矿物原料的需求增大,促使技术发展,特别是20世纪20 年代初,浮选药剂在浮选中的工业应用, 使选矿技术(包括破碎、筛分、磨矿、重选、电选、磁选、浮选等)能处理大部分天然矿物原料。从那时起,选矿技术已成为一门人类从天然矿石中选别、富集有用矿物原料的成熟的工业技术 , 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重选的理论基础: 随着流体力学的发展,重力选矿的基础研究起步较早。19 世纪下半叶,奥地利人Rittinger提出了“等降现象”,Monroe 等进一步提出“干涉沉降”,20世纪40年代,原苏

4、联学者施马茨柯夫提出了跳汰是在上升水流中“按悬浮体的相对密度分层”的学说;德国学者Mayer 从床层位能降的角度解释了分层过程;英国学者 Bagnoid 在 50 年代观察到了剪切运动下层流、斜面流中多层粒群的松散分层现象。 这些学说构成了重选的理论基础这些学说构成了重选的理论基础 电磁理论基础 在电磁选矿方面 , 由于物理学的发展 , 人们早就认 识到可用永久磁铁选别磁铁矿石。当电磁铁被用作磁选机的磁场并有了各种工业生产的电磁选矿机后,电磁选矿理论也已初步确立。浮选理论基础 在浮选方面,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的Taggart 及原苏联的 Plaksins 等先后提出了捕收剂的“化学反应

5、假说”或“溶度积假说”, 以解释重金属硫化矿的可浮性顺序。美国的 Gaudin 、原苏联的 Bogdmov 及澳大利亚的 Wark 等较多地研究了矿物的润湿性与可浮性的关系、浮选剂的吸附作用机理、浮选的活化等。美国的 D.W.Fuerstenau等系统地研究了矿物表面电性与可浮性的关系。到60年代前后,浮选的三大基本理论(润湿理论、吸附理论及双电层理论)已初步形成。 重要的著作有 : 美国 Taggart 的Handbook of Ore Dressing(1927年第1版,1944年第2版);Gaudin的Flotation(1932年第1版,1957年第2版);澳大利亚的Sutherlan

6、d和Wark的Principles of Flotation (1955年第1版);原苏联Bogdmov的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Flotation(1959). (1) 碎磨。以岩石力学为学科基础碎磨。以岩石力学为学科基础,通过机械力作用使矿石通过机械力作用使矿石块度减小至适于工艺选别的粒度范围块度减小至适于工艺选别的粒度范围,并使有用矿物与脉石并使有用矿物与脉石之间彼此解离。之间彼此解离。 (2) 重选。以流体力学为学科基础重选。以流体力学为学科基础,根据不同矿物的密度差根据不同矿物的密度差异在一定的介质中进行不同矿物的分选异在一定的介质中进行不同矿物的分选。 (

7、3) 电磁选。以电磁学为学科基础电磁选。以电磁学为学科基础,根据不同矿物磁性的差根据不同矿物磁性的差异分选不同矿物。异分选不同矿物。 (4) 浮选。以表面化学为学科基础浮选。以表面化学为学科基础,根据不同矿物表面物理根据不同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化学性质的差异,实现不同矿物的分选。实现不同矿物的分选。 这个时期的选矿主要是从天然矿石这个时期的选矿主要是从天然矿石(金属矿、非金属矿、煤金属矿、非金属矿、煤炭等炭等)中中,分离、富集其中的有用矿物分离、富集其中的有用矿物, 为冶金、化工、建材为冶金、化工、建材提供原料。提供原料。 国外所用国外所用 “选矿选矿” 词汇词汇 多为多为 “ore d

8、remng”或或“mineral dressing”。 20世纪60年代以来,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人类对矿物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矿物资源中富矿减少、贫细矿物资源增加,而且矿山、冶炼 厂排出的废水、固体废弃物等对环境的污染与治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传统的选矿技术与理论已不能完全适应并解决这些问题。 这就需要综合利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新成就这就需要综合利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新成就 , , 寻找新的学寻找新的学科起点科起点,开发新的科学技术开发新的科学技术 , , 以实现矿物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实现矿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分离、富集贫细矿物资源的新技术工艺和设备包括分离、富集贫细矿物资源

9、的新技术工艺和设备,对矿物对矿物的提纯与精加工的提纯与精加工,环境的综合治理环境的综合治理,矿物新用途的开发等。矿物新用途的开发等。矿物资源的利用已不单纯是通过矿物资源的利用已不单纯是通过“选矿选矿”得到矿产品的问题得到矿产品的问题,而是综合而是综合“加工加工”利用的问题。为此利用的问题。为此,近几十年来选矿及相近几十年来选矿及相邻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在选矿学科及交叉学科领域邻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在选矿学科及交叉学科领域 , , 进行了大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理论与工艺技术的研究。同时量的基础理论与工艺技术的研究。同时,由于相邻学科的发由于相邻学科的发展展 , , 如电化学、量子化学、表面及胶体化学、紊流力

10、学、生如电化学、量子化学、表面及胶体化学、紊流力学、生物工程、冶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选物工程、冶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选矿学科领域中的应用矿学科领域中的应用 , , 形成许多新的学科方向和各种加工利形成许多新的学科方向和各种加工利用矿物资源的新技术。用矿物资源的新技术。 随着随着利用矿物资源的新技术利用矿物资源的新技术的发展,的发展,选矿已不能涵盖多选矿已不能涵盖多数新的加工利用矿物资源的科学领域数新的加工利用矿物资源的科学领域 ,“ ,“矿物加工矿物加工”呼之欲呼之欲出出。矿物加工学科矿物加工学科无无论学科基础、学科领域及其研究对象等论学科基础、学科领域

11、及其研究对象等方面都远比传统选矿学科更广方面都远比传统选矿学科更广、更深。更深。 事实上,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逐步采用“mineral processing” 代替 “ore dressing” 。 在我国,经过近10年酝酿,已于20世纪90代在国家教委招生目录上将“选矿“更名为“矿物加工” 。学者出版了大量的著作。 这一时期 , 中国国内一些重要的著作有 : 胡为柏的浮选 (1986); 王淀佐、胡岳华的浮选溶液化学 (1988); 卢寿慈的矿物颗粒分选工程 (1990); 胡熙庚等的 浮选理论与工艺 (1991); 朱玉霜、朱建光的浮选药剂的化学原理 (1991); 冯其 明、陈

12、王军的硫化矿物浮选电化学 (1992); 姚书典的重选原理 (1992); 刘树贻的 磁电选矿学 (1994); 许时的矿石可选性研究 (1995); 王淀佐、林强、蒋玉仁的 选矿冶金药剂分子设计 (1996); 傅菊英、姜涛、朱德庆的烧结球团学 (1996); 邱 冠周、姜涛等的冷固结球团直接还原 (2001); 邱冠周、袁明亮等的矿物加工材料 学 (2003); 王淀佐等的矿物加工学 (2003)等 。 随着学科发展,矿物加工学科已经发生并还在发生巨大的调整及变化。一些适合于处理贫矿、复杂矿的技术和直接提取有用成分的技术正在发展应用。 矿物加工的对象已从天然矿产资源扩展到二次资源的回收及利

13、用。各种固体废弃物,例如尾矿、炉渣、粉煤灰、金属废料、电器废料、塑料垃圾、生活垃圾乃至土壤都成了加工对象,经过加工又转化为有用的资源。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及人类社会的进步,需要开发超纯、超细及具有特殊功能的矿物原料及矿物材料。 化学提取以及生物工程与机械加工的结合在金属矿及非金属矿的化学提取以及生物工程与机械加工的结合在金属矿及非金属矿的加工中早已屡见不鲜。非金属矿的深加工进一步扩展并丰富了这加工中早已屡见不鲜。非金属矿的深加工进一步扩展并丰富了这种结合种结合,例如高岭土的超声剥片例如高岭土的超声剥片,石墨及各种层状矿物的有机及石墨及各种层状矿物的有机及无机嵌层等。无机嵌层等。 矿物加工的任务

14、也发生了变化。矿物加工已不仅是为各种工业提矿物加工的任务也发生了变化。矿物加工已不仅是为各种工业提供合格的矿物原料供合格的矿物原料,例如精矿粉或中间产品例如精矿粉或中间产品,而是扩展成了可以而是扩展成了可以生产超纯、超细及具有特殊功能的矿物材料以及矿物制品的工业。生产超纯、超细及具有特殊功能的矿物材料以及矿物制品的工业。矿物材料工程主要是以非金属矿石或矿物为原料矿物材料工程主要是以非金属矿石或矿物为原料( (或基料或基料), ), 通过通过一定的深加工工艺制取具有确定物化性能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器一定的深加工工艺制取具有确定物化性能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器件的技术。矿物材料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件的技术

15、。矿物材料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 , 例如例如 , , 沸石太阳能沸石太阳能板板 , , 蒙脱石干燥剂蒙脱石干燥剂 , , 叶腊石高温绝缘体及导弹密封材料叶腊石高温绝缘体及导弹密封材料 , , 钠钠云母密封材料云母密封材料 , , 羟基羟基磷灰石骨磷灰石骨骼骼材料材料 , , 硅藻土牙模材料硅藻土牙模材料 , , 火火山岩防火材料等。山岩防火材料等。 现代矿物加工工程所包括的单元作业现代矿物加工工程所包括的单元作业,它们大体包括它们大体包括:粉碎、分粉碎、分级、超细颗粒制备、物理分选级、超细颗粒制备、物理分选 ( (重选、磁电选、光电选、重选、磁电选、光电选、 放射放射选等选等) )、浮选及其

16、他界面分选、化学处理及生物提取、固液分离浮选及其他界面分选、化学处理及生物提取、固液分离 ( (沉降、过滤、干燥沉降、过滤、干燥) )、成型及造粒、气固分离一收尘、物料贮运成型及造粒、气固分离一收尘、物料贮运等等等等 (1) (1) 浮选化学。浮选化学。包括浮选电化学、浮选溶液化学和浮选表面及胶体化学。 浮选电化学浮选电化学。根据电化学原理,研究浮选过程的机制,主要针对硫化矿。电化学反应主导硫化矿与浮选剂作用机理,通过电化学调控,实现多金属硫化矿分离。 浮选溶液化学浮选溶液化学。根据溶液化学原理,研究浮选行为,主要针对非硫化矿。 根据矿物-浮选剂溶液化学反应行为 ,预测非硫化矿浮选分离条件与浮

17、选机理。 浮选表面及胶体化学浮选表面及胶体化学。根据表面及胶体化学原理,研究颗粒间相互作用,讨论细粒矿物选择性凝聚、分散与浮选分离行为。讨论超细颗粒加工制备过程机制 , 如疏水凝聚、选择性絮凝、载体,主要针对超细粒矿物、煤炭的加工利用与废水治理等。 (2) 复合物理场矿物加工复合物理场矿物加工。 根据流变学、紊流力学、电磁学等研究重力场、电磁力场或复合物理场(重力+磁力)中颗粒运动行为,确定细粒矿物的分级、分选条件 , 如磁流体水力旋流器分选、振动脉动高梯度磁选、流化床层干法选煤等。 (3) 高效低毒药剂分子设计高效低毒药剂分子设计。 根据量子化学、有机化学、表面化学研究药剂的结构与性能关系

18、, 针对特定的用途 , 设计新型高效矿物加工用药剂。 (4) 矿物资源的生化提取。矿物资源的生化提取。 用生物浸出、化学浸出、溶剂萃取、离子交换等处理复杂贫细矿物资源,如低品位铜矿、铀矿、金矿的提取 , 煤脱硫等。由于细菌兼有氧化、吸附、降解等作用 , 因此生化提取不仅强化浸出过程 , 而且在环境与工艺控制上具有独特的优势。生化提取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近几年已成为矿物加工学科的重要方向之一。 (5) 直接还原与矿物原料造块。直接还原与矿物原料造块。 主要从事矿物原料造块与精加工方面的科学研究 , 研究铁精矿煤基因回转窑直接还原、粉体物料成型等过程的机理。 (6) 复杂贫细矿物资源综合利用复杂

19、贫细矿物资源综合利用。 研究选-冶联合、选矿、多种选矿工艺 ( 重、 磁、浮 ) 联合等处理一些大型复杂贫细多金属矿的工艺技术和基础理论,研究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7) 矿物精加工与矿物材料。矿物精加工与矿物材料。 通过提纯、超细粉碎、表面改性等方法 , 不经冶炼 , 将矿物直接加工成可用的材料 , 如性能优良的润滑剂超纯辉钼矿的加工 , 功能陶瓷所需超细锆英砂、高岭土的加工 , 电子浆料所需超细金红石的加工 , 民用、 工业用型煤、水煤浆的加工 , 煤炭地下气化等。 (8) 矿物加工过程计算机技术。矿物加工过程计算机技术。 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对矿物加工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及优化、预测、设计 ,

20、建立矿物加工过程专家系统 , 实现矿物加工过程的计算机管理与控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矿物加工学科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发展了许多新的矿物加工技术,但随着未来人类可利用资源的变化及现有技术的局限性,矿物加工科技的发展已面临许多挑战。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要求矿物加工科技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矿物加工过程的 “高效益、低能耗、无污染”。 矿物加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来自资源变化与所需技术难度方面的挑战。 (1) 复杂贫细矿物资源的综合回收。复杂贫细矿物资源的综合回收。 人类对矿物资源的消耗逐年增加 , 而易选矿物资源的不断开采利用,越来越多的是复杂、贫细、大型多金属矿床需要被开采利用 , 这些矿

21、床的特点是金属品种及伴生稀有、贵金属品种多、品位低、难处理。 现有矿物加工技术在处理这些矿物资源时 , 面临能耗高、综合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 (2) 废石及尾矿的加工利用。废石及尾矿的加工利用。 在金属矿选矿过程中,经过碎磨过程消耗了大量原材料和能耗 , 一般只回收了占总矿石质量约10%的有色金属矿物或约30%的黑色金属矿物,大量的伴生非金属矿(尾矿) 未能利用。综合加工利用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剥离的废石、表外矿及尾矿中的有价金属等 , 需要新的加工利用技术。 (3) 矿物精加工技术。矿物精加工技术。 传统的矿物加工以提供精矿及粗级矿产品为主 , 产品的附加值低 , 而且也不能满足现代科技发

22、展对矿物材料性能要求提高的需要。对金属矿物, 特别是非金属矿物进行高纯化、超细化、表面改性等精加工 , 生产适合电子、宇航、兵器、高技术陶瓷、冶金、化工等不同行业所需的矿物材料,已成为现代矿 物加工技术的重点发展趋势之一。 (4) 洁净煤技术。洁净煤技术。 煤炭是重要的能源 , 在中国尤其如此。但燃煤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密切关注的问题煤炭的洗选脱矸脱硫及深加工技术一直是而且仍将是矿物加工面临的重要问题。 (5) 二次资源二次资源开发开发。 矿山、冶炼厂、化工厂等排出的废水、废渣、废气中的稀有、稀散和贵金属 , 废旧汽车、电缆、机器及废旧金属制品等二次资源。由于一次资源、逐步减少 , 二

23、次资源的再生利用技术的开发无疑成了矿物加工领域的重要课题。目前 , 这方面的技术还不成熟 , 特别是从三废中回收有用物质及对环境的治理方面还无有效手段 , 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 (6) 海洋资源海洋资源开发开发。 海洋锰结核、钴结壳是一种赋存于深海底的巨大矿产资源 , 除含锰外 , 铜、钴、镍等金属的储量也十分丰富,在未来陆地资源贫化、枯竭时 , 这些将成为人类的宝贵资源。 (7) 非矿物资源。非矿物资源。 城市垃圾、废纸、废塑料、油污土壤、石油开采产生的油污水、内陆湖泊中的金属盐、重金属污泥,甚至红细胞与白细胞的分离等,都需要新的加工利用技术。 面对待处理资源的变化及技术上存在的问题,矿

24、物加工科技工作者及相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在矿物加工领域及相关学科领域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矿物加工工程学与相邻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 , 如物理学、化学与化学工程 学、生物工程学、数学、计算机科学、采矿工程学、矿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已大大促进了矿物加工学科的拓展 , 形成各种高效益、低能耗、无污染的资源加工新技术及新的研究领域。 (1) 矿物资源:包括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煤炭等。 (2) 非传统矿物资源。 海洋矿产:锰结核、钴结壳、海水中金属、海底热液硫化矿床。 盐湖与湖泊中的金属盐、重金属污泥。 (3) 二次资源。 工业固体废弃物:冶炼化工废渣、尾矿、废石。 废旧电器。电视机、冰箱、

25、音响等。 废旧金属制品。电缆、电线、易拉罐、电池、废旧汽车等。 城市垃圾、废纸、废塑料、油污水、油污土壤等。 由单一矿物加工领域发展为包括 矿物加工 (mineral processing) 矿物材料加工 (mineral material processing) 二次资源加工 (secondary materialprocessing) 、 金属 提取加工 (metal metallurgical processing), 可简称为 4-MP的学科领域。 (1) 工艺矿物学。与矿物学、岩石学的交叉 , 研究资源物料组成的分析、鉴别、表征 , 物料的基本物理、化学特性 , 为 加工 提供基本信息。 (2) 粉体工程。以岩石力学、断裂力学、晶体化学为基础 , 对所处理资源进行选择性碎解、解离或进行超细加工。 (3) 重力场、流体力场中的分离。以流体力学、流体动力学为基础 , 根据所处理的物料的密度、粒度及形状差异 , 分离、富集不同物料。如黑钨矿与石英的分离、 聚氯乙烯和聚乙烯的分离、城市垃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