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_第1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_第2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_第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_第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检测内容:期末测试得分 卷后分 评价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稽首(j i )瘦削(xu e )忌讳(hu )i蹑手蹑脚(ni B.怯懦(qi节 诡谪(ju )e幌子(huang)如坐针毡(zh an) C.拘泥(n )i搭济(j ) I狡黠(xi )e信手拈来(ni an) D.契合(q )阐证(ch n)睥睨(p)心旷神怡(ku ng)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犀利寂廖目不忍睹文采藻饰8 景仰意蕴狂妄自大浮光掠影C 凝视傅彩另请高名无可奈何D 统筹 劝戒 哗众取宠雕梁画栋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

2、一项是()(2 分 )A 人民的名义之所以热映, 不仅是因为故事题材选得好, 更在于每个演员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8 初学自行车的时候, 磕磕碰碰 , 跌倒了就再起来, 有一次他在雨中摔了一跤, 起来时 , 浑身上下拖泥带水。 C 为了吸引眼球, 媒体往往对发言者的原话断章取义, 他们忘 了新闻的铁律 真实 , 这样的媒体最终一定会失去观众。D 这几天 , 我仔细研究了菜谱, 精心挑选了食材, 终于做出了几道菜 , 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真是汗颜。 4 下列句子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 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杜甫也辗转流离, 漂泊南方。

3、8 八年间 , 我国航天技术完成了从单舱到三舱, 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到“两人五天”再到“出舱行走”的进步。C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 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D 浙江省人民医院试水急诊无押金 “先诊疗后结算”便民措施 ,半年来共有1000 多名病人因此受惠。9 (2018咸宁)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一个正粒子和一个反粒子, 一个携带正能量, 一个携带负能量。因为他们存在的时间极短而无法被检测到, 所以将它们称为“ 虚粒子 ”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 时空是分散的。这些虚粒子会凭空出现, 存在极小的一段时间, 然后因相互碰撞、结合而湮

4、灭。在真空中, 随时会凭空出现一对虚粒子对:A.B.C.D.10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 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 如稼轩长短句柳河东集杜工部集分别用了号、籍贯、 官职来命名。B 古代的称谓是很有讲究的。 “尊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卿”是古代君主对臣子的爱称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晚生”是旧时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C 成语“温故知新”“豁然开朗”“门庭若市”分别出自论语 桃花源记邹忌讽齐王纳谏。D “朝服衣冠, 窥镜”中的“镜”并非玻璃做成 , 我国古代以铜镜为多。如今, “上镜”是指人在影视镜头中的相貌比本人好看。11 .阅读名著简 爱

5、选段,回答问题。(4分)片段一 一条小径蜿蜒着通向篱笆, 两旁种着月桂树, 最后面是一棵巨大的七叶树, 树下是一圈座位, 你可以在这儿漫步而不被人发现。在这种蜜似的露水渐渐降落、万籁俱寂、暮色渐浓的时刻, 我觉得仿佛会永远在这样的阴影中漫步。片段二 早晨还没起床, 小阿德拉就跑来告诉我, 果园尽头的那株七叶树昨天夜里遭到了雷击, 被劈掉了一半。(1)结合片段一,简爱在花园散步时遇到了 (填人名)。(1分)(2)片段二预示着下文哪个情节的发生?结合该情节,说说简爱的 追求。 (3 分 )12 合性学习。(8分)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三 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初中生活

6、犹如人生的驿站 ,既意味着结束,更 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回首逝去的日子 ,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 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让我们一起来开展 “岁月如歌” 综合性学习活动吧!(1)【拟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根据画横线的语句,仿照前半句句式,拟写出后半句。(2分)前半句:忆过去欢乐在眼前;后半句:(2)【设计活动】为使活动丰富多彩,请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2 分)讲一讲学习历程绘一绘前程美景(3)【重温经典】三年来,我们阅读了不少经典文学作品,在这些 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情节、场景等留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以 下是课本里的经典文学作品名称,请你任意选择一篇

7、,仿照示例,拟 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作品名称。(2分)作品:背影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示例一: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孔乙己)示例二: 特殊言行 , 预示悲剧结局。(孔乙己)拟写: , 。 ( )(4)【探究材料】活动最后 , 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面对未来, 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 让大家探究。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 分 )材料一 “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 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 但可以慰藉的是, 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 你就会珍重生活, 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路遥平凡的世界材料二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 从投

8、身写作, 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 他整整奋斗了16 年。仅在前后创作10 年的过程中 , 他遭遇 17次退稿 , 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 , 积极争取和奋斗, 笔耕不辍 , 直至小说发表。13 古诗文默写。(6 分 )(1)兔从狗窦入, 。 (十五从军征)(2),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直接刻画少年孙权英雄形象的句子是: ,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通过色彩鲜明的场景和细节描写突出边塞奇寒的诗句是:,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011题。(3分)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

9、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 人不寐 , 将军白发征夫泪。14 首句中的 “ 字统领了上阕景物。 ”(1 分 )15 下列对渔家傲 秋思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这首词是作者边塞生活经历的写照, 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 为国建功的情怀。B 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景色的特点。C “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 衡阳的大雁飞去, 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D “千嶂里 , 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地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 , 夕阳西下时, 紧紧地关闭城门的

10、情景, 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 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215题。(12分)【甲】 公与之乘 ,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 ” 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 ”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 ” 下视其辙 , 登轼而望之, 曰: “ 可矣。 ” 遂逐齐师。既克 , 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 , 勇气也。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 , 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 , 望其旗靡 , 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 于是入朝见威王, 曰: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臣之

11、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 百二十城 ,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 王之蔽甚矣。”王曰: “ 善。 ” 乃下令: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 ”令初下 , 群臣进谏 , 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 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 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1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 分 )(1)公将鼓 之 ()*(2)群臣吏民能面刺 寡人之过者() 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2、 )(1)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 故逐之。(2)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18 甲乙两文最主要的写作特色是什么?(2 分 )19 曹刿和邹忌的性格有何相同点?鲁庄公和齐威王又有何共同点? (4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15分)“ 微阅读 ” 不等于 “ 浅阅读 ”“ 微阅读 ” 似乎一下子火了起来, 讨论的人也很多, 杂七杂八的话语夹杂其间, 好像微阅读就是很低层次的阅读, 算不上是深度阅读。猛一看 , 还真是这么回事, 但仔细想想, 可能这不仅是一种误读, 更是对阅读的理解有点偏差。在 “ 百度百科 ” 上 , 对 “ 微阅读 ” 的定义是:微阅读, 是一种

13、借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阅读方式。微阅读是阅读领域的快餐,口袋书、手机报、微博, 都代表微阅读。等车时, 习惯拿出手机看新闻;走路时, 喜欢戴上耳机“ 听 ” 小说;陪老婆逛街, 看电子书打发等待的时间。如果有这些行为, 那说明你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微阅读的忠实执行者了。当然 , 这到底算不算是真正的微阅读, 在我看来 , 却大有讨论的必要 , 微阅读所表现的形式固然是短、快, 但其内涵却包罗万象, 甚至于跟阅读专家的阅读理念相比, 也不差 , 也有深度。这让我想起前几天跟书友赵国栋兄聊天, 他说他的女友总觉得他读文艺的书, 不读实用的书 , 就是吊儿郎当, 甚至是一种不务正业。拿这种态度来

14、说微阅读也是合适的。之所以这样说, 或许是很多人将注意力集中于 “微”的缘故。但这个“微”是相对于宏大的一个概念 , 微 , 细小 , 那种日常 ,却也是阅读的一部分, 假若我们把阅读切割成不同的种类, 肯定会发现 , 阅读的分类固然可以多元化, 但到底掺杂了很多有意味的东西,即便是微小, 也有自己存在的逻辑。不仅如此, 微小 , 也能见证大千世界。微是精华, 是对世界的仔细观察, 这就好像日本的文化, 在大家都向往宏大叙事的时候, 对细微生活的关注却同样精彩。另外 , 细微主义的流行也说明了对细微生活的关注是大有必要的。在文学上,法国作家菲力普德莱姆被称为“细微派”大师 ,他的宗旨是“细微之

15、处见乐趣”, 在选材上关注细小题材, 其第一口啤酒曾获得 1997年度 “ 格朗古西耶大奖” 。有比较认为, “细微主义”首先体现在篇幅上, 德莱姆作品的典型长度译成中文大概千字以内, 颇像中国明清的尺牍小品。法国评论界常常提及德莱姆继承了普鲁斯特的传统 , 二者的确都够 “细腻” , 但是普鲁斯特能把一块小玛德莱娜点心铺衍成洋洋万字的篇幅, 是以繁复为美, 德莱姆却是该收手时就收手,是以简洁为务。那么,这一种“微”,在我看来,也很有价值。在阅读这回事上,不同的人群具有的阅读口味很显然也是有差异 的,对很多人来说,微阅读就是浅阅读,就是浪费时间消费段子。就 好像莫言获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对他的

16、好评还真 是如潮,没读过他 作品的人一定去读一下,作品一定得收进语文教材中去,莫言一下子 成了文学大师。但“诺奖”不过是代表了一种文学标准 ,如此对待, 显然是一种急功近利的阅读方式,毫不客气地说,如此跟风才是浅阅 读,是对阅读文化的一种反叛。我倒觉得对肤浅的读者而言 ,不管其 阅读的方式如何,阅读的内容怎样,因为识见的不高,自然是只要读 到时髦作品就觉得遇到了文学大师。对这样的读者 ,我想,也只能站 在旁边笑笑,不忍破坏他心中的偶像,到底是阅读的内容差一点好一 点关系并不是很大,只要是一直走在阅读的路上,想来早晚会抛弃那 些肤浅的作品。由此我想到一些阅读达人号召不要迷恋微阅读 ,那是“伤不起

17、的 快餐文化”,看到这样的态度,真是觉得好笑。自从两年前关注微阅读 以来,一直觉得微阅读在这个时代很有必要。这背后隐藏的可能是对阅读文化的不同理解,也可能是对这个文 化消费时代缺乏应有的识见,总会拿老眼光看新问题,自然看不出多 大的名堂。链接一:浅阅读浅阅读就是阅读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 ,所谓囱冏 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的 怡悦。浅阅读的消费指征是:快速、快感、快扔 ,与传统阅读相比, 它如同在一块木板上到处敲击,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它符合大众流 行文化的一切基本品质,迅速享用、迅速愉悦然后迅速抛弃,工业化 的大生产所带动的浅阅读虽然为人所诟病,

18、但它的出现和流行是不得 不面对的现实。(摘自搜狗百科,有改动)链接二:微阅读微阅读令我们摆脱了许多生活中的 “垃圾时段”。我们不再需要 用玩手指头来消磨等候的时光,任何场合、任何时刻,我们都能掏出 一只小仪器,轻松地营造起只属于一个人的阅读空间。这种 “闹中取 静”的心境其实相当怡然自得,不过这种心境不知道何时会被打断, 何时才能继续。所以,我们的思维得像 Windows 7那样擅长窗口切换, 又得像移动硬盘那样拥有超大记忆体。(摘自百度百科,有改动)链接三:相关评论微阅读主要传递信息,契合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需要,也与 现代人“开机化生存”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文本的短小、迅捷营造 了一种令

19、人备感舒适的微阅读氛围。但是微阅读只是提供了过去没有 的一种阅读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文本,也不能替代其他阅读方式。微阅读不仅普遍深入认知能力尚不广泛的青少年群体 ,更以高科 技赋予的“便利”和“海量”渗透到都市人业余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微阅读不是一种颠覆,而更像一次推动,或许,这种新的阅读模式可成为激发新文体的动力。今天的“微阅读”或许会催生“唐诗”类文体 , 留下当代的生活记忆, 成为数百年后的当代经典。当下在“微阅读”盛行之际 , 有人因其对经典文学作品支离破碎的阅读表示不满, 其实不然 , “微阅读”往往使经典的影响力得以广泛普及与提升, 甚至成为经典导读的有效途径。一些人通过互联网、朋

20、友圈、公众号等方式, 阅读专业人员对各种经典 进行观点摘要深入浅出的诠释, 这种类似导读的形式满足了一些文化层次相对不高的人群对国学经典的仰慕与求知欲望, 更让传统经典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接近读者, 即传统经典以微小阅读的方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摘自网络, 有改动 )20 阅读上述材料,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 分 )A作者认为借短消息、网文等随时随地进行的快餐式阅读就是真正的微阅读。B 微阅读等于浅阅读是一种误读, 从某种意义上说, 微阅读也是深度阅读。C作者认为对细微生活的关注是大有必要的, 以简洁为务的“微”, 也很有价值。D微阅读因表现形式短、快, 很多人将注意力集中

21、于“微”,忽略其内涵却包罗万象。21 下列对“微阅读”的理解 , 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 分 )A微阅读已渗透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是一种快捷方便的阅读方式 , 值得推广。B 微阅读将催生“唐诗”类文体 , 留下当代生活记忆, 成为数百年后的当代经典。C 微阅读使思维像Windows 7 那样擅长窗口切换, 像移动硬盘那样有超大记忆体。D 微阅读可使经典的影响力得以广泛普及与提升, 甚至成为经典导读的有效途径。22 根据上述材料, 分点概括“微阅读”不等于“浅阅读”的原因。 (3 分 )23 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材料链接一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与传统阅读相比, 它如同在一块木板上到处敲

22、击, 蜻蜓点水、浅尝辄止。24 “一些阅读达人号召不要迷恋微阅读 , 那是伤不起的快餐文化” , 请结合材料,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4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2123题。(10分)月下蛀鸣十几年前的一个寻常夏天,我枕戈待旦地准备参加高考。在那样 一个年代里,高考决定着一个青年一生的命运。我 3岁失去父亲。苦 难中的母亲,眼巴巴地盼着我能高考中的。但竞争是残酷的,同学们 都在头悬梁、锥刺股地苦战。母亲见我面容憔悴 ,很心疼。她就跟老 师说情,说寝室里吵闹,让我回家住。那段时间里,她杀光了家中三 十几只鸡,想尽办法,让我增强体质。我房间的后窗正对着屋后的一 方池塘,正是燥热的6月,夜晚,一池塘的青蛀,叽叽呱呱,呼朋引 伴,叫声格外响亮悠远。一池的蛀声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