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孙叔敖痰,将死,戒其子日: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问有囊之丘 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褫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予,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权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

2、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注】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 荆:楚国的剐称。 截(j无:迷信鬼神和灾祥。(1)下列各句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淫慢不能励精鼓励B. 险躁则不能治性陶冶性情C孙叔敖疾生病D.王数封我矣多次(2)下列各组句中的 而”的意义或用法与 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 ”中的 而”相同的一 项是()A.博学而笃志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家无井而出溉汲(3)下列对两文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文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乙文让我们明白了: 做人不可贪心不足。B. 甲文从学

3、习和做人两方面论述,强调静”把失败归结为 躁”,静”与 躁”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C乙文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D.乙文 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答案】(1) A(2)C(3)A(4) 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解析】 【分析】(1)A励”这里是振奋的意思,励精”就是振奋精神。BCD理解正确

4、。故选 A。( 2) “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 ”中的 “而”,连词,表转折,但是; A 连词,表并列; B 连词,表承接;C连词,表转折;D连词,因而/所以。故选CO( 3) A 理解不正确。甲文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作者并没有望子成龙,愿其儿子达官 显贵的意思,而是要儿子修身养性,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要在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切 忌怠惰险躁。(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日:时间。去:消 逝,逝去。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第一个知:同智,智

5、慧。第二个知,懂得,知道。以:把。为:看作。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故答案为: ACA 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点评】 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 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 “而”的掌握情况, “而”在文言文里的的主要做连词用,但意义较多 有: 连词,表示并列;表示偏正关系;表示假设关系;表示转折关系;表示承接关系;

6、表递进关系;表因果关系;表目的关系。答题时要结合句意推测其意思。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写作手法,思考从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本题主要考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要抓住翻译的关键得分点,得分点基本上都是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附参考译文】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 “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 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按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 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十分凶险。楚

7、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所 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 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之所以不同于世俗的原因。2. 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段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8、也! ”(论语?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军)(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不逾矩 人不堪其忧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答案】(1)越过;能忍受;以为快乐;这,指河水(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解析】 【分析】(1)不

9、逾矩”的意思是 不会超过规矩”,逾”的意思是 越过”;乐”在 这里是意动用法。(2)故”以”善”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故答案为:越过;能忍受;以为快乐;这,指河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点评】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 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 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 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

10、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 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参考译文】孔子说: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 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至U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另叽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

11、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3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12、学则殆。”为政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温故而知卩新学而时习之B.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公大笑乐C. 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D.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匹夫不可夺志也(2) 翻译下列句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自述其人生经历时说自己到七十岁时做事才能不随心所欲,不越过法度。B. 三省吾身”三人行”的三省”三人”分别指 三次进行反省”和几个人”。C孔子认为在与人交往中即使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要动怒。D.从一箪食,一瓢饮,在

13、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中可以看出孔子具有安贫乐道的君子精神。【答案】(1) A(2) 复习学过的知识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成为老师了。(3) C【解析】【分析】(1) A都表示承接。B以为乐/高兴。C成为/替。D志于/志向。(2) 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故:已经过去的(指已经学习过或已经掌握的知识 )。 新:刚刚学到的知识。”(3) A项错,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B项错,三”表示约数,很 多。D项错,不是孔子,是颜回具有安贫乐道的君子精神。故答案为:A;复习学过的知识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成为老师了;CO【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

14、,一词多义现 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 意思;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 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 与优美;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出选择。【参考译文】孔子说: 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 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

15、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 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 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至U七十岁 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 老师了。”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 ;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孔子说: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 忍受不了

16、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太丘舍去 日中不至 下车引之(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世说

17、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是蒲松龄。B. 本文记述了七岁的元方据理责备父友无信、无礼”,而后友人下车引之,说明友人非常热情、平易近人。C. 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D. 友人过中不至说明了友人不守信用,太丘舍去说明了陈太丘不重视友谊、只在乎自己的 时间观念。【答案】(1)舍弃、抛弃;正午时分;牵、拉(2)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陈太丘便舍弃他先走了。他走了之后他的朋友才赶到。中午了你没到达,就是没有信用,当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没有礼数礼貌。(3)C【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 引”:牵、拉。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 舍”在现代汉语中也有

18、 舍弃、抛弃”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 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去”:离开。 乃”:才。 日中”:正午时分。对”对着。(3) C说法正确。A世说新语由南朝宋刘义庆主编的志人笔记小说集。B友人下车引之,说明想博得元方的好感,表示歉意,请求原谅。D 太丘舍去说明了陈太丘不重视友谊、只在乎自己的时间观念 ”错。太丘舍去”是因为与友人有约在前,但友人已经失约,怕 等不到他,不得不舍去”。故答案为:舍弃、抛弃;正午时分;牵、拉;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陈太丘便舍弃他先走了。他走了之后他的朋友才赶到;中午了你没到达,就是没有信用,当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没有礼数礼貌CO【点评】作答

19、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 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 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 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 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 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做出选择。【附参考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

20、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陈元方年一时,候 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 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_”袁公曰: 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

21、孤法卿父?”元方曰: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注】候,拜访,问候。 履行,实践,做。绥,安,安抚。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1) 从现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中,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意思正确的一项。例句义项卿家君法孤A .法令,制度;B.方法,做法; C效法,仿效;D.标准,法则。久而益敬A .更加;B.增加;C.好处。孤往者尝为邺令A 经历、体验;B.曾经;C.吃一点试试周公不师孔子A .传授知识的人;B.仿效,学习;C.军队;D.掌握专门学术或技艺的人。(2) 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22、3) 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4) 你认为元方所说的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案】(1) C; A; B; B(2)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3) 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他们的礼仪举止,虽然相隔遥远,却是那么一致。(4) 言外之意就是:周公没有效仿孔子,孔子也没有效仿周公。也就是说:家父没有效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解析】【分析】(1)句翻译:你的父亲学我,故选CO句翻译: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故选 Ao 翻译: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故选BO翻译:周公没有学孔子。故选 Bo(

23、2) 根据句意: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 什么事情? ”故句子划分为: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3)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4) 此事”指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现代话就是:对强者用德行去 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言外之意就是:周公没有效仿孔子,孔子也没有效仿周公。也就是说:家父没有效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 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故答案为:(1)C、A、B、

24、B(2)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3)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他们的礼仪举止,虽然相隔遥远,去卩是那么一致。(4) 言外之意就是:周公没有效仿孔子,孔子也没有效仿周公。也就是说:家父没有效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辨析。多义词是具有几个彼此不同而又 相互关联的意义的词,这些意义是同属一个本义(基本意义)的转义,引申、派生或衍生 意义。解答本题,先读一读句子,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提取出划线字的语境义,再对照义 项选择即可。(2)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 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断

25、不好,所以先读一读句子,体会语感节奏,分析句子成分后 再谨慎短句。(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注意:保留 古今相同的词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年号、某些典章等;删去 一些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 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据此思考言外之意即 可。【附参考译文】陈元方十一岁的时候,去拜会袁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 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

26、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 亲? ”元方说: 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 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6. 文言文阅读。乳母诗序(节选)(清)郑燮乳母费氏,先祖母蔡太孺人 之伺婢也。燮四岁失母,育于费氏。时值岁饥,费自食于外,服劳于内。每晨起,负燮入市中,以一钱市一饼置燮手,然后治他事。间有鱼飨瓜果,必先食(S)燮,然后夫妻子母可得食也。数年,费益不支,其夫谋去。乳母不敢言,然常带泪痕。日取太孺人旧衣溅洗补缀,汲水盈缸

27、满瓮,又买薪数十束积烛下,不数日竟去矣。燮晨入视其灶犹温,有饭一盏、莱一盂藏釜内,即常所饲燮者也。燮痛哭,竟亦不能食矣。【注释】孺人:古代贵族、官吏之母或妻的封号。鱼飨:有鱼的饭食。(1)用“ /符号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燮晨入其室空空然见破床败几纵横(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育于费氏 间有鱼飨瓜果 其夫谋 竟亦不能食矣(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每晨起,负燮入市中,以一钱市一饼置燮手,然后治他事。(4)我”痛哭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答案】(1)燮晨入其室/空空然/见破床败几纵横(2)抚育;偶尔;离开;吃(3)每天早晨,费氏背着我到集市上,用一个铜钱买个饼,放在我手中

28、,然后才去处理其 他的事情。(4)费氏对我视如己出,倍加爱护;我视费氏为母,感情至深,费氏的突然离开使我伤心 难抑。【解析】【分析】(1)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燮晨入其室/空空然/见破床败几纵横。译为:我早晨走进房间,里面空空的,只有破烂残旧的床和桌子杂乱的 摆放着。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注意标志性的虚词然”等。(2)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间”:偶尔。 去”:离开。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育”在现代汉语中也有抚育”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3) 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以”:用。市”:买。置”:放。治”:处理。(4) 可分析 每晨起,负燮入市中

29、,以一钱市一饼置燮手,然后治他事”间有鱼飨瓜果,必先食燮,然后夫妻子母可得食也”视其灶犹温,有饭一盏、莱一盂藏釜内,即常所饲燮者也。燮痛哭,竟亦不能食矣 ”等句,即可归纳出费氏对我倍加爱护,而我也视费氏为母, 费氏的突然离开使我伤心至极。故答案为: 不知秋思落谁家以委婉的问句表达,言有尽而意无穷,突出自己中秋见月 不见人的愁苦,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意思相近即可)抚育;偶尔;离开;吃每天早晨,费氏背着我到集市上,用一个铜钱买个饼,放在我手中,然后才去处理其他 的事情。费氏对我视如己出,倍加爱护;我视费氏为母,感情至深,费氏的突然离开使我伤心难 抑。【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关键在于考生对句子意思

30、的理解,要结合句意进行断句。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 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 进行积累。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注意文中 抒情的语句的理解。【参考译文】我的乳母费氏,是我的祖母蔡太孺人的侍女。我四岁时母亲去世,由费氏抚育。那时恰 逢荒年,费氏自己在外面吃饭,但仍来我郑家干活。每天早晨,费

31、氏背着我到集市上,用 一个铜钱买个饼,放在我手中,然后才去处理其他的事情。偶尔有了鱼和瓜果之类好吃的 东西,一定要先喂给我吃,然后费氏夫妇及儿子和母亲才可以吃。几年之间,费氏的身体越来越差,她的丈夫打算离开这个地方,费氏不敢说什么,但脸 上常常挂着泪痕。她每天取来我祖母的衣服缝补浆洗,打水装满缸和瓮;又买来好几十捆 柴火,堆放在灶边,没过几天,竟然走了。我早晨走进房间,里面空空的,只有破烂残旧 的床和桌子杂乱的摆放着,看她家的灶还是热的,有一碗饭、一盘菜,藏在锅内,正是经 常喂给我吃的饭。我痛哭,以致于吃不下饭。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

32、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 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 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子野(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昼 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 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 心,信不诬哉! ”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 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1) 用“ /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33、(划分两处)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2)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目似冃 盖以诱敌 将啮其喉 信不诬哉(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顾野有麦场/元方入门不顾_B. 狼径去/待君久不至,已去C. 以刀劈狼首/静以修身D. 亦毙之 /择其善者而从丄(4) 翻译下列句子。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5)甲乙两文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点?作者对狼分别持什么态度?【答案】 (1)稍长 /亦颇驯 /竟忘其为狼。(2)闭上眼睛;原来是,大概是;咬;确实(3)C(4) 想要从通道进入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或:想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 背。表面上假装亲昵,

34、却心怀叵测。(5)阴险、奸诈、狡猾。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心不改的本质并进 行谴责。【解析】 【分析】 (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分句;句子成分;关联词;虚词。稍长 (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主人)/亦颇驯(还是很驯服)/竟忘其为狼(竟然忘了它们是狼)。(2) 目似瞑: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暝”是一词多义:闭上眼睛;黄昏;幽暗;天黑,日落。 盖以诱敌: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盖”是一词多义:原来是;原因是;大概;发语词。 将啮其喉:要咬他的喉咙。啮”是一词多义:咬;侵蚀。 信不诬哉:确实没有诬蔑它们啊! “信”是一词多义:确实;信任;信用。(3)A. 回头看 /回头看。 B. 离

35、开 /离开。 C. 用/来。 D. 代词 /代词。故选 C。(4) 本题注意:意,打算。隧,从隧道。以,来。阳,表面。为,是。而,但是。 阴,暗地里。(5) 结合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阳为亲昵,而 阴怀不测”看出狼的阴险、奸诈、狡猾。【甲】结合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 几何哉?止增笑耳 ”可知,作者对狼是持嘲笑、讥讽的态度。【乙】结合 “狼子野心,信不 诬哉!”可知,作者通过揭露狼的奸诈、狡猾的本质,对狼持谴责的态度。故答案为: 稍长 /亦颇驯 /竟忘其为狼。闭上眼睛;原来是,大概是;咬;确实C想要从通道进入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或:想要从通道进入

36、来攻击屠户的后背。表面上假装亲昵,却心怀叵测。阴险、奸诈、狡猾。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心不改的本质并进行【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 进行断句,要结合现代语法,注意停顿。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 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 进行积累。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和一词多义的用法辨析,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常用虚词和词义的积 累,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理解。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

37、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 的意思,要注意对内容的梳理和概括。【附参考译文】【甲】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 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 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 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 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

38、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 增加笑料罢了。【乙】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圈养,也和狗相安(无 事)。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 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 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 他没有醒,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 皮。(他)就说:狼子野心,确实没有诬蔑它们啊!”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

39、不轨,更不是只有野心罢了。禽兽并不值得说 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

40、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博学面笃志(2)翻译下列句子。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周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请写出两个出自 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4)选文多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章,井说说其对你学习方面的启 发。【答案】(1)通 悦”愉快;生气;以为乐;坚定( 2) 为别人办事

41、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 ? 老师传授 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 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3)示例: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三十而立 择善而从 三人行 ,必有我师( 4 )示例:我选择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它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与思 不能偏废,只有将两者联系起来,才能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解析】 【分析】( 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 “说”:通 “悦”,愉快。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 古。 “愠“在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

42、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 “忠”信“ ”传“ ”焉“”等字的翻译。(3)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等句中的提取即可。( 4 )首先要理解好文句的大意。最好用现代汉语先翻译出来,并联系自己的亲身实际谈 体会。一定要谈感悟最深印象最深的一章,这样写出来才深刻,也有话可说。故答案为:通 悦”愉快;生气;以为乐;坚定; 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 ?老师传授给我 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 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示例:不亦乐乎

43、 温故知新 三十而立 择善而从 三人行 ,必有我师;示例:我选择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它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与思不 能偏废,只有将两者联系起来,才能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点评】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 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 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 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 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

44、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 用法的词语;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概括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概 括作答即可;本题考查阅读感悟启示的表达,答题时应注意抓住文段中心,理解文段含义,结合中心 作答,结合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 引发感悟,注意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 警句;恰当运用比喻等修辞;成语。偷梁换柱把作者的在该文章中的观点、体验换成自己 的话再重新演绎一遍。【参考译文】孔子说: “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 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 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45、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 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 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 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 ;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 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

46、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 “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 “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 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 “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 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 “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 ”孔子说: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仁德就在其中了。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诫子书诸葛亮

47、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金忠待人以宽(明)焦竑金忠 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里人有数窘辱 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或日: “彼不于公有感 乎? ”曰: “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 ”(选自玉堂丛语)(注释) 金忠:人名,明代鄞(今浙江鄞县)人。 感:通 “憾 ”,怨恨。(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迨性 年与时

48、驰 非宁静无以致远(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于人有片善心称之/择善而从B. 虽有素与公异者/素昧平生C. 顾其才可用/元方入门不顾_D. 奈何以私故/并驱如故(4)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5) 金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阅读全文概括。【答案】(1)振奋;修养;疾行,指迅速逝去;达到(2) 不下苦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行。(3) B(4)

49、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 /惧不为容/公荐用之。(5) 正直无私,胸怀宽广,用人唯贤。【解析】【分析】1)句意: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励:振奋。句意: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治:修养。句意: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句意: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2) 本题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 修身”个人的品 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3) A.善良/好的方面;B.平时/平时;C.考虑/回头看;D.缘故/原来的。故选BO(4) 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句意:他当尚书时,那个人来京城作官,担

50、心金忠不能容他,金忠仍然推荐任命他。根据句意停顿为: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5) 从文中内容来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表现金忠正直无私;由 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或曰:不于公有感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看出其胸怀宽广,善用人才。故答案为:振奋;修养;疾行,指迅速逝去;达到 不下苦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行。B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 /惧不为容/公荐用之。正直无私,胸怀宽广,用人唯贤。【点评】本题

51、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 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是否相同。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 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 内容来分析。【附参考译文】有道德修

52、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 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 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 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 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至耐悔恨又怎么来得及10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

53、狼又至。骨已尽矣。而 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 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 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并驱如故 顾野有麦场 意暇甚(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

54、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叙述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屠户处境的危急,扣人心 弦。B面对贪婪的恶狼,屠户虽然感到恐惧,但是他不迁就退让,先投以骨”,以争取更有利的斗争时机。C屠户 奔倚”在积薪之下,禾U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前后受 敌的处境。D.第 段是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阐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最终也会被人 的勇敢与智慧打败。【答案】 ( 1)追随、追赶;看,视;这里指神情、态度(2)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禽兽的诡诈手段 能有多少啊。( 3 ) B【解析】 【分析】( 1)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55、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 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其中 “驱”意思是追随、追赶, “意”指的是神情、态度。( 2)重点字词:少时,一会;径去,径直离开;犬,像狗一样;变诈,巧变诡诈;几 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3) B.表述有误。根据情节变化可知,面对贪婪的恶狼,屠户一开始感到恐惧,投以骨”的行为说明他心存侥幸,希望狼吃了骨头能够放过自己。故选B。故答案为: 追随、追赶;看,视;这里指神情、态度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B【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 的掌握。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