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系统复习检测(一)_第1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系统复习检测(一)_第2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系统复习检测(一)_第3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系统复习检测(一)_第4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系统复习检测(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系统复习检测(一)(120分钟 120分)一、积累与运用(16分)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2分)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a. 孕(yùn) 育 b.销声匿(nì) 迹 c. 衰(shui) 草 d.风雪载(zài)途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寒噤仄歪 箱箧 b.杀戳 默契 溃退 c.赞誉 憧憬 闪铄 d.荻

2、港 恍惚 阻扼3.下面画线的句子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4分)在今天,拥有一部电脑就如同好比拥有整个世界。于是,有的人开始厌倦纸质图书,更愿意在肉上快速阅读。但是网上阅读好像是乘火车出差,直来直去毫无悬念;而阅读纸质图书则好像是坐牛车去姥姥家,慢悠悠地观景赏花心含喜悦。对纸质图书的命运,即使大家怎样担忧,我都始终抱有希望,因为只要你想借助阅读享受快乐,这种方式就永远不会消亡。而且,随着整个社会浮躁心态的改变,使传统阅读方式将会受到大众的钟爱。目前,古典著作图书受到读者追逐,就是最好的印证。句语意重复,应删去的词是句中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把 改为 。句成分残缺,应删去的词是 。句中词语搭配不当,应

3、将 改为 。4.阅读下面的新闻,按要求答题。(4分)除夕到初六,家中成了麻将“赌窝”,江苏南京初三学生小魏认为这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于是在小区门口贴出一副“夜夜麻将声,怎能学习?天天想一中,你去考吧!”的讽刺对联,希望父母能给他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结果对联劝父的效果并不理想,其父亲认为丢了脸,将对联揭去,并将儿子的脸打肿。居民们一起指责老魏不该打儿子,有什么话好好说,有居民还报了警。(据2月14日南京晨报)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可以从材料中找)(2分)有话好好说可化干戈为玉帛。如果你是小魏,你觉得怎样和父亲说才能做到既不触怒父亲,又能实现自己的愿望?(2分)5.名句填空。(4分) ,一览

4、众山小。 ,家书抵万金。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绝山献多生怪柏。 ,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二、阅读理解(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14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5、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6.本文的作者是 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2分)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任选两小题)。(4分)落英缤纷: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便要还家: 及郡下,诣太守:8.用简洁的文字写出“渔人”的行踪。(2分)(发现桃花源)( )( )9.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

6、线的句子的意思。(2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0.作者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可是作者描绘出了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请想一想并写出作者写作的意图。(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16分)走散的炊烟唯一不变的是炊烟。就在村庄之上,就在一群麻雀之上。秋天老了,是冬天;炊烟老了,是新的炊烟。炊烟可以自由散去,但根是不能散去的。他的根无处不在,在故乡的天空中,在故乡的大地上,在那浓的化不开的云彩下,在一块鹅卵石与另一块鹅卵石的缝隙里。天空是不会散的,大地也不会散,就像母亲,那么忠贞,那么坚韧,在游子的心中,在鱼尾纹的最深处。就是那一地的炊烟。从树梢上绕出来,从房脊

7、上站起来,爬上草垛的几片枯叶,清清淡淡地笼住天空的几声鸟鸣,然后就走了。只留下鸟鸣,只留下草垛,只留下树梢。还有母亲,还有一村的房子。就像我一样走了,走得缠绵fi cè( ),走得荡气回肠。我知道,这是我和炊烟所无法把握的,因为我和炊烟都把根丢了。把根丢在了村庄。其实,只要我摸着炊烟回去,我就会找到我的村庄,我的屋子,还有那一地的鸟声,还有站在大门口,手打凉棚,向远方遥望的白发苍苍的母亲。我无法活得像浮萍一样潇洒,它可以连根都不要,但是我无法做到。母亲手指炊烟,她说人活着就要像炊烟,要不停地向上走。那一年我就记住了炊烟,记住了头顶zhàn lán( )的天空,记住

8、了母亲的话,记住了炊烟的方向。于是我坚忍不拔地走向前方,冥冥之中被一种东西手臂一般地召唤着。后来我就离开了村庄。后来我就游走了,像一屡炊烟一样从村庄的上空,从母亲的眼神里,从我所钟爱的鸟声中,游走了。从此,我在村庄的那一片天空的背影里,寂静的消失。一缕缕飘得太远的炊烟,远过了母亲呼唤的声音,远过了村庄的温暖,远过了一颗心到另一颗心的距离。从村庄走出去,你就是漂泊了,你就注定是在漂泊了。走自己的路,却是在别人的土地上,说自己的话,却包围在陌生的方言中,除了被在村庄捂热的心,你正在被一点一点地融化,被异地的风,异地的水。可是我却无法学得像浮萍一样,可以随遇而安,可以随意地在一处地方驻扎下来,并且把

9、它作为自己的家园。所以,我还是村庄的,我只能是我的村庄的。我不过是那一缕走散了的炊烟。1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缠绵fi cè( ) zhàn lán( )的天空1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4分)荡气回肠:随遇而安:1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请从文章中找出原话来证明这一线索的成立。(3分)14.在故乡那么多的事物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那袅袅绕绕的炊烟作为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呢?(3分)15.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用词精确,尤其是一些句子中的动词用得十分贴切,请你列出两句来说明。(4分)(三)阅读下文,回答1619题。(14分)海水淡化的困境随着近几年淡水资源的

10、不断枯竭和海水淡化成本日益降低,海水淡化工业已经像全球变暖一样炙手可热,让国内外的科学家、商人都想在这一领域大干一场。据统计,到_年初,全球已经拥有了1多座海水淡化厂,有每天制造4000万立方米淡水的能力。预计到_年底,这个规模还能增长12。所谓海水淡化,其实是从海水中提取淡水的一项复杂而艰难的技术。反过来讲,海水淡化过程也可以被看做是一个“海水浓缩”的过程。就拿目前比较流行的反渗透处理法为例吧:当海水从半渗透膜通过时,只有像水分子那样小直径的分子可以来去自如,而像盐分子这样的大个分子却只能“吃闭门羹”,被乖乖挡在外面,由此而增加了海水的浓度。科学家们为了保证淡化的质量,防止小孔被过多的盐分子

11、堵住,浓缩的海水需要被及时带走。这就导致海水淡化会产生副产品“淡化废水”,这种废水既高盐度,又高碱度,并且其中富含重金属,对水下生物会造成很大的破坏。这些环境问题在海水淡化应用最广泛的地区中东地区就显得更为突出了。因为该地区拥有世界50海水的淡化能力,每天能生产li00多万立方米的淡水。由此可以肯定淡化废水的排放量也是惊人的。仅海湾地区,每秒钟可以生产115立方米的淡水,但是每秒却制造1000立方米的浓缩海水,就快赶上当地最主要的沙特阿拉伯河的径流量每秒1456立方米了。如此发展下去,海水会越来越浓,海洋会越来越稠了。淡化废水排放虽然不像化工厂泄露那样见血封喉,但是排放出来的化学物质数量也是十

12、分庞大的。其中,最让人关注的两种物质就是氯和铜。海水淡化厂引入的海水通常需要经过氯气消毒。溶解的残留氯气排放出来大部分会自发地分解和稀释掉。然而相关毒物学研究表明,低浓度的溶解氯气依然是海洋生物的“鹤顶红”。因此美国环境管理局规定,海水中氯的长期观测值应该低于每升75微克,短期值也不得超过每升13微克。更为致命的是,氯和水中的氧形成的化合物,结合海洋中的有机物可以形成对身体造成不可逆损害的致癌物。和单独的物理化学分析不同,现实中的淡化废水不是简单的毒性叠加,而是一个毒药的“满汉全席”。通过复杂的机理,盐度、碱度、高温和化学属性很有可能相互增强。然而我们对这些潜在的复合毒性还知之甚少,需要更多相

13、关的研究来揭示其中的奥秘。另一方面,海边生态环境对淡化废水的排放也有很大影响。例如,海底的海草、水藻和珊瑚礁瓠能降低海水的流动和海底沉淀物的迁移,从而把废水排放问题转换为局部环境的灾难。因此,淡化废水排放口的位置应该尽量躲开这种海底动植物茂密的地方。纵使海水淡化困境重重,然而面对日益紧张的淡水资源,海水淡化仍然是我们需要给予考虑的方法之一。目前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和十全十美的,因地制宜和正确地施用科学,它才能够给我们带来我们需要的东西。16.通读全文,说说海水淡化的困境有哪些?(4分)17.第段中,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18.说说第段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3分)19.

14、第段中,“每水淡化是我们需要给予考虑的方法之一”中的“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三、表达与写作(60分)20.曾经在一个小学的课堂上,语文老师出了这样一个题目:请同学们用“窗”来组词。题目布置以后,不少同学都亮出了自己的答案,有的组“窗户”,有的组“天窗”,有的组“铁窗”等,其中一个同学举起手说“心窗”,老师听后,很是高兴。你心中的“窗”又是如何的呢?请以“我心中的窗”为题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系统复习检测(一)参考答案1.a2.a3.好比(或如同);即使 不管(或“无论”; 使 追逐 青睐(或“喜爱”)4.示例:夜夜麻将声,怎能学习?天天想一中,你去考吧

15、!(对联劝父 “麻爹”教子)爸爸,再过几个月我就要中考了,您和叔叔阿姨们换个地方玩可以吗?5.会当凌绝顶 烽火连三月 回清倒影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6.东晋 陶渊明7.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要”通“邀”,邀请。 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8.访问(探访)桃花源 离开(辞别)桃花源9.老老少少都自由自在,逍遥快乐。10.一是表达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二是寄托自己的理想:生活在一个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理想社会中。11. 悱恻 湛蓝12. 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这里指情感场景十分动人。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满足。13.炊烟。示例:“我”因为炊烟而离乡:母亲说“人活着就要像炊烟,要不停地向上走”;“我”又因为炊烟而思乡:“一缕缕飘得太远的炊烟,远过了母亲呼唤的声音,远过了村庄的温暖,远过了一颗心到另一颗心的距离”等。14.因为炊烟的飘忽不定与游子的漂泊有着外在的相似性;炊烟的根在村庄,游子的根在故乡,二者又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所以作者选择炊烟作为意象是颇有道理的。15.如“从树梢上绕出来”“从房脊上站起来”。一个“绕”字,写出了炊烟的飘忽不定之态;一个“站”字,写出了炊烟在无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