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假期专项练习题_第1页
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假期专项练习题_第2页
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假期专项练习题_第3页
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假期专项练习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假期专项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小古文阅读。高山流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选自列子·汤问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伯牙善鼓琴(_)善良;慈善。 擅长;长于。赞许。善哉(_)善良;慈善。 擅长;长于。赞许。志在高山(_)意向,心里想着。记号。记载的文字。伯牙所念(_)惦记。说,读,诵读。 心里想到的。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部分的意思。_3由“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可以看出()。A.伯牙弹的曲子,钟子期都听得清清楚楚

2、B.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听不懂C.伯牙心里想什么,都能通过琴声传达出来D.钟子期也很懂音乐,伯牙的琴声中听不出伯牙所想4“高山流水”常用来比喻。A.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B.有山有水的绝美风景C.纤尘不染的美好境界D.文笔流畅优美2. 课外阅读。东施效颦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注释:颦:皱眉头。里:邻里。美:认为美。归:回去。挈:带着。妻子:妻子和儿女。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东施效颦(_)(2)挈妻子而去之走(_)2翻译下面的句子。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_3用“_”在文中画出描写人

3、们看到丑人“亦捧心而颦其里”的表现的句子。这种表现说明了什么?_4东施效颦最大的问题在于:_。(用原文语句回答)5这个故事给人们的启示是()。A.每个人都要有追求美的勇气B.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C.要懂得扬长避短,不能盲目模仿别人3. 阅读理解。孟母三迁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子矣。”遂居。(注释)邹:周朝国名,在今山东邹城一带。舍:房屋,住宅。嬉:游戏,玩耍。墓间之事:指祭

4、扫坟墓一类的事情。居处子:安置儿子的地方。贾人:商人。炫卖:沿街叫卖。俎豆:俎和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揖让进退:打躬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1结合注释,写出对下列句子的理解。(1)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_(2)孟母曰:“真可以居子矣。”_2孟母两次认为“此非吾所以居处子”的原因是什么?_3读了这则故事,你在学习方面有哪些收获?_4. 课文回放。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没有偷吃,心中不由感慨万分,便对弟子们说:“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1)读一

5、读,说说你怎么理解画线句子。 _(2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他是一位怎样的人? _5. 阅读理解。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1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用现代文表述)_2短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_3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_4在强国梦的激励下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人物,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请写出最少四个。_5身为中国少年,你现在能为祖国做些什么?_6

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吾忘持度(_)  A量长度  B量好的尺码  C长度  D温度(2)反归取之(_)  A反正  B反转  C相反  D同“返”,返回2“何不试之以足? ”这句话是一个()。A.反问句 B.陈述句 C.疑问句 D.否定句3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_4“及反,

7、市罢,遂不得履。”这句话的意思是( )。A.等到回来时,街市已关门了,于是他没买到鞋子。B.等到回来时,街市仍开门,所以他买到了鞋子。C.等到鞋子的老板回来,他才买下了鞋子,回去了。D.到了街上返回来,街上已不再卖鞋了,他只好买了袜子回家。5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A.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B.我们不能只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C.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D.做事要坚信真理,不能轻易改变。7. 阅读乐园。怀素练字怀素是唐朝有名的和尚。他从小入庙出家,可他始终坚持了对书法的爱好,他的代表作自序帖可谓草书史上的典范之作。成就的取得,是他长期坚持不懈地练习的

8、结果。能有这样的“结果”,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僧人的本职是事佛、坐禅念经,要练字,就要把分分秒秒的休息时间全占满。这一点,怀素完全做到了。他的毅力是令人赞叹的。练字还需文房四宝俱全。寺庙中的生活本来就是清苦的,买笔买墨就得不少钱,还哪有钱去购买砚台、纸张呢?可这并未难住怀素。聪明的怀素想出了一个省钱的办法以芭蕉叶代替纸张。长沙的气候温暖、潮湿多雨,非常适合芭蕉的生长。芭蕉叶子又肥又大,代替练字的纸倒也凑合。于是,怀素在房前屋后的隙地上栽了上万株芭蕉,以供摘取叶子挥洒笔墨。他给自己掩映在芭蕉丛中的庵堂取名为“绿天庵”。由于怀素练字过勤,芭蕉叶子不够使用。他又找了块木板,刨平后刷上油漆。每年在芭蕉

9、叶子没长成之前,他就用木板练字。写满一板后,擦掉之后再写。如此反复不已,时间长了,一场木板竟磨穿了。练字离不开笔,怀素对笔十分爱护,每写完字都把它洗得干干净净。他没有合适的盛水器皿,便就地取材;到屋外的一个小石头池子里洗笔,拿它当了“笔洗”。日久天长,池子里的水全都变成了黑水。人们就叫它“墨池”了。怀素每天在芭蕉叶、木板上耐心地写着字,笔用秃了一支又一支,几年后,用秃的笔有一大堆。怀素对这些笔感情很深,把它们葬在山下。他还为这些笔树立了墓碑,名之为“退笔冢”。怀素就是这样努力创造条件,勤习苦练,终于练就一手用笔盘旋、狂放,变化繁多而又挥洒自如的狂草,由一个爱写字的小和尚成为一名值得效法、赞颂的

10、书法大师。(1)文中有些词语我们不常见到,请你试着说一下它们的意思。事佛_坐禅_狂草_(2)短文第二自然段中“结果”加了引号,这里引号的作用是   。(3)短文的文章结构是   ,请你用曲线画出文章前后呼应的句子。(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收获?_8.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   。孔君平   其父,父不在, 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 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1按原文填空,并解释最后

11、一句话的意思。_2文中杨氏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呢?_3结合阅读体会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个怎么样的一个小孩?_4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_5通过品读上文,我们感受到语言的精妙。试着读读下面的话,你能否像杨氏之子一样用精妙的语言回答。阿凡提骑着驴来找本城的法官。法官望见了,就大声招呼道:“欢迎你们两位一同光临!”阿凡提不慌不忙地说:“_。”9. 课内阅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

12、,乃呼儿出。 诣:_ 乃:_(2)孔指以示儿曰。 示:_ 曰:_(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 闻:_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对话意思:_(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_10. 阅读理解。晏子使楚(原文)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

13、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1理解字词意思。短:_ 更读音(_):_ 不肖读音(_):_使狗国者,从狗门入。_齐无人耶,使子为使?_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这三个成语运用了_修辞手法,我知道成语(_)的意思是_这三个成语运用了_修辞手法来表现齐国人多。2这两个短小的故事,告诉我们晏子_(用三个以上成语或四字词)的人。11. 小古文阅读。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

14、走也,以为畏狐也。1请解释划横线字的意思:子:_ 然:_  走:_2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_3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 _ 的人。1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涉:渡。遽:急忙,立刻。契:刻。是:这儿。求:寻找。1参考注释,翻译下面的句子。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_2下列加点的字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楚人有涉江者/郑人有欲买履者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杨氏之子3这篇古文的内容可用成语“_”概括

15、。从修辞手法上看,最后一句是_句。4对这篇古文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B.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考虑到事物是在不断变化中的,不能墨守成规。C.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水流太急,把剑冲走了。13. 阅读理解。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漫浪:_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_2读书中的“三到”指的是_3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原文句子回答)_4第一句名言启发我们读书要_,由此,我想到了许多名人读书的故事,例如:孔子“韦编三绝”、_、_。你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请写出一两点来。_14. 阅读理解。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