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五中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人民版_第1页
浙江省湖州五中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人民版_第2页
浙江省湖州五中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人民版_第3页
浙江省湖州五中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人民版_第4页
浙江省湖州五中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湖州五中湖州五中 20122012 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暨历史学科知识能力大赛暨历史学科知识能力大赛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第卷(客观题)和第卷(主观题)两部分,试卷共 8 页 2 大题;满分为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2、第卷做在答题卡上,第卷做在答题卷上,做在试题卷上不得分。3、答题注意答题规范、字迹端正卷卷 I I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4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51.5 分,共分,共 6060 分。)分。)1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

2、迹(如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 ”作者的意思是A文字史实大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3.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据右图判断, “量”指A. 长度 B. 容积 C. 重量 D. 面积4据史书记载,公元前 213 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 200 枚秦半两 钱买了三个象牙、

3、10 本庄子和 109 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 A属实 B不可能是事实 C不能判断 D有可能是事实5下面是关于秦筑长城的诗句,你认为哪个观点比较全面客观A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B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 ”C “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 ”D “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6 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统治期间:“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长空,牛马布野,秦量2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斗米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表山东至于

4、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如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对此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唐太宗统治期间经济发展 B贞观年间社会安定 C唐太宗时期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D对统治阶级歌功颂德7. 对唐朝的羁縻府州的解读,正确的是A羁縻府州是唐朝对民族地方的一种直接统治形式 B安西都护府是设置在西域地区的羁縻府州C羁縻府州的官职通常以部落首领担任,可以世袭D羁縻府州须向朝廷上报户口,交纳赋税8中国历史上形成各族杂居的现象,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关于民族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唐太宗在吐蕃故地建立安西都护府B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请求与唐通婚,唐太宗以宗

5、室之女文成公主和亲。C康熙设立台湾府,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D1949 年共同纲领规定,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9. 唐太宗自己曾说:“吾居位以来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劳烦。 ”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唐太宗善于纳谏和自我反省 B唐太宗时期出现了盛世局面C唐太宗时期对人民的剥削仍然沉重 D唐太宗时期经济繁荣、民族团结10. 唐太宗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乎?”(贞观政要)此材料反映了唐太宗: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B革新政治C兴科举以儒为师 D “存百姓”的思想11下列清政府

6、维护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大事件的先后:平定三藩 抗击沙俄 三征噶尔丹 统一台湾A B C D12判断以下电视剧场景,哪个符合历史史实A.康熙王朝中孝庄皇太后说:“只要有我孝庄在,谁也别想动我孙子”B.鹿鼎记中,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并从郑克塽手里收回台湾。C.少年康熙中,康熙帝智擒鳌拜,并以 30 条大罪,将其处死。D.康熙秘史中,康熙帝在多伦、乌兰布通战役中打败噶尔丹,迫使其兵败自杀。13. 有人认为对康熙应该重新评价。中国近代的落后,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巨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改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中国留下了沉

7、重的包袱和苦难。此人的3评价采用的史观是A全球化史观 B文明史观 C革命史观 D近代化史观14康熙帝一直被誉为康乾盛世的开创者。但有学者提出应当重新评价他,认为中国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帝,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下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该学者评价思路相类似的是A秦王嬴政顺应潮流实现统一 B唐太宗奠定大唐盛世C明太祖废除丞相高度集权 D康熙帝捍卫了国家主权15. 康熙第一次南巡到曲阜时,曾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上。这说明康熙善于学习和创新 康熙尊重汉族文化传统“尊孔”利于于清朝统治 康熙注意加强民族团结A B C、 D16对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评价不正确

8、的是A秦始皇的最大功绩在于开创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唐太宗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C康熙帝收回台湾之后,设置台湾府,巩固了祖国东南的海疆D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三位帝王所做的仅仅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17 “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有教无类18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

9、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 ”这主要反映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19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葸 Xi:畏缩)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人) ”对这段话不正确的理解是A要用礼来加以节制,加以中和,这样人们才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B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的思想基本一致C “不学礼,无以立” ,认为礼是个人修养的落脚点D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420.“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

10、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过犹不及,和而不同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1亚里士多德说:“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这句话表明亚里士多德A认为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B物质受精神世界形式的支配C真理高于切的信念 D认为友情和真理同等重要22下列有关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孔子整理的“六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B. 儒家思想经历代损益逐渐渗透

11、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C. 孔子创办的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 D. 孔子的思想及其学说在当时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影响23亚里士多德曾对一位学生说:“我们希腊人有个很有趣的谚语: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 ”他可能在向这位学生解释A伦理学 B三段论 C中庸之道 D唯物论 24亚里士多德认为,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这种观点A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 B.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C.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性质 D.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形式之间的关系25都提倡“中庸”思想的东西方两位

12、先哲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都热衷于教育事业 都曾致力于宣扬自己的政治理念 都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研究的兴趣和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多个学科A B C D26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 ;未经国会同意, “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 ;“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 。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A共和制 B联邦制 C民主制 D权力制衡27凯旋门是欧洲纪念战争胜利的一种建筑。始建于古罗马时期,当时统治者以此炫耀自己的功绩。后为欧洲其他国家所效仿,法国巴黎凯旋门,

13、是拿破仑为纪念奥斯特利茨战争的胜利而建立。下列对于法国巴黎凯旋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此次战役又称“三皇会战” ,拿破仑以炫耀自己的军功而建 5B大诗人海涅为此写道:“拿破仑呵了一口气,就吹掉了普鲁士。 ” C在那场胜利的战争中,拿破仑亲自指挥,打败了俄、奥的军队 D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发挥到了极致,一举摧毁了第三次反法同盟281918 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中写道:“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这说明当时中国 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中国两千年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结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辛亥革命没有取得彻底成功 出现了

14、军阀割据的局面A B C D291912 年 3 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民主精神包括吸收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精华,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宪法是通过民主程序由参议院制定的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约法规定在政体运作方面实行三权分立原则A. B. C. D. 301922 年,一个村庄的农民与当局发生冲突,杀死了 20 多名警察。甘地痛心疾首,绝食 5 天,并宣布停止非暴力运动。甘地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了甘地主义不适应印度的国情甘地对非暴力思想的执著C印度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与动摇性 D英国殖民当局的残暴31. 华盛顿说:“虽然我深知此项任务所给予我的崇高荣誉,但我仍

15、深感不安,因为我的能力和我的军事经验怕难以胜任要职。 ”材料中的“任务” 、 “要职”指的是让他担任A弗吉尼亚民兵团的少校副官 B弗吉尼亚议员 C大陆军总司令 D美国的第一任总统32. 恩格斯说:“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的。 ”这句话的基本观点是A英雄造时势 B时势造英雄C拿破仑的业绩任何人都可做得出 D拿破仑不适应历史发展潮流33. 法兰西第一帝国强盛的顶点和崩溃的起点分别是 与第三次反法同盟作战 与第四次反法同盟作战 与第五次反法同盟作战 东征俄国 滑铁卢战役 莱比锡会战A B C D34. 右图是民法典的封面,对于这部法律在他心中的地位,拿破仑曾这样说:

16、“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 40 多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 ”你认为他这样说是因为6A40 多次胜仗,徒有虚名,微不足道B滑铁卢之战,使拿破仑前功尽弃C.民法典代表法国人民的利益,受到各阶层的拥护D.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351913 年 7 月 8 日, “驻汉口的英国领事用一种典型的上流阶层关于人民观念的口吻指出:对于北方军事力量,湖北人民是把它作为法律和治安的一方来寄予同情的。在长沙, 大部分绅士,实际上整个商界 ,持有同样见解” 。这段材料说明A民主共和观念并未深入人心 B二次革命缺乏坚实群众基础 C袁世凯政权

17、有广泛社会基础 D国民党迅速分化、力量涣散36孙中山听到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他给列宁发去了贺电。贺电中说:“中国革命党对于贵国革命党之艰苦卓绝的奋斗,表示极大的敬意;而且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这反映了A孙中山向俄国学习的强烈愿望 B孙中山已经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C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D孙中山决定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37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这反映出三民主义基

18、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趋势 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A B C D38孙中山病逝后,蔡元培曾作挽联祭奠:“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挽联所肯定的孙中山的主要功绩是A创建中国同盟会 B推翻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C组织发动“二次革命” D积极领导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39.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 ”诗人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7多次组织群

19、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 、 “国父”为印度民族独立奠定基础 创立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A. B. C. D.40甘地在武力政策一文中说过:“我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对“印度的力量”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印度劳动人民深受压迫,反抗性较强 B英国殖民势力强大,印度实力弱 C印度宗教文化积淀极深而新的经济因素脆弱 D印度无产阶级力量不大卷卷 二、非选择题(共二、非选择题(共 3 3 小题,其中第小题,其中第 4141 题题 1212 分,第分,第 4242 题题 1212 分,第分,第

20、 4343 题题 1616 分,共分,共 4040 分)分)41 (12 分)唐太宗和康熙帝统治时期,均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治世时期,这跟统治者采取有效的民族政策是分不开的。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唐朝初年,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东突厥部众约 10 万人归附唐朝。贞观四年,就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朝廷内部出现争议。 )突厥既亡,其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西奔西域,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之,宜悉徙之汨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吾民,永控塞北之地。 ”?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

21、。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国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备自保全,比不能抗衡中国。”温彦博以为“徙于兖、豫之间,则乖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建武故事,直将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屏蔽,策之善者也。 ” 资治通鉴材料二材料二 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的民族团结政策使少数民族首领对唐朝忠心耿耿,愿意“世为唐臣”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三材料三 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 ;“秦筑长城以来,

22、汉,唐、宋亦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 清圣祖实录康熙帝请回答:(1)据材料一,请概括指出唐朝大臣在处置东突厥问题上的不同主张。 (3 分)并结8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最终是如何处理东突厥问题的?(1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2 分)唐朝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历史影响?(2 分)(3)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在处理边境少数民族问题上的基本政策,并结合所学,用史实来论证。 (4 分)42 (12 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真正的独

23、立,仿佛一座大厦,而政府的统一,乃是这座大厦的主要柱石大家应当对它抱着诚挚的、经常的和坚定不移的忠心尊重它的权力,服从它的法律,遵守它的措施,这些都是真正自由的基本准则所构成的义务。1796 年华盛顿总统的“告别辞”(1)材料一中“政府的统一”是指什么? 华盛顿在 1789 年以前,曾为“政府的统一”事业做了哪些主要的努力?(4 分)材料二材料二 就国内政策而论,拿破仑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开明专制君主。虽然他对国家实行独裁统治,但统治效率很高。拿破仑这些实在的成就使他受到普遍的欢迎。虽然也存在着渴望复辟旧制度或是认为拿破仑背叛了革命的政敌,但是大多数人则都因为他结束了骚乱和建立起了一个可信任的、强

24、有力的政府而向他欢呼。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为建立起一个“可信任的、强有力的政府” ,拿破仑在军事上采取了什么措施?(2 分)材料三材料三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材料四材料四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惟一正确方法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3)材料三、四中孙中山、甘地从事斗争的手段有什么共同点?他们选择这种斗争方式的共同原因有哪些?(6 分)943 (16 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历史人物

25、的评价会出现矛盾的结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清朝人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纪念碑上的赞词:“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陈胜、吴广),割据雄于曹刘(曹操、刘备) 。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尚见其画像,气貌雄颜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对华盛顿评价的合理与偏颇之处。 (4 分)指出“清朝人”这样评价的原因。

26、(2 分)材料二材料二 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1814 年一位意大利人的话(2)概括材料二中“意大利人”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 (4 分)他这样评价的出发点是什么?(2 分)材料三材料三 当年,公元前 492 年,60 岁的孔子,颠颠簸簸,坐着马车,来到郑国的东门,有个擅长相面的专家,叫姑布子卿,给他相面。他说,孔子的上半身像尧、舜、禹,倒有点圣人气象,但下半身像丧家狗,垂头丧气。孔子不以为忤,反而说,形象并不重要,不过,要说丧家狗么, “然哉然哉” 。他只承认自己

27、是丧家狗。孔子失望于自己的祖国,徒兴浮海居夷之叹,可是遍干诸侯,还是一无所获,最后老死于鲁国。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很多知识分子的宿命。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李零丧家狗:我读(3)概括材料三中李零对孔子的评价。 (2 分)他这样评价的出发点是什么?(2 分)10湖州五中湖州五中 20122012 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答题卷 第第卷(共卷(共 4040 分)分)二、非选择题(共二、非选择题(共 3 3 小题,其中第小题,其中第 4141 题题 1212 分,第分,第 4242 题题 1212 分,第分,第 4343 题题 1616 分,共分,共 4040分)分)41.41. (1)(2)(3) 42.42.(1)姓名_ 班级_ 准考证号_ 试场号_装订线座位号题次414243总分得分11(2)(3)43.43.(1)(2)(3)12高二历史参考答案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123456789101112131415ADBBDCCACDDBBAD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DCBDCDBADBB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