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语文期末试卷六(含答案)_第1页
人教版七(下)语文期末试卷六(含答案)_第2页
人教版七(下)语文期末试卷六(含答案)_第3页
人教版七(下)语文期末试卷六(含答案)_第4页
人教版七(下)语文期末试卷六(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徽省灵璧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 (六)七年级语文试题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你拿到的这份试卷满分为150分,请仔细审题,认真作答,相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6分)深林人不知,。(王维竹里馆)飞来山上千寻塔, 莫笑农家腊酒浑, 浩荡离愁白日斜, 宣室求贤访逐臣, 有约不来过夜半,,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王安石登飞来峰)。(陆游游山西村)。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李商隐贾生)。(赵师秀约客)木兰诗中写道:木兰告别了家乡,来到了黑山一带,已经听不到爹娘 呼唤女儿的声音,“ " 一句表明

2、战斗即将打响。(2)默写杜牧的泊秦淮。(4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亲情没有珑重的形式,没有华丽的包装,它逶迤在生活的长卷中,如空气一 样浸满每一个空隙,无色无味,无形无影,于是也常常让我们在拥有时习以为常, 在享受时无动于zhong。亲情是饭桌前的晏晏谈笑,是柴米油盐间的琐碎细腻; 是满怀爱意的一个眼神,是求全责备的一声抱怨;是离别后辗转反侧的牵挂,是 重逢时相对无言的感慨。(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逶迤()琐碎() 无动于zhong()选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2 分)(3) “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主要

3、有下面三个义项。文中“习以为常”的“习”意思应为()(2分)A.学习;复习;练习 B .对某事物常常接触而熟悉C .习惯选文主要运用了 ?口 的修辞手法。(2分)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1)骆驼祥子中 因考试不及格就去告发曹先生,后来他被 告发而遭到枪毙。(2)小说红岩中,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中美合作所 集中营,主要包括两个地方:一个是,由军阀白驹的别墅改造而成; 另一个是 2由煤少渣多的小煤窑改造而成。4.某校七年级(1)班选举你担任班刊主编,现在需要你完成以下几项任务。(12分)(1)【请你命名】班上决定办一份班刊,请你为它取一个文雅且

4、富有文学气质的 名字(不超过10个字),再用简短的话(不超过50字)说说你取这个名字的理由。(4分)你为班刊取的名字:你取这个名字的理由:(2)【办刊流程】下面是这份刊物创办前的计划书,请补充完整。(2分)程序一:组建班刊编辑部;程序二:征集刊名及办刊建议;程序三:程序四:征稿并拟定班刊出版时间表。(3)【挺身应对】班刊拟写一副对联,目的是鼓励同学们多读书、勤写作。下面是编辑部拟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2分)读经读史读旧事,(4)【材料探究】下面是2017年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四 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的“各媒介接触时长对比表”,说说你从表中的研究发 现。(4分)年度图书报

5、纸期刊上网手机Pad(平板电脑)电子阅 读器2016 年20.2013.156.61157.2274.4013.885.512015 年19.6917.018.8354.8462.2112.716.82你的研究发现是:得分评卷人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18 分)难忘那灶膛的温暖王庆绪小时候,每当我放学回家,向母亲撒娇说自己饿的时候,母亲就会说:“好 好,我这就去抱草烧锅。”母亲总爱把“做饭”叫作“烧锅”。一会儿,母亲就会背一捆稻草或麦秸回来。 再一会儿,灶膛内就会跳动起 红红的火焰,铁锅里飘出馋人的油香,小猫哧溜一下蹦到锅台上, “唯呜” 一声 后便蹲在那里不动了。母

6、亲烧饭用的是草锅土灶,它由铁锅、灶膛、风箱、烟囱等几部分组成。灶膛是个胖胖的近乎圆柱形的筒子,像个竖放的大鼓,上面放一张大铁锅, 煮饭、炒菜、烧开水全靠它。可是,炒菜、烧水一口锅,烧的水里会含有炒菜时残留的油珠,非常难喝,再怎么刷也不行。后来有讲究的人家,支大小两口锅, 将炒菜和烧水做饭分开。再后来,又有人在大小两口锅中间架一圆柱形生铁铸桶, 里面随时装着水,可以利用烧锅时外溢的热量,将桶里的水烧热,用来洗脸或洗 涤器具,很是方便。我们把这种东西叫作“井罐”。我家的草锅,没有炉钉,而是装了风箱。风箱是一个木制的长方形盒子, 两头各留一个风洞,风洞内侧装有一块可以来回移动的挡风薄板。中间是茅头,

7、 茅头上有一拉杆通到箱体外面。烧火时,只要握住拉杆上的把手,一推一拉,茅 头就会将箱内的空气压缩推出,通过出风口吹进灶膛。拉风箱烧草锅的时候,两 手要协调。如果两手不能协调运动,就会使火烧得忽大忽小,甚至断断续续,烧 出的饭、炒出的菜就不好吃。拉风箱不能太慢,也不能太急。太慢,风小,不能 将草燃尽,火也无力;太快,又容易造成火太猛,将菜饭烧糊,而且油烟满屋, 更有甚者,还能将灶膛内的火星吹落到灶门前的草上,引起火灾。土灶的后端有出烟口,往上就是烟囱。烟囱在室内部分通常是用薄土坯围 成的中空方形柱子,过年时,灶王爷画像就贴在这上面。烟囱出屋脊后改为买来 的烧制陶烟囱。曾有多少时候,下学路上,看到

8、家里烟囱冒出淡淡的炊烟,我饥肠辘辘的 肚子就仿佛有了着落。到家后,就会倚到锅门前母亲的怀里,看火焰在灶膛内呼 呼地升起,欢腾地跳跃。冬天,天气冷的时候,母亲会把我冻僵的小手放在胸前 先哈上几口热气,再放进灶膛内取暖。此时,一种比吃饱肚子还要强烈的温暖会 瞬时充满我的全身。今天,在城市,草锅土灶早已被煤、电、气所代替,但我的心里,却始终 忘不了那草锅煮出的香喷喷的米饭, 忘不了那草锅灶膛里闪动的火光,因为那是 一种亲切,一种温暖!(45.第段中写母亲总爱把“做饭”叫作“烧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草锅土灶形状作用铁锅圆形A.灶膛B.放置铁锅烧饭风箱木质的长方形盒子C.烟囱D.出烟通道6.读

9、第段,按下面表中要求填空。(4分)7.第段重点写风箱,说说“拉风箱烧草锅的时候,两手要协调”的原因分)8 .品味第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此时,一种比吃饱肚子还要强烈的温暖会瞬时充满我的全身9 .结合此文,谈谈“那灶膛的温暖”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二(22 分) 跟着父亲去卖粮我在暑假要去参加一个考博补习班,可跟我在同一座城市打工的父亲却非要 我一起回乡下老家,收稻子。为了供我上大学,从我读大学一年级起,父亲便随我一起到了这座城市,早 出晚归地帮人干杂活。等我读完研究生,当上了教师,父亲依旧没离开,继续辛 苦地打工挣钱,希望能帮我早日还清房贷。一回到乡下,父亲便兴奋地挥舞起镰刀,一束束金

10、黄色的稻子便在他的面前 变得服服帖帖,温顺地任由其宰割。割稻,脱粒,翻晒,忙碌了一周多,稻谷终于归仓了,父亲要划船将它们送 到粮站卖掉。我闷闷地对父亲说:“粮贩们的车都开到村口了,价格还比粮站的高,我们 为何要舍近求远,走那么远的水路去给粮站送粮?”“不是价格贵贱的问题,你不懂。”父亲回应道。我冷冷地说:“我是没您懂,但我懂得凡事都要讲究效率,以最少的付出, 获得最大的收益才是王道。而您划船去,就是以最大的付出,获得最小的收益, 是不讲效率的做法。”父亲的脸色瞬间变了,可我依然执意说:“难道不是吗?这点粮食能卖几个 钱?”但无论怎么说,满载着稻谷的小船还是推开了碧波,一点点朝粮站驶去。船越行越

11、远,河两岸越来越静,人烟也愈发稀少。现在还有谁愿划船出行呢? 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交通不发达,生在灯区的人们,出入全靠一条条小船, 去干农活、去走亲戚、去镇上做买卖特别是到了送粮时,家家户户都要划上 大半天的船,然后停靠在粮站边的码头,排队等着卖粮。有时要排上好几天,吃 住都得在船上。得闲时,放一个鱼钩入水,很快便能钓上一条条鱼,就地烹饪, 香味立刻弥漫整个码头。沿途的岸上,有人会特意凿出几口灶洞,让来往的划船送粮人上岸生火做饭, 煮几条从河里钓上来的新鲜鱼虾,解解饿。但现在灯区的交通发达了,宽敞的水泥路早已修到家门口,河面上也架起了 一座座宽阔的大桥,机动车取代了船只,人们出行时,只要一

12、踩油门,便能很快 到达要去的地方,还有谁愿划着慢腾腾的小船呢?卖粮回来的途中,我和父亲依然无话。在一方阴凉、通风的水面上,父亲停下了船,然后拿出一根鱼竿,钓上了几条野生大鲫鱼。晚上,吃着新鲜的鱼肉, 一种久违的感动涌上我的心头,我开始后悔白天说话时对父亲的不敬。晚饭后,父亲悄悄地说:“城里的生活节奏很快,我怕跟其他那些进城务工 的人一样,时间久了,忘了本来的自己,忘了还会划船,更怕忘了老大和祖先们 留给我们的这条河。每年,只有划上几回船,走几趟水路,我才会感到踏实、心 安。”直到此时,我才读懂了父亲,原来,父亲用船运的不仅仅是满满的一仓稻谷, 更是对祖辈的追思,对过去的缅怀和坚守。是的,船在水

13、面上走,粮在碧波中游,两岸青山来作伴,鸟语花香沁心脾。 父亲是对的,一个人,无论走得多远,都不应忘记启程的地方,不应忘了本来的 自己和来自何方的自己。10 . “我”对父亲的态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请依据卖粮过程,在表格 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3分)卖粮过程“我”的态度卖糠前卖粮回来的途中 晚饭后11.“不是价格贵贱的问题,你不懂。”父亲要“懂”的是什么呢?(3分)12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1)一束束金黄色的稻子便在他的面前变得服服帖帖,温顺地任由其宰割。(从修辞的角度赏析)(2)船越行越远,河两岸越来越静,人烟也愈发稀少。(从描写的角度赏析)13 .卖粮回来的途中,“

14、我”为什么会产生“久违的感动”?(4分)14 .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表达上的作用。(6分)三(15分)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 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 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格,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 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 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

15、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 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 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愿为市鞍马(2)关山度若飞(3)愿驰千里足(4)对镜帖花黄(5)双兔傍地走16 .翻译下列句子。(4分)(1)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2)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17 .木兰凯旋回朝,天子是怎样奖赏她的?她的要求是什

16、么?(2分)18 .“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 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得分评卷人19.请以“也是一种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请你从“瞬间” “慈爱” “内疚” “感动”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 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 绩。(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 600字。题目:100300400700四、卷面书写(5分)1安徽省灵璧中学、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 明月来相照丰年留客

17、足鸡豚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六)七年级语文答案35 分)杨花榆荚无才思闻说鸡鸣见日升吟鞭东指即天涯贾生才调更无伦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闲敲棋子落灯花(2)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1)y 1 suo衷 (2)珑重隆重 (3)B(4)比喻排比3(1) 阮明 祥子 (2) 白公馆渣滓洞4(1) 芳草地以草作喻,比喻学生的作品,还是文学天地中的嫩草,并且期待小草能越长越茂盛。(2) 设计刊物栏目(3) 写人写物写新风(4) 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传统媒介中,除图书阅读时长外,报 纸

18、、期刊阅读时长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二、阅读(55 分)一 (18分 )5口语化,带有浓烈的乡土气息;形象化,容易被人记起。( 每点 2 分,共 4 分 )6. A.煮饭、炒菜、烧开水等B.近乎圆柱形的筒子C.助火烧草D.中空方形柱子7使火烧得大小一致,烧出的饭、炒出的菜好吃;拉风箱速度保持平衡,将草燃尽,不会将饭菜烧糊,防止产生油烟甚至引起火灾。( 每点 2 分,共 4 分,意对即可)8这句中的“温暖”含义深刻,不仅指“我”从灶膛内取暖。(2 分 ) 更重要的是母亲的举动让我从内心体会到母爱的力量,感到热乎乎的。(2 分,意对即可,共4 分 )9每当饿的时候,这灶膛的“温暖”就让饥肠辘辘的肚子有了着落;冬天,可以就着这灶膛取暖;灶膛也凝聚着母亲对子女的爱。( 每点 1 分,共 3 分,意对即可)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