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 100道班别: 序号: 姓名: 得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1题号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答案1题号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答案题号8182831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答案1.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秀才,在文中指察举制的科目之一,东汉时改
2、称“茂才”。与明清时期的“秀才”意思不同。B.江左,古指江西。古人习惯以西为左,以东为右。六朝时江左为政治、经济中心。C.策试,一般以政事、经义策问应考者,以其对政事的见识观其文辞之高低,以便量才录用。D.赠,皇帝为去世官员加封爵位名号。有时也把爵位名号赐予官员已故的祖先或妻室。2.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 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领,指兼任,多指兼任相对高的官职,如三国志“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受职之时,朝廷赐以
3、旌节,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D.万岁,千秋万世永远存在,表示祝颂、欢呼;也可以表示封建时代臣民对帝王的称呼。3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庐墓,古人在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这就是“庐墓”, 也指服丧期间居住的墓旁小屋。B.台阁,汉代指尚书台,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中 的“台阁”就是泛指大的官府。C.东都,是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隋唐时指洛阳。当时京都在长安,洛阳在长安以东, 因而称“东都”。D .赠,是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谥”只能在死 后获得,“赠
4、”可在生前获得。4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序,即书序,是作者本人自撰或他人撰写的用以评论、介绍作品内容或作者意趣的文体,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B. 荫补,指在古代时候,子孙因先辈有功,可以享受恩典而取得入仕的权利,当官员有缺额时,可以被选任授职。C. 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的合称,与韩愈师说中所言“六艺经传”的六艺所指相同。D. 颂,是诗经六义之一,包括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为歌颂祖先功业。5 .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等。隋唐时只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
5、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亦省称及第。B 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元代时行省下设路、府、县,形成了三级地方行政制度。C.大司农:古代官名,秦汉时属于全国财政经济的主管官,后逐渐演变为专掌国家仓縻或劝课农桑之官。D 赙赠:古代丧葬礼极为隆重,耗财力很多,届时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常拿财物助丧家办理丧事。6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高子,中国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世族,是齐文公之子公子高的后裔,是齐国二守之一。B. 士大夫是对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的统称,是军事活动的直接参与者。C. 公,封建制度最高爵位如西
6、汉时的“三公”是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等。D.木治,可以解释为古代木制的手铐。据梁端往:“太平御览引注云:木治,梏也。”7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古代任免升降官职有专用术语,“擢”“迁”指升迁,“权” “知”指暂代官职。B 京畿, 国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 西汉分治京畿地区的三种职官或其所辖地区合称 “三辅” , 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C.谶纬,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是预决吉凶的隐语、图记;纬是附会儒家经义的一类书。D 尚书省,唐代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下辖吏、礼、刑、户、工、兵“六部”。8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7、分)A.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通过殿试录为三甲的,都称进士。B. “漕运”是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地方的运输方式。C. “献俘”是一种军礼,军队凯旋,向皇帝敬献战俘,以示战功。D. “檄”是一种重要文书,其用途主要是任命各级官员、征召晓谕或声讨揭发罪行。9.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邑,又称食邑,是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以此地的租税作为其俸禄。B. 牒, 有时指我国古代官府的文书, 如“牒文” ; 有时指官方颁发的为证明某事的文件, 如“度牒” 。C. 起居注,是我国古代对帝王言行的记录,多由专人负责,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8、D. 中国古代帝王把冬至日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此即“践阼”。10.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的人,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B 倭,指元末到明中叶多次在我国东南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倭”字起初并没有贬义,在日文中同“大和”的发音相同。C. 中官,文中指宦官,是中国专供古代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时并非全是阉人,又称为内官、内臣等。D 少保,官名。明清时皆为从一品。太师、太傅、太保,都是东宫官职。太师教文,太傅教武,太保保护其安全,后成为虚职。11
9、.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鼎靛”亦作“鼎阖/ ,意为垂髯换齿之时,借指童年。古代多以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代称年 龄,比如垂髫、黄发等。B. “释奠”是古代在学校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释奠”属于荀子“天地”“先祖”“君师”“三礼”中的“君师”之礼。C. “国子博士”即国子监的博士,是古代最高学府里的最高学位。六国时就有博士,秦因之。唐有 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D. “度支尚书”是官名,三国魏文帝设置,即掌管贡赋和税租的首脑。“度支”,即量入为出之意,到唐代,改称户部。12.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解褐:指脱去布衣,担
10、任官职。其中“褐”是指粗布或粗布衣服。B 削籍:文中指削除户口册中登记的名字,将身份变成流民后流放到边疆。c 登闻鼓: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直诉方式之一。D 考课:指对各级官吏考核,并依其不同表现与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13.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五品:指九品官阶的第五级。我国古代自魏晋时起,把官吏分为九等,从一品到九品。B 国子祭酒:古代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晋武帝时设,以后历代多沿用。C.儒学:指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儒家思想体系在古代影响巨大。D 缗:本指穿铜钱用的绳子。后代指成串的铜钱,每串一百文。1
11、4.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转越骑校尉”“领临淮太守”“迁吴兴太守”的转、领、迁都是指官职的调任。B. “永泰元年”中“永泰”是皇帝的年号,“元年”是指新年号开始使用的第一年。C. 三公,历朝所指具体职称各有不同,但都是朝廷最尊显的三个职衔,其下设九卿。D. 白丁、布衣、黔首、匹夫、黎庶、苍生、氓等,都是秦以后常见的对平民的称呼。15.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母忧,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子女在父母去世后,饮食从简,停止娱乐,以示哀悼。B 高祖,一指曾祖父的父亲;一指皇帝谥号,多用于开国皇帝。C.节,指符节。它是古代君王赋
12、予使臣出使时的凭证,持节者代表君王或国家。D.措绅,指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绅,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16.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郎中,官名,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宋代 以后,也称医生为郎中。B 擢,提拔官职,在文言文中有许多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如本文中的“授”“出”“举”等,就含有授予或者调动官职的意思。C.日晡,即晡时,汉代将十二个时辰命名为“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晡时对应干支中的申时,即下午三点至五点。D 朔日,中国农历将每月的第一天称为“朔 " ,即初一。将农历每月的初二称为“
13、既朔”,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每月的最后一天称“晦”。17.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登第”也称登科,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B “路”是中国古代宋、元时的行政区域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C. “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而得名。“禁中”即指皇宫中。D “赠”又叫“追赠”,朝廷为表彰大臣,在大臣在职或死后,授予大臣官职或称号。18.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吏部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刑部掌管国家法律、刑狱事务。张商英“为吏部、刑部侍郎”
14、,就是做了吏部、刑部的长官。B 仆射,古代官名,不同朝代职权有变化。文中“除中书侍郎”“拜尚书右仆射”是任张商英为宰相。C”彗星,俗称扫帚星,“彗”字即扫帚之意。古人把天象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联系起来,认为天象的变化预示着人事的吉凶,彗星出现被看作灾祸的征兆。D 潜邸,指皇帝即位前所居的府第;也特指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和“东宫”的含义不等同。19.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沙门,本意是指勤修佛道和息诸烦恼,是出家佛教徒的总称,现也指佛门。B. 宫商,古音律中的宫音和商音,与“角”“徵”“羽”合称“五音”,也泛指音乐。C. 征,与“辟”同为古代擢
15、用人才的制度,皇帝征召称“辟”,官府征召为“征”。D. 太守,汉朝设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隋初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20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国师是中国历代帝王对于宗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人所给予的称号。我国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从北齐时代法常开始。B 夺情起复,又称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D 敕有司,敕,特指皇帝命令或诏书;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21 .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
16、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进士第”是科举考试录取考选进士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B “服除”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C.“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可称“追赠”。D “谥号”是古代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平民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22 .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解褐,也称“释褐”,意为脱去粗布衣服, 比喻入仕为官。“褐”指粗布衣
17、服。B. 太常,古代设置的官职,原来属九卿之一,掌管国家祭祀、礼乐等礼仪事务。C. 庠序,古代的学校,在殷商时期称“序”,在周代称“庠”,后来也泛指学校。D.经传,儒家典籍与传的统称,“经”是儒家典籍,“传”是史籍中的人物传记。23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等事务的文书。是古代官府文书的名称之一。B. 皇后:指皇帝的正妻,秦以前只称“后”,秦以后天子称“皇帝”,“后”于是称为“皇后”。C.臣子向皇帝进言时,皇帝必须站在宫殿的台阶下接受进言,所以尊称皇帝为“陛下”。D. 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谥
18、号有褒义的,也有贬义的。24.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金,是女真族建立的国家,先后灭辽与北宋,后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B. 太府,官署名,以卿、少卿为正副主官,掌金帛府帛、营造器物、商税等事。C. 自辰至酉,属于干支计时法,将天干“辰”和地支“酉”搭配,来表示时辰。D. 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如果超过规格,就叫超赠。25.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尚书 ,又称书,是“三坟五典”遗留著作。“五经”、“六艺”中都包含这部作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B. 郊祀,中国古代君王举行祭祀的重要组成
19、部分,在一年中某些重要的时日,君王带领诸大臣依据礼法于国都郊外祭祀上天,为百姓和国家祈福。C. 枢密,即枢密院,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其行政掌管为枢密使,辅佐宰相,分掌军政。宋设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D. 太傅,皇帝或皇储的老师,在古代品级很高,常为“三公”之一。西周开始设置,在各个朝代权柄大小不同,有时甚至为虚衔。26.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东宫,中国古代宫殿名称,因方位在东而得名;又因是国储所居,名曰储宫,后代指太子。B. 藩镇,唐中期以后设立的保国卫边的军镇,“藩”意为保卫,“镇”指军镇,长官为节度使。C. 仁宗,宋朝皇帝赵
20、祯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大臣等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D. 致仕,古代官员退休,官员以怎样的官职和待遇退休,与其功绩及皇帝对他的恩宠度有关。27.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知制诰,掌管起草文告命令之意,后来被用作官职名,唐宋两朝时专掌内命。B. 磨勘,宋代设置审官院对官员考核勘察复验,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C. 贡院,古代殿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的地方。D. 贴黄,宋代臣子给皇帝上奏札时,正文之后意有未尽,便摘取要点另书于后。28.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共叔段 ,在兄弟之中年岁
21、小,故称“叔段”。古时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B. 辛丑 ,干支之一,古代常以干支纪日,从甲子开始到癸亥,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C. 黄泉 ,指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古代认为天玄地黄,而泉在地下,所以称为黄泉。D. 左传 ,相传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传,指为人物作传记29.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千牛,禁卫官千牛备身、千牛卫的省称。掌执千牛刀,为君王护卫。B 生徒,指唐代的科举制度中,经学馆选拔后举荐到尚书省参加各科考试者。C.两都,又称“两京”,即两个京城。唐代两都是指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D 中宫,即宫中,代指宫中的宦官。30. 下列对相
22、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B. 高祖是古代帝王庙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是皇帝在庙中被供奉的名号。C. 薨,古代称王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也可称皇帝的高级妃嫔及其所生子女之死。D. “拜表”的“表”,指古代对君主、尊长的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即臣子进谏的文书。31.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嘉靖,中国封建工朝纪年用的一个年号。年号始于汉,后传至东南亚,至今仍有沿用。B. 进土,一般指封建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的人,进士的第一名又常被人称为“状元”。C. 春秋,儒
23、家五经之一,相传山孔子编著,因寓褒贬于史实,成就了它的“微言大义”。D.漕运,古代政府将各地所征收的粮食等财物经水路运往首都或指定地的一项经济制度。32.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神策,是唐朝中后期北衙禁军的主力,负责保卫京师、宿卫宫廷及行征伐事。B. 服除,父母死后守孝三年,期满除服谓之“服除”,又称“服阕”“服丧”。C. 家讳,指家族内部遵守的避父祖名的作法。与“国讳”相对,也叫“私讳”。D.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长官为户部尚书。掌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33.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从兄,指父亲的侄子中比自己
24、年长的人,也泛指本族平辈中年龄与己相当者。B. 曹掾,东汉太尉或相国等分曹治事,正职为“掾”,后来泛指各部门治事的属吏。C. 季弟,指最小的弟弟。古人兄弟排行,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最小。D. 改秩,秩,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改秩”即改变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34.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路是宋朝行政区划名,河北路地处北宋北部,旧分东、西两路,后并为一路。B 大理即大理寺,是宋代的司法机关,掌管刑事案件的审理,长官为大理寺卿。C.秩指年终考评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文中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职级别。D 封指封禅,历代帝王都把封禅作为国家祭祀大典,
25、封指祭地,禅指祭天。35.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林泉”本指山林与泉石,后借指文人雅士的隐居之地。林泉之友即隐居时的朋友。B “丁家艰”即丁艰,也就是丁忧,指遗逢父母丧事。古时官员父母去世须辞职守丧。C. “司空郎中曙”中“司空”是官名,“郎中曙是人名。这是一种官职姓名的合称。D “京兆尹”为三辅之一。三辅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此外有左冯翊和右扶风。36.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冠,指刚成年,也指二十岁。古人二十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B. 通判是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统兵作战等
26、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C.阙是古建筑中一种特殊的类型,是最早的地面建筑之一,为帝王宫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有时 借指宫廷。D. 中书舍人是中国古代官职,隋唐时,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宋初亦设此官,实不任职。37.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孝廉,是汉代地方官(太守) 向中央举荐任职的“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人。B 掾属,辅佐三公、郡县主官治政的官吏,其人员由主官自选,不由朝廷任命。C.传舍,旧时官府的一部分,是古代高级官员在办公之余,休息住宿的处所。D 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于身。也借指官爵。38.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
27、,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太常博士”中的“博士”是学官名,一般指精通一经或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B 奉朝请,指定期参加朝会。古时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天子为“请”。C.“守兵部侍郎”中的“守”指暂时署理职务,多指官阶低的人署理官阶高的职务。D 祖饯,设宴送别。祖,临行祭祀天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类似说法还有祖道。39.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B. 昭陵,是中国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合葬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C.逆龙鳞,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有触之必怒
28、而杀人。后多指反抗辩驳同僚等。D.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亦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40.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扬州”又称淮扬,与“雍州” “荆州”都是古九州之一,古代包括淮河以南、长江下游及岭 南地区。B “节钺”指符节和斧钺,古代往往授予统兵在外的将帅,作为朝廷赋予和加重将帅权力的象征。C “储贰”也叫储副、太子,是古代帝王或国君的法定继承入的称谓,需要帝王或国君专门册封。D “元嘉”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始于西汉时武帝。41.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29、. 从父, 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 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 即堂伯; 年幼于父者为从叔, 即堂叔。B 服除,即服阙。“服”特指丧服、孝服,“除”即去掉。在古代,办完丧事即脱去丧服,谓之服除。C. 故事, 指先例、 惯例。 管理者处理行政事务时, 除依法律法规外, 还按照一定的先例、 惯例行事。D. 乞休,自请辞去官职,指官员因病或因年老而请求去职,与致仕、引年、乞骸骨等词意思相似。42.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常棣,即小雅常棣,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是周人宴会兄 弟时,歌唱兄弟亲情的诗。8. 实录,古代编年体的一种,专门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
30、事,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也有以王朝命名的。C.梓宫,指我国古代皇帝、皇后的棺柩,如:晋书帝纪“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内外肃然,乃奉梓宫还邺。”D. 县男,爵名,唐始置,从五品,金、元沿置,明废;秦汉时二十等爵制内无“男爵”,“县男”跟“男”爵位相同。43.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河北,指黄河以北,而黄河以南称为河南。古时亦有山东,山西,分别指崤山以东、以西。B. 谶文,古时谶纬之学中指具有预示性质的图篆或文字,是秦汉间巫师、方士预示吉凶的隐语。C. 顿首,即叩首,古代“九拜”礼仪之一,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为“顿”,另有“稽首”之礼在其
31、上。D. 大司马,汉代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文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东汉时,大司马为三公之首,后又在三公之上,掌管军队。44.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布衣,借指平民百姓。古代平民一般不能衣锦绣,故称布衣。此处指穿着粗布衣裳。B.兵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司法等,长官为兵部尚书。C. W,官家供应的粮食,这里指俸禄。“县官日有縻稍之供”的“縻稍”与此相似。D.大辟,是古代五刑之一,初谓五刑中的死刑,隋朝后泛指一切死刑。45. 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侍读为古代官职,职责是为皇子及朝廷大臣的子弟授书讲学。B
32、.辟即征辟,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和人才的一种制度。C.表是中国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D.谥即谥号,指古代皇帝及其他有地位或有身份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46.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掾,佐助,后来成为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类似的还有参佐等。B 宗族,宗是尊奉同一祖先的人,族是同一家族的人,同宗即同族。C 太山,即东岳泰山,历史上帝王常有到泰山封禅祭拜天地的传统。D 宪司,古时御史的别称。如张衡时任御史大夫,故称其为宪司。47.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
33、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且分为三甲:一甲一人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B. “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比较长的竹 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以后用檄书写的文书也称为檄。C. “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 司。D “乞骸骨” 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 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即回老家安度晚年; 与“致 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给皇帝。
34、48.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辛卯,干支之一,前一位是庚寅,后一位是壬辰。干支在中国古代只用于纪年,和帝王年 号纪年法并行。B.雍古氏,雍古是元朝时的部落,以部落为氏。“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多以 远祖食邑的地名表明。C.拜,按照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有拜相封侯之说,如“以相如 功大拜为上卿”。D.大散关,又称散关,是自古以来由巴蜀、汉中出入关中的咽喉,南宋诗人陆游曾有“铁马 秋风大散关”之咏。49.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开元,皇帝年号,例如康熙、雍正、乾隆等也是年号。B 左拾遗,谏官,又
35、称言管,隶属谏诤机构,古代右拾遗高于左拾遗。C 贡士,是参加会试及格后获得的资格,第一名称会员。D 刑部,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实务的官署,是六部之一。50.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帙”是包书的套子,一般用布帛制成,古人把一套书叫做“一帙”。“负帙”即背负书籍,谓游学外地,勤奋读书。B “行药”又称“行散”,是魏晋南北朝时士大夫服药养生、药后漫步以散发药性的一种健康、优雅的生活方式。C “秀才”与“孝廉”并称“秀孝”,是汉以来、隋唐以前荐举人才的两种科目。州举秀才,郡举孝廉。D “蕃”是古代对边境少数民族或外国的称呼,“蕃贡”即外国或外族朝贡的人。“蕃
36、”后来写作 “番 ”,如 “番钱 ”“番王 ”等。51.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檄原指较长竹木简,用于书写重要文书,后指用檄书写的文书,多用以征召或声讨。B. 散官是有其名而闲散无职事之官,多用为朝廷官员的加衔,品秩与待遇,各代不一。C. 节度使是古代地方行政长官,唐初设置于边境,后遍设于内地,宋初成为荣誉官衔。D. 旄乃指挥旗,钺为斧子,饰以黄金;白旄黄钺,为将帅统领权柄的标志,借指军权。52.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突厥是古代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同匈奴、鲜卑等都是中国历史上 重要的游牧民族。B 贞观是
37、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贞观年间政治清明、 经济复苏、 文化繁荣, 史称 “贞观之治”C. 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一般不关注时事,远 离政治。D.宗室是多义词,可指宗庙、宗族、同宗族之人等。53.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冠即“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B.制举,历代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常见的有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等。C.工部,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是主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D.致仕,是封建社会官员退休后被朝廷重新征召做官的一种专有称谓。54.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38、是( )(3 分)A.太祖多用来指开国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称呼的名号。B.从马直是指五代后唐时皇帝的亲军,“从马”,有将马随行的意思。C.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后期,为大理寺主官,主要掌管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等政事。D.大赦是指古代封建帝王以施恩为名,常赦免犯人。如在皇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 太子等情况下,常颁布赦令。55.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讳:指史官给历史人物写传记的一种写法,符合古时候对历史人物的名字避开不直接称谓 的习惯。B.孝廉:根据儒家的思想,汉代察举孝廉被确定为选拔人才的最重要的科目,孝廉即“孝顺 亲长、廉能
39、正直”。C.节钺:符节与斧钺。古代朝廷授与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授予符节、节钺的 过程仪式常被称为“假节”,被授予符节的大臣被称为“持节”。D.三公: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西汉时一般指司马、司徒、司空。56.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父老,古代乡里管理公共事务的人,多由年岁大德望高的人担任,有时也用作老年人的尊称。B.御史,先秦时为负责记录的史官,其后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并 承担缉捕盗贼等职责。C.织造,明清于江宁、苏州、杭州各地所设的专门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的机构,也指该机构 的相关官员。D. 先,古代用以尊称已故之
40、人,如“先考”“先妣”分别是对已故父母的尊称。文中“先”七匕5指先帝。57.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释褐:谓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B.服阕,文中指穿着丧服守丧。我国古代,父母去世,子女通常穿丧服守丧。C.近侍,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有的人对帝王有较大的影响。D.食邑,文中指中国古代君王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58.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开喑古代掌管刑法、诉讼、军令等事务的官署,与吏、户、礼、兵、工并称“六部”。 主官是尚书,副官是侍郎。此官职最早出现于隋,明、清两代沿袭此制。8 .帑縻,指国
41、库与粮仓。帑,古代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縻,旧指米仓,亦指储藏的米。 类似词汇还有收藏兵器和兵车的处所叫库,露天的谷仓叫庾。C.宣麻,唐、宋任免宰相、对外战争等重大事件,皆由翰林学士以白麻纸书写皇帝诏令,然 后在朝廷上宣布,称之为“宣麻”,后来以此作为诏拜将相之称。D.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札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常指关于历史人物、 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也指诗文里所引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 59.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明宗、乾德、开宝等都是年号。9 .在古代,爪牙是得力帮手的意思。现多比喻为坏人效力
42、的人,他们的党羽,帮凶,是贬义 词。C.禁军是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D.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表示官员辞职归家。60 .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冠:最初是专门供贵族戴的帽子。大约在商明,开始出现冠服制度。后来古代男子到成年 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B.贾:商人。在古代,商就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贾就是开一个店铺有固定地址卖东西的 人,这叫做“行商坐贾”。现泛指经商的买卖人。C.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货币单位。一枚铜制铸币(方孔钱)为一文,一千文用绳子从中间 的孔里穿起来,
43、称为一贯或吊。D 乞骸骨,自请退职, 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回老家安度晚年。 “致仕”也是这个意思, 此外还有“告老、解褐”等词。61 .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校尉,古代武官官职名称,汉朝时已有此官,其职位仅次于将军。后世其地位虽有降低, 但还是一直作为高级军官的称号。B.改元,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也有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 新年号的,亦称“改元”。C.勤王,指为王事尽力;也指君王有难,而臣下发兵救援君王,文中即为此意。D. 丁卯,在文中属于干支纪日;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古人拿十干和十二支相配,共配 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
44、、日的次序。62 .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太祖,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B.别驾,汉朝设置的州刺史佐吏。刺史出巡辖境时,别乘一车随行,因而得名。C.干戈,本来是类似矛的武器,因此以“干戈”作兵器的通称,后引申为战争。D.露板,亦作“露版”,这里指不缄封的奏章。文中意在说明崔琰的公正无私。63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高三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共 20 页 第 10 页A. “贵人”,皇帝妃嫔封号之一。东汉光武帝时始置,其位仅次于皇后,清代置贵人于嫔位 之下,后世也把贵人当作对地
45、位尊崇的人的尊称。B. “诸生”,古代经过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的生员,“今诸生学于太 学”(送东阳马生序)里面“诸生”即为此意。C. “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 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D. “掖庭”,即永巷,汉武帝时改为掖廷。宫中旁舍,在帝后寝宫的东西两侧,通常作为嫔 妃所居,也是宫女居住的地方。64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 意思。B.卒,士兵的旧称,属政府正规编制的部队。士兵需要有勇敢无畏的精神就是
46、不怕死、有虎 劲。C.君B,东汉末形成的州、君B、县三级地方政治制度。 州起源于汉武帝所建部刺史监察制度。D.仲尼,即孔子,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倡导“性善论”思想。65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释褐:指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科举时代称新进士及第授官。B.白衣:白色衣服,古代平民服,即指平民,但不能指被罢免官员的身份。C.持节:“节”指“符节”,古代朝廷传达命令的凭证,使臣奉命出行常执符节。D.崩:即“驾崩”,中国古代帝王或皇太后之死的专称,诸侯之死叫“薨”。66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氏春秋,
47、又称为左传,编年史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B.劾,弹劾,指皇帝裁定官吏的过失或罪行。与现代西方社会的“弹劾”的含义不同。C.中官,指宦官。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D.祠,文中指祠堂,祠堂可以指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而修建的房屋。67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闾,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聚居处,秦代居于里门之右的是贫苦百姓,故“闾右”常用 来代指贫苦人民。B.左氏春秋,儒家十三经之一,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 史很有价值的文献。C.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袭爵”指封
48、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D.从,指堂房亲属,如“从兄”就是指同祖伯叔之子年长于己者,即堂兄。68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科,也称登第。一般考中进士以上就可称登科。但民间有“大小登科”的说法,而结婚 被称为“小登科”。B.八品,古代官员分九品十八级,正八品是第十五级。宋代秘书郎、著作佐郎、国子博士等 都属于八品官。C.起居注,记录古代帝王和皇子后妃的言行。从汉以后,几乎历代都有起居注,是撰修国史 的基本材料之一。D.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69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禁中:帝
49、王所居的宫苑因不允许人随便进出,故称“禁中”。B.鼎,在我国古代被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C.左右:我国古代专指在帝王旁边侍候的大臣、即近侍、近臣。D.床,在我国古代不仅是供人睡卧的用具,也是一种简易的坐具。70.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从弟,旧时以姑母、姨母或舅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轻者为从弟。B.孝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孝,指孝悌之人;廉,指廉洁之士。C.足下,古代常用于下对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D.五品,即“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规范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71.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50、A 谏官, 对君主的错误进行规劝使其改正的官吏, 与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监官” 不同。B.古代新君即位后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也有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年号,亦称“改元”。C 告老, 文中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 有时也是官员因其他缘故而辞职的一种借口。D.庚寅,干支之一。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72.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甫冠,男子20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甫冠指男子刚二十岁左右。8. 丁内艰,是古代丧制的名称。一般指遭遇母亲去世或承重孙遭遇祖母去世。C.法书,这里指法令律科一类的书籍。D.
51、尺牍,在纸张发明之前,用竹木或帛,制成尺把长的版面,用以书写记事,叙情表意,传递消息,后来成为信件的代称。73.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庶吉士”,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B. “七庙”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后泛指帝王的宗庙。“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的“七庙”也是这个意思。C. “宫市”,旧制,宫廷里需要的日用品,由官府承办,向民间采购。中唐以后,宫市改由太监直接办理,成为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的、最残酷的方
52、式。D.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宪宗、孝宗都是庙号。庙号起源于秦朝。74.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皇考,是对其亡父的尊称, 离骚中“朕皇考日伯庸”的“皇考”即此意。古人常用“考妣”称去世的父母。B. 戌,地支之一。地支与天干搭配,可用来纪年、月、日、时。文中“岁行在戌”中的“戌”是用作纪时。C.进士及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D. 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因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75.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
53、的一项是( )(3 分)A.字,旧指男子冠礼女子及笄时取与本名意义无关的别名,自称称名,称人用字。B.天宝末,指用天宝年号纪年的最后一年,天宝是区别于开元的唐玄宗晚期年号。C.牢醴,指祭祀用的牲品和甜酒,牢又分为太牢与少牢两种,牛羊猪各一叫太牢。D.赠司空,指死后被追封为司空,古代朝廷对功臣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76.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字”为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时所取,与“名”有所关联。B. “嘉靖”是明朝一位皇帝的年号,我国古代皇帝当政只有一个年号。C.御史是古代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D. “石”是古代计量单位,一
54、百二十市斤为一石,十斗为一石。77.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甲申属于干支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干支纪年法包括十二天干和十地支。B.食邑一般指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即以此地租税作为其俸禄,又可称为采邑、封地 等。C. 诏在文中指皇帝颁发的命令。一般以制式文书的形式发布,称“诏书”或“诏令”。D. 太师是官名,西周始置,为辅弼国君之臣,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也可指辅导太子之官。78.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的任免、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B.主簿,古代官名,汉代以
55、后,中央机关及地方郡、县负责文书簿籍,主管印鉴的官吏。C.行人,可指出征、出行的人,亦是使者的通称。D.诣阙,“诣”至IJ、往;“阙”是古代皇官前面两边的楼台,又指宫殿或朝廷:“诣阙”即 到宫殿或到朝廷。79.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的生员。也指在学读书的学生。B.博士,古代官名,主要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C.践昨,指即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昨阶,帝王登昨阶主持祭祀。D.结草,代指报恩,典故出自李密陈情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一语。80.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税法考试解密试题及答案
- 房地产企业2025年财务风险控制与稳健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现代汉语考试整体规划试题及答案
- 归纳逻辑考试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试题及答案
- WPS内容合作策略试题及答案
- Photoshop素材下载技巧试题及答案
- 基于2025年电商平台的售后服务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报告
- 深度理解的现代汉语复习方法试题及答案
- 羊养殖项目监控与评估体系建设
- 基于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联邦学习隐私保护技术研究与应用报告
- 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
- 冷库安全培训
- 2024-2025北师版七下数学-第五章 图形的轴对称-章末复习【课件】
- 物业管理答辩5分钟
- 屋面保温工程施工方案
- 土木工程专业就业能力展示
- 中铝物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GB/T 17145-2024废矿物油回收与再生利用导则
- 园区人员管理制度内容
- 一科一品老年病科
- 2024年山东济南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