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比较民法试题(完成版)_第1页
中韩比较民法试题(完成版)_第2页
中韩比较民法试题(完成版)_第3页
中韩比较民法试题(完成版)_第4页
中韩比较民法试题(完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案例一:董先生是一名中学老师,董老师一家和他们家下面3层的邻居某是同事,郑家小两口都不到30岁,结婚才不到2年,有个可爱的女儿。2002年1月30日一大早,郑某回了母亲家,郑家媳妇一个人在家,带着不满周岁的女儿,因为到门外拿点东西,一不留神,门反锁上了。孩子被锁在了屋里,而她又没带钥匙,不见了妈妈的女儿开始大哭起来,郑家媳妇赶忙跑上了4楼。起先她只是想借用一下电话让丈夫送钥匙回家。也许是着急慌乱,电话拨了两三次都没有打通,而此时屋里女儿的哭声也越来越大。焦急中郑家媳妇想起自家的窗户没关,想从4楼窗户下去,爬进自家窗户。听着孩子的哭声,董老师也跟着着急,电话又打不过去,董老师没再耽误,下楼跑到自

2、家的仓库。董老师在仓库里翻到3条绳子,急急忙忙就上楼去了。当董老师拿着绳子回到楼上时,郑家媳妇已经打通了电话,心想郑某等一会儿就回来了,就把绳子扔在写字台上。在4楼董家,郑家媳妇焦急地等着丈夫,听着女儿在楼下家里一声长 一声短地哭着,怕女儿哭得厉害发生抽搐,她坐立不安。于是郑家媳妇等不及丈夫回来,还是决定从4楼下去。董老师因为晕高不敢下,同时还劝她不要下去,等郑某回来。就这样郑家媳妇拿起绳子系在自己的腰上,一下就上了窗台。董老师怕拽不住她,于是连忙把绳的另一头系在暖气管上。没想到郑家媳妇刚顺下去,绳子就在窗台上磨断了。就在董老师刚跑到楼下的时候,郑某也到家了,但是他的妻子已经死了。郑某当时怎么

3、也接受不了这个事实。郑家媳妇从4楼董家掉下来摔死了。而此时的董老师也是后悔不已,表示基于人道主义考虑要拿出钱来做一些补偿。对此郑某却不以为然,认为董老师对于妻子的死亡负有法律上的责任。但董老师认为自己是为做好事,郑家媳妇的死完全属于意外,他不应承担法律责任。问:你支持谁的主张,并其法律依据是什么?案例一解:支持董老师的主张,他不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承担民事法律责任。此案中,显然董老师不存在故意行为(绳子被磨断是导致郑式坠楼的直接原因),而他“同时还劝郑家媳妇不要下去”的

4、行为证明他已经履行了提醒注意的义务,也不存在过失,所以不构成侵权责任,并且法律对这种互助的行为没有规定要承担民事责任,所以也不适用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其次,郑家媳妇自身因着急救女,心理波动大,没有作出正确判断,没有预见到下楼的危险性,存在过失,应该自己承担责任,而不适用公平责任原则。所以综上,不存在要求董老师承担法律责任的请求权基础,他不用承担法律责任。案例二: 李小强,17岁,中国人,某校高中生。一天,李强到某商场购买了一台三星数码相机,价款2000元,性能良好。李小强和商场反复讨价还价后购买了该相机。回家后,李小强的父亲李强认为儿子买的相机太贵,有被骗的嫌疑。于是找到商场请求返还价款20

5、00元,并将相机退还给商场。问:李小强买受相机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案例二解:无效。民法通则第十二条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人的同意。李强十七岁,无独立生活收入来源,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其购买数码相机的行为数额较大,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其购买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所以购买行为的法律效力应由其法定代理人(父亲)追认其是否有效,而此案中其父认为有被骗的嫌疑,不追认此行为有效,要求返还价款,所以李小强购买相机的行为应视为无效。 如果李小强16岁初中毕业后就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

6、生活来源,且可以独立生活。问李小强买受相机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2解:有效。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依此规定,结合上述李小强的情况,其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从事民事活动。其购买相机合同经反复讨价还价,为真实意思表示的有效合同,符合意思自治,他人不得干涉。所以其行为应认定有效。案例三: 2009年6月,刘某、关某、张某三人合办合伙企业,生产服装,约定共同经营、收益共享、亏损共担。但三人都缺乏必要的服装加工技术,关某即找来好友曹某,介绍其参加。刘某因与曹某有过过节,表示不同意其加入,张某则表示同意。2009年

7、10月关某开车到外地采购设备。曹某与其同往,返回时对关某说:“你和张某都同意我入伙,刘某应少数服从多数,我就算入伙了。”说完就主动为关某开车,不料中途因曹某的原因导致汽车翻车,所购设备全部报废,损失5万元。关某、曹某回到加工厂将此事告知刘某、张某两人。几个人相互埋怨,使加工厂的经营也受到了影响。2009年12月刘某提出退伙,关某、张某二人同意,曹某更是拍手称快,但是2009年6月至12月的财务尚未清算,刘某退伙后,关某清结账目,发现加工厂负债3万元,2010年4月债权人找到刘某要求偿还加工厂债务,刘某以已经退伙为由拒绝。问题1:曹某是否是服装加工厂的合伙人?问题2:加工厂设备报废的5万元损失应

8、由谁承担? 问题3:刘某是否可以以退伙为由拒绝清偿加工厂债务?问题4:假如关某在车祸中丧生,则其妻王某作为唯一继承人是否当然成为合伙人?【答案】 这题的答案已经比较合适了,不作改动。刘1曹某不是服装加工厂的合伙人。 2应由曹某承担侵权责任。本案中,曹某不是合伙人,其因过错给合伙组织造成的财产损失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刘某不能以退伙为由拒绝承担其退伙前合伙企业承担的债务。 4假如关某在车祸中死亡,则其妻王某并不当然成为合伙人,根据法律规定,王某可以拒绝成为合伙人,从而要求合伙企业退还其应当依法继承的财产份额;王某也可以要求成为合伙人,但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其他全体合伙人同意或者合伙协议有事先约定。

9、 【解析】 本案例法律关系比较简单,涉及的都是合伙法律制度。其中包括合伙人的认定、合伙债务的承担、合伙财产的继承、退伙等问题。解决此类型的问题需要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某一法律制度,避免知识点存在死角。 1根据合伙企业法第13条、第44条的规定,在合伙经营过程中增加合伙人,书面协议有约定的,按照协议处理,书面协议未约定的,须经全体合伙人的同意;未经全体合伙人同意的,应当认定入伙无效。本案中,曹某要求入伙,刘某不同意,曹某就不能以“多数人同意”为由主张自己是合伙人。 2根据合伙企业法第54条的规定,退伙人对其退伙前已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与其他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本案例中,刘某参加了2001年6月至1

10、2月的加工厂经营,所以其应当对退伙前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案例四(电影:荒岛余生) 甲是一名快递公司的总经理,工作十分卖力。但对这种忙忙碌碌的生活,甲打心底里产生了厌倦的情绪,时时想从苍白无味的生活中解脱出来。有一天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再乘坐的飞机在太平洋上空遭遇了空难后,他来到了一个世外小岛,不过他接着要面对的却是严酷的生存挑战。在他的妻子和同事们都认为甲早已在飞机坠毁中遇难的四年中,甲在荒芜的小岛上已经完完全全成了一个现代鲁宾逊,他每天都得与饥饿、使人发狂的孤独以及时时逼近的死亡作无止境的搏斗。后来,甲活着回来,但是他发现妻子已经跟自己的同事再婚,并且他们之间已经生了一个女孩儿。问:

11、甲活着回来后怎么处理自己的身份关系和财产关系?案例四解:首先甲可以要求撤销死亡宣告(甲因空难下落不明四年,符合申请死亡宣告的法律要件,根据其妻和同事结婚并生下一个女儿的事实可以推定甲已经被宣告死亡了),然后甲可以请求返还自己的财产,但他和妻子的婚姻关系不能恢复。根据民法通则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依照继承法取得他的财产的公民或组织,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给予适当补偿。又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明确指出:“被宣告死亡的人与配偶的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灭。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销时,如果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关

12、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则不得认定夫妻关系自行恢复。”此时如果双方愿意恢复婚姻关系,只能按照复婚登记办。所以甲可以要求返还财产,但不能恢复婚姻关系。案例五: 甲有一儿一女,均已成年,甲的儿子已经结婚,并有一个三岁的孩子。由于甲与儿子的感情不好,因此,甲在生前立有一份公证遗嘱,将自己的全部财产在其死后遗留给女儿所有。2001年3月,甲的儿子因财产纠纷被人杀害,甲听说后突发脑溢血死亡。甲的女儿提出父亲的遗产应当按照公证遗嘱处理。 问一:按照中国继承法和韩国民法的相关规定,如何判断上述案件?问二:假如甲的孙子已满20周岁,按照中国继承法和韩国民法的

13、相关规定,如何判断上述案件?问一解:按照中国继承法的相关规定,应该为甲的孙子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然后按公证遗嘱由甲的女儿继承余下财产。依据的法条为继承法第十一条的代位继承,第十九条的特留份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按照韩国民法第1112条(遗留份额)规定,被继承人的直系卑亲属(晚辈直系血亲)为其法定继承份额的1/2。甲的孙子可以得到其特留份额的遗产,余下的遗产由甲的女儿继承。问二解:按照中国继承法的相关规定,应依公证遗嘱将甲的财产全部由其女儿继承。按照韩国民法第四条的规定,已满二十周岁人是成年人。所以不需要为甲的孙子保留特留份额,所以应有甲的女儿

14、依公证遗嘱继承甲的全部遗产。思考题一:Situation 1 :产妇因难产在手术台上登着用血,医院却无血可输,产妇的家人要求抽血应急,但医院却以“不得私自采血”为由拒绝,最终导致母婴双亡。 Situation 2 :另一种情况却是,医生在患者危难时献血救人,就因此被通报“违法”,受到了相关部门的处罚。2005年6月8日,产妇阮怀莲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人民医院做破腹手术后,出现子宫大出血,需紧急输血。当时,医院没有储存型血,寻找义务献血者又未果,东川区人民医院谭忠能院长在电话征得区卫生局领导同意的情况下,同意主治医生卢新华义务献血毫升,使阮怀莲转危为安。对路医生的义举,患者及其家属感激不已,医院

15、准备表扬她,卢医生婉言谢绝了。 然而,8月15日,该医院接到省卫生厅发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该医院无采供血许可证,采供血行为系违法行为,责令该医院立即整改,共处以万元罚款。 医生献血救病人,医院却接到一纸罚单。 问:你认为哪种情况比较理想?为什么? 从法律和道德两方面角度论述。解:从法律的角度来讲,situation1的情况比较理想,首先法律强调程序优于结果,违反法律程序的行为不管其效果如何都是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这样才有利于法律的稳定性与法律秩序的维护;其次法律是一般性,普遍性的调整规范,不能因为个案而损害整个法律体系的统一,如果不对这种无采血许可证的行为加以调整,有可能会导致用血安

16、全得不到保障,危害更多人的健康权。从道德角度分析,situation2的情况比较理想,首先道德规范强调社会的普遍心理认同,追求更高的社会价值,而医生的义举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够产生很好的教育意义。其二道德强调“恶法非法”不符合道德要求的法律是没有效力的,人们可以不遵守,从道德的角度,上述法律规定为恶法,人们当然没有义务遵守。思考题二: 金某在去年2月在接受肺癌组织检查时因出血过多而导致脑损伤,陷入接近脑死的植物人状态,金某的子女表示,不以机器装置延长寿命是母亲的意愿,并据此对医院提起上述诉讼。去年11月,首尔西部地方法院首次接受金某的该尊严死请求,随后首尔高等法院也于今年2月判定摘除人工呼吸机。 对此,韩国大法院表示:“停止延命治疗需要慎重判断,但如果患者状态明显会在短时间内死亡,可以说已经进入死亡阶段。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进行治疗,会损害生命尊严,可以推测患者的意愿,停止治疗。”问:您是否支持韩国大法院的判决? 为什么?解:不支持韩国大法院的判决。首先任何人都没有随便放弃自己生命的权利。生命权是与生俱来的权利,是最基本的人权,没有法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