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题目题目: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作者: 李 转 南李 转 南单位:东莞市望牛墩中学望牛墩中学I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摘 要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方面,大家都不遗余力地探讨各种方法。然而,无序的教学却成为牵绊了作文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作文能力是隐性能力,要逐步培养作文能力,则要求有一个较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安排教学序列。本文针对笔者所在的使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东莞市作文知识系统缺失的情况,结合自己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创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系统这一观点。通过对作文序列研究背景的分析,结合新课标和写作能力的要求
2、,文中主要分析论述了人教版教材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序列校本化的基本构想:以语文课程标准的写作教学要求为目标,以现行初中语文必修课文的训练要求为依据,以“学情、过程、思维”为核,确立“简约、动态运行,螺旋上升、在不同阶段对同一目标反复渐进,逐步深化与生活、教材、思维、成长同步”的教学思路,把写作的基本能力、思维的基本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编作文分阶段训练序列目标体系,建立分阶段训练的学情评估公式,探索对初中进行分阶段、有侧重的作文序列化写作训练,形成一个立体的写作训练序列,从而较大面积地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笔者希望这一研究能为本地区语文教师提供一条操作性强的作文教学途径,能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充分体
3、会到写作的乐趣,并且让学生在写作中促进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写作策略性技能;序列;校本研究;学情评估IIA SCHOOL-BASED RESEARCH INTO WRITING TEACHING PROCESSIN MIDDLE SCHOOLABSTRACTTeaching Chinese composition in middle school has always been a major role inLanguage Composition, in terms of nurturing students writing a
4、bility, we have been exploringa diversity of ways with endless efforts. Nevertheless, non-procedural teaching has becomethe main cause of obstruction to improve writing composition abilities. Writing ability is atacit skill, to develop the writing ability gradually, a scientific, rational approach t
5、o arrangingteaching series order is needed more than ever.This paper was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composition knowledge system was missing inthe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of PEP version in our city and other areas, andbrought up the viewpoint of establishing a school-based sequence syste
6、m of junior highschool Chinese composition teaching by combining the authors own theoretic study andteaching practice. By analyzing the background research of composition sequence andcombining the requirements of new course standard and composition ability, the paper mainly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7、 basic school-basedideas of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composition teaching sequence under PEP version textbooks: with the aim of reachingcomposition requirements of Standard of Chinese Course, based on training requirements ofexisting junior high school compulsory Chinese lessons and centered with s
8、tudy status,course, thinking, to establish the teaching ideas of simple, dynamic, spiral rising, repeat onthe same target at different phases, gradually deepen the synchronization of life, textbook,thinking and growth, and organically combine the basic composition abilities with basicthinking abilit
9、ies, create target system ofcomposition training at different phases, establishstudy status evaluation mode for training at different phases, research the sequencedcomposition training of different phase and emphasis at junior high school and form a solidcomposition training sequence so as to enhanc
10、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ies widely.I hope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a path for teachers specializing in language to create aIIIstrong approach to composition teaching in the region;To let the students experience thefull pleasure of writing composition, and let students promote comprehension and devel
11、opingthe language ability in writing.KEY WORDS:composition teach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strategic writing skills;sequence;school-based research;study status evaluation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1目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绪论1一初中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初中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31初中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的背景.4(1)国外当代初中作文教学序列研究的反思.4(2)国内当代初中作文教学序列研究的反思.6
12、2.国内初中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对作文序列的呈现.83.作文教学目标序列性与艺术性的辩证关系.104.关于初中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的反思:.11二初中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的可行性二初中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的可行性. 141.本地区近年中考作文教学现状.142.初中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是对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必要调整与补充.15(1)正确看待作文教学现状的隐忧与突破.15(2)正确辩证写作与作文教学的范畴.153.初中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的理论依据.17(1) 作文序列设计依据的现代教学论.17(2)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写作能力的叙述.19(3)教学对象的写作现状及学情评估.20(4)教学课时目标的要
13、求.22(5)写作训练规律.23三初中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三初中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241基于校本教研的初中作文教学序列框架的重构.24(1)本论题的相关概念解释.24(2)初中语文教材隐含的写作策略性技能开发.242初中作文教学目标序列校本研究的系统重构.29(1)基于初中作文教学目标序列校本研究系统重构的原则.29(2)初中作文教学目标序列校本研究系统重构的方式.313基于校本教研的初中作文教学序列.34四实践初中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后的反思四实践初中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后的反思. 381.初中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的实践效果.382.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39参考文献参考文献.40附录附
14、录 1.42后记后记.48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0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1绪绪论论作文教学是一项双边活动,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互动的。在这双边活动中,教师教什么、如何教以及学生学什么、如何学,这些问题不止一次横亘在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心上。这些问题经过历年的求证、解答,在一个狭义的范围内可以算得上解决了。然而,时代变迁、知识更新,又一次冲击着原来貌似完满的答案,新问题带着学生的个性认知特点再次粉墨登场。因而,“教什么、学什么”这个老问题在当前教学情境中亟需探索新路子。作文“教什么”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该教给学生什么的写作知识。二
15、是教学序列安排问题,这些知识怎样安排着来教。学生的“学”与此“教”是联动的。教的内容要植根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学生学的过程也必然要根据已有的认知水平。2011 年颁布的新修订语文课程标准,在四个学段的“写作”目标要求中,有序地推进了教学要求。 然而在第四学段, 即初中的写作要求, 列明的十点内容是一个终端目标,在三年中的具体执行情况如何,语文课程标准没有也不可能给我们提出一个理想的教学方略和措施,当中的序列安排更无从得窥。目前的课程标准下, 笔者所在东莞市使用的人教版教材, 没有专门的作文教学内容,每个单元安排了“写作综合性学习”的板块,规定了每次写作训练的主题或话题,没有明确写作知识和技能训
16、练。对教师而言,这种编排方式缺乏操作性,似乎教师不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指导能力,抛出个话题让学生自行研讨,学生便能下笔成文。这种写作教学模式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不再安排具体的写作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是希望当前教育工作者能够以结合学生实际灵活地安排写作教学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点上提到“学校要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 。当今中学作文教学的研究现状,对作文方法及应试技巧之类的研究很多,对学生作文认知心理、作文与学生的身心发展、作文与学生的生命意义、作文与学生的知识序列建构之类的研究却很少,
17、而这些恰恰是有效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理论知识。据对本地区教学计划抽样调查,不足百分之十的学校能够制定作文教学计划内容,这一内容仅是把命题与写作知识杂糅起来,主线不明,比较随意。市教研员在本地区的2011 年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中对本年中考作文成绩总结指出:“考场作文,喜忧参半忧的是,作文教学没有课程化,作文教学随意性大,学生审题能力、中心吴菲菲: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初中作文教学序列性策略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 年 8 月,第 27 卷第 12 期。2立意能力、素材积累与选用、语言驾驭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对于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训练需要加强;忧的是,急功近利,套作现象依然频频出
18、现。”这样,对本地区作文教学序列的研究可谓是迫在眉睫, 要尽可能地提高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本研究有其实际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作文教材和作文技能训练为研究对象, 从写作原理学、 写作心理学、现代教学理论的角度,结合本地区学生写作认知水平,尝试研究初中阶段作文教学内容的序列,拟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进行,包括适当的观察、访谈,对个别班进行试点试验,并采用对照组与实验组作为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本文为本地区作文教学开发探索校本作文教学序列,编制学情评估公式,合理运用权重比例进行“量体裁衣式”的作文教学序列安排,以期利于教师合理安排各年级的作文教学内容,利于
19、遵循学生的个体作文能力发展,利于教师合理指导学生作文训练,力求避免“模式化”的套作教学出现。最后,笔者认为有了作文训练的校本序列,并不意味高枕无忧,仍有许多问题函待解决。限于时间、资料以及本人的才疏学浅,文中的错误、疏漏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同行批评指正。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3一初中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初中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作文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隐性的过程, 它不具有能力形成先后顺序的 “直线式绝对性”特征,这种隐性特征导致了常出现“作文无定法”的理解,也就产生了“作文不能教”的伪命题。这一误解让作文教学内容显得无章无法,无序可循。 “作文无定法”表面现象的模糊性
20、, 导致日常作文教学中教师忽视对作文能力 “有序性” 的培养, 随之则是 “无序”而为。命题随意,指导随意,评改随意,讲评随意,修改随意作文教学的“无序”现象积弊不容小觑,整个学年的作文教学计划无序,必然具体到每次课堂的作文教学也没有科学明确的教学序列。 “教学无书,训练无序”的尴尬状态一直存在。作文教学缺乏科学性和系统化,年级、阶段教学计划没有,体系性没有,散乱作文教学只能是低效甚至反效的。无序,导致无为,作文教学生态不景气,师生大多采取“临时抱佛脚”的应考战略:进行急功近利套路化、预制板化的作文教学与训练。这种现状,确实是广大语文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顽题” 。福建师范大学颜纯钧教授认为
21、,写作就是处在“无”和“有”之间的过程,就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因此,写作学要研究的是从“无”到“有”的规律。作文教学是需要“有序”的,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否则,作文教学就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学生也因作文学习的无序性而变得不知所措。 因此作文能力的形成 “无序性”与作文教学的“有序性”是有其一定的矛盾性,我们不能把作文能力切割成单个部分,孤立地进行作文教学,而应注意作文能力的“螺旋上升”的并列培养。建构作文教学的“有序”,是指作文教学要常规化、有序化、效率化。这个序列不仅有写作技能训练知识点的序列,更应该包含教师作文教学的课堂序列、课堂教学的过程序列。“有序”是教师进行作
22、文教学的主线,是思路,是条理。研究这个序列,不能以固有模式进行套教,而是以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基点,为学生学习能力的螺旋提高设置阶梯,使其作文能力在整个初中作文学习阶段得到逐步提高。马正平编著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总序第 3 页, 。41初中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的背景初中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的背景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写作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综合的作文能力养成,不是靠盲目的、随意的训练。平常我们理解的“作文训练” ,它是对进行分解了的技能(即所谓“能力点” )学习。技能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的一种动作经验,是一种符合客观法则
23、的活动方式。因此训练写作技能既要有明确的方向目标,又要有精确的动作要素和动作程序,才能将技能升华为写作能力。中国文章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在第一套作文教学序列体系的开创一文中提出:从“作文学”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角度探索“作文序列”,再从“作文教学”的教育工程科学角度探索“作文教学序列”,这个由陈述性知识拓展为程序性、策略性知识的过程,是作文教学科研的一种质的飞跃,一种跨越式转化。如何将逐项剖析了的写作要素按照科学的写作程序, 遵循具体的写作目标, 一步一个脚印, 最后整合出作文能力形成的细微过程,这种逐项技能的序列化、系统化,确实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写作科技教育工程。作文训练的序列,指的是培养学生
24、作文能力全过程的科学安排。现代教学论普遍认为,因为教学中传授和学习的科学知识本身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所以教学要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学生认识活动也是由已知导向新知的,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是有顺序的。当代美国著名的学习和教学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提出过“序列原则”的理念,他认为:“学习发展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应当遵循两个序列:第一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序列;第二是科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序列。”作文训练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一方面,写作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序列,另一方面,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写作水平也是逐渐提高的。“构建序列,是指作文训练应循序渐进,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训
25、练体系。这一训练体系,就是为完成训练目标而设置的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序列,是一个分散训练难点、分步训练能力、经纬交织的合理结构。”(1)国外当代初中作文教学序列研究的反思)国外当代初中作文教学序列研究的反思国外教育工作者对作文教学序列化的研究有值得借鉴的方面,由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国外研究者的作文教学序列化研究也有可取之处。美国作文序列美国作文序列美国教育工作者根据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各方面内容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内在发展规律,设计了写作训练体系。主要有六种:吴立岗中小学作文训练序列方法浅析J 教育研究,1988 年第 9 期。曾祥芹第一套作文教学序列体系的开创N 中国教育报,2010 年
26、 1 月 28 日。钱威,徐越化主编中学语文教学法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年,202-205 页。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5一、思维表达的训练体系:从文章的开头、思想、相似点、发展的顺序、提出的主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维和文体训练。二、一般文体写作的训练体系:从自述、说明、描写、评论、分析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文体写作训练,中间也穿插有段落、篇章以及修辞、逻辑等方面的知识。三、文字表达的训练体系:主要训练学生提高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并对句子、段落、短文等知识作系统阐述,使学生具备写作基础知识。四、段落写作训练体系:通过一系列分类段落写作的练习,主要训练学生对文章的组织能力
27、,教学生条理清楚、结构完整地表述自己的内容。五、实用文体写作训练体系:根据生活中的各种交际活动,如邀请、劝说、辩论、发表意见、描述过程等作认真而详细的设计,对学生系统安排各种常用文体的写作训练。六、综合写作训练体系:美国写作教材中较多的还是综合思维、文体、语法和书写技巧等各方面能力的训练。日本作文序列日本作文序列当代日本的写作教材安排在语文教科书之中,与阅读、听说、语文知识合编在一起, 一个单元的作文教材由例文、 指导和练习三部分组成。 作文训练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作文和阅读联结;二是作文和生活联结。具有代表性的作文教学过程有如下两种:第一种,唤起写作动机的指导取材、拟定主题的指导构思指导记
28、述指导推新指导鉴赏批评、共同研究的指导。第二种,导入、引起动机讨论计划写推敲(自己批改、共同批改)修正、重写处理。前苏联作文序列前苏联作文序列前苏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关中学作文序列教学的研究非常丰富,归纳起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心理能力型,再细分为“智力型”和“个性型”两种,代表人物分别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和心理学家赞科夫。前者从观察作文入手,递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后者强调以“发展个性”作为训练主线,但这种方法被普遍认为是“放任自流” 。写作能力型,作文训练的主线应该是培养独立的写作能力,这由前苏联的教学法专家拉德任斯卡雅经过长期实验后创立,他认为最基本的写作能力共
29、有七种:审题、表现中心思想、搜集材料、系统地整理材料、修改文章、语言表达、选择文章体裁。按照“先一般再特殊”的原则分成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培养。拉德任斯卡雅认为“第一,记叙文;第二, 描写文; 第三,议论文” 的顺序教学太机械了,多种能力的培养应该 “齐头并进” 。钱威,徐越化主编中学语文教学法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年,202-205 页, 。吴立岗中小学作文训练序列方法浅析J 教育研究,1988 年第 9 期。6语言交际功能型。前苏联的一些学者认为中小学作文训练应该根据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年龄特点来着重培养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 代表人物是教育心理学家达维多夫和语言心理学家玛尔柯
30、娃。他们主张以培养语言的交际功能作为主线,把“语法” 、 “作文”和“阅读”的内容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建立一门以学习语法理论和阅读作为基础、以作文作为中心的带综合性的“语言表达理论”课程。科际联系型。指作文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而且应该成为加深理解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手段。代表人物是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和聂恰耶娃。两位专家把小学阶段的作文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具体形象的记叙文;第二类看图作文和听音乐作文;第三类是读书笔记。国外的作文教学序列从作文思维、语言、文体特点、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等各方面进行研究,为我们进行作文教学序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2)国内当代初中
31、作文教学序列研究的反思)国内当代初中作文教学序列研究的反思现当代语文教学工作者对作文教学序列不断地作出探索和研究。在曾收编过专门探讨作文教学程序系列名文的20 世纪前期语文教育论集和20 世纪后期语文教育论集两书中,有不少富有参考价值的观念:有姚铭恩的小学作文教授法 (1915 年)“范作、共作、助作、自作”的序列,有梁启超的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 (1922 年)“主张一学年分两学期,一学期教记述文,一学期教论辩文” ,有吴震春的作文指导方法的比较实验 (1935 年)对写作内容分出“求知、强身、修德、交友”的序列,有黎锦熙的各级学校作文教学改革案 (1947 年)提出“先求通 ,后求美 ” 的
32、程序等等。还有上世纪 30 年代叶圣陶、夏沔尊先生编撰的国文百八课 ,就把作文能力分成 108 个训练点,陈望道先生的作文法讲义则把作文 52 个训练点,几代语文教育前辈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序列研究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建国后,随着两次语文教材的改革,作文教学序列问题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1978 年和 1987 年编写的语文教材,以阅读训练作为主线,这两套教材所编排的习作例文,同阅读课文的关系不很密切,训练的要求比较笼统,序列不够清楚,练习的数量也比较少。因此,各地作文教学的研究开始活跃起来,涌现出了许多有影响的作文教学序列研究成果。以“文体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序列20 世纪初,我国的作文教学受
33、美国现代修辞学家希尔为代表的英美学者的“文体学”影响,基本上以“文体为序”、以“文体为中心”。 80 年代,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等以“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7体中心论”为指导,创造了“模仿创造”的作文训练体系。这一体系着重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作能力培养进行探索,其基本程序是“模仿改写仿作评析借鉴博采”这样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系列。这一训练模式在当时作文教学界有普遍影响,其优点是学生写作文体意识强,作文也容易入门,效果明显。以“思维训练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序列这种序列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包括原黑龙江省农垦师范学校的常青老师的“作文分格训练教学法”、北京著名特级教师刘胐胐和首都师大
34、教授高原提出的“观察分析表达”三级训练体系、 北大附中章熊的“语言与思维结合”作文教学模式。 最受关注的是“观察分析表达”三级训练体系,它侧重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培养。这三级训练体系的总体结构是:观察是基础,分析是核心,表达是结果,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训练体系符合写作“物意文”转化规律,是写作规律“双重转化”与“三级飞跃”的具体运用,比较符合学生的写作学习规律。以“重视过程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序列以北京景山学校周蕴玉和上海特级教师于漪为代表创立的“文体为纬-过程为经”训练模式,是以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为纬线,以写作的一般能力为经线,精选典范作品为例文,按照单元要求设计训练方案,组成一个读写结合、
35、分阶段、有层次的训练序列。这种作文教学体系既摆脱了“熏陶式”的中国古代作文教学方法的影响,又摆脱了“模仿式”作文教学方法的束缚,是我国作文教学开始由经验主义走向科学主义的有益尝试。以“培养兴趣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序列这种作文序列主要体现在逐步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例如有上世纪 90 年代中央教科所中学语文教研室开展的“兴趣作文”教学法课题研究,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提出的“活动作文”教学法等等。李白坚的作文教学体系是一个“大作文”训练体系,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分别称为“快乐大作文”,“趣味大作文”,“创新大作文”。这一序列的最大价值在于真正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产生了写作的动力,在此基础上产
36、生了写作的心理思维活动,从而完成了写作任务,符合“趣味性”教学原则,符合“活动课程原理”。在这些“作文教学序列研究”大争鸣之后,学者们都认为,作文教学的序列化问题始终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模式。不管是语文教学法专家,还是教育心理学、语言心理学和教学论的专家,他们的研究各有特色,各具风格,启示了我们要确立科学的中小学作文训练序列,为笔者进行“新课程人教版初中语文作文序列训练”的探索,提供了极其有益的参考和借鉴。程少堂繁荣与遗憾反思作文教学改革 30 年N 中国教育报,2008 年 2 月 1 日(5 版)82.国内初中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对作文序列的呈现国内初中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对作文序列的呈现
37、作文教材是人们对作文规律、作文教学规律认识成果的体现,是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的依据和保障。作文教材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依体。但是,在我国的整个语文教育中,从教材到教学,从复习到测试,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对语文课本上的课文所设计的语文知识的分析与讲解上, 忽视了对写作的教学、 研究与实践。 语文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作文在教材中并没有占据应有的一席之地。部分高中作文教材已作了与阅读分编,按照写作知识来编写的尝试,但初中作文教材普遍训练序列缺位。新世纪以来,仅有新编的2000 版高中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把“写作”作为“正课”来上,教材内容由“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两大部分组成,其中“阅读”6
38、个单元,“写作口语交际”5 个单元。另一套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周正逵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写作与说话”和“文学作品”、“文化知识”、“文言文阅读”并列,“写作”课才得以第一次堂而皇之地走进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新课程标准下各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上,依然鲜见作文教学具体内容的影子。缺少了实体的教材,作文教学的序列性就更无从依附了。在新的课程标准颁布前,本地区使用的是 2000 年人教版的教材,它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制定,在每一册的作文教学安排上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如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 3 月版)的教材使用
39、说明中写道:“写作,主要学习记叙生活经历和表达对生活的感受、认识。五篇写作指导短文是:作文贵在创新;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说真话,诉真情;要多读多写;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又如第五册的写作序列则是:“写作,主要学习议论。五篇作文指导短文是:一事一议;学会写提纲;论点的提出;论据的运用;论证的展开。应用文介绍:黑板报、科技报告、产品说明书、唁电、唁函。”“与同类教材比较,这套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是比较好的,体现大纲的基本精神,基本的设计框架也比较科学。”但其使用不久,就被新课程标准的人教版教材取代。细看现行的这一套人教版语文教材, 国家教育部门在 2012 年新修订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40、其中在作文教学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之下,明确地规定了小学三个学段和初中一个学段里较为具体的写作要求。对初中作文教学来说,课程标准对每学刘淼著当代语文教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211 页。马正平编著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19 页。马正平编著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118 页。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9年、每学期写作目标仍然没有明确要求,每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也不是用以纯粹开展作文教学,它混杂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写作三
41、大板块要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单元编排的顺序,一般考虑了课文教学角度,确定了写作的主题或话题,至于要落实哪些写作知识的教学、要训练哪些写作技能也没有明确,不能较好地遵循作文教学的客观需求。而纵观现在国内其它的初中语文教材版本,苏教版和语文版、浙教版等,大都把口语交际和写作作分别安排。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共有五个训练点:1.有感而发;2.说真话,抒真情;3.从生活中找米;4.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5.简单地说明小制作;七年级下册共有 7 个训练点: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人物描写;记事写人线索清楚;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写消息;自由作文;还有八年级上、下
42、册共 11 个训练点等等。语文版写作教学安排也有一定的序列体现:从写人、记事、状物、抒情,基本遵行文体训练中心的序列。又如浙教版的语文教材的作文序列基本上是“文体训练体系” ,即按文体展开写作训练:初一(第一、二册)侧重训练记叙文;初二(第三册)侧重训练说明文, (第四册)侧重训练议论文;初三(第五、 六册)是综合训练, 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及曲艺等的写作训练。从初一到初三每一个单元都有一篇侧写文章,每一篇侧写文章都有一个训练的侧重点,如圆圆和方方侧重于“联想和想象”训练, 在那颗星子下侧重于“如何在记叙和描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训练。综观以上几种写作训练序列,浙教版的“文体作文序列
43、”注重文体及语法知识,强调写作技能训练,是重“形式”轻“内容”的训练。人教版的“思想情感熏陶体系”注重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和内心的体验, 强调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是重 “内容”轻“形式”的训练。这种按文体去安排作文序列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它是不符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有言语功能的个体,他并不是先学会记叙描写,然后再学会议论抒情和说明的,毫不夸张地说,每个个体从能表情达意的那一刻起就在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了。我们不否认,新课程新教材的写作训练体系十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非常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受,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但是,当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
44、作文教学被编排在综合实践活动之中,但大多是就某一个话题或主题进行作文,也就是只要求写“什么” ,却对如何进行教学,学生哪方面的作文能力得到提升, “怎样”写这个话题,缺少统一与有序的编排,也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教材供老师直接使用。 如果将作文教学混杂在每个单元(人教版)的综合实践活动之中,不专门强调作文教学, 这种状态下, 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几等于习得式而较少学得式(按10照学习理论,以是否进行干预,将学习划分成两种类型,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的学习所得叫习得,在有组织的学习情况下所得叫学得。通常情况下,学生学习是指学校有组织的学习)。另外由于上课时间的限制,综合实践活动课常常会流于形式,很难通过活动
45、来达到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之目的。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人教版语文教材特点,湮没了作文教材及其发展的序列,由此引发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对初中写作教学序列的不断深入研究, 涌现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例如江苏省常州溧阳市少体校施贤芬的初中作文训练序列化研究 、山东省邹平县青阳镇初级中学刘艳霞的初中作文训练序列化初探 、浙江省永嘉县上塘镇城西中学金亦珍的论校本初中作文教学课例序列研制 、四川师范大学杨驰的初中作文教学序列初探 、 广东省广州市十三中欧秀东的 初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的认识与实践 、福建师范大学林慕英的新课程人教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序列训练初探 、华东师范大学王丹宜的初中作文训练序列初探 、苏州
46、大学孙文玲的初中作文训练序列探微等等,这些科研成果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推广。3.作文教学目标序列性与艺术性的辩证关系作文教学目标序列性与艺术性的辩证关系作文教学序列化是各语文老师孜孜以求的教学内容,作文教学的序列化始终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模式。不少兴盛一时的作文序列各领风骚数年后难以为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有些作文序列缺少坚实的理论基础,或出现理论失误。比如以“文体为中心”的“模仿创作”的序列,其序列逻辑起点是“模仿”,而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作文活动起始于作者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或感受,作文的逻辑起点应是源于作者生活中的所见所感。用“模仿”的方法训练结构材料的能力和文字表达有时
47、可以取得一些效果,但这只能有限地解决一些表达的问题,却难以解决认识过程这一重要环节。又如“三级训练体系”把观察、分析和表达这些在写作中本来该融为一体的东西硬性地进行历时性的划分值得商榷,学生的作文能力应该要使其在同一阶段获得同时发展。(2)有些作文序列有轻视写作理论的倾向。类似于“活动作文”模式的作文序列主张“训练大于理论”、“训练先于理论”,是一种非理性的写作教学思想和训练体系,它不能使写作教学走上科学化、现代化的道路。还有一些作文教学改革实验,往往只着眼于对作文在表达层面上的描述,只重于对表达技法的传授,而不注意对作文本身内部规律的研究,不完全符合写作过程的基本规律。这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序列
48、校本研究11也是不认真研究写作的基本原理, 没有在写作理论的基础上认真探索和研究作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的结果。(3)作文序列研究成果推广的僵化模式作文序列研究成果推广为教学行为时,容易被看作是一种“依样画瓢式”的填鸭操作,其后果是教师为了追求序列性而忽略学情,甚至把序列当成是一种任务来完成,不管学生是否学懂,也不管学生学到了哪个层次。“赶鸭子上阵”的僵化方式使作文序列成为了最蹩脚序列,成为了“为序列而序列”的教条主义。作文序列的设置追求科学性的同时,也要考虑作文教学中的艺术性处理。因而我们在设计序列时,要采用科学方式处理作文教学的序列性和艺术性的关系。在 2009 年,执信中学的谢沂老师发表了关
49、于建构高中语文课堂写作教学序列的探索的论文,他探索了“刀片式结构群”序列框架,建立“经纬有序、重点突出、兼顾特色、独立运作”的“刀片式结构群”序列。教师在根据学生“先决条件”的掌握情况,可自行增减结构里的刀片知识,直至最终完成该刀片式结构,即实现某一个目标。这种序列由始至终尊重学生的写作水平作为写作主体的需要,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刀片式结构群”序列的刀片式结构从最底层出发,自下而上地、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学习,直到完成写作学习的总目标,这个过程是灵活自如的,能防止序列的设计成为“条条框框” ,失去序列的科学性。作文训练具有自身的客观规律。作文教学要达到使学生把写作的理论知识、方法技巧转
50、化为写作能力的目的,我们就要探寻并按照作文训练的客观规律,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训练体系,有步骤地进行“量体裁衣”式科学化的作文序列训练。4.关于初中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的反思:关于初中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的反思:当前对作文教学序列研究的热情高踞不下,究其原因,与当前部分地区语文教材的内容编排有着较大关系。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语文课实际上就是阅读课,就是课文分析课。作文教学的内容从来没有排进“课文”教学的日程中去,始终是把写作作为语文课的作业来对待放在课文后面的“练习”题中,或放在每个单元结束后。由于语文教材吉没有安排下式的作文教学的内容,因此,作文只是一种语文作业,老师在“作文”课上最多
51、做一点作文指导的工作,出一个题目上,读两篇范文,主要的时间用于学生的写作练习。这种写作课对训练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无能为力,是显而易见的。真正的写作教学应该有具体的写作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有具体的写作谢沂关于建构高中语文课堂写作教学序列的探索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912示范、写作练习、写作检测。新课标下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不再安排写作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一方面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观点与教学大纲不同,“语文课程标准较之语文教学大纲,理念更新,内容更丰富,范围更广泛,更具有现代气息,同时也给学生和教师更大的发展和创造的空间。”另一方面是教材编写者的愿望是把安排写作知识技能的主动权交给一线语
52、文老师去开发。 “ 课程标准则立足于对学生在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隐含着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 ”“当我们的科学研究和教改实践在某个问题上(比如教学的合理序列)还没有取得可以为大多数人认同的结果时,勉强地作硬性规定是不相宜的,明智的做法还是提出一些原则性的要求,暂且以模糊取代明确”。在这个初衷下,作文的教学序列开发就有了很大的空间。如前所述,教材呈现的作文教学内容缺乏科学的训练序列,缺少相应的写作知识系统和写作策略、方法的指导。这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也不利于教师有效地进行作文指导。虽然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开发重构,但这隐含着高度的专业要求,多数教师很难做到,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
53、,教师很难调动起积极性去进行个人单打独斗式作文序列的开发。 即使做了, 开发的内容是否合理有效也未知, 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和检验。这样既耗时费力,又难以改变作文低效的现状。由此,初中作文训练序列化的实施必然要求语文课程设置的优化。语文课程设置的优化又主要体现为教材内容的优化,因为教材是实现课程内容的载体,它上承课程内容,反映和表现课程内容,下启教学内容,预设和规范着教学内容。重构这一作文教学序列,并不是全盘否定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关于“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 “教材编写建议” 、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论述就肯定了教师课程研制参与权和教材重构自主权,这也是语文教师专业
54、化的要求。 “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 , “它既包括对既定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对既定课程内容的改造,还包括教师乃至学生在教学中所生产的课程内容;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既定教材内容的重构改编乃至增删、更换等,还包括由其他途径呈现的种种材料;教学组织和方法,则取决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情。 ”倪文锦教授的这段论述则更具体地论述了重构的内容和方法。在近年的实际教学研究中,不少一线教师希望能够有充分开发出来的作文教学序列马正平编著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18 页。秦训刚主编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55、2003 年版,62 页。吴益高中语文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 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年,第 28 页。倪文锦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51 页。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13资源以供使用。以广州市十三中欧秀东的教育硕士论文初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的认识与实践为例,文章提取与整合了各学期课本、写作专题和写作知识训练点的作文教学序列。 (见附表一)更细致的重构,则是根据单元说明及课文内容,形成一种动态的作文教学序列资源(见附表二、表三) 。从以上多种重构形式来看,或以开发课本资源为主,形成框架式序列。或以课本为例的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较易操作,对学生写作
56、起一定的潜移默化效果。以后者思路来对作文序列作一个深度开发,是可行之道。在课程优化基础上对作文教学序列重构要谨慎把握,在作文课上增加学生的“表达与交流”的习得训练,使学生在这一训练过程中,不是处于静态的、机械的、僵死的“在场式”学习,而是获得一种思维操作技术的原理、规律,生成时间化一维操作程序、思维程序的“非在场式”学习。综上所述,作文序列的研究与设计有多种形式的开发,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影响力的作文教材尚未出现。以作文序列为指导思想的作文教材体现出广大教育、教研工作者实践的积极性。但考虑到即使教材不变,而各地各处的社会环境、学生实际等有着千差万别,一些研究成果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局限性,有待进一
57、步修正。笔者受此启示,大胆假设本研究的初中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的科学性主要体现为:(l)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建立一个科学评估方式,据此设置由低到高的训练层次;(2)根据表达能力的内部结构安排由浅入深的训练纵向序列;(3)把思维与语言训练作为每一训练项目的核心。 本研究以 语文课程标准 的写作教学要求为目标,以现行初中语文必修课文的训练要求为依据,以“学情、过程、思维”为核,确立“简约、动态运行,螺旋上升、在不同阶段对同一目标反复渐进,逐步深化与生活、教材、思维、成长同步”的教学思路,把写作的基本能力、思维的基本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编作文分阶段训练序列目标体系,探索对初中进行分阶段、
58、有侧重的作文序列化写作训练,形成一个立体的写作训练序列,从而较大面积地提高学生写作素养。马正平编著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7 页。14二初中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的可行性二初中作文教学序列校本研究的可行性1.本地区近年中考作文教学现状本地区近年中考作文教学现状中考作文成绩最直接地反映学生的作文水平。 近年来, 本地区的作文教学受到较大重视,学生的习作给了阅卷老师很多的惊喜。 “喜的是,通过几年的引导,学生叙事能力整体得到了加强,能围绕一个中心说清楚一件事了;喜的是,部分学生知识面广、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思想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也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
59、;但是,仍然有很多让人深忧的情况, “急功近利,套作现象依然频频出现,学生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缺乏真情实感,个性表达的内驱力,矫情成分较多,胡编乱造现象较为严重;这就造成了扣题不紧,忽略主题。作文教学没有课程化,作文教学随意性大,学生审题能力、中心立意能力、素材积累与选用、语言驾驭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对于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训练需要加强; ”本市近年的中考作文评卷标准依据新课标目标设定,其中,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语言得体、流畅;文面整洁,书写优美是中考优秀作文的评判标准。据 2012 年我市中考数据显示,50 分的作文题中,全市考生平均
60、分约 37.4,得分率约为 74.8%;较之 2011 年的平均分 37.63 有轻微的下降。 其中全市约四万二千多个考生, 一类卷 (45 分含) 以上的学生约有五千个,只占 12%左右的比率。没有优势的成绩,源于教学实际的不如意: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大,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过分地拔高要求。看各学校的语文年度教学计划, “作文”一词躲躲闪闪地“犹抱琵琶半遮面” ,更甚者是不见其字。本地区共有初中 167 所,据在东莞市 2011 年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分析研讨会上,公开发表的十所市重点初级中学的初三教学进度计划上显示, 只有三所学校在教学计划中做出了作文教学序列安排的内容, 其它各校均语焉不详。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英期末试卷及答案
- 中医护理骨干培训心得体会模版
- 续签劳动合同须知
- 购房合同中的违约条款
- 《如何理解财务报表》课件
- 针灸推拿学的常见治疗方法
- 《速腾汽车发动机》课件
- 手膜的滋润效果
- 面部护理美丽心得分享 让美丽不再是秘密
- 老年人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疗法探讨
- 【MOOC】《医学心理学》(北京大学)章节期末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微训练 一文多考 备考高效(文学类文本散文《水银花开的夜晚》多角度命题)练习版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详案)
- 浙江省舟山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逻辑哲学论-英文版
- 特斯拉核心零部件供应链梳理分析课件
- 城市设计导则SOM
- 减少老年住院患者口服药缺陷次数的-PDCA-案例课件
- 九年级英语单词默写表(最新可打印)
- 学校办学基本条件评估指标体系修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