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新心理学试题_第1页
普通新心理学试题_第2页
普通新心理学试题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绪论部分的问题纲要1. 心理过程的分部图(P1 P2)2. 心理的实质(P4P6)3. 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派别(P12)4. 巴甫洛夫的信号系统(P31)5. 反射与反射弧(P25- P27)例题:(1)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C)。A. 兴奋 B. 抑制 C.兴奋与抑制D. 反射(2)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B )A俄国 B .德国 C .日本 D .美国注意部分的问题纲要1. 注意的功能(书 p43 p44)2. 注意的种类(p47-P51 )3. 注意的特征(p52-p54 )4. 注意的认知理论(p59-p61 )例题:(1)美国心理学家(A)是注意的

2、衰减学说的主要代表,他认为信息并没有被完全阻 断,其中重要的信息仍可能通过高级加工,并被反映到意识中。A. 特瑞斯曼 B.布鲁德本特 C.冯特D.铁钦纳(2)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B)A. 指向性与选择性B .指向性与集中性C.紧性与集中性D .紧性与选择性(3)以下反映注意分配的是(A)。(4)关于注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注意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过程C.注意可以使人专心于某对象(5 )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A. 边听讲边做笔记B.完饭看书C.自言自语 D.自吹自擂A)。B. 注意可以使某对象位于意识的中心D.注意的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这叫做注意的分散。情绪和情

3、感部分的问题纲要1.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P206-208 )2. 情绪状态:心境、激情、应激(p215-217 )3. 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p217-218 )4. 情绪的早期理论(P219-222 )5. 情绪的认知理论(P222-224 )例题:(1 )关于情绪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 人类的情绪都可后天习得B.具有两极性 C.体验是情绪的基本特点D.以上都正确(2)一般认为原始情绪是指(D )。A激动与平静B高兴与悲哀C 喜、怒、哀、乐D 喜、怒、哀、惧3)人在危险紧急意外事件出现时表现出高度紧的情绪化称为( D )A. 激情 B. 心境 C. 激越 D. 应激(4) (

4、B)表明了情绪状态实际上是认知过程、心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A阿诺德和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B.沙赫特一辛格的三因素论C. 伊扎德的动机一分化理论D.詹姆斯-兰格理论5)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情绪状态。 (对)意志部分的题目纲要2.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P227-228 )3. 意志的品质与培养(p230-232 )例题:(1) 意志行动的基础是(C)A. 本能行为B. 不随意运动 C. 随意运动1. 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p227)D. 技能技巧2) 意志行动心理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 即采取决定和 (D)A. 确定目的B. 动机冲突 C. 制定计划D. 执行决定3) 与顽固执彻、

5、见异思迁相反的意志品质是(D)A. 自觉性B . 自制性 C . 果断性D. 坚韧性4) 俗话说的 想吃粥,又怕烫 是指动机冲突中的 ( C) 。A. 双趋冲突 B . 双避冲突 C . 趋避冲突 D . 多重趋避冲突个性和个性倾向性部分的问题纲要1. 个性的概述:个性的含义、个性与人格、个性的基本特征(p263-264 )2. 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P269-270 )3. 动机的功能( P273-274 )4. 社会性动机:好奇、探索和操弄,成就动机,交往动机(P275-278 )5. 兴趣的含义( p284)6. 兴趣的品质( p286-287 )7. 理想( P288)例题:(1

6、) 个性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 C)A. 能力B. 气质C. 性格D. 动机2)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兴趣的品质(C)A.兴趣的广泛性 B.兴趣的持久性 C.兴趣的指向性 D.兴趣的效能(3) 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对)(4) 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基本需要,一类是成长性需要,还有一类是 生理需要。(错)(5) 动机是一个过程,它以某种方式引发、促进、保持指向目标的行为。(错)气质部分的题目纲要1. 气质的体液说( P294)2. 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 P300-301 )3. 气质类型的构成( p302-303 )4. 外向型和向型(

7、p305-306 )5. 场独立与场依存( P306) 例题:(1)与巴普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的强、平均、灵活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B)A. 胆汁质B.多血质C. 粘液质D.抑郁质(2)下列关于气质和性格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A. 气质是先天的,但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改变的,性格是后天形成的,但是也具有 一定稳定性B. 相对于气质来说,性格更具有社会道德评价意义C. 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D. 气质更多的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性格则更多的体现了人格生物属性(3)气质主要反应了心理活动在 ( D ) 方面的动力方面的特点A. 速度,强度,稳定性和选择性B.

8、 速度,平衡性,稳定性和指向性C. 灵活性,平衡性,稳定性和指向性D. 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4)斯普兰格认为可以用两个维度来描述人格,一个是同一外向,一个是神经质倾向的 情绪稳定性,各种人格特质都可以用这两个维度来表示。 (错)( 5)场依存性的人独立性差,不是很容易受暗示。(错)性格部分的题目纲要1. 性格和气质( p317)2. 性格的结构( p318-320 )3. 性格的类型理论( p321-324 )4. 性格的特质理论( p326-332 )5. 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p333)6. 性格的测量:明尼苏达多相个性问卷(p345)例题:(1) 个人行动目标明确,行为一贯主动,其

9、性格类型是(B)A . 情绪型B. 意志型 C . 理智型D. 混合型(2) “自私与秉公、勤劳与懒惰、自负与自卑”等是对人的哪种性格特征的描述? (A)A . 态度特征B. 情绪特征 C. 意志特征D. 理智特征(3)奥尔波特将一个最典型、最有概括性并对一个人的各方面行为均产生影响的特质称为 (C ) 。A . 共同特质 B. 个人特质 C . 首要特质 D 动力特质(4)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对孩子的性格行成起到重要作用。(对)(5) 性格和气质没有多大联系。(错)能力部分的题目纲要1. 能力和知识( P356)2.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p361)3. 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p36

10、2-363 )4. 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p365-367 )5.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p374-378 )6. 能力的个别差异 :能力的类型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 (p380)7. 智力测验( p392-394 )例题:(1) 根据斯皮尔曼提出的能力二因素说,当活动中包括的一般因素较多时, (A ) 。A . 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越高B . 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越低C . 各种作业成绩之间相互独立D 各种作业成绩取决于特殊因素,而与一般因素无关(2) 高分低能 说明 (D ) 。A. 知识与能力无关B . 能力低的人同样可以获得高的成绩C . 掌握过多的知识反而会阻

11、碍能力的发展D . 知识并不等同于能力智力年龄(IQ)的公式是(A)A . IQ=MA/CA*100B. IQ=CA/MA*100C .IQ=MA/CA*100%D . IQ=CA/MA*100%(4) 世界上最早的智力量表是 (B)A . 韦克斯勒量表B. 比纳 - 西蒙量表 C. 斯坦福 - 比纳量表D. 瑞文推理量表(5) 离差智商是指 (B ) 。A . 一个人的智力实际达到的年龄水平B. 个体的智商在其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C. 个体的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间的关系D . 随着个体实际年龄变化而变化的智商分数感觉部分的题目纲要1. 感觉的含义和意义( p62,64 )2.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12、( p65-66 )3. 心理物理定律( p67)4. 视觉适应( p73)5. 感觉的相互作用( p84-85 )例题:( 1 )衡量感受性高低可用( D)A. 智商 B. 韦伯分数 C. 情商 D. 感觉阈限( 2 )感觉阂限和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 B) 。A .正比关系 B .反比关系 C .对数关系 D .常数值(3)下面哪个现象反映的是视觉适应(D)。A. 夜幕下,蓝色物体要比黄色物体更亮一些B. 不管在白天还是傍晚,看到树叶的颜色都是绿色的C. 直升机的螺旋桨高速旋转后,不再能观察到每片桨叶D值夜班的消防员佩戴红色眼镜在室灯光下活动(4 )在史蒂文斯的幕定律中,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是

13、(D )。A .反比关系 B .等比关系 C .对数关系 D.乘方正比关系(5)感觉等同于知觉。(错)知觉部分的题目纲要1. 知觉的定义(p86)2. 知觉的基本特征(p89-96)例题:(1)下面这图片可以反映出知觉的哪种特性( B)IKH I BPi I 可IFitgurw-Grouind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选择性C. 知觉的恒常性D.知觉的理解性(2)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在知觉过程中会把若干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他们在对知 觉对象的组合中服从于(A),相似原则,闭锁原则和连续原则A.接近原则B.情景原则C.交替原则D.对比原则(3 )大小知觉恒常性是指人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完全随映

14、象的变化而趋于按物体实际大小 来知觉的特性。(对)记忆部分(是认知过程的重点,要增加 4和5两部分)的问题纲要1. 记忆的概念(p108)2. 记忆的分类(p108-109 )3. 遗忘及其影响因素(p119-125 )4. 记忆的过程5. 记忆的系统例题:(1)短时记忆的突出特点是信息容量有限性,它保持信息的容量为(C)A.7 3组块 B.6 2组块 C.7 2组块 D.6 3组块2)当天识记的外语材料,最好在( A )进行第一次复习,保持效果较好。A. 24 小时 B. 第二天 C. 第三天 D . 第二周( 3)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先慢后快。( 错 )(4)进

15、入到瞬时记忆阶段的信息,如果受到注意就会被入到短时记忆阶段,否则就会很快 消失。 ( 对 )表象和想象部分的问题纲要1. 想象的种类( p142)2.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p144-145 ) 例题:(1)粘合、强调、夸、典型化是( C)所具有的特点A.再造想象 B .记忆表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2)(C) 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A. 联想 B. 幻想 C. 想象 D. 错觉(3)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在性质上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D)A. 表象储备B.实践要求C. 知识经验D.新颖程度(4) 根据想象是否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可将想象分为不随意想象和随意想象。(对

16、)思维部分的问题纲要1. 思维的概念( p151 )2. 思维的种类( p152-153 )3.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p169-172 ) 例题:(1)以概念、判断、推断等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达到对事物本质特征和在联系的思维过 程称之为( D)A. 概念B.问题解决C. 具体思维D.抽象思维(2)把提供的各种信息重新组合,朝着一个方向、寻找一个正确答案或最佳方案的思维过 程称之为( A)A. 辐合性思维B.再生性思维C. 创造性思维D发散性思维(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B)A. 原型启发B.原型C. 问题对象D.问题情境( 4)一般认为,创造思维经历四

17、个阶段,它们是( B)A.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B. 准备,酝酿,豁朗,验证C. 掌握感性材料,运用变式,提出假设,验证假设D. 发现问题,准备,酝酿,豁朗1 、 根据耶基斯多德逊定律图得出结论。耶基斯一多德逊定律图示答:在简单易为的任务情境中,较高的动机水平会产生较佳的行为效率;在复杂困 难的任务情境中,较低的动机水平反而会提高行为效率。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的性质而不同,即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难度的提高而降低。2、拉扎勒斯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他将高中生按照智力和兴趣分成智力组和 兴趣组,智力组学生的平均

18、智商为120,但对于语文的阅读和写作不感兴趣;兴 趣组学生的平均智商为170,但对于语文的阅读和写作,很有兴趣。在学期结束 时,兴趣组的成绩远远超过智力组。(如下表)组别平均每人阅读的书(本)平均每人所写的文章(篇)兴趣组20.714.8智力组5.53.2试解释上表,并指出兴趣对活动有何作用答:(1)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兴趣对智力发展起促进作用, 是开发智力的钥匙。(2)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 动的心理因素。兴趣在人的学习、工作和一切活动中起动力作用。 兴趣对活动的 作用: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对正在进行活动的推动作用; 对活动的创 造性态度的

19、促进作用。由上图分析智力的特点。(1) 智力在整个人口中呈正态人、分布,智力极高和智力极低的人都比较少,智力中等的人取多(2) 智力高度发展的人约占总人口的1%(3)智力在70分以下的为智能不足或智力落后(4)智能不足者数量多于超常者(5)智能不足是心理能力的低下,而不是某种心理过程的缺陷,其明显特征是智力低下或 社会适应不良4、阅读下列材料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 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 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 被封郎中,迁博士。(1)上述

20、材料体现了意志品质的哪个特性?(2)结合自身阐述我们应如何培养意志品质。(1)坚韧性(2) 提示:1、加强目的性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2、组织实践活动,以取得意志 锻炼的直接经验3、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5、一个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提前把教学器材摆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老师课讲得非常认真 投入,但是结果那堂课效果很差,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从普通 心理学有关“注意”方面理论回答)答:( 1)由于老师过早把教学器材摆在醒目位置,造成学生的无意注意。 虽然老师上课投入,但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分散。(3)启示是:老师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拿出器材,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教学效率。利用无意注意规律

21、提高教学效率1丰富教学容,用现代化教学手段2用灵活的教学方法3生动的语言和表情6、1920年;在印度西北部的山区; 发现两个“狼孩”。当她们回到人间时; 仍用四肢行走; 膝盖着地;用嘴舔地面上的水;不肯穿衣服;怕强光;深夜嚎叫。其中一个名叫卡玛拉的 女孩大约七、八;其智力仅相当于在人类社会生活中6个月婴儿的智力水平。这一事例说 明了什么?答:人的心理不是自发产生的; 而是在社会实践在发生发展的。具有作为心理源的客观现实和作为反映器官的人脑;三者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正常的心理。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人 的实践活动实现的。人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7、盛悄卩選择性*藝覺*征

22、條卩過濾莽心歷程亠3+4 晋| 反廐E123-1過濾誰卧資料來源修改自貝斯特(1991斯特恩柏(2005 p.l13(1) 根据模型说说其容。(4分)答:大量信息输入人脑,进行感觉登记,然后信息有选择地被过滤,最后被人脑短时记忆。(2) 由此能得到什么理论?( 6分)答:注意类似一个过滤器,它按照“全”或“无”的原则工作,接通一个通道,通过一些信 息,这些信息便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其他信息则被阻断,信息不能通过。8、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精心设计一组实验。在实验中给三组大学生注射了肾上腺素, 是他们处于典型的生理唤醒状态,但只告诉被试,注射的是一组维生素,并告诉第一组被试,可能会有心悸、

23、手抖等正常反应;告诉第二组被试,注射后会发抖、脚麻,其他反应 不会有;而对第三组被试不做说明。然后将三组被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去看滑稽表演, 是引人发笑的环境,另一部分被强迫回答繁琐的问题,并加以指责,是惹人发怒的情绪, 实验结果是各组被试反应是在愉快环境中愉快,在愤怒的环境中愤怒,而第一组被试没有“相应”的愉快或愤怒的情绪。根据上述材料,试分析被试者的情绪状态不同的原因。答:第二、三组被试的情绪反应证实了生理唤醒和环境因素的作用,而第一组被试的反应则说明了认知因素的决定作用,由于第一组被试了解药物会引起身体反应,因而能平静面对 环境。情绪状态实际上是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4、。大脑皮层将外 界环境信息,部生理变化信息以及经验和情境的认知信息整合起来,产生一定的情绪。9、某初中班有两位同学;甲常常表现为:温柔、合顺;对事物观察敏锐;反映敏感;体验 深刻;想象丰富;在活动中不敢表现自己; 做事小心谨慎;缺少省略;课堂表现很守纪律。 而乙生表现为:动作迅速;精力充沛;热情洋溢;爱发脾气;情绪产生快而强;难以自制;理解问题常比别人快;活泼直率;粗心大意;坚持已见。根据上述特征;判断甲、乙两位 同学的气质类型;并分析两种气质类型积极与消极因素;而后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答:(1)甲属于抑制质气质类型;乙属于胆汁质气质类型。对甲的教育: 发物其细心、敏锐、思想深刻;多给予翔、

25、鼓励、少批评、指责;弓I导积 极参加活动;降低或调查。要求:克服迟缓、忧闷;增强自信、尊、培养 活泼;开朗;勇于进取。对乙的教育:发物热情、坦率、刚强、勇敢、克 服性粗暴、狂妄自大;培养意志力、自控力、冷静、心细等品质。教育时; 既要能力思想;又要防止产生对立情绪。10、有两个同班同学,甲常常表现为:性情平和镇静,有节制;做事小心谨慎; 对事物体验深刻,深思;活动中被动,不敢表现自己;课堂表现很守纪律。而 乙表现为:性格开朗,活泼;热情洋溢;善交际,有领导力;课堂抑制力较差, 很难长时间专注。判断甲,乙两位同学的气质类型;并简要分析两种气质类型 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而后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措施。答:(1)甲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