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高考语文文言诗歌专题强化练习一、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赵开字应祥,普州安居人。登元符三年进士第。七年,除讲议司检详官。自检详罢,除成都路转运判官,揭示乡户岁时所当输折科等实数,俾乡胥不得隐匿窜寄。指陈榷茶五害,大略谓:“请依嘉祜故事,尽罢榷茶,即五害并去,而边患不生。”朝廷是其言,使推行之。时建炎二年也。于是大更茶马之法。改成都旧买卖茶场为合同场买引所。其合同场监官除验引、发放外,无得干预荼商、茶户交易事。比及四年冬,茶引收息至一百七十余万缗。张浚以知枢密院宣抚川蜀,素知开善理财,即承制以开兼宣抚处置使司随军转运使,专
2、一总领四川财赋。开见浚曰:“蜀之民力尽矣,锱铢不可加,独榷货稍存赢余,而贪猾认为己有,互相隐匿。惟不恤怨詈,断而敢行,庶可救一时之急。”于是大变酒法,自成都始。又法成都府法,于秦州置钱引务。凡民钱当入官者,并听用引折纳。法既流通,民以为便。宣司获伪引三十万,盗五十人,浚欲从有司议当以死,开白浚曰:“使引伪,加宣抚使印其上即为真。黥其徒使治币,是相君一日获三十万之钱,而起五十人之死也。”浚称善,悉如开言。时浚荷重寄治兵秦川经营两河旬犒月常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办于开开悉知虑于食货算无遗策虽支蠹不可计而赢赀若有余吴玠为四川宣抚副使,专治战守,于财计盈虚未尝问,惟一切以军期趣办,与开异趣。玠数以饷馈
3、不继诉于朝,开亦白劾老惫,丐去。朝廷未许。朝廷既知开与玠有隙,乃诏开赴行在。会疾作不行,提举江州太平观。开已病,累疏,丐去,诏从所乞,提举太平观。绍兴十一年卒。(节选自宋史·赵开传)【注】榷茶:官府对茶叶实行征税、管制、专卖的措施。起始于唐。引,茶引。指旧时茶商纳税后,由官厅发给的茶叶运营执照。钱引,宋纸币名。可用以兑换金银钱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浚荷重寄治兵秦川经营两河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办于开开悉知虑于食货算无遗策虽支费不可计而赢赀若有余B时浚荷重寄治兵秦川经营两河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办于开开悉知虑于食货算无遗策虽
4、支费不可计而赢赀若有余C时浚荷重寄治兵秦川经营两河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办于开开悉知虑于食货算无遗策虽支费不可计而赢赀若有余D时浚荷重寄治兵秦川经营两河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办于开开悉知虑于食货算无遗策虽支费不可计而赢赀若有余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嘉祜,与文中“元符”“绍兴”同为年号,是宋朝帝王为记载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B枢密院,宋代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全国军务,与掌管政务的中书合称为“二府”。C黥,在犯人脸上刺记号并涂墨,用作刑罚;也施于士兵,以防逃跑。文中是后者意。D行在,天子所在地。文中指宋高宗为避金兵,以巡幸为名流亡杭州等,
5、以“行在”名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开秉公奉职,严明法度。任成都路转运判官时,他明确乡户应交纳摊派的数目,禁止乡吏隐瞒多收;大改茶马法时,又严禁合同场监官干涉茶叶商户的交易。B赵开知弊明艰,直言献议。为去五害消边患,他建议依循旧例,完全取消茶叶专卖;明言蜀地民力耗尽,不可增加税赋,不能让贪猾官吏侵占专卖货物的盈余。C赵开革新求变,利国利民。他改革茶法后,茶引收回利息达一百七十多万缗;后又发行钱引,允许百姓用钱引折合缴纳各项税赋,此法通行后,百姓觉得便利。D赵开善理财赋,深得信任。张浚宣抚川蜀时,他被授命专门统管四川财赋;与四川宣抚副使吴玠虽然有矛
6、盾,但吴玠依然让他全权负责财政盈亏,且从不过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惟不恤怨詈,断而敢行,庶可救一时之急。(2)玠数以饷馈不继诉于朝,开亦自劾老惫,丐去。14对“假钱引”一事,张浚和赵开的处理意见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春题湖上 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注】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而对国事日荒,民生益困的现实,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袚采纳,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
7、,来到杭州。这首诗是作者在杭州任期将满,回京之前所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前六句写景,突出西湖景色之秀美,后两句写情,突出一个“恋字,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B.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湖水澄澈、千山苍翠、明月如珠、早稻新发,如此美景让诗人留恋。C.这首诗善用比喻,如颈联写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贴切又新颖。D.“青罗裙带展新蒲一句,写在稻田里劳作的少女飘曳的裙带,以少女劳动之美映衬了春日的西湖之美。16.有人评价此诗“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吾丘寿王字子赣,赵人也。年少,以善格五召待诏。诏使从中大夫董仲舒受春秋,高才通明。迁侍中中郎,坐法免。上书谢罪,愿养马黄门,上不许。后愿守塞扞寇难,复不许。久之,上疏愿击匈奴,诏问状,寿王对良善,复召为郎。稍迁,会东郡盗贼起,拜为东郡都尉。上以寿王为都尉,不复置太守。是时,军旅数发,年岁不熟,多盗贼。诏赐寿王玺书曰:“子在朕前之时知略辐辏以为天下少双海内寡二及至连十余城之守任四千石之重职事并废盗贼从横甚不称在前时何也?”寿王谢罪,因言其状。后征入为光禄大夫侍中。丞相公孙弘奏言:“十贼彍弩,百吏不敢前,盗贼不辄伏辜,免脱者众,害寡而利多,此盗贼所以蕃也
9、。臣愚以为禁民毋得挟弓弩便。”上下其议。寿王对曰:“臣闻古者作五兵,非以相害,以禁暴讨邪也。今陛下昭明德,建太平,举俊才,兴学官,三公有司或由穷巷,起白屋,裂地而封,宇内日化,方外乡风,然而盗贼犹有者,郡国二千石之罪,非挟弓弩之过也。”书奏,上以难丞相弘。弘诎服焉。及汾阴得宝鼎,武帝嘉之,荐见宗庙,藏于甘泉宫。群臣皆上寿贺曰:“陛下得周鼎。”寿王独曰非周鼎。上闻之,召而问之。寿王对曰:“臣安敢无说!臣闻周德成于文、武,显于周公。上天报应,鼎为周出,故名曰周鼎。昔秦始皇亲出鼎于彭城而不能得,天祚有德而宝鼎自出,此天之所以与汉,乃汉宝,非周宝也。”上曰:“善。”群臣皆称万岁。是日,赐寿王黄金十斤。
10、后坐事诛。(节选自汉书·吾丘寿王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在朕前之时/知略辐辏/以为天下少双/海内寡二/及至连十余城之守任/四千石之重/职事并废/盗贼从横/甚不称在前时/何也B子在朕前之时/知略辐辏/以为天下少双/海内寡二/及至连十余城之守/任四千石之重/职事并废/盗贼从横/甚不称在前时/何也C子在朕前之时/知略辐辏/以为天下少双/海内寡二/及至连十余城之守/任四千石之重职事/并废/盗贼从横/甚不称在前时/何也D. 子在朕前之时/知略辐/辏以为天下少双/海内寡二/及至连十余城之守任/四千石之重职事/并废/盗贼从横/甚不称在前时/何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
11、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儒家“六经”之一,现存本据传由孔子修订而成。B黄门,官或官署名,秦汉宫门多漆黄色,故名;皆以宦官充任,也用以称宦官。C五兵,古代五种兵器,所指不一,有车兵五兵与步兵五兵之分,泛指各种兵器。D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寿王才智通明,但一生曲折。他因擅长格五而被征召为待诏,后来升迁侍中中郎,却又因触罪而被免职;后因愿意击打匈奴,才复职升迁,最终犯事被杀。B寿王颇得栽培,也很受器重。武帝让他跟董仲舒学习春秋,他免官后想去养马或
12、守寨,皇帝也不答应,后来委以重任,让其抗击匈奴,平叛盗贼。C寿王长于辞令,且见解不凡。丞相公孙弘主张禁止百姓挟带弓弩,朝廷上下都附和丞相的主张,只有他上书陈述理由,大胆反驳,最终说服了公孙弘。D寿王善抓机会,能迎合圣意。武帝在汾水之南得了宝鼎,群臣都祝贺皇帝得了周鼎,只有他偏偏标新立异,说得的不是周鼎,而是汉鼎,以讨皇帝欢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盗贼不辄伏辜,免脱者众,害寡而利多,此盗贼所以蕃也。(2)三公有司或由穷巷,起白屋,裂地而封,宇内日化,方外乡风。14文中寿王不认可丞相公孙弘的主张,他是从哪些角度分析理由的?请简要作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13、,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睡起已亭午终日凉甚有赋陆游饭罢颓然付一床,旷怀真足傲羲皇。松棚尽日常如暮,荷沼无风亦自香。倚杖月生人影瘦,岸巾露透发根凉。颇闻王旅徂征近,敷水条山兴已狂。注本诗写于嘉泰四年,为陆游致仕后居于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所作。羲皇:犹言羲皇上人,太古之人也。陶潜文:“常言五六月中, 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敷水在陕西华阴县西,条山在山西南部。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写诗人饭后“颓然”而卧,这一日常生活场景透露出诗人致仕后内心的颓唐。B.第四句从嗅觉角度描绘塘中的荷花,突出荷花的芳香自溢,表明居所环境
14、清幽怡人。C.第五句勾勒出一幅月下拄杖的图景,“月生”说明时间发生了变化,暗示诗人驻足良久。D.第六句借助“露透发根凉"这一细节表现诗人晚上在室外的细腻感受,照应了诗歌标题。16.对于结句,有人认为“敷水条山”实指陕西、山西一带:也有人认为“敷水条山”虛指隐居之地。你认同哪一种观点? 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三、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熹宗天启七年八月,上不豫。时魏忠贤张甚,中外危栗。上召信王入见,渝以“吾弟当为尧舜之君”。信王惶恐不敢当,但云:“陛下为此言,臣应万死。”信王出,上崩。忠贤自出请王入,王
15、危甚,袖食物以入,不敢食大官庖也。当是时,群臣无得见王者。王秉烛独坐,闻巡逻声,劳苦之。问左右,欲给以酒食,安从取乎?侍者以宜问之光禄寺。次日,即皇帝位于中极殿。十一月,魏忠贤、客氏伏诛,罢各道镇守内臣,魏、崔党次第伏诛。时魏珰甚炽帝不动声色逐元凶党无一人之助而神明自运宗社再安崇祯始政天下翕然称之八年冬十月乙已,上罪己。下诏日:“联以凉德,缵承大统,不期倚任非人,边乃三入,师徒暴露,黎庶颠连。国帑匮诎而调未已,闾阎调敞而加派难停,中夜思维,不胜愧愤。兹择十月三日,避居成英殿,减稀彻乐,非典礼事,惟以青衣从事,与文武吏士甘苦共之,以寇平之日为止。”十三年五月,上以两京及山东等各处告机,命地方有司
16、设法赈济顺济,招徕流徙,托、按躬行州县,定殿最以闻。截漕米万石赈山东,免霍、泰、潜山七年以上逋税之五,近年之三。七月,发帑金二万,赈顺天、保定。八月,发仓果赈河东饥民,帑金三万赈真定、山东、河南饥民。九月,免汝州十年前田租、陇西五县逋赋,折征江南绢、布等岁课。谷应泰曰:呜呼!以怀宗之殚虑竭精,勤求民瘼,斯国治世足以奋烈,而乱世足以救亡,独奈何皇舆扫迹,天禄陨坠,相报盖若斯之酷耶?(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崇祯治乱)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魏珰甚炽帝/不动声色/逐元凶/旁无一人之助/而神明自运/宗社再安/崇祯始政天下/翕然称之/B.时魏珰甚炽/帝
17、不动声色/逐元凶/旁无一人之助/而神明自运/宗社再安/崇祯始政/天下翕然称之/C.时魏珰甚炽帝/不动声色/逐元凶/旁无一人之助/而神明自运/宗社再安/崇祯始政/天下翕然称之/D.时魏珰甚炽/帝不动声色/逐元凶/旁无一人之助/而神明自运/宗社再安/崇祯始政天下/翕然称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豫,这里指天子患病,与礼记·中庸中的“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不同。B.黎庶,指平民大众、普通百姓。古代对百姓的称谓还有“黎民”“黔首”“布衣”等。C.青衣,即青色的衣衫,文中指低阶文官所穿的黑色的衣服,也是戏曲中的一种角色名。D.两京,明代指的
18、是京师和南京,而张衡二京赋中的“二京”指的是长安和洛阳。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崇祯皇帝行事谨慎,他在还是信王时,受皇兄称赞,却表现得诚惶诚恐:对魏忠贤,他十分戒备,坚决不吃宫中食物。B.魏忠贤行事嚣张,朝廷内外都很畏惧他,崇祯皇帝继位后,诛杀了魏忠贤、客氏,并一举铲除了其党羽,稳定了朝政。C.崇祯皇帝下罪己诏,称自己所任非人,导致国家边境不宁,所以他要减少膳食,取消娱乐活动,与文武官吏同甘共苦。D.谷应泰对崇祯皇帝表示了同情,认为他励精图治,关心民生,是个好君王,只可惜生在了乱世,无法挽救国家于危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
19、)问左右,欲给以酒食,安从取乎?(2)国帑匮诎而征调未己,闾阎凋敝而加派难停。14.请简要概括崇祯皇帝赈济灾荒的具体措施。(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南浦·春水张炎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前度刘郎注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注前度刘郎:指去而复返的人。唐代刘禹锡再游玄都观有“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
20、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波暖绿粼粼”等三句,用绿波、归燕和苏堤的意象描绘了春日西湖阳光明媚、生机盎然的景象。B.“鱼没浪痕圆”一句将鱼潜入水中时的轻盈姿态刻画得入木三分,笔调轻松写意,描写细致传神。C.“茂林觞咏”句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语句,表达了对眼前景色的喜爱和归隐山林的愿望。D.全词从咏西湖春水起,以追怀往日春游水滨结,感情由欢快渐渐转为悲伤,情景交融,精妙绝伦。16.如何理解“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这样写有什么巧妙之处?(6分)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世祖光武皇帝讳秀,高祖九世之孙也。莽末
21、,天下连岁灾蝗,寇盗蜂起。起于宛,时年二十八。至郾、定陵,定陵,悉发诸营兵,而诸将贪惜财货,欲分留守之。光武曰:“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众乃从。朱鲔攻温,大破之。于是诸将议上尊号。马武先进曰:“天下无主。如有圣人承敝而起,虽仲尼为相,孙子为将,犹恐无能有益。大王虽执谦退,奈宗庙社稷何!宜且还蓟即尊位。”光武惊曰:“何将军出是言?”武曰:“诸将尽然。”至中山,诸将复上奏曰:“大王参分天下而有其二,言武力则莫之敢抗,论文德则无所与辞。臣闻帝王不可以久旷,天命不可以谦拒。惟大王以社稷为计,万姓为心。”光武又不听。行到南平棘,诸将复固请之。光武曰:“寇贼未平,
22、四面受敌,何速欲正号位乎?"耿纯进曰:“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超然客公众号成其所志耳。今功业即定,天人亦应,而大王不正号位,纯恐士大夫望绝计穷,则有去归之思也。大众一散,难可复合。时不可留,众不可逆。”纯言甚诚切,光武深感,曰:“吾将思之。”行至鄗,强华自关中奉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群臣因复奏曰:“受命之符,人应为大。今上无天子,海内淆乱,符瑞之应,昭然著闹,宜答天神,以塞群望。”光武六月已未,即皇帝位,建元为建武。二年春正月庚辰,封功臣皆为列侯,大国四县,余各有差。博士丁恭议曰:“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
23、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令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帝曰:“古之亡国,皆以无道,未尝闻功臣地多而灭亡者。”乃遣谒者即授印绶,策曰:“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敬之戒之。传尔子孙,长为汉藩。”(选自后汉书·光武帝纪,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B.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C.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D.古帝王封诸侯/不
24、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祖:古代帝王的庙号,一般是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追尊名号。B.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地方,帝王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庶人不准设置宗庙。C.四夷:古时华夏民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分别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本文是蔑称。D.博士:古代官名,秦汉时期掌管书籍文典,后来也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者精通一类技艺的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到达郾县、定陵县后,光武帝尽皆征调各营的兵力,可
25、是众将却贪恋财物,想分拨一部分人留下来防守B.马武认为,如果天下没有主宰之人,即使有孔子、孙子这样的人担任丞相、大将,也可能不会有益于天下。C.耿纯认为刘秀违背众人的愿望,不正名号和身位,主大夫们的希望、打算落空,就会有去归顺王莽的念头。D.文章结尾刘秀关于居于上位而不骄傲、持守节义谨严法度的一番言论,在今天仍具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 (4分)(2)臣闻帝王不可以久旷,天命不可以谦拒。(4分)14.刘秀能登上帝位的条件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
26、516题。春日山亭牟融醉来重整华阳巾,搔首惊看白发新。莫道愁多因病酒,只缘命薄不辞贫。龙鱼失水难为用,龟玉蒙尘未见珍。正是圣朝全盛日,讵知林下有闲人。【注】华阳巾:一种帽子。讵:岂。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句写诗人发现新增了白发,“惊”字既有出乎意料之意,又含年华流逝之悲。B.“莫道”句与首句形成照应,写诗人愁绪纷繁非因病酒,引出了忧愁的真正原因。C.诗人说自己是因为命薄而安于贫贱,字里行间透露出了些许的不甘与深深的无奈。D.虽然没有在圣朝全盛之时得到重用,但诗人身处林下,安闲自在,生活十分惬意。16.前人评本诗颈联“委婉蕴藉,自负与自悲兼之”,对这
27、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五、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太宗即皇帝位。冬十月癸亥,立皇子中山王承亁为太子,生八年矣。太宗贞观七年。帝谓左庶子于志宁曰:“朕年十八犹在民间,民之疾苦情伪,无不知之。及居大位,区处世务,犹有差失。况太子生长深宫,百姓艰难,耳目所未涉,能无骄逸乎?卿等不可不极谏。”太子好嬉戏,志宁数直谏,上闻而嘉之,赐金一斤,帛五百匹。十四年。上闻右庶子张玄素在东宫数谏争,擢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左庶子。太子尝于禁中击鼓,玄素叩合切谏,太子出其鼓,对玄素毁之。太子久不出见官属,玄素谏曰:“选俊贤以辅至德,今动经时月,不
28、见宫臣,将何以禆益万一。”太子不听。十六年春正月乙丑,魏王泰上括地志。泰好学,广延时俊。上又令泰徙居武德殿。魏征上疏,以为:“陛下爱魏王,常欲使之安全,宜每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令移居此殿乃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尝居之时人不以为可虽时异事异然亦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上曰:“几致此误。”遮遣泰归第、秋八月丁酉,上曰:“当今国家何事为急?”谏议大夫褚遂良曰:“今四方无虞,唯太子、诸王宜有定分最急。”上曰:“此言是也。”时魏王泰有宠,群臣日有疑议,上闻而恶之,谓侍臣曰:“方今群臣,忠直无逾魏征,我遣傳太子,用绝天下之疑。”九月丁巳,以魏征为太子太师。征疾小愈,谐朝堂表辞,上手诏谕以:“周幽、普献,废嫡立庶
29、,危国亡家。汉高祖几废太子,赖四皓然后安。我今赖公,即其义也,知公疾病,可卧护之。”征乃受诏。十七年春正月丙寅,上谓群臣曰:“闻外间士民以太子有足疾,魏王颖悟,多从游幸,遽生异议,徼幸之徒,已有附会者。太子虽病足,不废步履。且礼,嫡子死,立嫡孙。太子男已五岁,朕终不以孽代宗,启窥窬之源也。”(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太宗易太子,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宜每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今移居此殿/乃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尝居之时/人不以为可/虽时异事异然/亦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B宜每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今移居此/殿乃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尝居之/时人不以为可/虽时异事异
30、然/亦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C宜每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今移居此/殿乃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尝居之时/人不以为可/虽时异事异/然亦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D宜每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今移居此殿/乃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尝居之/时人不以为可/虽时异事异/然亦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庶子,太子官署中左右春坊的长官,左庶子的官职稍低于右庶子。B禁中,也作禁内,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C四皓,避秦乱、隐商山的东园公等四人,皆须眉皓白,时称商山四皓。D孽,庶出的,宗法制度下非正室所生之子;宗,宗子,即嫡长子。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
31、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自幼生长民间,一直到十八岁,懂得民间疾苦,但即位后处理事情还有差错,而太子生长在深宫,没有接触到百姓的艰难困苦,难免会骄傲、放纵。B张玄素因劝谏太子不要击鼓,太子就让他当着自己的面把鼓弄坏;太子长期不接见东宫官属,张玄素认为太子这样做,不能增长见识,太子不听劝谏。C唐太宗下诏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魏征大病稍愈,就到朝堂上表推辞,唐太宗说派魏征辅佐太子是担忧太子问题造成国家危亡,希望魏征能担负责任。D魏王李泰曾献括地志,又勤勉好学、聪颖有悟性,深得唐太宗喜欢,加上太子本身问题,在群臣中有了传言和猜测,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曲意附会。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2、。(8分)(1)选俊贤以辅至德,今动经时月,不见宫臣,将何以裨益万一。(2)方今群臣,忠直无逾魏征,我遣傅太子,用绝天下之疑。14选段中唐太宗在贞观十六、十七年间面对群臣的猜测、议论,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重题郑氏东亭杜甫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注此诗咏洛阳郑驸马园亭,作于天宝三年(744年)。杜甫身处洛阳,刚刚成家,诗才渐为人知。水衣:此处指水生苔藻。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全诗可知,东亭建于山
33、水之间,景美野旷,规模很大,衬托出主人身份不凡。B.首联写亭子周围景色,融情入景,以“秋日乱”三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烦忧。C.颈联写动景,一“跃”一“归”,勾勒点染出鱼的跳脱活泼和苍鹰回巢的急切。D.尾联写诗人游罢山亭后,于黄昏策马奔驰,写意般描绘出马逐云飞的意境。16.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论此诗时说“此诗得力,全在诗腰数实字”。对这一说法你怎样理解?请联系诗歌的颔联作简要分析。(6 分)六、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侍
34、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上之为临淄王也,惠妃生寿王瑁,宠冠诸子。太子与瑶、琚会于内第,各以母失职有怨望语。惠妃泣诉于上曰:“太子阴结党与,将害妾母子,亦指斥至尊。”上大怒,以语宰相,欲皆废之。九龄曰:“陛下践祚垂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深宫,日受圣训,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久长,子孙蕃昌。今三子皆已成人,不闻大过,陛下奈何一旦以无根之语,喜怒之际,尽废之乎!且太子天下本,不可轻摇。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上不悦。林甫初无所言,退而私谓宦官之贵幸者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上犹豫未决。惠妃密使官
35、奴牛贵儿谓九龄曰:“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九龄叱之,以其语白上;上为之动色,故讫九龄罢相,太子得无动。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上浸疏之。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炅素不学,尝对中书侍郎严挺之读“伏腊”为“伏猎”。挺之言于九龄曰:“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昵。”挺之素负气,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林甫恨之益深。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自专大权,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补阙杜琎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自是谏争路绝矣。(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九龄对曰/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纯银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核防护材料及装置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船用动力堆及配套产品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二手车买卖合同范本购车合同
- 2025电力工程施工内部承包合同 施工合同协议书
- 2025工程项目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2025年二级稳压装置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车载空气净化器项目建议书
- 2025年镉镍航空蓄电池项目建议书
- 人力资源员工培训沟通技巧
- SL631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2部分:混凝土工程
- GB/T 25413-2010农田地膜残留量限值及测定
- GB/T 13912-2020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一例巨大儿分娩的个案护理-课件
-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全册)
- 室内质控-检验科课件
- (完整)人力资源六大模块ppt
-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英语阅读理解
- 彩色手绘卡通儿科小儿护理高热惊厥健康宣教教案PPT课件讲义
- DB43∕T 498-2009 博落回叶-行业标准
-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查房pptppt(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