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语文第一单元备课_第1页
四上语文第一单元备课_第2页
四上语文第一单元备课_第3页
四上语文第一单元备课_第4页
四上语文第一单元备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自然奇观)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主题编写的,有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其中观潮、鸟的天堂为精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为略读课文。本组课文编排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二是引导学生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读懂课文内容;三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会用本单元的 27 个生字,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的 27 个认读字。能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22个词语。正确认读、辨析“颤动”、“霎时”等27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内容和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和梳理文章表

2、达顺序的方法读懂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观,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4、积累本组课文中的优美句、段,在理解、揣摩、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5、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单元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或段落。2.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观,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积累本组课文中的优美句、段。单元教学难点:1.梳理文章表达顺序,读懂课文内容。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用10课时观潮2课时雅鲁藏布大

3、峡谷1课时鸟的天堂2课时火烧云1课时语文园地一4课时1. 观潮本课内容分析: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文章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我们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编者将这篇课文选编在这里,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4、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3.通过边读书边想象画面、理清文章顺序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词典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4. 学习作者抓特点、按顺序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积累语言。 2.重点理解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语句,想

5、象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课前准备:学生自己查阅、搜集一些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课时分配:2课时课时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恢复”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3进一步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清文章脉络。教学难点:多音字、形近字的辨析,以及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黄山、小兴安岭、西沙群岛等风景图片,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都是哪些地方吗? 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今天,我们再来继续学习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课文。2.出示“潮”字,问:你知道什么是潮吗? (大

6、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3.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板书“观”。 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 自读课文,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读文后的感受。(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2天下奇观。问:“天下奇观”的“观”当什么讲?与观潮的“观”意思一样吗? (“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三、检查预习,识记生字新词。1.订正易错字音(1)多音字:称为 笼罩 薄雾 闷雷 风号浪吼在文中找出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确定字的

7、读音,再用另外的读音组一个词。薄(b)雾,取“轻微,少”的意思。笼ln,本义盛东西的竹器,作动词读ln ,笼罩。笼罩:像笼子一样罩在上面。(2) 生字:屹立 人声鼎沸 横贯 山崩地裂 恢复读一读这些词语,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人声鼎沸:先分别理解“鼎”和“沸”的意思,“鼎”在古时候被用来当成做饭的锅用;“沸”沸腾。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横贯:是横着通过去。山崩地裂:山倒塌,地裂开,形容声音极大。恢,竖“心”旁,本义宏大,宽广。动词,引申回复原状或失而复得。2. 识记字形说说以下字的形近字,并组

8、词。据 堤 沸3.指导书写提示:“蒙”里面别少一横。 “薄”下半部分右上角不是横折钩。 “昂”下半部分左边不要多点。 “贯”的笔顺:四、自读课文,理清脉络。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边读边想一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预设:4个自然段都是写潮。第2自然段写的是潮来之前的情况,第3自然段写的是潮来之时的情况,第4自然段写的是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第5自然段写的是潮去时的景象。学生可能会说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也可能会说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可提示学生,在课文中有按时间顺序写的语句“这一天早上;午后一点左右;过了好久”,明确是按时间顺序写的。)5、 交流信息。1. 阅读课后“

9、资料袋”内容。2. 小组内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其他关于钱塘江大潮的信息。板书设计:1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时间顺序) (2) (3、4) (5)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学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体会大潮的磅礴气势。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按顺序,抓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

10、、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播放潮来时的录音,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2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 (1)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的内容: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

11、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重点体会:人声鼎沸 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 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 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象开了锅的水一样。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师: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激动)读出这种感受,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吃惊、惊喜) 体会两丈多高的水墙,引入范仲淹的诗

12、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比较句子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小组讨论: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4)引入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出示文字资料): 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

13、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自己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5)拓展: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 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的元首,有胆大的人,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随机采访学生) (6)教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 (7)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远近)(8)指导背诵课文。 3潮过后,

14、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学习第五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 4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是否也能算作是天下奇观呢? 学习第二段,体会:平静、人山人海 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二、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读完课文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 1.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

15、语言,也可以加上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教师相机点拨,并组织语言,适时评价学生。 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板书设计: 1、观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江面很平静 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潮来时: 由远及近 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过后:恢复平静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

16、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课前准备: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导入。 20世纪末,地球上一个重大的地里发现诞生在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几乎同时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和中国新华社宣布为世界大峡谷之最。1998年9月18日,国务院代表中国政府正式确定世界最大峡谷科学定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从此,雅鲁藏布大峡

17、谷的名字正式载入史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二、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自由读课文,找到以下词语,说说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咫尺为邻 堪称 不容置疑 一争高下 秘鲁 郁郁苍苍 神来之笔 人迹罕至三、自学反馈,梳理文脉 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第二自然段: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第三自然段:雅鲁藏布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 第四自然段: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四、读课文,品味欣赏 (一) “雅鲁藏布江河床的平均海拔在 3 000 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它的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的最高峰,

18、形成一个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在青藏高原上切割出一条长 504 千米的巨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 2 268 米,最深处达 6 009 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1. 说说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它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是采用列举具体、准确数字的方法来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的。)2. 边读边想,当你读到这些具体数字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出这些具体准确的数字证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3.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能不能找个词替换“不容置疑”这个词,为什么?“一争高下”是什么意思?读着这段文字,你的心

19、中涌起了怎样的感受?(自豪,骄傲。)(二)默读三、四自然段,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的“奇异”表现在哪些方面?画出你认为能体现“奇异”的语句。 边交流边读出有关语句,进一步体会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美。 (引导学生运用“从到”的句式围绕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水、山和生物的多样性等几个方面来品味、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文字。) 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 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 在同一坡面上,从高到低形成了九个垂直自然带。不同高度的自然带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20、 在这里,可以见到从寒冷的北极到炎热的赤道分布的动植物。许多珍贵的林木和花卉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各种野生动物攀援穿梭其间,真不愧 “植物类型博物馆” 和 “动物王国” 的美誉。五、回归整体 雅鲁藏布大峡谷必将会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热点,是因为那里有_,有_ ,有_,还有_。壮美奇异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我们中国人的_。 六、拓展实践。教师放一段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七、拓展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西藏) 位置:神奇的大拐弯,与珠峰相邻 奇观 世界峡

21、谷之最 景观:雪山冰川 原始森林 生物多样3.鸟的天堂本课内容分析: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2

2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课前准备:查阅一些关于“鸟的天堂”的资料,了解一下作者巴金。课时分配:2课时课时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等词语,积累文中佳句。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3提高积累好词佳句的意识。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清文章脉络。教学难点:多音字、形近字的辨析,以及重

23、点词语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1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字音、词义

24、等方面有问题的可以作上记号。2投影出示词语:灿烂、竹竿、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陆续、白茫茫、茂盛、不可计数、应接不暇3开火车读词语,并说一说哪些生字容易读错或写错,需要大家注意什么。重点指导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耀:右上角“羽”没有钩。隙:右上面的“小”没有钩。4借助工具书或结合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灿烂:光彩鲜明耀眼。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留恋:舍不得离开。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暇:空间。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1默读课文,思

25、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2汇报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在傍晚,没有看到鸟,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在早晨,看到众鸟纷飞的景象。)3理清课文的脉络。(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2)学生汇报: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四、熟读课文。板书设计:3鸟的天堂 第一次:大榕树 第二次: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

26、美丽风光,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鸟)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二、重点感悟、体会榕

27、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一)大榕树:1大(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2)重点体会“真”字。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出示投影: 本来的,实际的 真 清楚,明白 确确实实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3)重点体会“又”字。指树根很多。出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4)体会“卧”字。(树占地面

28、积大。)(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一万多平方米)课下大家丈量了操场和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操场?几个教室?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1)重点体会“推”。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2)重点体会“颤动”。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3看录像:榕树的大与茂盛。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5请学生画板画,体现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二

29、)鸟1播放课件录相:“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4学生汇报。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有的有的有的,说明

30、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6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学生齐读(投影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7教师追问:(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

31、福的生活。)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2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3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1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汇报交流。五、总结全文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板书设计 树:大 茂盛 奇特美丽鸟的天堂 赞美

32、鸟:多 欢快 无比壮观 4火烧云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法。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景象。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变化的,并积累词语。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读课文,每人一个自然段,纠正读错的字音。注意:红彤彤(单独念tng,AB结构中读tn

33、g)2.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课文的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试试看,能不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呢?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的同学再想想看,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指名读。评价。小结: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多有趣呀!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学生练读。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1快速阅读课文第26节。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2学习写颜色的这一部分课文。作者写火烧云的颜色,共写了哪些颜色?你还能说出其它颜

34、色吗?这么多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归纳吗?火烧云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这些颜色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连起来吗?连起来读一读,你就知道火烧云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了。一般同学可以参照书上的办法连连看。特别聪明的同学动脑筋想想看,还可以怎样连。小组讨论,交流。3学习描写形状变化的这部分课文。火烧云的颜色绚丽多彩,并且变化极快。那么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引读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朗读了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这一部分课文,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顺序来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按照这个顺序把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过

35、程分别说说看。联想丰富的同学,还可以加进自己的联想来说。小组讨论,交流。这时空中又出现了什么?(请同学们看课件)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仿照课文中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好吗?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五、学习第三部分课文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齐读。找一个词语来说说看。六、总结全文。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动静结合,写得多美丽,写得多生动啊,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之中。我希望同学们

36、能认真体会作者观察之细致,想象之丰富,写法之巧妙。板书设计:火烧云 美 颜色 形状红彤彤 马 变化多 半紫半黄 狗 百合色 狮子 葡萄灰 变化快 一会儿、忽然、接着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4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识记优美的诗句。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教学重点: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发现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能一边

37、读课文一边想画面。 教学难点:习作中要抓住“奇特之处”,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并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课前准备: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课时分配:4课时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一、欣赏图片1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景象,请欣赏风光图片。2回忆本组课文,用一句话说说留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二、发散思维1.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读了课文、看了图片,其实不难发现,美在哪里?(风景名声、身边小景)2.你身边有哪些美丽的景色?三、组织活动1布置任务:你去风景名胜旅游时,看到哪些神奇的景象?在你的身边

38、,你发现了哪些令人称奇的地方?请您做一位景点代言人,向大家介绍介绍。2讨论:怎样才是合格的“景点代言人解说词”?说清楚、说美、说奇3个人准备:按照要求,结合事先收集的资料。4小组交流(1)小组成员轮流叙说。(2)推荐一人参加班级“景点发布会”,成员间共同帮助其修改、补充。5召开班级“景点代言人发布会”要求:听者能提出问题,或补充。发言人能解答问题。6 评选最佳发言人、最佳景点。第二、三课时习作指导及修改一、布置任务:编写“小眼看世界”旅游宣传小册子上节课我们举办了“景点代言人发布会”,同学们推荐了许多美丽、神奇的地方。老师建议:把每位代言人的景点解说词再加加工写下来,全班集成一本旅游宣传小册子,向更多的人去宣传。二、讨论编写要求:1了解习作内容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写之前要想想主要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大体按怎样的顺序写。希望通过你的习作,读者能够想象出画面,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2明白习作目标(1)要围绕自己旅游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来写,可以写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自己身边的景物。(2)写时一定要想一想这一景物有什么特点,要突出它的奇特之处。(3)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做到语言通顺、流畅。(4)字数不少于300字。3联系“我的发现”自由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思考:从他们的谈话中你有什么启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