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界放颗卫星_第1页
在语文教学界放颗卫星_第2页
在语文教学界放颗卫星_第3页
在语文教学界放颗卫星_第4页
在语文教学界放颗卫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语文教学界放颗卫星自主感悟生活法课堂教学案例庐江县长岗初级中学张为民按语:某虽不才,却心系语文教学,一心想改变语文教学,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效。为此,我二十多年来都在潜心研究语文教学,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但感觉这很难,不亚于放卫星,可是我不灰心,继续研究,终于思路越来越清晰,创造成自主感悟生活课文教学法,完成我的心愿。最近,我把用此法教学过的“诺曼底”号遇难记的备课笔记进行加工和改进,写成自主感悟生活课文教学典型案例,自我感觉极好。和论文比,这个案例比较直观清楚地反映了自主感悟生活课文教学法的特点和具体操作流程。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此法的重要特点有三个:一是突出自主

2、,强调学生自读自学;二是突出生活,强调感悟生活;三是阅读写作紧密结合,天衣无缝。第一个特点不是我的创造,是学习改进洋思中学模式的结果。第二个特点和第三个特点是我的创造。具体说,此法“新”在以下四点:一、   在语文教学界,本教学法首先明确提出学习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培养表现生活能力的教学目标,并付诸实施,且取得成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能力,不仅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发展的基础,而且是做人的基础,生活的基础。一个人如果不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怎么做人怎么生活呢?由此可见,目前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立是很有问题的。可悲!2 / 26二、本教学法率先把课文和生活有机地合二为一

3、,把阅读课文变成阅读生活,把理解课文变成理解生活,把分析课文变成感悟生活,创造了一个教学体系,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实现教学过程生活化,实现教学方法生活化,解决语文教学脱离生活等一系列问题。案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都没有离开“生活”二字,紧紧围绕“生活”二字展开教学,因而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驰骋自如,课堂对话交流、合作探究都是常态化、自然化,一点也不哗众取宠,更没有表演化教学。案例不是独善其“课”,而是既着眼单课教学,也纵观全局教学,既有统一模式,也注重各课教学有变化。变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上,不在形式上。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指的应是内容的理解不同,而不是教学形式的不同。其实

4、也不是理解不同,而是各人只理解到各人的一部分罢了。此法做到了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用此法教学,千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成为历史,就课文分析课文的老教学方式也成为历史。三、实行阅读写作点对点迁移运用,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因而不仅解决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解决了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既减轻老师负担,也减轻学生负担,既解除老师烦恼,也解除学生烦恼,且能以简驭繁,极易操作。这些并不是大话。你想,要解决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不能同时解决阅读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能行吗?不能同时解除老师和学生的烦恼行吗?因为阅读和写作是相连的,老师和学生休戚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四、案例既重教学模式改

5、革,也重教学内容改革,既改革师生课堂教学关系,也改革语言教学方式,使语文教学既符合课堂教学这一特定形式的规律,又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解决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相互分离的问题,把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课堂教学内容改革有机结合,解决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总之,这四“新”的每一点都击中语文教学的要害。四“新”集中到一起就解决了语文教学的所有问题,实现了我的愿望。卫星制造出来了,但要发射上天,还要请各位同仁、各位专家来主持,掀起万丈狂澜,彻底改造汉语教学,造福千秋万代。案例:四、“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教学目标:1、对应生活学习理解生字生词和含义深刻的语句。2、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课文反映的悲壮生

6、活,学习哈尔威船长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学习观察生活认识生活。3、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迁移运用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反映生活的方法表现生活,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4、品味生活品味语言,学习课文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教学重点: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课文反映的悲壮生活,学习哈尔威船长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学习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教学难点:点对点迁移运用,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反映生活,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本课目标。(1分钟)1、:(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情节

7、的录象)教师:"诺漫底"号也是一艘大轮船,它装货容量600吨,船体长220尺,宽25尺,1863年造的。可在1870年3月1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撞船灾难发生了。今天我们学习雨果写的“诺曼底”号遇难记,感悟当时的情景,感受当时的悲壮。2、本堂课的学习目标:(1分钟)1)、对应生活理解文中生字生词反映的生活情景,理解生字生词。2)、阅读课文,认识课文反映的悲壮生活,学习哈尔威船长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学习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二、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生活。(2分钟)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生活,特别是要朗读哈尔威船长指挥救人的简短对话。2、出

8、示小黑板或多媒体展示生字生词,自学自读2分钟,对应生活再现词语反映的生活情景,对照解释用另一种方式表达词语反映的生活情景,理解生词。3、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解决“课文反映什么生活”的问题,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反映的生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4、探究问题,进一步感悟生活,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1)哈尔威船长是怎样指挥救人的?2)为什么“泰坦尼克”号沉船没有生还者,而“诺曼底”号沉船大都幸免于难呢?三、学生自读、自主感悟生活,老师巡视、督促,鼓励学生多问,培养学生勤学多问的习惯。(10分钟)学生根据指导自读课文、自读注释、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感悟生活、质疑提问,老师指导答疑,准备

9、对话交流,但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就不交流了。四、和谐交流,共同提高。(30分钟)1、检查朗读,学习朗读。先品听朗读录音,后指名学生朗读,最后分角色朗读哈尔威船长指挥救人的简短对话,并点评。2、交流学习生字生词,对应生活理解生字生词。1)让学生读准多媒体上的生字,并纠正错误读音。小心翼翼(yì) 湍急(tun) 你推我搡(sn)猝然(cù ) 酣睡(hn) 蓦地(mò) 肇祸(zho)屹立(yì) 须臾(yú) 铁铸(zhù) 侧舷(xián)2)、多媒体显示生词和解释,让学生对照解释用自己的语言配合动作表情说说生词反映的生活情

10、景,检查学生理解词语情况。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疏忽。幽灵:人死后的灵魂(迷信的说法)。湍急:水势急。猝然:突然;出乎意处。酣睡:熟睡。蓦地:出乎意料地;突然。肇祸:闯祸。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3、共同感悟生活,让学生说说课文反映的生活情景,说说自己的认识和感悟。学生发言和老师追问略。师生对话,思想交锋后,根据预设要点统一认识。预设要点如下:(学生发言后,多媒体显示内容要点) 课文依次反映“诺曼底”号雾海夜航的情景,发生海难的情景,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指挥救人的情景,哈尔威船长坚守

11、岗位以身殉职的情景,主要反映哈尔威船长在危急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为了促进学生思考,追问:危急关头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的勇气来源于什么?哈尔威船长指挥成功的关键在于什么?假如你是哈尔威船长,你能做到临危不惧吗?你能舍己为人吗?作者是怎样观察生活怎样认识这件事的?共同探究思想交锋略。 4、共同探究自读问题:哈尔威船长是怎样救人的?等。共同探究,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预设要点如下:首先他在一片混乱中下达命令,确定了“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的正确救人路线,可是难以维持秩序,这时他用压倒一切的声音极力指挥,特别是“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的命

12、令控制了整个局面。他始终指挥着救人,始终没有顾及自己,直到最后和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诺曼底”号船上人员全部脱险关键在于哈尔威船长能够镇定自若地救人,当然,最关键的是他能够忠于职守坚守岗位,不,最重要的还是他能够舍己救人。追问:哈尔威船长伟大在哪里英雄在哪里?共同探究思想交锋略。五、结语,布置作业。(1分钟)1、抄写生字生词。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本节课学习目标。(2分钟)1、感悟生活,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学习理解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2、学会运用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反映生活的方法表现生活,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3、品味生活品味语言,积累含义深刻的语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

13、平。二、自学指导。(2分钟)1、探究问题:课文是怎样反映生活的?理解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2、点对点迁移运用,以一堂语文课为题,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把一堂语文课的学习情景反映出来,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3、品味下列语言,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1)第14节:“实际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2)第35节:“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3)第37节:“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悲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4)第38节:“他镇定自若,仿佛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5)第50节:“他一

14、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权利。”三、学生自学、自主感悟生活,老师巡视、督促,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培养学生勤学多问的习惯。(10分钟)学生自读、感悟、提问,老师指导答疑,师生准备交流。四、和谐交流,共同提高。(30分钟)1、共同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解决“课文怎样反映生活”的问题,发动学生说说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进行交流。学生发言,老师追问,思想交锋后,为统一认识,预设要点如下:(1)、课文按时间顺序,有重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地反映生活。追问:课文反映“诺曼底”夜航、遇险、指挥救人、以身殉职的情景,重点反映什么?为什么?共同探究后,为统一认识,明确以下

15、预设的要点:文章按时间顺序依次反映雾海夜航、被撞遇险、指挥救人、以身殉职的情景,重点反映指挥救人的情景。因为指挥救人部分能集中反映人物的思想和精神,且最能反映人物的思想和精神,人物的镇定自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品质,人物的英雄行为就是通过指挥救人这一部分来反映的。没有指挥救人部分,结尾以身殉职的英雄行为就不可信。结尾他以身殉职说明他完全为了救人,完全为了忠于船长的职责,完全是舍己救人。再追问:如果你是作者,你打算怎样反映这个悲壮的生活?共同探究,思想交锋略。(2)、通过简短对话反映真切悲壮惊心动魄的场面。追问:通过对话反映真切悲壮惊心动魄的场面有什么好处?共同探究后,统一认识预设如下:危急关

16、头,只有简短对话最符合实际,最真切,最能反映人物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再追问:你平时写作重视写对话吗?你打算怎样才能写好对话?共同探究,思想交锋略。(3)、人物刻画简练生动传神。为了和危急关头的紧急情况相符合,对于海难之际的乘客、船员、船长,作者无暇细腻描写,而是抓住形体动作的显豁特征作初线条的勾勒和涂抹。人物的语言也极为简洁干净,铿锵有力。黑暗中人们听到的一段简短有力的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小说最后,随船沉没的船长形象显然是一尊黑色的雕像。(4)、多次运用对比手法,映照分明。如“小心翼翼地驾驶”而“缓缓行驶”的“诺曼底”号,与翘起“阴森森的”船头,“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的“玛丽”号是一种

17、对比;失魂落魄的乘客和镇定自若的船长是一种对比等等,映照分明,有助于说明情况,刻画人物,表现主题。2、品味语言,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作者精辟的议论。品味语言的方法是对应生活,感悟生活,把语言反映的生活情景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这种方法和理解字词、课文的方法是一脉相承的。重点品味下面五句话的含义:(1)第14节:“实际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船长真的把自己忘了吗?(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凡是危急关头,把自己忘了,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救人至上,心中只有责任,只有他人要救;二是抱定必死的决心,只想救人,不顾自己的生死。)(2)第35节:“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违抗他的意志,人们

18、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为什么会这样?(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这是大家理解船长深受感动的表现,说明大家已经认识到船长在舍己救人,船长的崇高品质使大家冷静下来了,理智起来了,并崇敬船长,觉得他太伟大了,因而没有一个人敢违抗他的意志。)(3)第37节:“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悲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这是作者对船长的高度赞扬,点明人物的高贵品质。这是关键所在,这是最崇高的。)(4)第38节:“他镇定自若,仿佛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这说明船长的镇定自若,舍己救人的品质震慑了大家,不

19、再惊魂落魄,而变得俯首贴耳,都听从他指挥,使人感觉船也听从他调遣一样。)(5)第50节:“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权利。”(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画龙点睛地提示了船长的高贵品质:他忠于职守,已升华到做人之道的高度,达到舍己救人,与事业共存亡的程度,在这生死存亡关键关头,考验出了一个真正的英雄。这里揭示了一个哲理:只有平时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危急时刻才有可能成为一名英雄。)3、点对点迁移运用,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1)本课按时间顺序,有重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地反映生活的方法很有用,很值得学习运用。许多学生运用不好这个方法。因此,很有必要仿照

20、课文的方法进行实际运用,培养表现生活的能力。追问:如何确定重点部分呢?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预设要点如下:这是关键问题。“诺曼底”号遇难记确定重点的方法,我们可以学习。写作重点是根据作者写作目的确定的。如本文的写作目的应是歌颂船长的崇高品质,希望大家学习这种品质,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生活更美好。如果重点在夜航上,那么目的只能是说明夜航如何美好舒服。如果重点是在被撞上,那么目的应是说明事故多么严重,叫人要安全航行,注意安全。再如一堂语文课以有趣为重点,也可以有效为重点;可以教学方法为重点,也可以教育意义为重点;可以老师言行为重点,也可以学生表现为重点等等。总之重点可随意确定,只要能符合实际需要就

21、行。重点确定了,详细展开,其他部分交代一下就行。我们写作要反映生活,但不能没有重点,不能平铺直叙。今天,我们就以一堂语文课为题,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把一堂语文课的某一情景反映出来。2)本文通过简短对话反映真切悲壮惊心动魄的场面的方法也很有学习的必要。同学们写作很少有对话描写,殊不知对话是最有表现力的方法。为了学会运用对话反映生活,希望同学们写作中尽量写出对话,反映真切感人的情景。五、结语,布置作业。(1分钟)1、背诵课文简短对话部分。2、课外阅读雨果作品一篇,准备交流心得。备注:1、鄙人论文和案例来源于实践,且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有关文献读过,但没有参考过。不过写教案时,参考过苏教版语文参考书

22、。特此说明!2、本人邮箱changjiang001,邮编:231512,住址: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长岗中学,竭诚欢迎各位专家、同仁不吝赐教!阅读生活,感悟生活,创建课文教学的新形式庐江县万山镇长岗中学张为民语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课文教学。如何理解课文内容,传统教学的方式是老师分析课文,讲解课文,学生听讲。这种方式有两个问题,一是只见课文,不见生活老师只分析课文,没有触及课文反映的生活,学生只理解课文,只理解语言文字,没有品味课文反映的生活,没有体味语言文字反映的生活。这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是语文教学内容方面的通病,但没有被重视,成为语文教学的隐形杀手。二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方式导致学生被

23、动学习,只接受现成结论,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是教学形式方面的问题,被引起高度重视,因而新课程改革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张,但实际教学中自主变成了自流,合作变成了表演,探究变成了摆设。为什么会这样呢?关键是自主合作探究改变的只是课堂教学的形式,没有改变课堂教学的内容,课堂教学依然是就课文分析课文,就课文讲解课文,没有品味课文反映的生活。要知道,生活是课文的本源,课文是反映生活的,课文来源于生活,那些只分析课文不品味生活舍本逐末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能凑效的,是必然受到客观规律惩罚的。因此我们要转变思想,不要把课文只当作文章来学习,而要把课文当作生活来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创建阅读课文就是阅读生

24、活,理解课文就是理解生活,学习课文就是学习生活的教学体系,让课堂内容改革和课堂形式改革两者有机结合,让语文教学真正走出困境。那么,我们怎样阅读课文,感悟生活,把课文当作生活来学习呢?多年来,我一直研究语文教学,终于摸索出一种经得住实践检验的阅读生活感悟生活课文教学法。此法本着以生活为中心的理念,围绕“生活”二字组织语文教学,安排课堂教学过程,通过理解生活来理解字词、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写作,学习作者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因为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因为不会观察生活认识生

25、活表现生活就不会听说读写,就不会生活,不会做人。下面分步说说阅读生活感悟生活课文教学法的一般程序。1、对应生活,学习词语,从学习字词起就开始阅读生活感悟生活。具体做法是把生字生词反映的生活情景想象再现出来,激活生活体验,再参照词语解释把词语反映的生活情景用另一种表达方式(必须和词语解释不同)说出来自己“解释”一番,感悟生活,并判断自己“解释”是否准确。这样学习词语就不再只见词语,不见生活,不需死记硬背词语解释。如学习“月朗星稀”,先引导学生把“月朗星稀”的生活情景想象再现出来,激活生活体验,激活学生心灵,再参照解释“月亮明亮,星星稀少”用自己的语言把“月朗星稀”的情景说出来自己“解释”一番体验

26、生活品味生活,并判断自己“解释”的准确性。这样对应生活创造性地学习词语,不需记忆词语解释却胜过记忆词语解释,因而不再枯燥无味,相反其乐无穷。只见词语不见生活地死记硬背词语解释,使词语学习陷入了绝境。2、大胆想象联想,再现课文反映的生活,阅读生活,品味生活,既要达到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结构层次的目的,又要达到学习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目的,并养成阅读生活品味生活的习惯。具体做法是:每篇课文教学布置预习时,我就提出两个自主探究问题“课文反映什么生活”和“课文怎样反映生活”,要求学生驰骋想象展开联想,再现课文反映的生活情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反映的生活情景,把课文诠释成生活,

27、把课文当成生活来阅读,阅读课文反映的生活,品味课文反映的生活,并养成阅读生活品味生活的习惯,然后在课堂上分别交流探究这两个问题,对话生活,交流生活,让课堂沉浸在生活的气息中,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学习作者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下面以孔乙己的教学为例,说说如何用这种崭新的方法来完成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进行课文教学,我的一整套教学思路是先通过预习让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反映什么生活”的问题,把课文内容诠释成生活,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课文反映的生活情景,准备在课堂上交流;然后进行课堂交流和对话,共同感悟课文反映的生活情景,共同品味课文反映的生活情景。

28、其对话交流要点预设如下:课文反映孔乙己科举失败不能进学却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好喝懒做自欺欺人的生活情景;课文反映孔乙己到处被人嘲笑被人欺凌被人摧残的生活情景;课文反映科举时代的社会生活情景,反映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对整个社会造成深深毒害的情景,反映作者对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深刻批判的情景。交流探究这些生活情景后,再追问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具体感悟文章反映的生活,具体理解文章反映的生活,进而理解文章内容和结构层次。如孔乙己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孔乙己几次来到酒店,每次到店时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短衣帮嘲笑孔乙己的情景怎样?孔乙己教“我”写“茴”字的情景是怎样的?邻居小孩哄抢孔乙己茴香豆的情景是怎样

29、的?丁举人打折孔乙己的腿的情景是怎样的?孔乙己悲惨生活的根源是什么?这些生活情景弄清楚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和结构层次也就不言自明了,不必灌输课文内容和结构层次给学生。更为有益的是,这样教学能促进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生活,学习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因为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理解课文时,学生能看出作者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水平和方法,因而潜移默化自觉学习的。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只是初步目标,学习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才是终生受用的目标。因此,可以说只见课文不见生活的课文教学法危害语文不浅。 3、感悟生活,品味生活,理解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理解课文写作,学习课文表现生活的方法。孔乙己是一篇小说,其反映生活的方法预设交流要点如下:1)课文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的方法来反映生活的。这是小说反映生活的基本方法。孔乙己是清末一个下层知识分子,是封建科举教育的牺牲品。他苦读半生,热衷科举,一心向上爬,在“四书”“五经”中耗尽了年华,却落到穷困潦倒的地步。作者借助这个形象深刻批判了封建教育、封建科举和封建社会,反映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对整个社会的毒害至深。教学到此时,老师先追问学生:课文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