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运用电教媒体_第1页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运用电教媒体_第2页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运用电教媒体_第3页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运用电教媒体_第4页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运用电教媒体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运用电教媒体市中区靖民镇中心校 刘超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五个感官中,就学习效率而言,最高的是视觉(占83%),其次是听觉(11%)。而传统教学中却是大部分时间由于教师讲,学生实际用的主要是听觉,教学效率怎么能提高呢?电教媒体信息量大,集声音、文字、图象于一体,所以运用电教手段,能把视、听结合起来,即运用94%的途径来获得学习信息,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因而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积极发展学校电化教学,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把握电教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以达到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手段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

2、补充的目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呢?下面,我根据自己平时的教学经历及自己观摩的名师课堂,就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自己粗浅的看法。一、揭题质题后及时使用,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具体的表象。教师精心设计预案,为学生生成性资源的重组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新课程理念下未知的、随机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应当为实施动态生成的课堂去充分预设,精心设计灵活的预案,改变以往为教而写教案的意识。应将主要精力用在服务于学生主体学习的预案设计上,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从多方面进行预测更为丰富的学情、预测更多的可能,并准备应对策略,以便在课堂上生成相关问题时能够及时灵活合理调整教学预案,让预设真正服

3、务于课堂的有效生成,基于这一理念,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都应精心预设。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我们应随时准备接受动态生成的内容。教学设计应作积极的动态资源生成的策略性预设,正是由于作了积极引发动态资源生成的策略性预设,而学生作为活生生生命,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使课堂生成了许多课前没法预料的动态资源。教师在揭题质题后,学生处于渴望尽快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景物的心理状态。此时适时映出课文描述的画面,可以使学生正确感知文章所描述的内容,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通过看幻灯、电视录像等画面,加以获得深刻而形象的印象,为理解文章的词句提供了鲜明的形象。如教长

4、城这一课,当板书课题,质题后,学生处于渴望了解长城具体情景的心理状态,此时放映“长城”特写镜头,可使学生进入长城气势雄伟意境中,激发起他们对长城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为学生学习文中的词句打下了伏笔,提供了鲜明生动的形象。再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二、解决课文重点和难点,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时使用,利于深

5、入理解课文。电教媒体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使声、图、文并茂,弥补学生难以感知的东西。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电教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由于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如读伟大的友谊中的句子:“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

6、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钟头,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就要抓住有关词语,才能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这里,“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说明讨论的范围很广。“一连谈上好几个钟头”,说明讨论的时间很长。“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这说明他们讨论的内容很深入。整个句子说明了马克思、恩格斯探求真理时严肃的科学态度。 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读,是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又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在表达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就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要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出发,不能从形式出发。首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

7、思想内容,引起想象和联想,产生自己的感受,从而使他们找到正确的表达方法。三、介绍地理位置时巧用,利于学生体验课文的意境。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地理位置较广,而小学生在地理知识方面认识较少,知识面窄、不易理解。电教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小学生难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具体、形象地显现出来。因此,在介绍地理位置时,运用电教媒体,适时投影,可使学生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同学们,你们知道美丽的南沙群岛是哪个国家的吗?”“中国!”“从哪看出来的?”大部分学生说的都是课文第一、二句,在我的提示下,学生发现了:“这句话也能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

8、这片浩瀚的大海上航行”借助课文18页的中国地图,孩子们了解了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理解了“最南端”的含义。“你们知道吗?历史上曾有很多国家侵占过南沙群岛,为什么呢。通过运用幻灯手段,学生很清楚地了解了文章中的地理位置及其关系,让这些美丽变成孩子的记忆,相信这样效果会好些。四、欣赏课文时配合使用,利于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在欣赏课文时,配合电教手段,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经典乐曲之一,其优美的旋律倾倒了无数音乐爱好者。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曾三次让学生聆听此曲,觉得对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次听月光曲是在揭题之前,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先让我们来听一首乐曲,请你们来猜一猜这是一首什么曲子?”听曲子学课文,这样愉悦的学习氛围是不多见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二听月光曲,是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重点段第九自然段时(“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此时,让学生配以时而徐缓抒情时而高昂激越的乐曲诵读,使学生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在水天相接的海面上,一轮圆月冉冉升起,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继而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波涛汹涌的大海格外壮观这样,学生入其境而通情,朗读时也就真正达到了声情并茂的效果;三听月光曲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