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尤溪一中2013高三上期中考试试题-语文(答案暂无)_第1页
福建尤溪一中2013高三上期中考试试题-语文(答案暂无)_第2页
福建尤溪一中2013高三上期中考试试题-语文(答案暂无)_第3页
福建尤溪一中2013高三上期中考试试题-语文(答案暂无)_第4页
福建尤溪一中2013高三上期中考试试题-语文(答案暂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尤溪一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半期考高三年段语文试题命题人:肖秋妹 谢启团 审核人:高三语文备课组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9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9分)(1)羽扇纶巾,谈笑间, 。(念奴娇·赤壁怀古)(2)人生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3)舸舰弥津, 。(滕王阁序)(4) ,彩彻区明。(滕王阁序)(5) ,形影相吊。(陈情表)(6)诏书切峻, 。(陈情表)(7)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2、怀古)(9) ,最难将息。(声声慢)(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凌虚台记苏轼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

3、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注扶风:地名,今陕西凤翔县。虺(hu):毒蛇。祈年、橐( tuó

4、;)泉:秦时二宫名。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国于南山之下        国:国家 B. 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   杖:持杖C是宜名凌虚。 名:命名 D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   特:只 3下列语句全属于反映“兴衰无常”的一组是( )(3分)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 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 计其一时之盛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A B C D4下列对原文

5、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篇介绍了终南山与扶风城的地理形势以及修筑“凌虚台”的原由,接着叙写了择地、凿池、筑台的过程,为下文的议论作了铺垫。B与扶风太守登临“凌虚台”, 作者感慨万千:今日的“凌虚台”竟是昔日的荒草野地,作者断定明日的“凌虚台”一定成为墟土。C文章由“凌虚台”的修建而联想到历史上不少宏伟奇丽、坚固而不可动摇的建筑,而今大都成了废墟残垣,从而抒发了人事变化无常的感慨。D最后部分卒章显志:世上万物变化无常,故不足以夸世耀人;真正值得追求的是那些永恒“足恃”的东西。表现了作者豁达、进取的精神。5翻译下列句子。(6分)(1)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

6、之得丧。(3分)译文:                                              (2)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3分) 

7、60;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一首

8、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双调庆东原·叹 世白朴(元)忘忧草,含笑花,劝君及早冠宜挂。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注】 冠宜挂:意即宜辞官。后汉书逢萌传说:王莽杀其子宇,蓬萌对友人说:“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带着家属泛海到辽东去了。后人以挂冠指辞官。(1)前三句运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4分) 答: (2)这首元曲意在叹世,作者在叹什么,请根据你的理解简要回答。(2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9、5分)A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在元宵夜看社火灯花时走失,三月十五葫芦庙着火把隔壁的甄家烧成一片瓦砾。甄士隐从此渐渐露出下世的光景。疯跛道人吟唱了好了歌,甄士隐未能彻悟,道人又作好了歌解注,甄士隐听后便随疯跛道人出家去了。B赵姨娘的弟弟赵国基死了,探春照旧例给银二十两,赵姨娘来哭闹,说她对舅舅刻薄,说自己连袭人也不如了,因为袭人母丧时给银四十两。这下伤了探春的自尊心,因为她是不承认赵姨娘是她母亲的。C史湘云做东道,邀请众姐妹以菊花为题,饮酒吃蟹吟诗,拟定了十二个题目,黛玉写了“咏菊” “问菊”“菊梦”三首咏菊诗,被评为诸诗之首,湘云、探春几人的“对菊”、“簪菊”也都不错,只有宝玉的不够新巧别致,再次落

10、第。D贵妃省亲时邀众人作诗。宝玉作怡红院一首,起草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被黛玉转眼瞥见,教他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并指出其用典出处。宝玉听了,不觉洞开心臆,笑称黛玉为师父。E刘姥姥第三次进贾府,凤姐求刘姥姥替她求神祷告,并把巧姐儿也托付给她。凤姐去世后,其兄王仁乘贾琏不在家,和贾环等串通一气,要将巧姐儿卖给一外藩王爷家为奴婢。幸亏刘姥姥临危相救,将巧姐儿和平儿带到乡下自己家里,暂时躲避。8简答题。(5分)红楼梦中,贾赦要收丫鬟为小妾,不想那丫鬟却说:“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

11、能从命!”这丫鬟是谁?请简述事情的经过。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论语·子路)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    【注】先之:先,引导,先导,即教化。之,指老百姓。劳之:指为政者亲身去

12、干,以自身的“先劳”,带动老百姓都勤劳地干。益:增加。    (1)请简要概括孔子对为政者的要求。(3分)    答:     (2)孔子把“正身”看作是从政为官的重要方面,这有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如何打造“健康的网络文化”王君超对当前文化生态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文化?是网络文化。独特、开放、共享的网络文化,在促进民主、张扬人民的表

13、达权等方面贡献甚巨。西方学术界借用“第五等级”一词,指称互联网及其用户对社会的影响,用以区别被称为“第四等级”的传统媒体。由于网络复制和呈现的是现实的社会关系,其文化形态呈现出一定的多元性、可塑性以及与其他文化的共融性。造就更为健康的网络文化,是当前文化建设的话题中应有之义。健康的网络文化有赖于健康的传播内容。在“关系为王”日益凸显的社交网站时代,“内容为王”仍然是网络传播的主旋律。网络能否一领媒体风骚,不仅取决于其旺盛的人气、独特的传播方式和弥漫的民主、自由气息,更取决于其内容是否真实、可靠。由于网络即时发布、碎片化传播、把关弱化的特性,以及博客、微博等的“自媒体”属性,使其在内容的真实性、

14、教育性方面无法与传统媒体比肩。但是,“公民推客”通过不断的互动与刷新,可使网络努力呈现真实的事件与舆情;网民通过提高媒介素养,对谣言、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加以抵制,有利于保持网络文化的正气;网民通过上载、分享健康信息和有创意的文化产品,则有助于维护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和创新品质。健康的网络文化需要创新的管理文化。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沟通方式和效率,使得“网络民意”成为时代的强音。但是,由于“扭曲传播”现象的存在,难免会使网络空间滋生乱象:“水军”、“推手”操纵舆论,骇客、病毒无孔不入,“推手造星”泛滥成灾,违法、不良信息屡禁不绝,从而使得网络文化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网络公民”在畅享“信息高速公

15、路”便利之时,个人隐私时有被侵犯之忧;信息超载和“数字鸿沟”的客观存在,也使得网络秩序备受诟病。从全球来看,公众期待的“网络公共领域”和“理想的传播情景”依然只是愿景。因此,造就健康的网络文化需要科学、包容、创新的管理文化护航。网络管理贵在科学决策、艺术疏导。健康的网络文化需要崭新的“粉丝文化”。曾几何时,“粉丝”这个网络亚文化现象,一跃成为网上最受关注的“文化奇观”。“粉丝”不仅是明星的拥趸,也是明星的社会符号。以往网络事件中的一些“粉丝”,往往画地为牢、互相攻击,常让口水淹没了真相。须知“粉丝”与明星的关系恰如水之于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造就健康的网络文化,需要构建崭新的“粉丝文化”:不

16、是唯我独尊、党同伐异;而是诉诸理性,彼此包容,尊重对方的表达权、质疑权和批评权。网络文化植根于互联网,影响全社会。在一定程度上,网络文化构建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只有健康的网络文化,才能让真诚与理性为伴,让民意健康生长。 (摘自人民日报2012年02月07日 有删节)【注】扭曲传播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层层扭曲,以至面目全非。网络水军指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网络推手,又名网络推客,指那些懂得网络推广并能应用的人。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 决定网络能否引领媒体风骚的诸多因素中,内容的真实可靠比网络的人气、传播方式等更重要。B. 虽然网络在内容的真

17、实性等方面比不上传统媒体,但推客、网民可以通过一些积极的行动来弥补这些不足。C. 以往有些“粉丝文化”是唯我独尊、党同伐异的,而崭新的“粉丝文化”则要求理性,互相包容、尊重。D. 网络文化构建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的原因在于网络文化植根于互联网,影响了全社会。11请结合全文概括网络文化的特点。(3分)答: 12“公众期待的网络公共领域和理想的传播情景”怎样做才不至于“依然只是愿景”?请结合原文谈谈具体措施。(3分)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3-15题。(15分)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人们早已发现,自然界中物体之间千差万别的相互作用,可以简单划分为4种力:即引力、电磁力、维持原子

18、核的强作用力和产生放射衰变的弱作用力。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决了重力问题后,人们开始尝试建立一个统一的模型,以期解释通过后3种力相互作用的所有粒子。经过长期研究和探索,科学家们建立起被称为“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论。它把基本粒子(构成物质的亚原子结构)分成3大类:夸克、轻子与玻色子。“标准模型”的出现,使得各种粒子如万鸟归林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家园”。但是这一“家园”有个致命缺陷,那就是该模型无法解释物质质量的来源。为了修补上述理论大厦的缺陷,英国科学家彼得·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场的存在,并进而预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假设出的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是电子和夸克等形成质量的基础

19、。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其作用而产生惯性,最终才有了质量。尔后所有的粒子在除引力外的另3种力的框架中相互作用,统一于“标准模型”之下,构筑成大千世界。“标准模型”预言了62种基本粒子的存在,这些粒子都已被实验所证实,而希格斯玻色子是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但是它的存在却是整个“标准模型”的基石。因此,寻找该粒子,被比喻为寻找粒子物理学领域的“圣杯”。自从彼得·希格斯四十年前预言这一粒子存在以来,科学家们就一直试图在实验中发现该粒子从而证实其存在,但至今所有努力均告失败。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莱德曼在其与泰雷西合著的上帝粒子:假如宇宙是答案,究竟什么

20、是问题?的结尾充分流露出了科学家们对终极前景的渴望,他这样写道:“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炫目的光芒,一束光亮照亮了我们这位沙滩主人。在巴赫的小调弥撒曲庄严、高潮的和弦配乐下,也可能是在斯特拉温斯基的短笛独奏春之祭中,天空中的光慢慢地变成了上帝的脸,微笑着,但带着极度甜蜜的悲伤表情。”希格斯玻色子因此被人们称为“上帝粒子”,充满了神秘色彩。有了更好的探寻工具,发现“上帝粒子”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样的逻辑并没有错。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间接证据使研究者认为希格斯玻色子很可能存在。但是另外一个简单的逻辑是:希格斯玻色子是在假设的前提下出场的,它是否存在迄今依然未知。即便有,也未必就一定能发现。这样的事实可能令

21、人沮丧,但我们并不该因此而回避这一事实。而且实际上,“标准模型”并非是惟一的有关理论体系,早有科学家另行提出了“超对称理论”、“弦理论”等等。现在,在瑞士日内瓦的地下,一个长达27公里的世界最大科学设备(LHC)正在逐渐成型。科学家普遍期望在这一对撞机的帮助下,能够在前所未有的对撞能量下取得包括发现希格斯玻色子在内的新发现。必须承认,有了希格斯玻色子,“标准模型”将会更完美,物质质量起源之谜也将会揭开。但即便没有希格斯玻色子,也不会妨碍未来人类另辟蹊径继续探寻物质世界的奥秘。寻找“上帝粒子”,追寻科学“圣杯”是无数科学家虔诚的目标,但科学家们并非是对“上帝粒子”本身保持虔诚,他们的虔诚,只属于

22、追寻科学真理本身。(选自当代科普,有删改) 13.下面对科普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科学家们建立“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论,其目的是为了解释通过“电磁力”“维持原子核的强作用力”和“产生放射衰变的弱作用力”相互作用的所有粒子。B“标准模型”中所有的基本粒子都已被实验证实存在,只剩下“标准模型”的基石希格斯玻色子未被发现。C上帝粒子:假如宇宙是答案,究竟什么是问题?的结尾用诗化的语言,形象地表明了科学家对发现希格斯玻色子的强烈追求与渴望。D本文作者对上帝粒子是否存在,是否能够被发现持悲观的看法。但好在科学家另行提出了其他理论。E本文表现了人类在追求科学

23、真理面前所做的种种努力,以及科学家们对追求科学真理的虔诚。14文章以“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为题目,有什么好处?(4分) 答: 15物理学家霍金说:“这(希格斯玻色子)是一种对整个标准模型颇具审判意味的粒子。”结合本文内容,分析霍金这样说的原因。(6分)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10分)16.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3分)高晓松醉驾zhào shì之所以闹得满城风雨,绝不仅是因为其将可能成为 “公众人物醉驾入刑第一人” ,也不是因为这可能引起如两年前演员周杰醉驾案的司法之争。人们关注的焦点恐怕在于:这名曾在药家鑫一案中义愤填膺,发出 “连生命都漠视的人会爱音乐吗” 的道德名言,并倡议音乐界封杀“药家鑫校友”的公众人物,前后角色怎么会如此大相径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