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部编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过关题_第1页
三年级部编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过关题_第2页
三年级部编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过关题_第3页
三年级部编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过关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年级部编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过关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默写所见,再回答问题。_,_。_,_。1把诗句补充完整。2所见是_(朝代)诗人_写的,题目的意思是_。3从“鸣蝉”一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中描写的是(季节)_的景色。4诗人看到了_、黄牛、_,听到了牧童的歌声和_。5“_”这句诗描写了牧童动作、神态的变化;而“_”不是诗人的所见,而是诗人的猜想。6我知道描写儿童的诗句还有_,_。2. 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下列各题。绝句_,_。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朝的_。3这首诗的前两句选用了_、_、_、_四种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4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

2、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3. 默写竹石,并完成练习。竹石_,_。_,_。1、这首诗是 代著名画家、文学家郑燮写的,他是著名的“ ”之一。2、全诗赞美了竹石   的精神。3、我知道的含“风”诗句还有   。4. 课内阅读。登飞来峰_,_。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补充诗句。2对诗中“自缘”一词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自己认为   B. 只因为3这是一首哲理诗,在一、二句中作者用“_”一词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铺垫。4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

3、一项是()A. “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的豪情壮志。B. “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C. 这首诗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林的矛盾心理。5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5. 阅读古诗,回答下面问题。题 画清 袁枚。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1)写句意。桃花映水鲜。(2)选择正确的理解:牧童何处去?( )A.牧童,要到哪里去。B.牧童去哪儿了。(3)回答:你觉得“牛背一鸥眠”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您怎样的感受?(4)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6. 课外阅

4、读。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全诗描述深秋时候从_到_的景色。(2)诗中点明时间的诗句是:_;表现颜色的诗句是:_;表现形状的诗句是:_;表现诗人心情的诗句是:_。7. 课内阅读。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他与   、   并称“三苏”。2这是一首_ (题画诗  写景诗  咏物诗),诗中“欲”的意思是_ 。3诗中哪些是

5、诗人看到的?哪些是诗人想到的?请把相关诗句摘抄下来。看到的:_想到的:_4全诗写了竹子   、   、   、   、   等景物,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5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令的景物?诗中哪些意象能够表明这一时令特征?(列举两例)_8.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n)。(1)画线诗句是说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所以见 

6、;  而落泪(或曰泪溅于花),闻   也感到心惊。(2)划线一句中,“家书”是指    , “家书抵万金”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了将士们对家乡亲人的   。9. 日积月累。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_,_深树鸣。_晚来急,野渡无人_。1背背,填写。2解释诗中加点的词。怜:_深:_3诗的第一句写幽草是_景,第二句是_景。(选择“动”或“静”填空)4这首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感情?最能体现这一感情的是哪个字?_5后两句历来常被作为画

7、题,用自己的话把这幅画面写下来。_10. 课内阅读我能行。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这首诗描写的是_(季节)_(时间)诗人的所见所想。2“夜书所见”中“书”的意思是_,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写到的事物有_、_、_。3“动客情”中的“情”主要指诗人_的感情。4请用自己的话写写这首诗所呈现的画面。_5请你写两句和这首诗具有相似感情的诗句。_1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望天门山唐李白_,_。_,_。(1)默写古诗。(2)解释下列词语。开:    回:    出:&

8、#160;  (3)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写江和山,以“断”和“开”两个动词写出了大江奔腾的壮阔气势B.“出”字,使静止不动的山,富有动态的美C.“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传神地描绘出一叶轻舟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1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注释: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来的。老大:年纪大了。乡音:家乡的口音。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1结合注释,给诗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少(shoshào)   相(xinxiàn)2从诗中找出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3“儿童相见不相识”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_13. 按要求填空。1.山行的作者是 朝的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这句诗的意思是:   。3.山行中写行路的人被傍晚枫林吸引而停下车来 ,那经霜打的枫叶在夕阳的晚照下比二月的花朵还要红艳的诗句是 , 。14. 课内阅读。绝 句唐杜 甫迟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