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6130万能升降台铣床数控化改造总体及横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doc
X6130万能升降台铣床数控化改造总体及横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兰州理工】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27页)
编号:20829997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15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2-04-17
上传人:机****料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高**(实名认证)
河南
IP属地:河南
50
积分
- 关 键 词:
-
兰州理工
X6130
万能
升降台
铣床
数控
改造
总体
横向
进给
伺服系统
设计
兰州
理工
- 资源描述:
-
X6130万能升降台铣床数控化改造总体及横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兰州理工】,兰州理工,X6130,万能,升降台,铣床,数控,改造,总体,横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兰州,理工
- 内容简介:
-
毕业设计(论文)6130万能升降台铣床数控化改造总体及横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年 月 日摘 要本论文是对X6130进行横向进给系统的数控化改造,其内容包括: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与计算、步进电动机的计算与选型、铣床改造的结构特点、安装调整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对普通铣床进行数控改造符合我国国情,即适合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和生产水平,又是国内许多企业提高生产设备自动化水平和精密程度的主要途径,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市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该设计既有机床结构方面内容,又有机加工方面内容,还有数控技术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将大学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虽然设计者未曾系统的学习过机床设计的课程,但通过该设计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实践能力,对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关键词:横向进给系统,数控化改造,机床改造,铣床25AbstractThe present paper is to X6130 for feed system of NC transformation, its contents include: feed servo system of mechanical part design and calculation, an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stepper motor selection, Miller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installation and adjustmen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n the common milling machine numerical control transformation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that is suitable for Chinas current economic level, educational level and the level of production, but also many domestic enterpris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automated production equipment and precision degree of the main way, has the broad market in our country. From another perspective, the design is a machine tool structure in terms of content, but also organic processing aspects, CNC technical content, the university knowledge to make comprehensive use of. Although the designers have not studied the machine design course, but through the design to broaden the knowledge, enhances the ability of practice, the general machine tools and CNC machine tools have a further understanding.KeyWords: horizontal feed system, NC transformation, transformation of machine tools, milling machine目录摘 要IAbstractII目录III第1章概论51.1数控机床的产生及发展51.2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分类51.2.1数控机床的组成51.2.2数控机床的分类71.3数控机床的特点及应用范围81.3.1数控机床的特点81.3.2数控机床的应用范围8第2章设计主要参数及基本思想82.1课题要求82.1.1题目名称(包括主要技术参数)及技术要求82.1.2课题内容及工作量82.2设计原则92.3总结构设计92.3.1数控机床的机构设计要求92.3.2提高机床的结构刚度92.3.3提高进给运动的平稳性和精度11第3章数控铣床的设计和计算123.1主传动系统的设计123.1.1主传动变速系统123.1.2主轴系统计算153.3进给伺服系统的设计173.3.1对进给伺服系统的基本要求173.3.2进给伺服系统的设计要求183.3.3进给伺服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及伺服性能分析183.4Y轴滚珠丝杠副18总结与展望23参考文献24致谢25第1章概论1.1数控机床的产生及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产品日趋精密复杂,且需频繁改型。特别是在宇航、造船、军事等领域所需的零件,精度要求高,形状复杂,批量小。普通机床已不能适应这些需求。为了满足上述要求,一种新型的机床数字程序控制机床(简称数控机床)应运而生。最早进行数控机床研制的是美国人。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功地研制出一套三坐标联动,利用脉冲乘法器原理的数控机床。但这台数控机床仅是一台试验性的机床,当时用的电子元件是电子管。直到1954年11月,第一台工业用的数控机床才生产出来。从此以后,世界上其他一些工业国家也多开始开发、生产及应用数控机床。我国数控机床的研制是从1958年起步的。1965年国内开始研制晶体管数控系统。从70年代开始,数控技术广泛应用于车、铣、钻、镗、磨、齿轮加工、点加工等领域,数控加工中心在上海、北京研制成功。在这一时期,数控线切割机床由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在模具加工中得到了推广。80年代,我国从日本及美国、德国引进一些新技术。这使我国的数控机床在性能和质量上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1985年,我国数控机床品种有了新的发展。早期的数控机床控制系统采用电子管,体积大、功耗高,只在军事部门应用。只有在微处理机用于数控机床后,才真正使数控机床得到了普及。目前数控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实现高速度,搞可靠性,高精度,大功率,多功能;采用微处理机和微型计算机,向着增强功能、降低造价、方便使用的目标进展;积极应用计算技术、系统工程理论和控制技术的最新成果,像这综合自动化方向变革。1.2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分类1.2.1数控机床的组成数控机床的种类繁多,但从组成一台完整的数控机床上讲,它由控制介质、数控装置、伺服系统和机床本体丝大部分以及辅助设备组成。(1)控制介质控制介质是指零件加工信息传送到数控装置去的信息载体。控制介质有多种形式,它随着数控装置的类型不同而不同,常用的有穿孔纸带、穿孔卡、磁带、磁盘等。另外,随着CAD/CAM技术的发展,有些数控设备利用CAD/CAM软件在其他计算机上编程,然后通过计算机与数控系统通信,将程序和数据直接传送给数控装置。(2)数控装备数控装置是数控机床的控制中心。它由输入装置、控制装置和输出装置等组成。如图(2)所示,划线框内位数控装置。输入装置受控制介质上的信息,经过识别与译码之后,送到控制运算器。这些信息将作为控制与运算的原始依据。控制运算器根据输入装置送来的信息进行运算,并将控制命令输送往输出装置。输出装置将控制器发出的控制命令送到伺服系统,经功率放大,驱动机床完成相应的动作。(3)伺服系统伺服系统,亦称随动系统,是一种能够跟踪输入的指令信号进行动作,从而获得精确的位置、速度或力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它是数控机床的执行机构,包括驱动和执行两大部分。伺服系统接受数控系统的指令信息,并按照指令信息的要求带动机床移动部件运动,以加工出符合要求的零件。指令信息是以脉冲信息体现的,每一脉冲使机床移动部件产生的位移叫脉冲当量(常用的脉冲当量为0.001mm0.01mm)。从自动控制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无论多么复杂的伺服系统,都是有一些功能元件组成的。目前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中,常用的位移执行机构有功率步进电机、直流伺服电动机和交流伺服电动机,后两者都带有光电编码器等位置测量元件。(4)机床本体机床本体是数控机床的主体,是用于完成各种切削加工的机械部分,它是在原有的普通机床的基础上改进而得到的,具有以下特点:1)数控机床采用了高性能的主轴及伺服系统传动系统,机械传动结构简化,传动链较短。2)数控机床机械结构具有较高的刚度,阻尼精度及耐磨性,热变形小。3)更多地采用高效传动部件,如滚动丝杠副,直线滚动导轨等。除了上述四个主要部分外,数控机床还有一些辅助装置和附属设备,如电器,液压,气动系统与冷却、排屑、照明、储运等装置以及编程机、对刀块等。1.2.2数控机床的分类(1)按控制系统的特点分类1)点位控制数控机床点位控制机床的特点是只控制移动部件的终点位置,即控制移动部件由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精确定位,而对它们运动过程中的轨迹没有严格的要求,在移动和定位过程中不进行任何加工。2)线控制数控机床直线控制数控机床的特点是刀具相对于工件的运动不仅要控制两点键的准确位置(距离),还要控制两点之间移动的速度和轨迹。3)廓控制数控机床轮廓控制又称连续控制,大多数数控机床具有轮廓控制功能。其特点是能同时控制两个以上的轴,具有插补功能。4)执行机构的控制方式分类开环控制系统它是指不带反馈装置的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它是指在机床的运动部件上安装位移测量装置,将加工中测量到的实际位置值反馈到数控装置中,与输入值的指令相比较,用比较的差值控制移动部件,直到差值为零,即实现移动部件的精确定位。半闭环控制系统它是在开环控制系统的丝杠上或进给电动机的轴上装有角位移检测装置。(2)按工艺要求金属切削类数控机床金属成型类数控机床数控特种加工机床其它类的数控机床(3)按数控机床的性能分类档数控机床中档数控机床高档数控机床1.3数控机床的特点及应用范围1.3.1数控机床的特点数控机床是一个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机床。它是一种高度机电一体化的产品。特点如下:(1)工精度高(2)工生产率高(3)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4)良好的经济效益(5)有利于生产管理的现代化1.3.2数控机床的应用范围从最经济的方面出发,数控机床适用于加工:(1)多品种小批量零件;(2)结构较复杂,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3)需要频繁改型的零件;(4)价格昂贵,不容许报废的关键零件;(5)需要小生产周期的急需零件。第2章设计主要参数及基本思想2.1课题要求2.1.1题目名称(包括主要技术参数)及技术要求万能升降台数控铣床(1)X、Y、Z轴的行程分别为300、300、250mm;(2)进给精度0.01mm;(3)X、Y、Z轴快速进给速度分别为6、6、3m/min;(4)工作台面尺寸300x500mm;(5)脉冲当量0.01mm/步;(6)重复定位精度0.01mm.2.1.2课题内容及工作量(1) 机床尺寸联系图A0一张(2) 机床传动系统图A0一张(3) 横向进给伺服系统装配图A0一张(4)计说明书一份1万字以上注:全部图纸用计算机绘制,说明书由计算机输出。2.2设计原则根据设计要求和铣床的具体情况,课题的基本设计方案如下:(1)机床采用连续控制系统,定位方式采用增量坐标控制。(2)考虑到机床加工精度要求不高,为了简化结构,降低成本,采用步进电机开环伺服系统驱动。(3)进给传动的设计是机床设计的重点,数控机床必须有精确的进给传动系,才会有高的精度和表面质量。考虑到电机步距角和丝杠导程只能按标准选用,为达到分辨率0.01mm的要求,需采用齿轮降速传动,利用电子控制系统消除误差。(4)为了保证一定的传动精度和平稳性,又要求机构紧凑,所以选用丝杠螺母副。为提高传动刚度和消除间隙,采用有预加载荷的结构。(5)传动系统要加上脉动装置。以上为基本的设计方案,除了这些,课题应注意机床的几何精度的修正,数控指令的显示和使用等。2.3总结构设计2.3.1数控机床的机构设计要求数控机床的结构设计要求主要有以下方面:(1)有良好的抗振性能和很大的额定切削功率、高的静、动态刚度;(2)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几何精度、传动精度、定位精度;(3)有数控系统及其介质。下面我们详述数控机床结构设计的主要要求2.3.2提高机床的结构刚度机床的刚度是指切削力和其它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机床在切削过程当中,要承受各种外力的作用,承受的静态力有运动部件和被加工零件的自重;承受的动态力有:切削力、驱动力、加减速时引起的惯性力、摩擦阻力等。组成机床的结构部件在这种力作用下将产生变形。如固定连接表面或啮合运动表面的接触变形;各支撑零件不得弯曲和扭转变形,以及某些支撑件的局部变形等,这些变形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引起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移,从而导致工件的加工误差,或者影响机床切削过程的特性。(1)选择及布置隔板和筋条床身的静刚度是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和其生产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静刚度及固有频率,是影响动刚度的重要因素。支承件的隔板和筋条的合理性,可提高构件的静、动刚度。(2)结构刚度与普通机床相比,数控机床应有更高的静、动刚度,更好的抗振性。机床的导轨和支承件往往是局部刚度最弱的部分,在本次设计中,采用双臂联接形式,X、Y轴导轨较窄。(3)采用焊接结构的构件采用钢板和型钢而不采用铸件的原因:1)钢的弹性模量约为铸铁的两倍,因此采用钢板焊接结构床身有利于提高固有频率。在形状和轮廓尺寸相同的前提下,如要求焊接件与铸件的刚度相同,则焊接件的臂厚只需铸件的一半。2)如果要求局部刚度相同,因局部刚度与臂厚的三次方成正比,所以焊接件的臂厚只需铸件的80%左右。3)钢可以提高构件的谐振频率使共振不易发生。4)钢板焊接能将构件做成全封闭的箱形结构,提高刚度。焊接结构床身的突出优点是制造周期短,一般比铸铁快1.7-3.5倍。省去了制作木模和铸造工序,不易出废品。焊接结构设计灵活,便于产品更新、改进结构。焊接件能达到与铸件相同,甚至更好的结构特性,可提高抗弯截面惯性矩,减少质量。合理的结构布局可以提高刚度,机床的工作头部分由于重力作用将会使机床立柱产生弯曲变形,切削力将使立柱产生弯曲和扭转变形。这些变形将影响到加工精度。故本次设计中将采取通过在立柱上方安装两组定滑轮来平衡重力的方法,来减少立柱的变形,提高机床的刚度。2.3.3提高进给运动的平稳性和精度数控机床各坐标轴进给运动的精度极大的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在开环进给系统中运动精度取决于系统各组成环节,特别是机械传动部件的精度;在闭环和半闭环进给系统中,位置监测装置的分辨率对运动精度有决定性的影响,但是机械传动部件的特性对运动精度也有一定的影响。通常在开环进给系统中,设定的脉冲当量为0.01mm时,实际的定位精度最好的情况也只能达到0.025。在闭环进给系统中,设定的脉冲当量(或称最小设定单位)一般为0.001mm,实际上定位精度只能达到0.003mm,当指令进给系统做单步进给(即每次移动0.001mm)时,开始一两个单步指令,进给部件并不动作,到第三个单步指令时才突跳一段距离,以后又如此重复。这些现象都是因为进给系统的低速爬行现象引起的,而低速爬行现象又决定于机械传动部件的特性。本设计采取的方案有:(1)减少静、动摩擦系数之差(2)提高系统的传动刚度。第3章数控铣床的设计和计算3.1主传动系统的设计主传动系统一般由动力源(如电动机)、变速装置及执行元件(如主轴、刀架、工作台),以及开停、换向和制动机构等部分组成。动力源给执行元件提供动力,并使其得到一定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变速装置传递动力以及变换运动速度,执行元件执行机床所需的运动,完成旋转或直线运动。现代切削加工正朝着高速、高效和高精度方向发展,对机床的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如转速高,调速范围大,恒扭矩调速范围达1:1001:1000,恒功率调速范围达1:10以上;更大的功率范围达2.2250kW,能在切削加工中自动变换速度;机床结构简单,噪声小,动态性能好,可靠性高等。3.1.1主传动变速系统普通机床一般采用机械有级变速调速传动,而数控机床需要自动变速;且在切削阶梯轴的不同直径,且削曲线旋转面和断面时,需要随切削的直径的变化而自动变速,以保持切削速度基本恒定。这些自动变速又是无级变速,以利于在一定的调速范围内选用到理想的切削速度,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又有利于提高切削效率。机床主传动中常采用得无级变速装置有三大类:变速电动机、机械无级变速装置和液压无级变速装置。无级变速主传动系设计原则:一为尽量选择功率和扭矩特性符合传动系要求的无级变速装置。如铣床主传动系要求恒功率传动,就应选择恒功率无级变速装置。二为无级变速系统装置单独使用时,其调速范围较小,尤其是恒功率调速范围往往小于机床实际需要的恒功率变速范围。为此,常把无级变速装置宇机械分级变速箱串联在一起使用,以扩大恒功率变速范围和整个变速范围。(1)主轴部件设计主轴部件的性能要求主轴部件是机床主要部件之一,它是机床的执行元件。他的功用是支承并带动工件或刀具旋转进行切削,承受切削力和驱动力等载荷,完成表面成型运动。主轴部件由主轴及其支承轴承、传动件、密封件及定位元件等组成。主轴部件的工作性能对整机性能和加工质量以及机床生产效率有着直接影响,是决定机床性能和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主轴部件有如下要求:1)轴的旋转精度是指装配后,在无载荷、低速转动的条件下,主轴安装工件或刀具部位的定心表面(如铣床轴端的定心短锥、锥孔,铣床轴端的7:24锥孔)的径向和轴向跳动。旋转精度取决于的主要件如主轴、轴承、壳体孔等的制造、装配和调整精度。工件转速下的旋转精度还取决于主轴的转速、轴承的性能,润滑剂和主轴组件的平衡。2)刚度主轴部件的刚度是指其在外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通常以主轴前端产生单位位移的弹性便形时,在位移方向上所施加的作用力来定义的。主轴部件的刚度是综合刚度,它是主轴、轴承等刚度的综合反映。因此,主轴的尺寸和形状、滚动轴承的类型和数量、预紧和配置形式、传动件的布置方式、主轴部件的制造和装配质量等都影响主轴部件的刚度。3)温升因个相对运动处的摩擦生热,切削取得切削热等使主轴温度升高将引起热变形使主轴伸长,轴承间隙的变化,降低了加工的精度;温升也会降低润滑剂的粘度,恶化润滑条件。因此,各类机床对温升都有一定的限制。4)可靠性数控机床是高度自动化的机床,所以必须保证工作可靠性,可喜的地方是这方面的研究正在发展。5)精度保持性它指长期保持其原始制造精度的能力。对数控机床的主轴组件必须有足够的耐磨性,以便长期保持精度。(2)主轴部件的组成和轴承选型1)主轴部件,它由主轴及其支承轴承、传动件、密封件及定位元件等组成。2)主轴的传动件,可以位于前后支承之间,也可位于后支承之后的主轴后悬伸端。目前传动件位于后悬伸端的越来越多。这样做,可以实现分离传动和模块化设计:主轴组件(称为主轴单元)和变速箱可以做成独立的功能部件,又专门的工厂集中生产,作为商品出售。变速箱和主轴间可用齿轮副或带传动联接。本三坐标曲面数控铣床采用带传动联接。主轴支承分径向和推力(轴向)。角接触球轴承兼起径向和推力支承的作用。推力支承应位于前支承内,原因是数控机床的坐标原点,常设定在主轴前端。为了减少热膨胀造成的坐标原点的位移,应尽量缩短坐标原点支推力支承之间的距离。3)主轴轴承,选用角接触球轴承。这种轴承即可承受径向载荷,又可承受轴向载荷。这种球轴承为点接触,刚度较低。为了提高刚度和承载能力,长采用多联组配的办法。有三种基本组配方式,分别为背对背,面对面和同向组配,背靠背和面对面组配都能受双向轴向载荷;同向组配只能承受单向轴向载荷。主轴轴承必须采用背靠背组配。4)角接触球轴承的间隙调整和预紧主轴轴承的内部间隙,必须能够调整,多数轴承,还应在过盈状态下工作,使滚动体和导轨之间有一定的预变形,这就是轴承的预紧。轴承预紧后,内部无间隙,滚动体从各个方向支承主轴,有利于提高运动精度。滚动体的直径不可能绝对相等,滚道也不可能绝对正圆,因而预紧前只有部分滚导体与滚道接触。预紧后,滚导体和滚道都有了一定的变形,参加工作的滚动体将增多,各滚动体的受力将更加均匀。这些都有利提高轴承的精度、刚度和寿命。如主轴产生振动,则由于各个方面都有滚动体支承,可以提高抗振性。角接触球轴承在轴向力的作用下,使内外圈产生轴向错位实现预紧,衡量预紧力大小的是轴向预紧力,简称预紧力Fa0,单位为N。多联角接触球轴承是根据预紧力组配的。轴承厂规定了轻预紧、中预紧和重预紧三级预紧。订货时可指定预紧级别。轴承厂在内圈(背靠背组配)或外圈(面对面组配)的端面根据预紧力磨去。装配时挤紧,便可得到预定的预紧力。如果两个轴承间需要隔开一定的距离,可在两轴承之间加入厚度相同的内外隔套。在轴向载荷的作用下,不受力侧轴承的滚动体与滚道不能脱离接触。而满足这个条件的最小预紧力,双联组配为最大轴向载荷的35%。5)承载能力和寿命主轴轴承通常载荷相对较轻。除上些特殊重载主轴外轴承的承载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主轴轴承的寿命,主要不是取决于疲劳点蚀,而是由于磨损而降低精度。通常,如轴承精度为P4级,经使用磨损后跳动精度降为P5级,这个轴承就认为应该更换了。(3)主轴组件的动态特性通常,主轴组件的固有频率很高,但是,高速主轴,特别是带内装式电动机高速主轴,电动机转子是一个集中质量,将使固有频率下降,有可能发生共振。改善动态特性,可采取下列措施:1)是主轴组件的固有频率避开激振力频率。2)增大比尼。3)采用消振装置。3.1.2主轴系统计算三角胶带传动的计算和选定三角带的选用应保证有效地传递最大功率(不打滑)并有足够的使用寿命(一定的疲劳强度)。(1)确定计算功率PkW式中:K工况系数P电机额定功率Kw(2)选择三角带型号根据P、n由图7-8选SPA型窄V带(3)确定带轮直径D、D小带轮直径D应满足:DD查表7-4取D,故选择D(4)计算胶带速度故D选择合格D(5)确定中心距a和带长L得初选带长查表7-3,取中心距a的调整范围:(6)验算小带伦包角得,即满足条件。(7)确定V带根数z由表7-6a查得由表7-10查得由表7-11查得由表7-9查得由表7-3查得代入求根公式,得取z=6,符合表7-4推荐的轮槽数(8)确定出拉力由表7-5得(9)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压力3.3进给伺服系统的设计3.3.1对进给伺服系统的基本要求进给伺服系统不但是数控机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控机床区别于一般机床的一个特殊部分。数控机床对进给伺服系统的性能指标可归纳为:定位精度高;跟踪指令信号的响应快;系统的稳定好。(1)稳定性伺服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当作用在系统上的扰动信号消失后,系统能够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下运行,或者在输入的指令信号作用下,系统能够达到新的稳定运行状态的能力。伺服系统的稳定性是系统本身的一种特性,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及组成元件的参数(如惯性、刚度、阻尼、增益等),与外界的作用信号(包括指令信号或扰动信号)的性质或形式无关。(2)精度伺服系统的精度是指系统的输出量复现输入量的精确程度。伺服系统工作过程中通常存在三种误差:动态误差、稳定性误差和静态误差。实际中只要保证系统的误差满足精度指标就行。(3)快速响应性快速响应特性是指系统对指令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及瞬态过程结束的迅速程度。它包含系统的响应时间,传动装置的加速能力。它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和生产率。3.3.2进给伺服系统的设计要求在静态设计方面有:能够克服摩擦力和负载(2)很小的进给位移量(3)高的静态扭转刚度(4)足够的调速范围(5)进给速度均匀,在速度很低时无爬行现象在动态设计方面的要求有:(1)具有足够的加速和制动转矩(2)具有良好的动态传递性能,以保证在加工中获得高的轨迹精度和满意的表面质量(3)负载引起的轨迹误差尽可能小对于数控机床机械传动部件则有以下要求(1)被加速的运动部件具有较小的惯量高的刚度良好的阻尼传动部件在拉压刚度扭转刚度摩擦阻尼特性和间隙等方面尽可能小的非线性3.3.3进给伺服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及伺服性能分析(1).时间响应特性进给伺服系统的动态特性,按其描述方法的不同,分为时间响应特性和频率响应特性。(2)频率响应特性(3)快速性分析3.4Y轴滚珠丝杠副(1)精度要求:进给精度快速进给精度(2)疲劳强度丝杠的最大载荷为最大进给力加摩擦力,最大进给力为1625N,工作台质量900kg,则:1)摩擦力根据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计算载荷查表2-6取查表2-8取查表2-7取查表2-4取D级精度则:2)计算额定动载荷取丝杠的工作寿命为,3)选用FC1-4020-2.5型丝杠,由表2-9得丝杠副数据:公称直径导程滚珠直径按表2-1种尺寸公式计算:滚道半径偏心距丝杠内径4)稳定性验算丝杠一端轴向固定,采用深沟球轴承和双向球轴承,可分别承受径向和轴向的负荷。另一端游动,需要径向约束,采用深沟球轴承,外圈不限位,以保证丝杠在受热变形后可在游动端自由伸缩,如下图。由于一端轴向固定的长丝杠在工作时可能会发生失稳,所以在设计时应验算其安全系数S,其值应大于丝杠副传动结构允许安全系数S丝杠不会失稳的最大载荷称为临界载荷式中,E为丝杠材料的弹性模量,对于钢E=206Gpa;l为丝杠工作长度(m);为丝杠危险截面的轴惯性矩();为长度系数,取。安全系数查表2-10,S=2.53.3,SS,丝杠是安全的,不会失稳。高速丝杠工作时有可能发生共振,因此需验算其不发生共振的最高转速临街转速。要求丝杠的最大转速。临界转速按下式计算:式中:为临界转速系数,见表2-10,本题取,即:,所以丝杠工作时不会发生共振。此外滚珠丝杠副还受值的限制,通常要求5)刚度验算滚珠丝杠在工作负载F(N)和转矩T()共同作用下引起每个导程的变形量(m)为:式中:A丝杠截面积,;为丝杠的极惯性矩,;G为丝杠切变模量,对钢;T为转矩。式中:为摩擦角,其正切函数值为摩擦系数;卫平均工作载荷按最不利的情况取(其中)则丝杠在工作长度上的弹性变形所引起的导程误差为:通常要求丝杠的导程误差小于其传动精度的1/2,即该丝杠的满足上市,所以其刚度可以满足要求。6)效率验算滚珠丝杠副的传动效率为要求在90%95%之间,所以该丝杠副合格。经上述计算验算,FC1-4010-2.5各项性能均符合题目要求,所以合格。总结与展望通过几个月的努力,本课题的学习终于到了最后。做毕业设计的过程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也通过本论文的准备,查资料把学习的知识整理了一番。以前好多遗忘的知识又回到了大脑。本篇论文是关于普通机床的自动化改造,通过这次学习在机床改造中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快乐与成就感。会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下丰富的经验。但是本篇论文还有不禁如意的地方:1)所研究的东西只是停留在理论方面,很多东西现在还不是很明白2)在零件的设计计算过程中,还有些是不明白之处,设计的依据和其中的很多术语3)对X6130铣床的改造还不是很彻底,只是对其中的一些主要部件进行了改造,如时间在宽裕一些,我想我可以做的更好。但通过本次毕业,在指导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掌握了设备自动化改造的主要技术关键环节,对数控设备、数控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了解了数控设备、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指明了以后的发展方向,必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起到很大的作用。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李洪 实用机床设计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