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培养_第1页
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培养_第2页
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培养_第3页
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培养_第4页
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语文创新能力培养方法。论文关键词:创新,能力,方法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野依良治说:“创造奠定了日本近代的国家基础,要埋头研究,努力创新,树人至关重要。”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断言:“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和资金全部夺去,但只要保留我精干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四年之后,我将仍然是一个钢铁大王。”江泽民同志在我国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俨然,创造力是发展的源动力,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成了资本。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人才的创新意识培养显得多么重

2、要。我国着名科学家扬振宁讲:“中国传统教育强调按部就班的教育方式,提倡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老师循循善诱,学生亦步亦趋。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打下扎实的根基,但是,相对来说在进行科学创造的时候缺少创新意识。”一代宗师钱学森临终遗言:“今天,党和国家都很重视科技创新问题,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大问题。”发人深思的话昭示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迫切任务。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对课文的摘要求,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思维训练的途径和题型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几种做法。一

3、、溯源题名法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材固然是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是全方位的,语文要素性资源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从学生所在学校,所在家庭及社会环境中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所以,我们必须树立新的语文课程资源观念,强化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校内外课程资源,以全新的姿态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程。任何事物都有名称,或高雅或通俗。这些名称,都有一定的背景和内涵。作品名称、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店铺名称、道路桥梁名称、集镇地域名称我们何不由此入手开展

4、思维训练呢?譬如:某校实验楼落成后向全校师生征集楼名,几经筛选,最后确定为“躬行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的诗告诉人们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大胆实践才能有更多的真知灼见。命名用意显而易见。再如:有学校文学社定名“尖尖角”,因为宋朝诗人杨万里有诗云“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是一个妙趣横生的特写镜头:时间尚未到盛夏,荷叶才刚刚从水面露出了一个尖尖细角,已有一只蜻蜓,轻轻地站立在了荷尖上了。现在人们往往引用或者单用第一分句,来比喻某领域内新近出现的佼佼者。“尖尖角文学社”顾名思义指该校文学社处于成长阶段,主办者期望该文学社能出新人,出新篇,越办越红火。又如:有酒店

5、取名“悦来酒家”, “悦来”是成语“近悦远来”的缩写,究其源,出自论语。寓意慕名而至的客人来自各地,且所有顾客都能享有称心如意的服务。这方面例子举不胜举。从名称入手,是认知事物的捷径,也是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在学生储备一定的常识后,教学中大可指导学生将“溯源题名”这种方法运用到平常的语文学习与实践当中。如设计这样几道题型:网络时代,很多人喜欢隐匿真名。你不妨为自己取上一个网名,说说创意?你为自己的书房命一个名称怎样,说说取名的文化内涵?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兴趣是浓厚的,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一定能得到提升。二、想象推断法想象是人们头脑中原有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

6、的心理过程,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而人能在过去认识的基础上,去构成没有经过的事物和形象的能力就叫想象力。它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古今中外,无论文学家或科学家,都充分认识到想象力的巨大作用。陆机在文赋中就说借助想象力可以“观古今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果没有或缺少想象力,科学将不能发展,文学将失去光彩。想象力伴随着人们走到了信息时代,为人类文明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教育是一项培养人才的活动,况且当前我们

7、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开发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联想和想象的思维训练呢?我曾经将古人写愁绪的经典名句放在一起让学生赏析,开展联想和想象的思维训练。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多几许,一川烟柳,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的联想力实在丰富。精妙而略带夸张的比喻变无形为有形,活画出心中无限的感伤和愁苦。同学们很受启发。教学中,我们得学会整合教学资源,创造性地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例如:在教朱自清春

8、一文前,可以让同学们自由说说自己心中的春的景象;在读鲁迅孔乙己过程中,不妨留些时间让学生想象孔乙己被丁举人毒打的场景;学完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后可启发学生讨论,假如于勒叔叔又回来了,菲利普夫妇等一家人又会是怎样的反应。有这么一道中考仿写试题:“适应是泰山悬崖上迎风劲舞的青松,是 ,是 。”有考生这样回答:“适应是泰山悬崖上迎风劲舞的青松,是寒冬腊月里傲雪盛开的腊梅,是电闪雷鸣中高傲飞翔的海燕。”多么好的答案,这组排比句通俗的为“适应”诠释。细看三个分句,立意相同、结构相似。没有一定的生活感悟和联想力怎能立就?“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只有不断教会学生在学习、观察的同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那妙

9、笔才能流淌出灵动的语言,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三、发散思维法发散思维又叫辐散思维、求异思维。它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例如,一词多组、一事多写、一题多解。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具有流畅性、多端性、灵活性、新颖性和精细性等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设计一些正向与逆向发散思维的题目让学生去思辨,常见的有:“知足者常乐”与“不知足者常乐”、“旁观者清”与“旁观者未必清”“不能班门弄斧”与“弄斧必到班门”、“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脚”与“常在河边走语文教学论文,就是不湿脚”等等论文网站。也可以给一个固定题目训练学生思维。如以“

10、雪”为题目,可从正面赞美它,用它来比喻人的洁白无瑕的高尚品质或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也可以反面来贬雪:雪,虚伪以其洁白的外衣来掩盖世间的污秽;雪,冷酷雪压冰封,万木凋零。雪,猖狂仗着狂风之势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穷凶极恶。这就是事物的答案往往不止一个的依据所在。这种多元性认识事物方法,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收到意想不到的思维训练效果。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如果有了创造的天时地利,培养创造之人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循循善诱和激励鼓舞。许多学生对教材中涉及的人、事、景、物,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验,超越于常人思维习惯,出乎教师的“标准答案”之外,其实这就是

11、“创新意识”的体现。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和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别出心裁的“创新”欲望。要善于启发他们“求异”的心理,摒弃“从来如此”的固定看法,逐步养成乐于创新、敢于创新的思维方法当然,发散思维培养绝不能脱离原则,想入非非。教师应正确引导,防止出现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背离事物的内涵和外延。四、去伪存真法读书人要崇拜权威,但也不能迷信权威。时过境迁了,很多“定论”是需要用现代人发展的眼光来重新审视的。只要学会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求新求异,创新思维就能得到有效的发展。任何墨守成规或抱残守缺的做法都会使前进的空间变得狭窄。愚公移山的故事学生们耳熟能详,寓言旨在歌颂只要有恒心毅力,人定能胜天的思想。愚公精神固然可嘉,可是从遵循自然法则,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角度看,愚公不能仅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而置自然规律于不顾,子子孙孙挖山不止。大自然给予人类社会的种种教训还少吗?在教学中我们何不以此为例,告诉学生思维不可定势。有人质疑杜牧名诗清明,语言重复拖沓。“清明”谁人不知是节令,“行人”还能不在路上,“借问”与“何处有”雷同,去掉“牧童”给人的想象空间更广阔。诗的意境以五言诗的形式来表现,“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未尝不可。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