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27001标准培训课件_第1页
ISO27001标准培训课件_第2页
ISO27001标准培训课件_第3页
ISO27001标准培训课件_第4页
ISO27001标准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gendaA ISO27001新标准的变化和关注点B ISO27001标准详解C ISO27001 113项控制措施概述D ISMS审核E 答疑F 考试作业1 请抄写ISO27001正文4-10的标题内容和附录A5-A18的标题内容2 请制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方针、目标3 请编制一个风险处理计划的表格(表格应包含的字段即可)4 请编制一个检查表(每组一个控制域)1 范围本国际标准规定了在组织背景下建立、实施、维护和持续改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本标准还包括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处置要求,可裁剪以适用于组织。本国际标准的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所有的组织,不考虑类型、规模和特征。当组织声称符合本国际标准时,

2、任何条款4-10的排除是不可接受的。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参考文件是本文件的标准参考,也是应用本文件必不可缺的。对于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适用于引用版本。对于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适用于最新版本的引用文件。ISO/IEC 27000,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简介和词汇表。3 术语和定义ISO27000 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组织环境4.1 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组织应当确定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目的相关联及影响其实现预期结果能力的外部及内部环境。注:确定这些问题参考ISO31000:2009中5.3条款的建立组织外部和内部环境;4 组织环境4.2 4.2 理解相关方

3、的需求和期望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组织应确定:a)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利益相关方;b) 这些利益相关方的信息安全相关要求; 注:利益相关方的要求可能包括法律、法规要求和合同责任。4 组织环境4.3 4.3 确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范围确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范围组织应确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边界和应用性,以建立其范围。当确定此范围时,组织应考虑:a) 4.1所提及的外部和内部问题;b) 4.2所提及的要求;c) 接口和组织执行的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以及其他组织执行的活动。 范围应成为文件化信息。4 组织环境4.4 4.4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组织应按照本国际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维护和持续改

4、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5 领导力5.1 5.1 领导力和承诺领导力和承诺最高管理者应当展示关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领导力和承诺,通过:a) 确保建立信息安全方针和信息安全目标,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兼容;b) 确保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融合到组织的流程中;c) 确保信息安全体系所需要的资源;d) 沟通有效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符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e) 确保信息安全管理休系达到预期的成果;f) 指导和支持员工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g) 促进持续改进;h) 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角色来展示其领导力,当适用其职责范围时。5. 领导力5.2 5.2 方针方针最高管理层应建立一个信息安全方针:a

5、) 与组织的目标相关适应;b) 包括信息安全目标(见6.2),或提供制定信息安全目标的框架;c) 包括满足适用信息安全要求的承诺;d) 包括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承诺;信息安全方针应:a) 成为文件化的信息;b) 在组织内部沟通;c) 适当时,提供给利益相关方;5 领导力5.3 5.3 组织角色、职责和权限组织角色、职责和权限最高管理层应确保信息安全相关角色的职责和权限的分配和沟通。 最高管理层应指定责任和授权,以:a) 确保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符合本国际标准的要求;b) 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绩效报告给最高管理层;注:最高管理层可以为组织内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绩效报告指派职责和授权。6. 策划6.1

6、 6.1 针对风险和机会所采取的措施针对风险和机会所采取的措施 6.1.1 6.1.1 总则总则当进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策划时,组织应当考虑在4.1条款中提到的事宜及4.2条款中规定的要求,并确定需要关注的风险和机会,以: a)确保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 b)预防或降低不希望得到的影响c)实现持续改进 组织应当计划:a)针对这些风险和机会所采取的措施,以及b)如何1.将这些措施整合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之中,2.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6 策划6.1.2 6.1.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组织应定义和应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流程,以: a) 建立和维护信息安全标准,包括1) 风险

7、接受准则;2) 执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准则; b) 确保可重复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生成一致、有效和可比较的结果 c) 识别信息安全风险1) 应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流程,识别ISMS范围内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损失的风险;2) 识别风险所有者;6. 策划d) 分析信息安全风险1) 评估在6.1.2 c) 1)中识别风险导致的潜在后果2) 评估在6.1.2 c) 1)中识别风险发性的可能性3) 确定风险等级e) 评估信息安全风险1) 风险分析结果与6.1.2 a)中建立的风险准则进行比较2) 为风险处理,建立风险优先级和分析组织应保留文件化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流程信息。6 策划6.1.3 6.1.3

8、信息安全风险处置信息安全风险处置组织应定义和应用信息安全风险处置流程,以: a) 选择适当的信息安全风险处置选项,考虑风险评估结果; b) 确定实施所选信息安全风险处置选项所需的所有控制措施;注:组织可设计所需的控制措施,或从任何来源中识别它们 c) 比较6.1.3 b)中与附录A中的措施项,确认没有忽略必要的控制项; 注1:附录A包含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的完整列表。本国际标准的用户应确保附录A的重要控制措施没有被忽略注2:控制目标隐含在所选择的控制项中。附录A中的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并不全面,可能还需要额外的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6. 策划d) 制作适用性声明,包括必要的控制措施(见6.1.3 b

9、)和c)和选择的理由,无论实施与否,应说明删减附录A中控制措施的理由;e) 制定信息安全风险处置计划;f) 获得风险所有者批准信息安全风险处置计划和残余信息安全风险接受标准;组织应保留信息安全风险处置过程的文件化信息。注:本国际标准中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处置过程与ISO31000中的原则和通用指南一致。6 策划6.26.2信息安全目标及实现其目标的策划信息安全目标及实现其目标的策划组织应当在相关职能及层次上建立信息安全目标。信息安全目标应:a) 与信息安全方针保持一致;b) 是可测量的(如果可行);c) 考虑适用的信息安全要求,以及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置的结果;d) 是可沟通的;e) 能适时更新;6

10、. 策划组织应当保持信息安全目标的文件化信息。当对实现其信息安全目标进行策划时,组织应当确定:a) 将要做什么b) 将需要什么资源c) 将由谁来做d) 将在何时完成e) 将如何对结果进行评价7 支持7.1 7.1 资源资源组织应确定和提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维护和持续改进所需的资源。7 支持7.2 7.2 能力能力组织应:确定影响组织信息安全绩效的员工在ISMS管控中工作的必备能力;a) 确保这些员工在适当的培育、培训和经验的基础上是能胜任的;b) 适当时,采取行动获取所需能力,并评估所采取行动的有效性;c) 保留适当文件化信息作为证据; 注:适当的行动可能包括 ,如提供培训、指导、

11、重新指派现有员工、或聘用或外包有能力的员工。7 支持7.3 7.3 意识意识在组织控制中工作的人员应了解:a) 信息安全方针;b)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贡献,包括提高信息安全绩效的收益;c) 不符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影响;7 支持7.4 7.4 沟通沟通组织应当确定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相关内部和外部沟通需求,包括:a) 需要沟通内容b) 何时进行沟通 c) 与谁进行沟通 d) 谁应该沟通e) 有效沟通的流程 7. 支持7.5 7.5 文件化信息文件化信息 7.5.1 7.5.1 总则总则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应包括:a) 本国际标准所需要的文件化信息;b) 组织确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

12、所需要的信息; 注:不同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化信息的程度取决于: 1) 组织的规模、其活动类型、流程、产品和服务; 2) 流程及其他交互的复杂性; 3) 人员的能力;7 支持7.5.2 7.5.2 创建和更新创建和更新当创建和更新文件化信息时,组织应确保应当的:a) 识别和描述(如标题、日期、作者或参考号码);b) 格式(如语言、软件版本、图形)和媒体(如纸张、电子);c) 评估和批准适当性和充分性。7. 支持7.5.3 7.5.3 文件化信息控制文件化信息控制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本国际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化信息应被管控,以确保: a)需要时,文件是可用和适用的;b)得到充分的保护(如保密性丧

13、失、不当使用、或完整性丧失);对于文件化信息的控制,组织应制定下列活动(如适用):a)分配、访问、检索和使用;b)存储和保存,包括易读性的保存;c)变更管理(如版本控制);d)保留和处置;组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规划和运作所需的外来文件化信息,应被适当的识别和管理;注:访问表示有权查看文件化信息,或获得权限或授权以查看和变更文件化信息等;8 运行8.1 8.1 运行策划和控制运行策划和控制组织应策划、实施和控制满足信息安全要求的流程,并实施在6.1中规定的措施。组织还应实施计划,以实现信息安全在6.2中确定的目标。 组织应保存相关文件化信息,以保证流程已经按照计划实施。组织应控制计划变更,评审非

14、计划变更的后果,如需要,采取适当措施减轻不良影响;组织应确保外包活动被确定和受控。8. 运行8.2 8.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组织应在定期或发生重大变化时执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将6.1.2中建立的标准纳入考虑范围。组织应保留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的相关文件化信息。8 运行8.3 8.3 信息安全风险处置信息安全风险处置组织应实施信息安全风险处置计划。组织应保留信息安全风险处置结果的文件化信息。9. 绩效评价9.1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组织应评估信息安全绩效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组织应当确定:a) 什么需要监控和测量,包括信息安全流程和控制b)

15、 采用什么适宜方法来进行监控、测量、分析和评价,以确保结果有效 注:生成可比较和可重复结果的所选方法被认为是有效的c) 何时应当进行监控和测量 d) 何时应当对监控和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e) 谁分析和评估结果组织应当保持适当的文件化信息作为监控和测量结果的证据。9 绩效评价9.2 9.2 内部审核内部审核 组织应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a)符合1.组织自身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2.本国际标准的要求b)有效的实施和维护;组织应:a)计划、建立、实施和维护审核方案,包括频率、方法、职责、规划要求和报告。审核方案应考虑相关过程和以往审核结果的重要性;b)定义每次审

16、核准则和范围;c)选择审核员工和执行审核,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和公正;d)确保审核结果报告提交相关管理层;e)保留审核方案和审核结果的文件化信息;9. 绩效评价9.3 9.3 管理评审管理评审管理者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至少每年1次)评审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考虑:a)以往管理评审措施的状态;b)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变化;c)信息安全绩效的反馈,包括:1.不符合和纠正措施;2.监控和测量结果;3.审核结果;4.信息安全目标的实现;d)相关方反馈;e)风险评估结果和风险处置计划的状态;f)持续改进的机会;g)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持续改进机会和

17、任何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变更所需的相关决定;h)组织应保留管理评审结果的文件化信息作为证据;10 改进10.1 10.1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不合格和纠正措施当出现不符合项时,组织应:a)对不符合项作出反应,适用时:1.采取措施控制和纠正;2.处理后果;b)评估采取措施的必要性,以消除不符合项的原因,使其不再发生或在其他地方发生,通过:1.评审不符合项;2.确定不符合原因;3.确定类似不符合性存在,或发生的可能;c)实施所需的任何措施;d)评审已采取纠正措施的有效性;e)如需要,变更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纠正措施应适当的影响不符合项。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下列证据:a)不符合项的特征和任何后续采取的

18、措施;b)任何纠正措施的结果;10. 改进10.2 10.2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组织应持续提高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A.5 安全方针A.5.1 A.5.1 管理信息安全方向管理信息安全方向控制目标:依据业务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提供管理指导并支持信息安全。A.5.1.1信息安全方针一系列信息安全方针应被定义、并由管理者批准、发布并传达给员工和外部相关方。A.5.1.2信息安全方针评审宜按计划的时间间隔或当重大变化发生时进行信息安全方针评审,以确保它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A.6 信息安全组织A.6.1A.6.1内部组织内部组织控制目标:建立管理架构,启动和控制信息安全在组织

19、内的实施;A.6.1.1 信息角色和职责所有信息安全职责应被定义和分配;A.6.1.2责任分割冲突责任及职责范围加以分割,以降低未授权或无意识的修改或者不当使用组织资产的机会;A.6.1.3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应保持与政府相关部门的适当联系;A.6.1.4与特定利益集团的联系应保持与特定利益集团、其他安全专家组和专业协会的适当联系;A.6.1.5 项目管理中的信息安全无论项目类型,项目管理中均应描述信息安全;A.6 信息安全组织A.6.2 A.6.2 移动设备和远程工作移动设备和远程工作控制目标:确保使用移动设备的使用及远程工作的安全;A.6.2.1移动设备策略应采用策略和相应的安全测量,以防范使

20、用移动设备时所造成的风险; A.6.2.2 远程工作应实施策略和相应的安全测量,以防保护信息的访问、处理和存储在远程站点; A.7 人力资源安全A.7.1A.7.1任用之前任用之前 控制目标:建立管理框架,以启动和控制组织内信息安全的实施;A.7.1.1审查所有任用候选者的背景验证检查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和对应的业务要求、被访问信息的类别和察觉的风险来执行;A.7.1.2任用条款和条件与员工和合同方的合同应声明他们和组织的信息安全职责;A.7 人力资源安全A.7.2A.7.2任用中任用中控制目标:确保雇员和合同方知悉和实施他们信息安全职责;A.7.2.1管理职责管理者应要求所有雇员和合

21、同方按照组织已建立的方针策略和程序对安全尽心尽力;A.7.2.2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组织的所有雇员,适当时,包括合同方,应受到与其工作职能相关的适当的意识教育和培训,以及组织方针策略及程序的定期更新培训;A.7.2.3纪律处理过程应有一个正式和已传达的纪律处理过程,对于安全违规的雇员采取行动;A.7 人力资源安全A.7.3A.7.3任用的终止或变化任用的终止或变化控制目标:保护组织的利益,作为改变或终止任用关系流程的一部分;A.7.3.1作用职责的终止或改变任用终止或任用变更后,仍保持有效的信息安全责任和职责应被定义和传达到雇员或合同方,并强制执行;A.8 资产管理A.8.1 A.8.1

22、资产职责资产职责控制目标:识别组织资产,定义适当的保护职责A.8.1.1 资产清单应识别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相关的资产,编制并维护所有资产的清单;A.8.1.2 资产责任人资产清单中维护的资产应有责任人;A.8.1.3 资产的可接受使用与信息处理设施有关的信息和资产可接受使用规则应被确定、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A.8.1.4 资产的归还所有的雇员和外部人员在终止任用、合同或协议时,应归还他们使用的所有组织资产;A.8 资产管理A.8.2 A.8.2 信息分类信息分类控制目标:根据信息对组织的重要性,确保受到适当级别的保护A.8.2.1分类指南信息应按照未授权泄露或篡改的法律要求、价值、敏感性和关键

23、性予以分类; A.8.2.2信息的标记应按照组织所采纳的信息分类机制建立和实施一组合适的信息标记程序;A.8.2.3资产的处理应按照组织所采纳的信息分类机制建立和实施资产处理程序;A.8 资产管理A.8.3 A.8.3 介质处理介质处理控制目标:防止未泄露、修改、移动或销毁存储在介质上的信息A.8.3.1 可移动介质的管理应按照组织所采纳的信息分类机制实施可移动介质的管理规程;A.8.3.2 介质的报废处置不再需要的介质,应使用正式的规程安全地处置;A.8.3.3 运输中的物理介质包含信息的介质应防止未授权的访问、不当使用或毁坏;A.9 访问控制A.9.A.9.1访问控制的业务要求访问控制的业

24、务要求控制目标:控制对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的访问;A.9.1.1 访问控制策略访问控制策略应建立、形成文件,并基于业务和信息安全要求进行评审; A.9.1.2 访问网络和网络服务的策略用户应仅能访问已获专门授权使用的网络和网络服务;A.9 访问控制A.9.2A.9.2 用户访问管理用户访问管理控制目标:确保授权用户访问系统和服务,并避免未授权访问A.9.2.1 用户注册和注销应实施正式用户注册和注销规程,确保访问权限分配A.9.2.2 提供用户访问应实施正式提供用户访问规程,为所有系统和服务的所有用户类型分派和撤销访问权限;A.9.2.3 特权访问权限管理应限制和控制特权访问权限的分配和使用;A

25、.9.2.4管理用户的秘密验证信息通过正式管理规程控制秘密验证信息的分配;A.9.2.5用户访问权的复查资产所有者应定期对用户的访问权进行复查;A.9.2.6撤销或调整访问权所有雇员和外部用户对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的访问权应在任用、合同或协议终止时删除,或在变化时调整;A.9 访问控制A A.9.39.3用户职责用户职责控制目标:确保用户保护他们验证信息A.9.3.1使用秘密验证信息使用秘密验证信息时,应要求用户遵守组织安全实施;A.9 访问控制A A.9.49.4系统和应用访问控制系统和应用访问控制控制目标:避免未授权访问系统和应用A.9.4.1 信息访问限制对信息和应用系统功能的访问应依照访

26、问控制策略加以限制;A.9.4.2 安全登录流程当需要访问控制策略时,系统和应用的访问应有安全登录流程的控制A.9.4.3 口令管理系统口令管理系统应是交互式的,并应确保优质的口令;A.9.4.4 系统实用工具的使用可能超越系统和应用程序控制的实用工具的使用应加以限制并严格控制;A.9.4.5 对程序源代码的访问控制应限制访问程序源代码;A.10 密码A.10.1A.10.1密码控制密码控制控制目标:确保适当和有效的使用密码方法保护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或完整性;A.10.1.1 使用密码控制的策略应开发和实施使用密码控制措施来保护信息的策略;A.10.1.2 密钥管理应开发密钥的使用、保护和生

27、命周期的策略,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实施A.11 物理环境安全A.11.1 A.11.1 安全区域安全区域控制目标:防止对组织信息这和信息处理设施的未授权物理访问、损坏和干扰;A.11.1.1 物理安全边界应定义和使用安全边界,来保护包含敏感或关键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的区域;A.11.1.2 物理入口控制安全区域应由适合的入口控制所保护,以确保只有授权的人员才允许访问;A.11.1.3 办公室、房间和设施的安全保护应为办公室、房间和设施设计并采取物理安全措施;A.11.1.4 外部和环境威胁的安全防护为防止自然灾害、恶意攻击或意外事件,应设计和采取物理保护措施;A.11.1.5 在安全区域工作应设计

28、和运用用于安全区域工作的流程;A.11.1.6 交接区安全访问点(例如交接区)和未授权人员可进入办公场所的其他点应加以控制,如果可能,要与信息处理设施隔离,以避免未授权访问;A.11 物理环境安全A.11.2 A.11.2 设备安全设备安全控制目标:防止资产的丢失、损坏、失窃或危及资产安全以及组织运营的中断;A.11.2.1 设备安置和保护应安置或保护设备,以减少由环境威胁和危险所造成的各种风险以及未授权访问的机会A.11.2.2 支持性设施应保护设备使其免于由支持性设施的失效而引起的电源故障和其他中断;A.11.2.3 布缆安全应保证传输数据或支持信息服务的电源布缆和通信布缆免受窃听、干扰或

29、损坏;A.11.2.4 设备维护设备应予以正确地维护,以确保其持续的可用性和完整性;A.11.2.5 资产的移动设备、信息或软件在授权之前不应带出组织场所;A.11.2.6 组织场所外的设备安全应对组织场所的设备采取安全措施,要考虑工作在组织场所以外的不同风险;A.11.2.7 设备的安全处置或再利用包含储存介质的设备的所有项目应进行验证,以确保在处置之前,任何敏感信息和注册软件已被删除或安全地写覆盖;A.11.2.8 无人值守的用户设备用户应确保无人值守的用户设备有适当的保护;A.11.2.9 清空桌面和屏幕策略应采取清空桌面上文件、可移动存储介质的策略和清空信息处理设施屏幕的策略;A.12

30、 运营安全A.12.1 A.12.1 操作程序及职责操作程序及职责控制目标:确保正确、安全的操作信息处理设施;A.12.1.1 文件化的操作程序操作程序应形成文件、保持并对所有需要的用户可用;A.12.1.2 变更管理对于影响信息安全的组织、业务流程、信息处理设施和系统的变更应加以控制;A.12.1.3 容量管理资源的使用应加以监视、调整,并应作出对于未来容量要求的预测,以确保拥有所需的系统性能;A.12.1.4 开发、测试和运行设施分离开发、测试和运行环境应分离,以减少未授权访问或改变运行系统的风险;A.12 运营安全A.12.2 A.12.2 防范恶意代码防范恶意代码控制目标:确保信息和信

31、息处理设施不受恶意软件侵害A.12.2.1控制恶意代码应实施恶意代码的监测、预防和恢复的控制措施,以及适当的用户意识;A.12 运营安全A.12.3 A.12.3 备份备份控制目标:防止数据的丢失;A.12.3.1 信息备份应按照协商的备份策略,定期备份和测试信息、软件和系统影像;A.12 运营安全A.12.4A.12.4日志和监视日志和监视控制目标:记录事件和生成证据;A.12.4.1 事件记录应产生记录用户活动、异常、故障和信息安全事态的审核日志,并保持和定期评审;A.12.4.2 日志信息的保护记录日志的设施和日志信息应加以保护,以防止篡改和未授权的访问;A.12.4.3 管理员和操作员

32、日志系统管理员和系统操作员活动应记入日志,日志应被保护并定期评审;A.12.4.4 时钟同步一个组织或安全域内的所有相关信息处理系统的时钟应使用单个时间源进行同步;A.12 运营安全A.12.5A.12.5控制操作软件控制操作软件控制目标:确保运行系统的完整性;A.12.5.1运行系统软件的安装应实施流程对运行系统软件安装进行控制;A.12 运营安全A.12.6A.12.6技术脆弱性管理技术脆弱性管理控制目标:避免技术脆弱性的暴露;A.12.6.1技术脆弱性的控制应及时得到现用信息系统技术脆弱性的信息,评价组织对这些脆弱性的暴露程度,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处理相关的风险;A.12.6.2 软件安装

33、的限制应建立和实施规则,控制用户安装软件A.12 运营安全A.12.7A.12.7信息系统审核考虑信息系统审核考虑目标:审计活动对运行系统干扰最小化;A.12.7.1信息系统审计控制措施涉及对运行系统验证的审计要求和活动,应谨慎地加以规划并取得批准,以便最小化造成业务过程中断的风险;A.13 通信安全A.13.1A.13.1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控制目标:确保网络和其支持信息处理设施中信息的保护;A.13.1.1 网络控制应充分管理和控制网络,以保护系统和应用中的信息;A.13.1.2 网络服务的安全安全机制、服务级别以及所有网络服务的管理要求应予以确定并包括在所有网络服务协议中,无论这些服

34、务是由内部提供的还是外包的;A.13.1.3 网络隔离应在网络中隔离信息服务、用户及信息系统;A.13 通信安全A.13.2A.13.2信息传输信息传输控制目标:维护组织与任何外部实体的信息传输安全;A.13.2.1 信息交换策略和规程应有正式的传输策略、规程和控制措施,以保护通过使用各种类型通信设施的信息交换;A.13.2.2 交换协议协议应描述组织与外部方之间商业信息的安全传输;A.13.2.3 电子消息发送包含在电子消息发送中的信息应给予适当的保护;A.13.2.4 保密性协议应识别并定期评审反映组织信息保护需要的保密性或不泄露协议的要求;A.14 系统获取、开发和维护A.14.1A.1

35、4.1信息系统的安全要求信息系统的安全要求控制目标:确保安全是信息系统整个生命周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包括通过公用网络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的要求;A.14.1.1 安全要求分析和说明在新的信息系统或增强已有信息系统的业务要求陈述中,应规定对安全控制措施的要求;A.14.1.2 保护公共网络上的应用服务通过公共网络传输应用服务的信息应被保护,以免遭受欺诈、合同纠纷和未经授权的披露和篡改;A.14.1.3 保护应用服务交易应用服务交易的信息应加以保护,以防止不完整的传输、路由错误、未授权信息修改、未授权披露、未授权信息复制或重放; A.14 系统获取、开发和维护A.14.2A.14.2开发和支持过程

36、中的安全开发和支持过程中的安全控制目标:确保在信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中的信息安全设计和实施;A.14.2.1 安全开发策略应制定及应用组织内软件和系统开发规则;A.14.2.2 变更控制规程应使用正式的变更控制规程控制开发生命周期内的系统变更A.14.2.3 操作系统变更后应用的技术评审当操作系统发生变更后,应对业务的关键应用进行评审和测试,以确保对组织的运行和安全没有负面影响;A.14.2.4 软件包变更的限制应对软件包的修改进行劝阻,限制必要的变更,且对所有的变更加以严格控制;A.14 系统获取、开发和维护A.14.2.5 安全系统创建原则应建立、文件化、维护制造安全系统的原则,并应用到任何

37、信息系统实施;A.14.2.6 安全开发环境组织应建立并适当的保护安全开发环境,并覆盖整个系统开发生命周期;A.14.2.7 外包软件开发组织应管理和监视外包软件的开发;A.14.2.8 系统安全测试开发过程中,应测试安全功能;A.14.2.9 系统验收测试在建立新系统、升级系统和更新版本时,建立验收测试程序和相关标准;A.14 系统获取、开发和维护A.14.3A.14.3测试数据测试数据控制目标:确保保护用于测试的数据;A.14.3.1 系统测试数据的保护测试数据应认真地加以选择、保护和控制;A.15 供方关系A.15.1A.15.1供方关系的信息安全供方关系的信息安全控制目标:确保保护供方

38、访问的组织资产的安全;A.15.1.1 供方关系的信息安全策略减少供方访问组织资产相关风险的信息安全要求应与供方协商,并记录;A.15.1.2 供方协议中描述安全应建立所有相关信息安全要求,并与可能为组织信息进行访问、处置、存储、沟通或提供IT基础设施组件的每个供应商进行协商;A.15.1.3 信息和通讯技术供应链与供应商的协议应包括信息和沟通技术服务和产品供应链相关的信息安全风险;A.15 供方关系A.15.2A.15.2供方服务交付管理供方服务交付管理控制目标:根据供应商协议,维护信息安全和服务交付的商定水平;A.15.2.1 供方服务的监控和评审组织应定期监控、评审和审计供方服务交付;A.15.2.2 供方服务的变更管理应管理供方服务提供的变更,包括保持和改进现有的信息安全方针策略、规程和控制措施,要考虑业务系统和涉及过程的关键程度及风险的再评估;A.16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A.16.1A.16.1信息安全事件和改进的管理信息安全事件和改进的管理控制目标:确保采用一致和有效的方法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管理,包括安全事态和弱点的沟通;A.16.1.1 职责和规程应建立管理职责和规程,以确保快速、有效和有序地响应信息安全事件;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